缓速增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7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速增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业养殖池内的增流机,藉由叶片转动以增加养殖池内的水循环流动,使之可增加池水的容氧量。
背景技术
按,水产养殖业中最重要莫过于养殖池中的水质,以及池水的容氧量,且业者基于成本考量通常养殖池是采高密度养殖,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的养殖池内会养殖有数量庞大的水族类生物,故若养殖池的水质变差或是容氧量不足时,常常容易造成水族生物大量暴毙死亡,造成业者重大损失。
由于养殖池一般都是围成固定的范围,因此其养殖池内的水不易流动,使池内的池水容氧量容易不足,故需要于外界使用机器辅助增加池水的容氧量。
通常于市面上常常见到的是,利用一小型的具有浮力的筏,并在筏的上端设置马达,且马达是可驱动装配于筏两侧的叶片,该叶片的一部份是位于水面上,另一部份是位于水面下(俗称水车),因此该叶片转动时会溅起水花,藉以增加池水的容氧量,但此方式仅能够使池水的表面容氧量增加,而较深的水域容氧量依然很低。
再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另一种养殖供氧机5同样具有一架体53,在该架体53的两侧设置有浮桶,用以支持架体53可漂浮于水面上,架体53的上侧设置有一马达51,而架体53的下侧设置有一容槽52,马达51的出力轴511是位于容槽52内且装配有一扇叶512,又容槽52的下侧设置有一入水口521,容槽52的侧边套接有一出水管522,出水管522的一侧套接有一导管523,其中导管523可将外界空气导入出水管522内,当激活马达51转动扇叶512时,池水会经入水口521被吸入容槽52内,再由出水管522排出,如此循环藉以增加池水的容氧量。
以上述的方式增加池水容氧量,经业者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其池内养殖的水族类容易集中于养殖供氧机5附近,经探究后发现,其容氧量高的池水仅集中于养殖供氧机5附近,而离养殖供氧机5较远的池水容氧量仍然不足,其主要原因乃是在于养殖池的水并无产生对流,造成池水内所含的氧气无法均匀分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常知结构所产生的问题的具体结构及技术手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均匀的增加池水容氧量的缓速增流机,使池水内的氧气均匀分布。
可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缓速增流机,其具有一框架,于框架的上端设置有一马达,框架的下端且位于两侧处各设置有一浮力组件,框架上位于马达外侧设置有一外罩,且马达的转轴与一导流叶片组装配一起,该导流叶片组具有一主杆,主杆下端配置有数个叶片,且于叶片下侧设置有一导流轮,导流轮具有倾斜设置有数个导流板。
藉由上述的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可令养殖池的池水产生循环流动,进一步利用导流叶片组产生切水作用的逆时针旋转,使氧气更容易溶于池水中有效均匀的增加池水的容氧量。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之附图为图1为本实用新型缓速增流机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速增流机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速增流机的导流叶片组的上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速增流机实际用于养殖池上动作产生循环水流的示意图;图5为常用用于养殖池的养殖供氧机侧视图。
图中1为框架,10为缓速增流机,11为横杆,12为外罩,13为浮力组件,2为马达,21为转轴,3为导流叶片组,30为导流轮,301为框条,31为主杆,311为结合孔,32为叶片,33为导流板,34为阻隔板,35为开口,4为养殖池,5为养殖供氧机,51为马达,511为出力轴,52为容槽,521为入水口,522为出水管,523为导管,53为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结构及达成效果;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该缓速增流机10是具有一框架1,此框架1上设置有数根横杆11,框架下端且位于两侧边的横杆11处各装配有一浮力组件13,该浮力组件13可为浮桶或是相关可提供浮力支持框架1漂浮于水面上的物品,又框架1的中央具有横杆11处设置有一马达2,于马达2的外侧设置有具保护作用的外罩12,位于框架1下端具有与马达2装配一起的一导流叶片组3,藉由马达2驱动导流叶片组3转动,可使池水产生循环水流。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特征要使池水可产生循环水流,其中该导流叶片组3具有一主杆31,主杆31的端面设置有与马达2转轴21相同形状的结合孔311,马达2的转轴21可穿入结合孔311内与之结合(或组接),又其可横向穿设一销(图中未显示)使之组合更加稳固,该主杆31的末端处设置有数个叶片32,且叶片32可为等角度间隔设置。
在主杆31与叶片32的下方设置有一导流轮30,该导流轮30具有上、下相对的框条301,且两框条301间设置有数个阻隔板34,各阻隔板34配合叶片32成间隔的设置,使两两组隔板34间形成一开口35;又阻隔板34与叶片32邻接角端,以及相对的另一角端设置有一导流板33,该导流板33为依其两角端呈左上右下的倾斜设置,且导流板33呈三角状,其第三角端系位于主杆31的底端。
再请参阅图4所示,于使用时需将缓速增流机10放置于养殖池4内,此时该导流叶片组3会位于水面下,而框架1以及马达2等藉由浮力组件13漂浮于水面上,由于台湾位处北半球,故水流受南、北磁极作用,会产生顺时针流动,即水流会成右旋流动,故本实用新型的导流叶片组3的导流板33需设置成左上右下,且马达2需驱动导流叶片组3作缓速左旋转动(逆时针转动),使导流板33以反方向产生切水作用,而池水因受导流板33以及叶片32的引导,使池底的水往上移动,且部分的水流经由开口35流出,并使导流叶片组3处产生负压,令上层的池水移动至下层,如此即可使池水产生循环作用,会令容氧量较高的池水可散布至较远的地区,而不至集中于缓速增流机10处。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南、北磁极影响水流方向的特性,设计导流叶片组3与导流板33的高低方向性,如是在北半球则需将导流叶片组3的导流板33设置成左低右高的倾斜状态,且须驱使导流叶片组3产生左旋转动(顺时针转动),而具有切水作用达到搅拌水流增加池水的容氧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制为成品经实际使用后,确实可达成所述的效果,实为一种优良的实用新型,诚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法据文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缓速增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架;一马达,其设置于框架的上端处,且具有一转轴;至少两浮力组件,各浮力组件是分别设置于框架下端且位于两侧处;一导流叶片组,其具有一主杆并与转轴装配一起,主杆的末端设置有数个叶片,且为于叶片下方设置有一导流轮,该导流轮的外周缘配合叶片间隔的设置有至少一组隔板,使两两组隔板间形成开口,且阻隔板与叶片间倾斜设置有一导流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速增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流轮具有上下相对的两框条,阻隔板设置于两框条间。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速增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导流板是呈左高右低的倾斜设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速增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导流板是呈左低右高的倾斜设置。
5.按照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缓速增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导流板是呈三角形状,且使其一角端位于主杆的末端,另两角端分别位于阻隔板两相对角处,而呈倾斜设置。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速增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主杆的端面配合马达转轴设置有一结合孔。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速增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框架设置有数个横杆,而马达以及各浮力组件分别锁固于框架的横杆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速增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马达外侧设置有一外罩,并与框架形成可拆卸式的结合,用以罩覆马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缓速增流机,其有一框架,且框架的下端位于两侧处各设置有一浮力组件,框架的中央处设置有一马达,并于马达的外侧设置一外罩,马达的转轴与一导流叶片组装配一起,该导流叶片组具有可引导水流循环流动的数个导流板,使马达驱动叶片转动时,可驱使养殖池内的水流动循环,有效均匀的增加池水的容氧量。
文档编号A01K61/00GK2744161SQ20042005520
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6日
发明者李爌泉 申请人:李爌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