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8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以将物料进行分散的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研磨装置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其功能是将大体积的块状物质粉碎成小体积的颗粒状,或者将原本颗粒状的物质研磨成粒径更小的粉末状。由于对获得物质的粒径大小的需求不同,对研磨装置的性能的要求也相应不同。
一种现有技术的研磨装置如图1所示,其作用主要是将颜料均匀分散入涂料或者油墨中。该研磨装置10包括滚柱11、研磨筒12、第一转轴131、第二转轴132和马达14。该研磨筒12用于盛放待研磨的颜料(图未示)。该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相互平行且位于不同的轴线上,该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由连杆133连接为一体。当马达14驱动该第一转轴131旋转时,该第二转轴132可以围绕该第一转轴131做较大范围的转动。该滚柱11套于第二转轴132上,当该第二转轴132转动时,该滚柱11也随之转动,另外,因为该滚柱11和研磨筒12内壁存在一定的间隙,当研磨筒12内盛放有颜料时,滚柱11由于通过颜料和研磨筒12内壁产生摩擦,该滚柱11也将围绕第二转轴132产生转动。
在研磨过程中,该研磨装置10的滚柱11是沿着研磨筒12的内壁滚动,该滚柱11与研磨筒12内壁对夹于其间的颜料产生挤压作用,该挤压作用又产生剪切力将颜料分散。但是,该研磨装置10单纯以滚动方式进行研磨的效率较低,为将颜料研磨分散,通常需要较长的研磨时间。而且,由于该滚柱11和研磨筒12内壁之间的间隙大小直接影响所研磨后的颜料的粒径大小,而该研磨装置10在研磨过程中,该间隙大小是恒定的,该种研磨装置10很难将颜料的粒径研磨得比该间隙更小。

发明内容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具有较高研磨效率的研磨装置。
为实现上述内容,提供一种研磨装置,其包括研磨筒、马达、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滚柱、交流电源和两压电陶瓷片。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连,该马达驱动该第一转轴转动。该滚柱套设在该第二转轴上并位于该研磨筒内,该第二转轴与滚柱在第一转轴的带动下沿着研磨筒内壁滚动。该两压电陶瓷片分别固定在该第一转轴中的一段金属部的两侧,该交流电源、两压电陶瓷片与该段金属部构成振动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施例的研磨装置具有振动器,该振动器可以导致第一转轴做偏离轴心的摆动,该摆动进一步传递给第二转轴上的滚柱,该滚柱可以在沿研磨筒内壁滚动的同时,还相对于该研磨筒内壁作振动,该振动产生的撞击力将加速待研磨物料的分散,从而提高研磨效率。另外,该种振动式的研磨磨装置还可以将待研磨物料的粒径研磨得更小。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研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研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由压电陶瓷片与第一转轴结合成的对称型振动器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由压电陶瓷片与第一转轴结合成的非对称型振动器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是沿图5的VI-V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本发明的研磨装置30包括滚柱31、研磨筒32、第一转轴331、第二转轴332、马达34和两个压电陶瓷片35、36。
该研磨筒32用于盛放待研磨的颜料。该第一转轴331和第二转轴332相互平行且位于不同的轴线上,该第一转轴331与第二转轴332通过连杆333连接为一体。该滚柱31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转轴332上,而且该滚柱31与该第二转轴332伸入该研磨筒32的内部,该滚柱31优选地是设置在该研磨筒32的底部。该马达34需固定在一外部构件上,并连接该第一转轴331,以驱动该第一转轴331旋转。当然,该研磨筒32也需要相对于马达34固定设置。
一起参阅图3和图4,该两个压电陶瓷片35、36设置在该第一转轴331上,并通过交流电源37、导线351、导线361以及夹于压电陶瓷片35与36之间的部分第一转轴331形成一振动器,在此振动器中,夹于压电陶瓷片35、36之间的第一转轴331是金属材料。该振动器的具体结构包括一段圆柱形的金属材料的第一转轴331、两个分别为半圆筒形的压电陶瓷片35与36,以及交流电源37。该压电陶瓷片35与36的极化方向相对,也就是以第一转轴331为中心对称。该第一转轴331分别与半圆筒形的压电陶瓷片35与36固定结合。该第一转轴331在压电陶瓷片35与36上方还套设两个导电圆环352、362,该两个导电圆环352、362与第一转轴331之间设置有电绝缘材料。该压电陶瓷片35通过导线351与该导电圆环352电连接,优选地该导线351可以焊接在该导电圆环352上。该压电陶瓷片36通过导线361与该导电圆环362电连接,优选地该导线361可以焊接在该导电圆环362上。由于该研磨装置30工作时需不断转动第一转轴331,为将交流电源37提供给该压电陶瓷片35、36,该交流电源37的两端通过导电触片371、372分别与导电圆环362、352弹性接触,如此,既可将电流供应给压电陶瓷片35、36,又不会妨碍第一转轴331和其上的压电陶瓷片35与36的运动。上述结构的振动器由于其压电陶瓷片35与36的极化方向相对,故可称之为对称型振动器。
在研磨过程中,马达34驱动该第一转轴331旋转,该第二转轴332围绕该第一转轴331做较大范围的转动,该滚柱31也随该第二转轴332转动,该滚柱33与研磨筒32内壁对夹于其间的颜料以剪切力将其分散。同时,启动该交流电源37,该压电陶瓷片35与36在正负电压的作用下,交替收缩和伸张,又由于该压电陶瓷片35与36是固定结合在第一转轴331上,该第一转轴331对压电陶瓷片35与36的收缩和伸张均有限制作用,其整体结构的最终运动效果是该振动器作往复式的弯曲变形,该弯曲变形即导致第一转轴331下端部位的偏离轴心的摆动,该第一转轴331的摆动进一步传递给第二转轴332上的滚柱31,该滚柱31在作上述的滚动的同时,还相对于该研磨筒32内壁作振动,该振动产生的撞击力将加速颜料的分散。当交流电源37频率较高时,该滚柱31将因高速振动形成超音波,所研磨的效率更高。
本发明研磨装置中的振动器还可以是如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该振动器的具体结构包括金属材料的第一转轴531、两个分别为平板形的压电陶瓷片55、56,和交流电源58。夹于压电陶瓷片55与56之间的部分第一转轴531为平板形,其它部分的第一转轴531还为圆形。该压电陶瓷片55与56的极化方向相同,该第一转轴531分别与压电陶瓷片55、56固定结合。该第一转轴531在压电陶瓷片55与56的上方部位还套设一个导电圆环564,该导电圆环564与第一转轴531之间设置有电绝缘材料,该压电陶瓷片55通过导线553与该压电陶瓷片56电连接,该压电陶瓷片56通过导线563与该导电圆环564电连接。该交流电源58的两端通过导电触片581、582分别与导电圆环564、第一转轴531弹性接触,由于该第一转轴531为金属材料,故该交流电源58的一端相当于电连接于夹于该压电陶瓷片55、56之间的第一转轴531上。如此,既可将电流供应给压电陶瓷片55与56,又不会妨碍第一转轴531和其上的压电陶瓷片55与56的运动。上述结构的振动器由于其压电陶瓷片55与56的极化方向相同,故可称之为非对称型振动器。
采用该非对称型振动器的研磨装置同样可以产生振动效果,提高研磨效率。
本发明研磨装置还可以有其它实施例,例如采用轻便可动的交流电源,此时,可以省去上述的需要借助导电圆环和导电触片才可实现的电路结构,从而在满足上述的电路的配合关系的基础上,将该交流电源做成可随该第一转轴一起转动的结构。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研磨装置,包括研磨筒、马达、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滚柱,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连,该马达驱动该第一转轴转动,该滚柱套设在该第二转轴上并位于该研磨筒内,该第二转轴与滚柱在第一转轴的带动下沿着研磨筒内壁滚动,其特征在于该研磨装置进一步包括交流电源和两压电陶瓷片,该两压电陶瓷片分别固定在该第一转轴中的一段金属部的两侧,该交流电源、两压电陶瓷片与该段金属部构成振动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在的两个轴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是由连杆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振动器是对称型振动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压电陶瓷片的极化方向相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交流电源的两端分别与该两压电陶瓷片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振动器是非对称型振动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压电陶瓷片的极化方向相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交流电源的一端与该段金属部电连接,该交流电源的另一端同时与该两压电陶瓷片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段金属部是圆形,该两压电陶瓷片均为半圆筒形,该两压电陶瓷片分别与该段金属部固定结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段金属部和该两压电陶瓷片均为平板形,该两压电陶瓷片分别与该段金属部固定结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研磨装置的研磨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研磨装置包括研磨筒、马达、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滚柱、交流电源和两压电陶瓷片,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连,该马达驱动该第一转轴转动,该滚柱套设在该第二转轴上并位于该研磨筒内,该第二转轴与滚柱在第一转轴的带动下沿着研磨筒内壁滚动,该两压电陶瓷片分别固定在该第一转轴中的一段金属部的两侧,该交流电源、两压电陶瓷片与该段金属部构成振动器。
文档编号B02C17/18GK1895787SQ20051003603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5日
发明者萧博元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