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30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53326号「家畜用人工授精器的注射头构造」新型专利,其包含一外管体、一内管体及一保存瓶。该外管体前端固设由发泡材质制成的一注入辅助器。该内管体是可弯曲活动的穿设于该外管体中,且伸出该注入辅助器,该内管体后端则以一连接管连接保存瓶。该内管体管壁是呈密封状而前端开设一注入口,该注入口的外部利用黏胶以胶合固设一软质护套;该保存瓶则用以储存及提供人工授精液体。当进行人工授精时,先将该外管体插入家畜动物的阴道内,并深入至子宫颈的入口位置。此时,该外管体的注入辅助器会因该子宫颈的入口的收缩而无法再深入。接着,手动推动该内管体前移,使其前端的软质护套通过子宫颈,并进入子宫角(uterine horn)内部。此时,即可挤压该保存瓶,迫使人工授精液体经由该内管体前端的注入口注入该子宫角内部,且该软质护套也能够避免该内管体前端伤及子宫角内壁。
一般而言,上述现有家畜用人工授精器具有下列缺点,例如该软质护套仅是胶合固设于该内管体前端的注入口处,但是该内管体在操作期间不断的前后移动并抵推该子宫颈的肉突,以致该软质护套存在意外脱落遗留在子宫颈或子宫角内的严重问题。再者,在操作期间,该家畜用人工授精器缺少防止污染的装置,因此在操作人员以手持方式操作该外管体及内管体时,容易污染该外管体及内管体。如此,可能造成有害微生物进入家畜动物体内,进而降低人工授精成功率及提高家畜染病机率。再者,也可能造成该家畜用人工授精器后续回收使用时,相对增加清洗及消毒的复杂度与其处理成本,甚至造成该家畜用人工授精器在单次用完后已因过度污染而无法回收使用。
另一现有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如美国专利第6,726,619号「猪只人工授精装置〔Artificial Insemination Device for Pigs〕」发明专利,其包含一外管体及一内管体,且该内管体的前端选择一体成型形成一球体或嵌设结合一盖体,该球体、盖体与该内管体其它部位的间另具有一凹颈部,该凹颈部具有数个孔洞。在使用时,该球体及盖体使该内管体前端通过子宫颈,并进入子宫角内部,而人工授精液体则可经由该孔洞注入该子宫角内部,同时该球体及盖体也能够避免该内管体前端伤及子宫角内壁。然而,当该内管体前端采用该球体时,由该内管体前端直接形成的凹颈部容易弯折挠曲,而导致降低该内管体的前移距离及效率。当该内管体采用该盖体时,该盖体仍存在意外脱落遗留在子宫颈或子宫角内的严重问题。再者,在操作期间,该装置仍旧缺少防止污染的装置及操作流程,因此同样存在降低人工授精成功率、提高家畜染病机率及增加清洗消毒成本等相关问题。
再一现有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如美国专利第6,527,703号「猪只子宫内授精及胚细胞输送的装置〔Device for Sow-Intra-UterineInsemin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发明专利,其包含一外管体及一内管体,且该内管体的前端一体成型具有一凸球体,其导引该内管体前端顺利通过子宫颈,并进入子宫角内部,而人工授精液体则可经由该凸球体的至少一孔洞注入该子宫角内部,同时该凸球体亦可避免该内管体前端伤及子宫角内壁。然而,该凸球体的外径实质大于该内管体前端的外径,因此相对仍产生较大前移阻力。再者,在操作期间,该装置仍旧缺少防止污染的装置及操作流程,因此同样存在降低人工授精成功率、提高家畜染病机率及增加清洗消毒成本等相关问题。
又一现有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如美国专利第6,511,415号「经子宫颈人工授精及胚细胞输送的装置〔Device for Trans-Cervical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发明专利,其包含一外管体及一内管体,且该内管体的前端一体成型具有一弯弧部,其用以转动导引该内管体前端顺利通过子宫颈,并进入子宫角内部,而人工授精液体则可经由该弯弧部的一开口注入该子宫角内部。然而,该弯弧部的曲率实质大于该内管体的其它部位的曲率,因此该内管体的前端容易弯折挠曲,而相对产生较大前移阻力。再者,在操作期间,该装置仍旧缺少防止内管体污染的装置及操作流程,因此同样存在降低人工授精成功率、提高家畜染病机率及增加清洗消毒成本等相关问题。
又一现有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如美国专利第6,607,518号「在非外科程序期间穿入动物子宫的组合构造及其方法〔Assembly andMethod for Penetrating the Uterus of an Animal During a Non-SurgicalProcedure〕」发明专利,其包含一外管体及一内管体,且该内管体的前端形成封闭状,但在前端的外周壁具有一侧开口,该封闭状的前端用以转动导引该内管体顺利通过子宫颈,并进入子宫角内部,而人工授精液体则可经由该侧开口注入该子宫角内部。然而,该封闭状的前端缺乏结构强度而过度易于挠曲,因此其相对仍产生较大前移困难度。再者,经由该侧开口输出人工授精液体相对降低方向正确度及人工授精成功率。另外,在操作期间,该装置仍旧缺少防止内管体污染的装置及操作流程,故同样存在降低人工授精成功率、提高家畜染病机率及增加清洗消毒成本等相关问题。
其它现有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还包含中国台湾公告第M283614号「动物用的人工授精器改良结构」新型专利、美国专利第5,496,272号「人工授精及胚细胞输送的装置〔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ndEmbryo Transfer Device〕」及第4,457,313号「人工授精及组织收集装置的保护壳罩〔Shield Protector for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nd Culture CollectionInstruments〕」发明专利等,其同样具有前移阻力过大及缺少防止内管体污染的装置及操作流程等相关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操作便利性及人工授精成功率、提升无菌操作洁净度、减少精液用量及提升人工授精成功率、提升可回收使用性的功效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包含步骤预先将一外管体包覆在一第一护套内,及将一内管体包覆在一第二护套内;利用该第一护套间接操作该外管体,该外管体的前端刺破该第一护套的前端,并插入一动物生殖管道内;利用该第一及第二护套间接操作该外管体及内管体,该外管体的后端刺破该第一护套的后端,及该内管体的前端刺破该第二护套的前端;利用该第二护套间接操作该内管体,迫使该内管体的前端由该外管体的后端穿入并由其前端穿出,以到达该动物生殖管道内的一预定位置;及利用该第二护套间接操作该内管体,该内管体的后端刺破该第二护套的后端,将一人工授精液体由该内管体的后端注入并由其前端输送至该预定位置。
本发明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装置,其包含一外管体及一内管体。该外管体的前端及后端分别设有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该内管体的前端及后端分别设有一喷出口及一注入口,该前端另形成一前驱部,该前驱部相对该内管体的其它部位具有较高的硬度。藉此,该内管体的前驱部用以依序穿入及穿出该外管体的后开口及前开口,并钻入至一动物生殖管道的子宫角深处,而该内管体的注入口及喷出口分别用以注入及喷出一人工授精液体。
本发明提出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能够提升操作便利性及人工授精成功率、提升无菌操作洁净度、减少精液用量及提升人工授精成功率、提升可回收使用性。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动物用人工授精方法流程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动物用人工授精方法第一步骤的立体图。
图3A及3B为图2的动物用人工授精装置的外管体3A及3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A及4B为图2的动物用人工授精装置的内管体4A及4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动物用人工授精方法第二步骤的操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动物用人工授精方法第三步骤的操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动物用人工授精方法第四步骤的操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动物用人工授精方法第五步骤的操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动物用人工授精方法第六步骤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的第一步骤为预先将一外管体10包覆在一第一护套100内,及将一内管体20包覆在一第二护套200内。具体为,该外管体10为一中空管体,其最好取材自坚硬材质,例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及聚乙烯〔polyethylene,PE〕等。该内管体20为一中空管体,其最好取材自可挠曲性材质,例如聚氨酯〔polyurethane,PU〕材质等。在构造上,该外管体10相对具有较高的硬度、较短的长度,及较大的内径及外径;而该内管体20相对具有较高的可挠曲性、较长的长度,及较小的内径及外径。该内管体20的长度最好为180公分左右,其外径约在0.4公分左右,因此该内管体20可轻易穿入及穿出外管体10。同时,该第一护套100及第二护套200为一中空套体,其最好取材自可挠曲性及可热封性的材质,例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及聚丙烯〔PP〕等。在该第一护套100及第二护套200分别包覆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后,该第一护套100及第二护套200系可利用热压方式封闭。接着,则可进行高温高压杀菌,以确保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处于无菌的未使用状态。
再者,如图3A及3B所示,该外管体10的前端及后端分别形成一前开口11及一后开口12,且该前端的外周面另套设固定一辅助钻头13。该前开口11及后开口12可供该内管体20穿入及穿出。该辅助钻头13最好是取材自发泡材质,且最好选择形成多环体、圆锥体或螺旋体等具导引功能的形状。
另外,如图4A及4B所示,该内管体20的前端及后端分别设有一喷出口21及一注入口22,且该前端另形成一前驱部23。该注入口22及喷出口21分别用以注入及喷出人工授精溶液,该人工授精溶液最好是动物精液、精液稀释剂、治疗药水或其混合物等。再者,该内管体20的前端的喷出口21是利用嵌入一嵌体24,以构成该前驱部23。该嵌体24是中空的短管体,其硬度大于该内管体20的硬度。该前驱部23相对该内管体20的其它部位具有较高的硬度,且该前驱部23的前端最好是呈圆弧状,该前驱部23有利于操作该内管体20顺利前移。该嵌体24靠近该注入口22侧最好是具有一扩径开口241,以便顺利导引该人工授精溶液前进。此外,该内管体20的后端的注入口22系另插设结合一转接管25,以便后续注入该人工授精溶液。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第二步骤为利用该第一护套100间接操作该外管体10,该外管体10的前端刺破该第一护套100的前端,并插入动物生殖管道30内。具体为,当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装置应用于家畜、哺乳动物或高等脊椎动物等的人工繁殖时,操作人员首先将该第一护套100及外管体10的组合体移至该动物生殖管道30的开口处,接着一手握持该第一护套100,及另一手施力前推该外管体10的后端,以便该外管体10的前端刺破该第一护套100的前端,并插入该动物生殖管道30内,直至该外管体10前端的辅助钻头13卡掣在该动物生殖管道30的子宫颈31的入口处为止。在上述操作期间,操作人员的双手不会直接碰触该外管体10,因此有利于保持该外管体10的无菌状态,进而避免该外管体10受外部环境的微生物或污物的污染。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第三步骤为利用该第一护套100及第二护套200间接操作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该外管体10的后端刺破该第一护套100的后端,及该内管体20的前端刺破该第二护套200的前端。具体为,操作人员一手握持该第一护套100,另一手施力前拉该第一护套100的后端,以便该外管体10的后端刺破该第一护套100的后端。依相同手动操作方式,操作人员也可利用双手控制该第二护套200,以便该内管体20的前端刺破该第二护套200的前端。在上述操作期间,操作人员的双手不会直接碰触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因此有利于保持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的无菌状态,进而避免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受外部环境的微生物或污物的污染。
如图1和图7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第四步骤为利用该第二护套200间接操作该内管体20,迫使该内管体20的前端由该外管体10的后端穿入并由其前端穿出,以到达该动物生殖管道30内的预定位置。具体为,依相同手动操作方式,操作人员也可利用双手控制该第二护套200,以选择适当前推、后拉、转动及抖动该内管体20。该内管体20前端的前驱部23依序通过该外管体10的后开口12及前开口11,接着再通过该动物生殖管道30的子宫颈31而进入子宫角32内,直至到达该子宫角32深处邻接于一输卵管33的预定位置。在上述操作期间,由于该内管体20的前驱部23内嵌设有该嵌体24而具有较高的硬度,因此有利于该内管体20顺利前移。该嵌体24完全埋设在该内管体20的内部,因此不至于因外力而意外脱落于该动物生殖管道30内。再者,设置该嵌体24完全不增加该内管体20的前端外径尺寸,因此也不致造成该内管体20的前移阻力。在上述操作期间,该第二护套200的前端最好套设在该第一护套100的后端上,如此操作人员的双手不致直接碰触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因此有利于保持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的无菌状态,进而避免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受外部环境的微生物或污物的污染。
如图1和图8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第五步骤为利用该第二护套200间接操作该内管体20,该内管体20的后端刺破该第二护套200的后端,将人工授精液体由该内管体20的后端注入并由其前端输送至该预定位置。具体为,依相同手动操作方式,操作人员可利用双手控制该第二护套200,以迫使该内管体20的后端刺破该第二护套200的后端。接着,由该内管体20的后端的转接管25转接结合一注射装置4。该注射装置4为注射针筒或电动注射器,用以将储存其内的人工授精溶液〔动物精液、精液稀释剂、治疗药水或其混合物等〕经由该转接管25注入该内管体20的注入口22,以便由该内管体20前端的喷出口21喷出。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最好先注射动物精液及精液稀释剂的混合液,接着再另注射等量的精液稀释剂,最后再注射等量的空气,以确保上述液体全部喷出该内管体20的前端。上述三种液体的用量最好够分别实质相等于该内管体20的内容积。
由于本发明的内管体20的嵌体24形成相对高硬度的该前驱部23,因此该内管体20几乎都能够顺利钻入到达该动物生殖管道30的子宫角32深处邻接于输卵管33的预定位置,并将该人工授精溶液输送至该预定位置,十分有利于提高人工授精成功率。以一般公猪采精每次可采集约含150亿只精子的棈液量而言,现有动物用人工授精装置每次大概需要含50亿只精子的棈液量,才能确保人工授精的成功率。相较的下,本发明的动物用人工授精装置每次大概仅需含2亿只精子的棈液量,即可确保人工授精的高成功率,甚至仅需含5千万只精子的棈液量即可获得符合经济效益的人工授精成功率。
如图1和9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第六步骤为在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使用完毕后,回收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将其清洗及消毒,并再次分别包覆在新的第一护套及第二护套内。具体为,在回收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时,以手动方式利用该第一护套100及第二护套200间接带动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分别回到原本的该第一护套100及第二护套200内,如此确保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除了接触动物本身液体及人工授精液体外,不致沾染外部环境的微生物或污物。接着,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移动到清洗及消毒的机器旁,并去除该第一护套100及第二护套200,以便进行水洗清洁及高温高压杀菌,以确保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回复至无菌的未使用状态。最后,再将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重新分别包覆在另一组新的第一护套100及第二护套200内,如此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即可回收使用。
综上所述,相较于各种现有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常发生外接式构件意外脱落遗留在子宫颈或子宫角内、该内管体前端因受阻力而容易弯折挠曲,或缺少防止污染的装置及操作流程等缺点,图1的本发明利用该第一护套100及第二护套200分别保护该外管体10及内管体20,以避免发生操作污染。再者,该内管体20相对该外管体10具有较高的可挠曲性及较长的长度,且该内管体20的前端相对该内管体20的其它部位具有较高的硬度,利用该嵌体24形成该前驱部23,该内管体20的前端易于钻入至该动物生殖管道30的子宫角32深处。因此,本发明确实能提升无菌操作洁净度、操作便利性及人工授精成功率,并可相对减少精液用量,提升可回收使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包含步骤预先将一外管体包覆在一第一护套内,及将一内管体包覆在一第二护套内;利用所述第一护套间接操作所述外管体,所述外管体的前端刺破所述第一护套的前端,并插入一动物生殖管道内;利用所述第一及第二护套间接操作所述外管体及内管体,所述外管体的后端刺破所述第一护套的后端,及所述内管体的前端刺破所述第二护套的前端;利用所述第二护套间接操作所述内管体,迫使所述内管体的前端由所述外管体的后端穿入并由其前端穿出,以到达所述动物生殖管道内的一预定位置;及利用所述第二护套间接操作所述内管体,所述内管体的后端刺破所述第二护套的后端,将一人工授精液体由所述内管体的后端注入并由其前端输送至所述预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管体相对所述内管体具有较高硬度,所述内管体相对所述外管体具有较高的可挠曲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管体的前端另固设一辅助钻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管体的前端另形成一前驱部,所述前驱部相对所述内管体的其它部位具有较高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管体的前端的喷出口是利用嵌入一嵌体,以构成所述前驱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嵌体是中空的短管体,其硬度大于所述内管体的硬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嵌体靠近所述内管体的后端侧是具有一扩径开口,以便顺利导引所述人工授精溶液前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管体的前端是钻入至所述动物生殖管道的子宫角深处邻接于输卵管的预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护套及第二护套是中空套体,其取材自可挠曲性及可热封性的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护套及第二护套是利用热压方式封闭,并进行高温高压杀菌,以确保所述外管体及内管体处于无菌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人工授精溶液选自动物精液及精液稀释剂时,先注射动物精液及精液稀释剂的混合液,接着再另注射等量的精液稀释剂,最后再注射等量的空气,以确保上述液体全部喷出所述内管体的前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动物精液及精液稀释剂的混合液、精液稀释剂及空气的用量分别实质相等于所述内管体的内容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另包含步骤在所述外管体及内管体使用完毕后,回收所述外管体及内管体,将其清洗及消毒,并再次分别包覆在新的第一护套及第二护套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外管体及内管体使用完毕后,以手动方式利用所述第一护套及第二护套间接带动所述外管体及内管体分别回到原本的所述第一护套及第二护套内,以进行回收
15.一种动物用人工授精的装置,其包含一外管体,其前端及后端分别设有一前开口及一后开口;及一内管体,其前端及后端分别设有一喷出口及一注入口,所述前端另形成一前驱部,所述前驱部相对所述内管体的其它部位具有较高的硬度;其中所述内管体的前驱部用以依序穿入及穿出所述外管体的后开口及前开口,并钻入至一动物生殖管道的子宫角深处,所述内管体的注入口及喷出口分别用以注入及输送一人工授精液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管体相对所述内管体具有较高硬度,所述内管体相对所述外管体具有较高的可挠曲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管体的前端另固设一辅助钻头。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管体的前端的喷出口嵌入一嵌体,以构成所述前驱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嵌体是中空的短管体,其硬度大于所述内管体的硬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嵌体靠近所述内管体的注入口侧是具有一扩径开口,以便顺利导引所述人工授精溶液前进。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另包含一第一护套及一第二护套,以分别包覆保护所述外管体及内管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动物用人工授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护套及第二护套为中空套体,其为可挠曲性及可热封性的材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及其装置,针对现有技术装置无法重复利用、成功率低、易损坏。本发明包括预先将外管体包覆在第一护套内,将内管体包覆在第二护套内;利用第一护套间接操作外管体,使外管体前端刺破第一护套前端,插入动物生殖管道内;利用第一、二护套间接操作外管体及内管体,外管体后端刺破第一护套后端,内管体前端刺破第二护套前端;利用第二护套间接操作内管体,使内管体前端由外管体后端穿入并由其前端穿出;利用第二护套间接操作内管体,内管体后端刺破该第二护套后端,将人工授精液体由内管体后端注入并由其前端输送至预定位置。本发明能够提升操作便利性及人工授精成功率、无菌操作、减少精液用量及提升成功率、可回收。
文档编号A61D19/02GK101028212SQ20061005879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日
发明者夏良宙 申请人:夏良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