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蚊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10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蚊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蚊器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科研和媒介监测的可捕捉活体蚊虫的诱捕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捕蚊灯多以捕杀蚊虫为主,所捕获的蚊虫大多肢体残缺或已死亡,与科研和媒介监测所需的捕蚊要求有一定差距。虫媒传染病科研和媒介监测所用捕蚊灯要求定时、交直流两用、机身轻巧、使用方便、可卸装、易携带并不怕振动,所捕获的蚊虫需用于分类和解剖实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产的捕蚊灯价格一般在1000-4000元人民币左右,价格较贵,并且需要用干冰释放二氧化碳来诱捕蚊虫,不适合我国国情,更不可能大规模地在蚊虫监测上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适用于科研或监测工作所需的蚊虫诱捕器,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捕捉活体蚊虫、捕蚊设备价格过高的一些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蚊虫诱捕器,它主要包括诱捕器筒体以及设在筒体下的笼体,其特征在于诱捕器筒体内设有一吸虫扇,吸虫扇上方设有一紫外线光源,吸虫扇下方设有防逃逸门。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紫外线光源吸引蚊虫飞近,光源下方的吸虫扇将蚊虫吸入纱网布套内,同时光源附近隔栅保证了比蚊虫大很多的飞虫不会被吸入纱网布套内,当捕虫工作结束时,防逃逸门便会随着吸虫扇的停转而自动关闭,防止了蚊虫的外逃,再将纱网布套上的收口绳收紧,便能取下笼体将活体的蚊虫带回实验室。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诱捕器筒体1以及设在筒体下的笼体,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诱捕器筒体内设有一吸虫扇2,吸虫扇上方设有一紫外线光源3,吸虫扇下方设有防逃逸门4。防逃逸门共有两扇,对称地设置在诱捕器筒体的内壁上,防逃逸门只能单向向下开启。笼体由纱网布套5和集蚊笼6连接而成,纱网布套长40-60cm,其中部设有收口绳,集蚊笼的底部设有防逸网7,防止吸入的蚊虫逃逸。紫外线光源设置在灯座上,采用U型紫外线灯管,在灯座两侧设有两排隔栅8。隔栅采用不锈钢制成,每根栏栅之间的间距为0.6-0.8cm,保证了比蚊虫大的其它飞虫不会被吸入笼体内。诱捕器筒体由有机玻璃制成,其顶部设有一塑料防雨罩9,防雨座上设有一挂钩10。
在实施中,将本实用新型挂在1-2米的树枝中,接通电源后,紫外线灯管便开始点亮,同时设在其下方的吸虫扇也开始旋转,吸虫扇的风速较为轻柔,以尽量减少对于蚊虫在吸入过程中的伤害,蚊虫被吸虫扇吸入后就进入尼龙的纱网布套内,纱网布套的长度一般达到50cm,这是为了防止蚊虫在纱网布套内相互纠缠,当捕蚊工作结束电源关闭后,吸虫扇停止转动,这时防逃逸门也自动关闭,防止已吸入的蚊虫再逃出笼体。整个捕蚊过程完成后,收紧纱网布套中部的收口绳,再取下整个笼体即可,方便实用,而且这种诱捕蚊虫的设备投入少,使蚊虫捕捉的成本大大降低,由于在蚊虫诱捕器的顶部还装设有防雨座,使本装置在下雨天也能保证捕捉蚊虫的工作正常进行。
权利要求1.一种蚊虫诱捕器,它主要包括诱捕器筒体以及设在筒体下的笼体,其特征在于诱捕器筒体内设有一吸虫扇,吸虫扇上方设有一紫外线光源,吸虫扇下方设有防逃逸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蚊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防逃逸门共有两扇,对称地设置在诱捕器筒体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蚊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笼体由纱网布套和集蚊笼连接而成,纱网布套长40-60cm,其中部设有收口绳,集蚊笼的底部设有防逸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蚊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紫外线光源设置在灯座上,采用U型紫外线灯管,在灯座两侧设有两排隔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蚊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隔栅采用不锈钢制成,每根栏栅之间的间距为0.6-0.8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蚊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诱捕器筒体由有机玻璃制成,其顶部设有一塑料防雨罩,防雨座上设有一挂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蚊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诱捕器筒体内设有一吸虫扇,吸虫扇上方设有一紫外线光源,吸虫扇下方设有防逃逸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紫外线光源吸引蚊虫飞近,光源下方的吸虫扇将蚊虫吸入纱网布套内,同时光源附近隔栅保证了比蚊虫大很多的飞虫不会被吸入纱网布套内,当捕虫工作结束时,防逃逸门便会随着吸虫扇的停转而自动关闭,防止了蚊虫的外逃,再将纱网布套上的收口绳收紧,便能取下笼体将活体的蚊虫带回实验室了。
文档编号A01M1/08GK2847859SQ20052004679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2日
发明者施文琦, 潘嘉云, 周晓农 申请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