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浮式多功能微型耕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91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田浮式多功能微型耕作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能够在沉陷泥脚水深达350mm水田中耕作,能大幅度提高整体使用性能,扩展其使用范围的农用微耕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微耕机水田和旱地均能作业性能的多功能。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微耕机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微耕机性能需要和结构质量比其重量均在55Kg以上,在水田耕作时泥脚水深不得超过10cm,如果超过10cm时,机器将发生下陷。因自身重量过重而难以胜任。这样极大的影响工作效率,机器无法工作,这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水田耕作、沉陷泥脚水深在350mm以上的水田浮式多功能微型耕作机。该机采用了水田浮式辅助支承器,既能适合旱地耕作,又可用于水田旋耕,改善其耕作性能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是一种水田浮式多功能微型耕作机,包括大架、大架托板、安装在大架上的发动机、行走轮总成及设置在上方的挡泥板(4)、可与行走轮总成互换的旋耕刀具总成、前轮总成、传动箱、立管和其连接的扶手架;其特征是具有可与前轮总成互换的水田浮式辅助支承器,该水田浮式辅助支承器包括封闭式浮筒和调节支架,封闭式浮筒通过调节支架安装在大架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结构而产生的积极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即由于在现在的多功能耕作机前端的前轮总成处装上了水田浮式辅助支承器,其底支承滑面增大了机器与耕地面的接触面积,又由于浮筒的浮力作用减少机器对地面的压力,以上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压强减少了无水田浮式辅助支承器时的90%。所以大减轻了微耕机对作业地面的压力,因此在耕泥脚水深350mm的水田时机器不再下陷,甚至还可以在泥脚水更深的地方半浮在水面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均可以通过附图绘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前轮总成的结构整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水田浮式辅助支承器的结构整体示意图;
附图3为2A向结构放大示意图。
参见附图图中1-配重箱 2-配重箱连接体 3-大架 4-挡泥板 5-传动箱 6-大架传动箱连接体 7-行走轮 8-前轮 9-浮式辅助支承器浮筒 10-调节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3、图中浮式辅助支承器总成中的浮筒9是一个封闭式船形浮筒,浮筒为一个密闭的船形腔体。其底面具有低前进阻力的滑面。
浮式辅助支承器浮筒与调节支架10组合成整体,其中调节支架上端的支承与前轮大架的支承,通过螺钉连接。
参加附图1、图中前轮8通过螺钉与大架3连接为一个整体,用于非工作状态作为机器转动时的行走机构,若用于水田耕作时,拆掉螺钉取下前轮8及其支架,将浮式辅助机构调节支架10通过螺钉装配在前轮8的支架的支承处,即可完成水田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水田浮式多功能微型耕作机,包括大架(3)、大架托板、安装在大架上的发动机、行走轮总成(7)及设置在上方的挡泥板(4)、可与行走轮总成互换的旋耕刀具总成、前轮总成(8)、传动箱(5)、立管和其连接的扶手架;其特征是具有可与前轮总成互换的水田浮式辅助支承器,该水田浮式辅助支承器包括封闭式浮筒(9)和调节支架(10),封闭式浮筒通过调节支架安装在大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浮式多功能微型耕作机,其特征是封闭式浮筒(9)通过调节支架(10)上端支承与前轮的大架支承,通过螺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田浮式多功能微型耕作机,其特征是封闭式浮筒(9)为封闭式船形浮筒,浮筒为一个密闭的船形腔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水田浮式多功能微型耕作机,包括大架3、大架托板、安装在大架上的发动机、行走轮总成7及设置在上方的挡泥板4、可与行走轮总成互换的旋耕刀具总成,前轮总成8、传动箱5、立管和其连接的扶手架;其特征是具有可与前轮总成互换的水田浮式辅助支承器,该水田浮式辅助支承器包括封闭式浮筒9和调节支架10,封闭式浮筒通过调节支架安装在大架上。由于采用可与前轮总成互换的水田浮式辅助支承器9,在与耕作面积增大和浮力共同作用之下,减低了微耕机对耕作作业地面的压力,所以能在烂脚泥水田中进行正常作,改善其作性能和效果。
文档编号A01B33/00GK2770296SQ20042006180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2日
发明者袁心红 申请人:袁心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