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大田微秧床育苗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7972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稻大田微秧床育苗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专用的微秧床控制器微分大田秧床,并采用专门的营养土来育苗,实现大田微秧床育苗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大田育苗栽培领域主要有移栽和直播两种不同的水稻种植方法,其中移栽为主流方法。移栽是一种在大田育苗,然后扯苗,再插入其他大田的水稻种植方法。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育苗时占用田地面积大,用稻种数量多,插秧劳动强度大。直播是一种直接播种,不需要移栽的水稻种植方法。这种方法没有移栽和返青过程,省去了繁重的田间插秧劳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用地量也明显减少。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适宜直播的稻种品种较少,种植密度难以控制,田间杂草较多,草害防除有难度,生育后期易倒伏,尤其是产量始终赶不上移栽。所以,迫切需要一种集合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同时又能够摒弃其缺点的方法,也就是说既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够达到丰产、高效目的的大田秧床育苗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一套专用的操作工具、营养土及管理措施,提供一种用大田微分式秧床替代专用秧田来育苗栽培的方法。它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免去了拔秧、插秧和抛秧作业,减轻了劳动强度,使用方便,效果明显,为水稻丰产、高效栽培开辟新的途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①制备专用的微秧床控制器和育苗营养土。营养土以有机肥料、有机纤维及自然泥土为主要组成成分,适当添加含氮、磷、钾的水稻型复合肥。各种原料的配置比例为有机肥5%,有机纤维15%,自然泥土77%~79%,复合肥1~3%。
②微秧床作业前对大田进行处理。根据只有水田耕整机作业和有水、旱两种耕整机作业的不同,对大田进行相应的处理(后面有详细的说明)。
③制作微秧床和播种。按照合适的行距和株距,用微秧床控制器在大田制作出一致性较好的微秧床。在播种的同时,拨入育壮苗所需的专用营养土。
④播种后,进行肥水管理,以利出苗、育苗,育出壮苗。
本发明由于采用专用的微秧床控制器,按照合适的行距和株距,制作成一致性较好的微秧床,能够控制种植的密度;在播种的同时播入育苗营养土,可克服地理环境对稻苗生长的影响,促使苗齐、分蘖多,确保育出壮苗,保证和提高产量;免去了拔秧、插秧或抛秧作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此外,育苗营养土可采用城市大粪、鸡场或猪场粪便、稻麦桔杆和自然泥土等农村常见的原料,既具有制作简单、方便的特点,又具有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有效节约能源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水稻大田微秧床育苗栽培工艺流程图。
图2为微秧床控制器横向侧面视图。
图3为微秧床控制器纵向侧面视图。
图4为微秧床控制器工作头底面视图。
图中,1.冲模,2.平面控制板,3.连接杆,4.操纵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
结合附图中的工艺流程图,以一季中稻机械化作业操作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
1、制备专用微秧床控制器制备微秧床控制器前,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的技术条件要求,主要包括①操作上应有手动和机联动两种方式,且调节方便;②适应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如松散土和板结土;③满足农艺,如点播和行播的要求;④结构简单,容易操作;⑤质量安全可靠。
根据技术要求,设计制造出了一系列微秧床控制器,主要型号有湘QA-1型即手动点播松散土型;湘QA-2型即手动点播板结土型;湘JA-1型即机动点播松散土型;湘JA-2型即机动点播板结土型;湘B-1型即机联行播型。
由于播种及有不同的传力方式,其控制器与机联接部件应有区别①F1机械传力型适用于力通过链轮传轴、轴装凸轮传力给控制器操作,由弹簧及螺丝机构调节。其型号在上述机联型字母后加F1,如湘JAF1-1型。
②F2气动或液压传力型,力通过气动或液压传力活塞与控制器连接操作,由机电一体化控制阀门实施开闭,进行控制调节。其型号在上述机联型字母后加F2,如湘FAF2-1型。机联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制作微秧床、播种与播营养土三者的协调动作。
微秧床控制器由操纵杆、连接杆、平面控制板和冲模组成。基本操作方法是①手握操纵杆发力经连接杆传至工作头冲压土壤成型微秧床;②操纵杆和连接杆相连,手动操作或者配合播种机来带动工作头进行作业;③平面控制板与连接杆焊接在一起,保持微秧床的平整度和深度;④冲模焊接在平面控制板下,用来制作微秧床、播种和播营养土。
2、制备微秧床育苗营养土(1)配方组成采用有机肥料、有机纤维及自然泥土为主要组成成分,适当添加含氮、磷、钾的水稻型复合肥。各种原料的配置比例为有机肥5%,有机纤维15%,自然泥土77%~79%,复合肥1~3%。
(2)原料制备①有机肥料,采用城市大粪、鸡场或猪场粪便,经硫酸亚铁和镁盐等还原剂和稳定剂分解粪尿、除臭和发酵后,再干燥粉碎待用;②有机纤维,采用稻麦桔杆,切碎经发酵后,干燥粗碎待用;③自然泥土,采用粘土和砂土两种粉碎待用。配方加粘土者,用于砂土土质的大田;配方加砂土者,用于粘土土质的大田。
④按配方精确配料后,用机械搅拌均匀,包装成品。
3、微秧床作业前的大田处理(1)在只有水田耕整机作业的情况下,按照大田插秧方法对水田的要求,精耕细整,并满足防漏、除草、防病虫害、施足底肥的质量要求,完成大田水整工作,浅水保田待用。其时间应根据当地雨水条件、气候和大田排灌条件,比插秧方法适当提前。
(2)在有水、旱两种耕整机作业的情况下,将上述(1)浅水保田待用的大田排干积水晾田,使土壤水分小于40%。在旱整机能顺利作业的情况下,用旱整机精耕细整;细整后,在大田四周开好围沟,依大田的面积大小与播种机相适用开设腰沟分块,以利排干土内积水。注意整平时保持原水田的平整。旱地耕整较难观察地平面,可在大田浸水时在四周田埂作一个同水平的永久性标志,以便整地时观察、控制地平面。
4、微秧床的制作和播种(1)微秧床作业前的试验①在上述第3步骤(1)中完成大田水整、浅水保田待用的大田的情况下,用前述方法晾田,晾田后开好围沟、腰沟,开沟的土放在田埂上或均匀撒在田面上,开沟后继续晾田,使田面出现裂缝、人行踩踏无明显脚印后,采用不同尺寸规格的手动板结土型控制器分别试作微秧床,达到操作方便,容易做出一致性好的微秧床时为试验成功的规格,用成功规格的控制器进行大规模作业。
②在上述第3步骤(2)中完成水田旱整后的大田的情况下,选用手动松散土型各种不同尺寸规格的微秧床控制器进行试验,选择一种操作简便、一致性好的微秧床控制器作为大规模作业用。
(2)微秧床作业和播种选择精密播种机,按稻种、地质、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最佳行距和株距,调整好播种机的行距和株距。将上述(1)试验中选择的微秧床控制器改为同类型机联型控制器,依机型装在适当的位置上,进行精心调试,使之动作一致。达到微秧床制作、播种和播营养土三者的协调统一。
如果是机械化行播,只要把原行播机的开沟器和压土机构拆除,前者装上行播型微秧床控制器(湘B-1型),后者装上营养土播送器,调整行距,便可作业。如果没有合适的播种机,采用手工操作并按试验结果选用控制器,按行距和株距逐个完成制作微秧床、播种和播营养土作业。
微秧床深度由控制器的尺寸规格控制,可有2.5cm、3cm、3.5cm和4cm等四种不同的深度规格。
5、幼苗四叶前的肥水管理完成播种后,关键是肥水管理。此期间幼苗所需的肥料已有育苗营养土来作为保障,所以只需对水的管理。其他除病虫、害等管理均按水稻大田移栽方法的操作进行,精心实施,确保大田最后的丰产高效。
肥水管理的基本步骤包括①播种后进行第一次浅水灌溉浸种,水面以高出微秧床营养土1cm为宜,最多不超过地平面;②在种子发芽后适时排干积水,使种子在湿润状况下扎根生长至四叶期;③四叶期后,按丰产高效水稻田质量要求适时进行肥水管理,注意适时晒天,控制分孽。进行育苗检验,达到壮秧的标准为四叶龄株高15~18cm,叶色绿而不浓,根数13~20条,根白色,根毛多而粗壮,秧苗整齐。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大田微秧床控制器,由操纵杆、连接杆和工作头组成。其特征是操纵杆和连接杆均为圆柱形杆,尺寸与播种机的执行机构的尺寸相匹配,以便带动工作头进行制作微秧床、播种和播育苗营养土的作业。工作头包括平面控制板和冲模。平面控制板为圆形或方形,具体的尺寸形状由土壤土质、稻种、农艺行距株距和营养土用量等因素来决定,与连接杆焊接在一起;冲模为带2.5cm、3cm、3.5cm和4cm四种不同深度规格孔洞的圆柱体,焊接在平面控制板下。
2.一种水稻大田秧床育苗营养土,其特征是育苗营养土以有机肥料、有机纤维及自然泥土为主要组成成分,适当添加含氮、磷、钾的水稻型复合肥。各种原料的配置比例为有机肥5%,有机纤维15%,自然泥土77%~79%,复合肥1~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水稻大田微秧床育苗栽培方法,是对目前水稻栽培方式中育苗方法的一种改造和创新。在大田中用微秧床控制器作成一致性较好的微秧床,在播种的同时拨入育苗营养土,确保了育出壮苗,免去了拔秧、插或抛秧作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为水稻丰产、高效栽培开辟了新途径,适用于有排灌条件的大田水稻栽培,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C7/00GK1843081SQ20061005878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7日
发明者刘金哲 申请人:刘金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