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无冬眠养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81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蛇类无冬眠养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蛇类的人工养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打破蛇类的冬眠规律进行人工养殖的技术。
背景技术
野生蛇类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农林牧业增产增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蛇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素有“动物人参”之美誉。蛇类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高档蛋白质、氨基酸及治疗各种顽疾的原始药材,蛇肉、蛇油、蛇皮、蛇血、蛇鞭、蛇骨、蛇胆处处是宝。正因如此,前几年,蛇类成了我国被食用的主要野生动物之一。用蛇类加工的各种保健品、药酒也大受欢迎。随着市场对蛇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乱捕滥猎,蛇类野生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成为自然生态平衡重要一环的蛇类,在我国正面临灭顶之灾。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的专家学者对蛇类的研究比较少,蛇类的人工全繁养技术尚处在探索阶段。目前,我国投资200万元以上兴办的蛇场有2万多家,但在养殖技术上仍然存在诸多难题。由于蛇是变温动物,其活动、捕食、繁殖等都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过低其活动、生长受到抑制。当环境温度下降至8~15℃时,蛇类便进入冬眠状态。冬眠期间,蛇的新陈代谢骤减,缺乏营养补给,抵抗力低,生长极其缓慢并容易感染病菌。以广东省新会为例,蛇每年的冬眠期从11月下旬至来年4月底长达5个月之久,蛇的出栏期长达24-25个月。养殖周期长,资金周转率低,导致养殖场的利益削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蛇类养殖技术,缩短蛇的养殖周期,节省养殖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蛇类无冬眠养殖技术,通过升温系统,使蛇房保持在25~31℃,打破蛇冬眠规律。
蛇房的适宜相对湿度为65%~85%。
本发明通过升温系统控制蛇房的温度保持在25~31℃,相对湿度为65%~85%,从而打破了蛇的冬眠规律,实现全年无冬眠养殖。蛇的冬眠养殖与打破冬眠养殖的技术对比如下表如示表1冬眠养殖与打破冬眠养殖对比


从上表对比可知,蛇类无冬眠技术与冬眠技术具有健康良好、疾病率低、死亡率低、养殖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诸优点,特别是大大缩短了蛇的养殖周期,使成蛇的出栏期从普通的24-25个月提前10个月,仅需14-15个月,解决了蛇的无冬眠养殖问题,既节省了大量养殖时间,也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图1是升温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蛇房内设置升温系统,升温系统由包括热源和加热增湿系统组成。所述热源由炉来提供。所述加热增湿系统包括热水循环管路和蒸汽管路,所述热水循环管路由水箱、热水管和热水泵通过管路连接组成;所述蒸汽管路由蒸发器和蒸汽管及温湿度控制阀通过管路连接组成。通过升温系统的温控器使蛇房内温度保持在25~31℃的温暖状态,相对湿度保持在65%~85%的湿润状态,蛇类将不进入冬眠状态,养殖周期从25个月提前至15个月。
蛇放养于蛇箱中,并分箱编号。每个蛇箱就是一个独立的养殖场所,蛇在里边可活动、休息、进食、大小便和脱皮等,且便于工作人员对箱内的蛇个体进行喂养、清洁、观察,方便跟踪管理。蛇箱可单独放置使用,以便于进行个体试验等;也可组合层叠使用,从而充分利用立体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蛇类无冬眠养殖技术,通过升温系统,使蛇房保持在25~31℃,打破蛇冬眠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类无冬眠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蛇房相对湿度为65%~8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蛇类无冬眠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蛇房是以蛇箱为区间进行繁养,蛇箱排列于繁养室内,构成工厂车间式的繁养系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蛇类无冬眠养殖技术,通过升温系统,使蛇房保持在25~ 31℃,相对湿度为65%~85%,打破蛇冬眠规律。本发明采用蛇类无冬眠技术进行蛇的养殖,缩短了蛇的养殖周期,使成蛇的出栏期从普通的24-25个月提前10个月,仅需14-15个月,既节省了大量养殖时间,也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726770SQ20051003605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2日
发明者陈卓宏 申请人:陈卓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