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补偿式滴灌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77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力补偿式滴灌地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压力补偿式滴灌地膜,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用于农田滴灌的塑料地膜。
背景技术
农作物塑料地膜覆盖栽培增产增效显著,但灌溉和追肥困难,揭膜后虽可灌溉和追肥,但棵间无效蒸发强烈,引起土壤干旱,导致水肥失调,影响产量,并且存在着“白色污染”问题。膜上喷灌和膜下滴灌均可进行覆膜灌溉和追肥,但成本高,能耗大,对水质要求高,并且不能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87215299.5公开了一种塑料微灌薄膜、98244650.0公开了一种多用可灌溉地膜、98212228.4公开了一种储水管带式渗灌塑料地膜、00226228.2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塑料附管地膜、02206758.2公开了一种节水灌溉地膜,它们都能解决覆膜灌溉和追肥问题,且成本低,能耗小,节水效果显著。但共同存在如下问题①地膜不能平整地卷取成膜卷;②输水滴灌带没有压力补偿作用;③揭膜回收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补偿式滴灌地膜,能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地膜不能平整地卷取成膜卷、输水滴灌带没有压力补偿作用和揭膜回收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依次相间排列而成,输水滴灌带开设有滴灌孔,其特征是依次相间排列的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的厚度相等;输水滴灌带上每隔一定距离开设有一个进水口;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的孔距在靠近进水口处大,随着离开进水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的孔径在靠近进水口处小,随着离开进水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单层塑料薄膜上沿播种线开设有撕裂孔;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开设在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的连结处,并且上下穿通地膜。
现有技术,是将塑料布条粘贴或热合在普通塑料地膜上构成半圆形输水滴灌带,或是将输水滴灌带热合在普通塑料地膜上,形成具有灌溉功能的地膜。由于其输水滴灌带的厚度远大于普通塑料地膜的厚度,因而地膜不能平整地卷取成膜卷。另02206758.2公开的一种节水灌溉地膜,由于其地膜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管,地膜起端的连接管上设有进水管,尾端的连接管上设有减压出水阀,导致地膜厚度不均匀一致,因而地膜不能平整地卷取成膜卷。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将桶膜直接热合成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依次相间排列的厚度相等的地膜,或是将塑料原料直接吹塑成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依次相间排列的厚度相等的地膜,因而地膜能够平整地卷取成膜卷,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地膜不能平整地卷取成膜卷的问题。
现有技术,输水滴灌带的下面开设有滴灌孔,由于其滴灌孔的孔距相等和孔径相等,当输水滴灌时,在靠近进水口处的滴灌孔先开始滴灌,引起水流压力下降,影响水流向下游滴灌孔输送,致使靠近进水口处滴灌孔的滴灌量大,而远离进水口处滴灌孔的滴灌量小,因此没有压力补偿作用,造成灌水不均匀,影响产量。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的孔距在靠近进水口处大,随着离开进水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的孔径在靠近进水口处小,随着离开进水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输水滴灌时,可适当限制靠近进水口处滴灌孔的滴灌量,增加水流的压力,促进水流依次向下游滴灌孔输送,使靠近进水口处滴灌孔的压力流量和远离进水口处滴灌孔的压力流量达到一致,因此具有压力补偿作用,可提高灌水均匀度,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输水滴灌带没有压力补偿作用的问题。为了增加输水滴灌带的压力补偿作用,提高灌水均匀度,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还可开设在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的连结处,滴灌孔的孔距相等和孔径相等。由于滴灌孔与输水滴灌带的底部相比具有高度位置差,当输水滴灌时,从滴灌孔排出滴灌带内空气,消除气阻,等水面上升到滴灌孔位置时,各滴灌孔才开始同步滴灌,使靠近进水口处滴灌孔的压力流量和远离进水口处滴灌孔的压力流量达到一致,因此具有压力补偿作用,可提高灌水均匀度,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输水滴灌带没有压力补偿作用的问题。
现有技术,由于普通地膜很薄,≤0.008mm,使用其间老化速度快,揭膜时出现破碎,使埋在土壤里和作物根部的地膜不能回收干净,造成揭膜回收困难,导致农田“白色污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地膜较厚,≥0.01mm,使用其间老化速度慢,且沿播种线开设有撕裂孔,揭膜时地膜沿播种线裂开成为膜条,不会破碎,能将埋在土壤里的地膜整条拽出,能使作物根部的地膜避免与根茎缠绕,因此揭膜顺利,回收干净,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揭膜回收困难的问题,可从根本上解决农田的“白色污染”。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点①运行水压低、节水效果好、抗堵塞;②压盐压碱、防止土壤板结;③操作简便、省工省地省药省肥;④成本低、能耗小。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粮、棉、油、糖、瓜菜等农作物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和温棚手工作业进行地膜覆盖与滴灌。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膜两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水滴灌带侧边开设滴灌孔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大田应用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由单层塑料薄膜1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2依次相间排列而成,输水滴灌带2上每隔一定距离开设有一个进水口3,输水滴灌带2上开设有若于个滴灌孔4,滴灌孔4的孔距在靠近进水口3处大,随着离开进水口3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滴灌孔4的孔径在靠近进水口3处小,随着离开进水口3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单层塑料薄膜1上沿播种线开设撕裂孔5。
参照图2,为了增加输水滴灌带的压力补偿作用,提高灌水均匀度,滴灌孔4的位置还可以开设在单层塑料薄膜1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2的连接处,滴灌孔4上下穿通地膜。
参照图3和图4,以棉花一膜四行,既一膜两管为例,作业时,将本实用新型铺设在地面上,沿播种线穴播种子,可机械化铺膜、播种、覆土同步完成。将支管9与一级分支管7和二级分支管6铺设好并连接通,将二级分支管6从进水口3分别向两侧插入输水滴灌带2,用土压实或用绳扎紧。如果一级分支管7是软管,需用硬管接头与输水滴灌带2连接。灌水时,开启进水开关8,水流从二级分支管6流进输水滴灌带2并向两侧输送,在重力作用下从滴灌孔4一滴一滴地滴到地面,湿润作物根部的土层。由于滴灌孔4的孔距在靠近进水口3处大,随着离开进水口3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或滴灌孔4的孔径在靠近进水口3处小,随着离开进水口3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输水滴灌时,能适当限制靠近进水口3处的滴灌量,增加水流压力,促进输水滴灌带2里的水流依次向下游滴灌孔4输送,使靠近进水口3处滴灌孔4的压力流量和远离进水口3处滴灌孔4的压力流量达到一致,提高灌水均匀度。达到灌水要求后,关闭进水开关8。当进行下一轮灌水时,开启进水开关8即可滴灌。
当耕地的坡度较大且为下坡时,可改为单向输水滴灌,既将二级分支管6一律向下游方向插入输水滴灌带2。
输水滴灌时,可将肥料和农药溶于水里,肥和药随水滴灌在作物的根部,可提高肥效和药效,还能省肥省药,防止药肥淋失和污染环境。
农作物停水后,将支管9和一级分支管7及二级分支管6收起入库。揭膜回收时,先将膜头揭起,沿撕裂孔5将地膜撕裂成开口,人工或机械揭膜,地膜沿撕裂孔5裂开成为膜条,由于地膜较厚,不会破碎,能够将埋在土壤里和作物根部的地膜顺利揭起,并整条回收,不会造成农田的“白色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压力补偿式滴灌地膜,它由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依次相间排列而成,输水滴灌带开设有滴灌孔,其特征是依次相间排列的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的厚度相等;输水滴灌带上每隔一定距离开设有一个进水口;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的孔距在靠近进水口处大,随着离开进水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的孔径在靠近进水口处小,随着离开进水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单层塑料薄膜上沿播种线开设有撕裂孔;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开设在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的连结处,并且上下穿通地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补偿式滴灌地膜,其特征是依次相间排列的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的厚度相等,其厚度为0.01mm~0.04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补偿式滴灌地膜,其特征是输水滴灌带上每隔一定距离开设有一个进水口,其输水滴灌带的宽度为2cm~8cm,其相邻两个进水口之间的距离为30m~180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补偿式滴灌地膜,其特征是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的孔距在靠近进水口处大,随着离开进水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孔径相等,孔距在靠近进水口处为100cm~20cm,在远离进水口处为20cm~4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补偿式滴灌地膜,其特征是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的孔径在靠近进水口处小,随着离开进水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孔距相等,孔径在靠近进水口处为1mm~3mm,在远离进水口处为3mm~9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补偿式滴灌地膜,其特征是输水滴灌带上的滴灌孔开设在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的连结处,并且上下穿通地膜,其滴灌孔的孔距相等,滴灌孔的孔径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压力补偿式滴灌地膜。它由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依次相间排列而成单层塑料薄膜与双层塑料薄膜构成的输水滴灌带的厚度相等,可将地膜平整地卷取成膜卷滴灌带开设有滴灌孔和进水口;滴灌孔的孔距在靠近进水口处大,随着离开进水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滴灌孔的孔径在靠近进水口处小,随着离开进水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具有压力补偿作用,可提高灌水均匀度;该地膜较厚,沿播种线开设有撕裂孔,能顺利地揭膜和回收干净,可消除农田“白色污染”。还具有运行水压低节水效果好、抗堵塞、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大田、温棚各种农作物机械或手工作业进行覆膜与滴灌。
文档编号A01G13/02GK2745344SQ20042008748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3日
发明者刘林军, 李燕华 申请人:乌鲁木齐科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