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2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害虫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技术綱 謹鹏
本方案是一种通过光源引诱害虫并利用吸入装置更有效捕获害虫的害虫捕 捉器。
背景技术
苍蝇,蚊,蛾,飞蚁等害虫让人讨厌,这些害虫如果侵入到食品加工厂, 饮食店,工厂,零售店,便利店等设施的话,不仅不卫生,而且一旦混入到商 品里,就会导致退货及不良产品的发生。如果是食品加工厂的情况,即使只有 一个商品内混入了害虫,也会造成整批商品全被回收而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防止这种事件发生,在这些场所都会采用密封建筑物等对策来防止害虫 侵入,可是因为害虫有喜光的习性,所以无论建筑物如何封闭,只要有一丝缝 隙透光的话,也会把害虫引进屋里。另外工作人员在进出的时候,也经常会把 害虫带进屋内。室内一旦进入了害虫,虽然可以用杀虫剂等方法驱除,但因为 食品加工厂,饮食店,便利店等都是存放食品的地方,所以存在着无法用杀虫 剂来驱除害虫的问题。另外利用光源引诱害虫,通过象风扇那样的吸入装置吸
引捕获害虫的害虫捕捉器在日本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等文献中也被提出过。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具有捕虫功能的照明装置是把被设置在屋外的外
灯,前门灯,處院灯等光源所吸引来的害虫通过旋转风扇吸收到捕集袋内,作
为一种捕捉害虫的设计,在不破坏室外照明器具功能的同时,达到了捕获聚集
到光源周围的害虫的效果。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吸引式捕虫机是把用引诱灯引来的害虫通过
吸入装置吸引到捕虫金属网内的捕虫网中进行捕获的,为了使引诱来的害虫通 过吸入装置更加容易的被吸进捕虫网内,采用了空气压縮机对从吸入装置
排放出来的空气压縮后送风,形成了强制性的把害虫引向捕虫网方向的空气循
环构造。
专利文献1特幵2001-15550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27752号公报但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有捕虫功能的照明装置和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 载的吸引式捕虫机存在着以下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具有捕虫功能的照明器,当被旋转风扇吸引到捕 虫袋里的害虫聚集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在关闭旋转风扇后,把捕虫袋从箱子里 取出废弃掉,但从捕获害虫的捕虫袋内通过的空气将从排气口排出箱体。因此 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屋外照明器具,即使是把通过捕虫袋的空气从排 气口排出箱外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如果通过捕虫袋内被排气口排出的 空气中,含有一些寄生在害虫身上的扁虱和细菌或者捕获到的害虫中有飞蛾那 样的害虫而导致被排出的空气里混入一些脱落的磷粉的话,那么这种器具将无 法被同食品相关的地方采用,也不适用于有过敏症的人士。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吸引式捕虫机,因为是把从吸入装置排出的 空气通过压縮机进一步压縮后送风,强制性的让空气不断向捕虫网循环的装置。 所以通过捕虫网的空气不会被排出箱外,也就不会发生上文中引用文献1里的 问题。但除了吸入装置外,还要另外安装空气压縮机,因为构造复杂,所以成 本较高,而且吸入装置和压縮机都需要各自的动力源,长时间运转时,会非常 费电,经济上不实用。本方案就是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而应运而生的。目的是给 大家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价格便宜并可以更有效,更省电的害虫捕捉器。 发明内容
本方案提供的害虫捕捉器,是由在箱体上设有开口处、在开口处附近装有引 诱害虫的光源,上述箱体内部设有的筒状管,设置在上述筒状管一端、并且把 被光源引诱来的害虫和通过上述箱体内的空气一同吸进上述筒状管的吸入装 置、在上述筒状管的另一端设有可以自由更换的、有透气性的、并且可以捕捉 被吸进装置排出空气中的害虫的捕虫袋、使通过上述捕虫袋的气流借助上述吸 进装置的送风力沿上述箱体内侧面循环的空气循环系统,控制上述光源和吸入 装置开关的开关装置,以及在上述筒状管的一端开口处设置的、与上述吸进装 置打开时同时开放关闭时同时封闭的翻板装置所构成。
在上述构造中,因为是利用吸入装置把吸进的空气和害虫一起通过筒状 管排到捕虫袋内进行捕捉的,所以在可以更有效的捕获到被光源吸引来的害虫的同时,即使是通过捕虫袋的空气中含有寄生在害虫上的扁虱和细菌或是混入 从飞蛾等害虫身上脱落的磷粉时,因通过捕虫袋内的空气不会被排出到箱体外, 所以既可以被用于处理食品的地方,也可以让有过敏症的人士安心使用。
另外仅利用吸入装置的送风力就可以让空气循环起来,所以跟传统的利用 压縮机让空气循环的器械相比,构造上得到明显简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 而且因其非常省电,即使长时间运转,电费也不会很贵,是非常经济实用的。 另外在处理捕虫袋里的害虫时,把光源吸引功能关闭后,此前还处于开放状态 的翻板会把筒状管上边的开口封闭起来,所以即使关掉吸入装置后,翻板也会 防止害虫从吸入装置处逃出。这样即使被抓到捕虫袋里的害虫还有部分存活, 也能够完全防止其从捕虫袋里逃出。
本害虫捕获器内的空气循环系统由空气引导板和倾斜面构成。第1和第2 引导板引导通过捕虫袋的空气沿着箱体的后侧板流动到空气循环路径的空气流 入口处。第3引导板及倾斜面和第4引导板引导被空气循环路径中的空气排出 口排出的空气流流向吸入装置。
上述构造不仅可以只靠吸入装置的送风力让空气有效的循环起来,而且因 为空气不会从箱体的开口处排出,所以就不会妨碍害虫被光源引诱进入箱体。
本害虫捕获器通过开关装置可以同时控制光源及吸入装置的开闭。另外通 过开关装置打开光源及吸入装置时,翻板装置也会被同时打开。关闭光源和吸 入装置时,翻板装置也会同时关闭。光源和吸入装置的开关同翻板装置的开闭 是连带运转,同时进行的。
上述结构只靠开关装置的开闭就能同时对光源,吸入装置及翻板的开闭进 行操作了,不仅操作非常简便,而且还可以通过关闭开关装置让翻板自动封闭, 所以可避免在翻板开放的状态下更换捕虫袋而让害虫逃出的错误。
本方案中的害虫捕获器可纵向或横向的自由选择箱体的安装方向。
根据上述构造,即使在没有足够空间安装本捕捉器时,也可以通过改变设 置方向进行调整,很容易安装。
本方案的害虫捕捉器即使是通过捕虫袋内的空气中含有寄生在害虫上的扁 虱和细菌或是混入从飞蛾等害虫身上脱落的磷粉时,因为通过捕虫袋内的空气不会被排出箱外,所以处理食品的场所也可以使用,同时有过敏症的人士也能 安心使用。
另外仅靠吸入装置的送风力就可以让空气循环起来,所以跟传统的利用压 縮机让空气循环的器械相比,构造上得到明显简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 而且因其非常省电,即使是长时间运转,电费也不会很贵,是很经济实用的。


图中1主体 Id开口处
3 倾斜槽 6 保护网 7c翻板
12空气循环系统 12d空气排出口 12g第3引导板
la箱体 If 后面板 4吸入装置 7翻板装置 8开关装置 12b循环路径 12e第l引导板 12h第4引导板 害虫捕捉器的主视图
lc倾斜面 2光源 5 固定工具 7b筒状管 10捕虫袋 12c空气流入口 12f第2引导板
图1实施本方案时, 图2沿着图1的A-A线的剖面图 图3沿着图2的B-B线的剖面图 图4实施本方案时,害虫捕捉器的部分剖面斜视图 图5实施本方案时,害虫捕捉器运转时的作用说明图 图6实施本方案时,害虫捕捉器关闭时的部分剖面斜视图 图7实施本方案时,把害虫捕捉器横向安装使用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纸详细说明本方案的实施形态。
图l是害虫捕捉器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面图,图3是沿 图2的B-B线的剖面图,图4是部分剖面斜视图,图5是运转时的作用说明图, 图6是停止时的部分剖面斜视图,图7是箱体横向安装使用时的正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害虫捕捉器的主体1是由纵向的细长长方形箱体la和箱体 la上部后侧的大概三分之二的平面lb及与其前部相接向斜下方倾斜的斜面lc构成。在箱体la的前面,上方是一个很大的角型开口处ld,下方是一个比其稍 小的角型捕虫袋更换口 le,在从上方的开口处ld能够看到的位置设置了光源2。 为防止光源2受损,也为防止有异物进入箱体la中,在开口 ld处纵向安装了 由多个可以自由拆卸的金属管构成的格子14。
光源2放射的光应是害虫所喜好的波长,比如可以采用能放射出波峰为 300-400nm引诱光的两盏荧光灯,将其纵向安装在箱体la中的后文中要阐述的 空气循环系统12中的隔板12a的前面。因长时间点灯,光源的引诱效果降低或 是到了光源使用寿命的时候,拆下设置在开口处ld位置上的格子14就可以很 简单的更换灯具了。大约在箱体la内的中部,有一个包裹在光源2下方的倾斜 槽3。如图3所示,倾斜槽3由从箱体la两侧向中部倾斜的倾斜面3a和中部的 平面3 b组成。在平面3b的中央部分开一个和吸入装置4的壳体4a的内径几乎 相同的圆形吸入口3c。在倾斜槽3的各倾斜面3a的上方,设置了一对近似倒八 字型的整流板3d。
如图3所示,整流板3d比倾斜面3a倾斜的角度要大一些,使倾斜面3a的 顶部和整流板3d的上端之间的间隔变宽,并使倾斜面3a的底部,也就是吸入 装置4和整流板3d下端之间的间隔变窄,在两者间设置这样的间隔,可以使在 打开吸入装置4时,对从箱体la的开口 ld处吸入的空气进行整流,可以比较 均匀的吸收光源2下方周围的空气。
吸入装置4由电动风扇构成,如图2和图3所示包含一个筒状壳体4a,这 个壳体4a的上部被螺丝等固定工具5固定在了倾斜槽3的平面3b的下面。在 壳体4a的上面,为防止手指等从吸入口 3c处进入,整个吸入口 3c处都安装了 保护网6。在壳体4a的中心设置了电动发动机4b,壳体4a的内侧和电动发动机 4b的外侧之间,有靠电动发动机4b运转的风扇叶片4c。
在壳体4a的下面,连接着一个翻板装置7。翻板装置7含有一个上部由支 持板7a形成的筒状管7b。把壳体4a固定在平面3b下边的固定工具5也同样的 把筒状管7b的支持板7a固定在了壳体4a的下边。筒状管7b内设置了圆板形的 翻板7c。翻板7c的外径只比筒状管7b的内径稍微小了一点,在翻板7c下面半 径的两端设置了一对托座7d,转轴7e通过翻板7c的中心,水平方向贯穿两端、的托座7d。转轴7e被拧在托座7d上的螺丝7f固定在翻板7c上,转轴7e和翻 板7c成为一体,同时转动。
转轴7e的两端是穿透了筒状管7b的两个轴孔7j,它们支撑着转轴7e,使 其可以自由的旋转。从轴孔7j穿透筒状管7b外侧的转轴7e的两端被防止其脱 落的筒状塞子7g固定,这样转轴7e就不会从轴孔脱落了。在筒状管7b的内侧, 翻板7c以转轴7e为中心水平转动,当翻板7c同筒状管7b完全对接时,就会使 筒状管7b内部完全封闭。此时如图2所示,突出来的制动器7h可以阻止翻板 7c继续转动。穿透筒状管7b外侧的转轴7 e的一端被箱体la内侧的开关装置8 中的开关板8a的上部所支撑,可以自由转动。
光源2及跟其连动的吸入装置4的开闭都由开关装置8控制。开关8c设置 在开关板8a的下方,把拉绳8b向下拉,就能进行开闭的操作了。在开关8c 处,拉绳8b的顶端有个小拉环8d,开关8c上部有一个朝上方突起的工作片8 e,当拉拉绳8b打开开关8c时,工作片8e就下降,当关闭开关8c时,它就 上升。这个工作片8e的前端跟钢丝绳8f的一端连接。钢丝绳8f的另一端绕过 被转轴7e的一端固定住的小滑轮8g后,和弹簧线圈8h的一端连接。弹簧线圈 8 h的另一端被螺丝8i固定在开关板8a上。
翻板装置7中的筒状管7b的下方和与其相邻的构成空气循环系统12的隔 板12a的下端位置大致相同。筒状管7b下端的外围有一圈突出的环形防脱条 7k。当把捕虫袋10的开口套在筒状管7b的下端外周时,捕虫袋开口处的防脱 落装置10a就会象图2中的扩大图所示的那样和环形防脱落条7k紧扣在一起,
这样即使不断有风从捕虫袋10内吹过,也不会让它滑落。
捕虫袋10用来捕获被吸入装置4吸进的害虫。为防止小的害虫漏出,袋子 采用了网眼儿极小的网状物及纱布等透气性好的材质制作而成。捕虫袋开口的 直径比筒状管7b的外径稍微大一些,为便于套在筒状管7b的下端,在捕虫袋 的开口处预先安装了橡圈儿等防脱落装置10a,围绕袋体还穿插了一圈儿绳状物 10b,当扔掉捕虫袋10的时候,先拉紧绳状物10b的话,可防止被捉到捕虫袋 IO里的害虫漏出。空气循环系统12使从吸入装置4排出后通过捕虫袋10到达箱体la底部的 空气继续循环至箱体la的上部。在空气循环系统12中设有一个隔板12a,光源 2就被安装在了隔板12a上。如图5所示,隔板12a平行设置在箱体la的后面 板lf的前面,在后面板lf和隔板12a之间,形成了使箱体la底部的空气循环 到箱体la上部的循环路径12b。隔板12a的下端和构成翻板装置7的筒状管7b 的下端位置基本相同,在隔板12a的下面是循环路径12b的空气流入口 12c。隔 板12a的上端和光源2的上端位置基本相同,在隔板12a的上端与箱体la上部 的平面lb之间是一个空气排出口 12d。为把从空气排出口 12d排出的空气引向 倾斜面lc,在箱体la的顶部平面lb和后面板lf结合处的一角设置了第1引导 板12e。
另外在箱体la的开口处Id的上部内侧,被第1引导板12e引向前方的空气 反射到光源2处,为防止空气被从开口处Id排出,设置了几乎跟箱体la同宽的 第2引导板12f。在箱体la的底部有第3引导扳12g和第4引导板12h。第3引 导扳12g把通过捕虫袋10的空气引向循环路径12b的下方。第4引导板12h把 被第3引导扳12g引来的空气继续带到循环路径12b的空气流入口 12c处。
在箱体la前面的捕虫袋交换口 le处,安装了一个在更换捕虫袋10时,可 以随意幵关的小门儿13。小门儿13的一侧被合叶13a固定在箱体la的前面, 另一侧有把手13b,拉开把手13b,小门儿13就会以合叶13a为中心自由开闭。 在小门儿13的开门处和箱体la的内侧设置了能让小门儿13关紧的碰珠锁15。
接下来对上述害虫捕捉器的作用进行说明,对于害虫捕捉器的安放场所并 没有什么特殊的限定。既可放在一般家庭的室内,食品加工厂,工厂,饮食店, 便利店等,需要防范害虫混入食品和商品里的场所或是有害虫就让人感到不愉 快的场所。当然也可以放在室外和塑料大棚等设施里。把害虫捕捉器放在屋内 时,为了更有效的捕获到聚集在屋顶照明器具周围的害虫,主体1的上部还设 置了一个没有在图中表示出来的固定装置。为使光源2更接近棚顶,这个固定 装置可以把箱体la固定在距离棚顶很近的墙壁上。
安装完主体1后,打开箱体la前面的小门儿13,把预先准备好的捕虫袋 10的幵口处套在筒状管7b下侧的外周。用橡皮圈儿等防脱落装置10a把开口处很好的套在筒状管7b外周的环形防脱条7k上。这样即使风从捕虫袋10的内侧 向下吹来,也可以防止捕虫袋10脱落。
安装完捕虫袋后,在小门儿13幵着的状态下,往下拉开关装置8的拉绳8b 后,开关8c被打幵,光源2就会被点亮,同时吸引装置4的电机4b开始运转。 向下拉拉绳8b后,开关8c的工作片8e随之下降,和工作片8e相连接的钢丝绳 8f也被拉下,被钢丝绳8f缠绕的小滑轮8g就会旋转,这样转轴7e也会被带动。 因为转轴7e被带动, 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的翻板7c就会如图4所示的那样做90 度翻转,因此筒状管7b上边的开口就会被打开。在这种状态下,关闭小门儿13 后,就可以开始使用了。
另外电机4b启动后带动风扇叶片4c旋转,这样空气循环系统12使箱体la 内的空气只靠吸入装置4的送风力就形成了如图5所示的空气循环流。也就是 说,从吸入装置4排到箱体la内的空气通过捕虫袋10后,被设置在箱体la底 部的第3引导板12g的倾斜面沿箭头(A)方向引导至第4引导板12h后,由第 4引导板12h继续引导至循环路径12a的空气流入口 12c (箭头B的方向)的方 向。之后,如箭头(C)的方向所示,空气通过循环路径12c内到达箱体la的 顶部,被空气排出口 12d排出时,又会被第1引导板12e沿箭头(D)的方向引 导,到达箱体la上面的倾斜面lc内侧。
箱体la上面的倾斜面lc向前下方倾斜,而且在箱体la前面的开口处ld 的上部内侧还设置了第2引导扳12f,所以到达箱体la上部的空气会因倾斜面 lc和第2引导扳12f的引导作用在光源2和开口处ld之间形成沿着箭头(E)方向 向下的气流。这样在吸入装置4运转的过程中,空气就会以箭头(A),箭头(B), 箭头(C),箭头(D),箭头(E)的方向沿着箱体la的内侧不断循环。
光源2是可以放射出害虫所喜欢的波长的荧光灯。当点亮光源2时,被屋 里的照明器具引诱到屋内的害虫飞向光源2。当通过开口处ld到达光源2附近 后,就沿着光源2和开口处ld之间的箭头(E)方向的向下气流被吸入装置4 吸收。被吸入装置4所吸收的空气流因受到设置在箱体la上部的倾斜面3a和其 上方的整流板3d的整流作用后进一步加速,被吸入装置4吸入。这样光源2下 方周围的空气就会被吸入装置4比较均匀的吸收。
10同空气一起被吸入装置4吸进的害虫通过筒状箱子7b后被排放到捕虫袋10 中,捕虫袋10由网状物,纱布等制成,在捕获害虫的同时,通过捕虫袋10的 空气被设置在箱体la底部的第3引导板12g的倾斜面沿箭头(A)的方向引导, 到达第4引导板12h后,被第4引导板12h引至气流循环路径12b的空气流入 口 12c的方向(箭头B方向)。之后如箭头(C)所示,空气将通过循环路径12 c到达箱体la的上部,不断重复整个循环过程,这样就能更有效的捕获被光源 2所引诱的害虫,而且即使是通过捕虫袋10的空气中含有寄生在害虫身上的扁 虱和细菌,即使空气中混入了从飞蛾等害虫身上脱落下的鳞粉,因为通过捕虫 袋10的空气不会被排出箱体la外,所以可以用于处理食品的场所,而且即使 是有过敏症等疾病的人士也可以安心使用。
另一方面对被捕获到捕虫袋10中的害虫进行处理时,把开关装置8中的拉 绳8b向下拉,关掉开关8c后,光源2和吸入装置4被关闭的同时,开关8c的 工作片8e上升,这样钢丝绳8f被弹簧8h拉回,所以在被钢丝绳8f缠绕的小滑 轮8g的作用下,转轴7e被翻转, 一直处于开放状态的翻板7c会转动到和制动 器7h相接的几乎呈水平状态的位置。因此如图6所示,因为筒状箱子7b的上 方开口被翻板7c封闭,即使被捕获到捕虫袋10中的害虫有一部分存活,在关 闭开关,停止吸收功能后,翻板7c也可以阻止其从吸入装置4的方向逃出。这 样就确实的防止了被捕获到捕虫袋IO里的仍然存活的害虫从捕虫袋10中逃出。
关掉光源2,吸入装置4停止后,打开箱体la前面的小门儿13,用手勒紧 捕虫袋10的开口并把捕虫袋10从筒状管7b中取出,摇晃捕虫袋10让害虫掉 到捕获袋10的底部后,再把穿在捕虫袋10内的绳状物10b勒紧,这样在每次 对捕虫袋10进行废弃处理时,都可以完全避免害虫逃出了。
以上是对害虫捕捉器的箱体la纵向安装在墙上使用时的介绍,如图7所示 也可以把箱体la横向安装在墙上使用。横向安装箱体la时的害虫捕获作用和其 纵向使用时的作用完全一样,所以在此省略对其具体说明,在没有足够的空间 放置主体1时,因可以自由选择其安装方向,所以使得安装操作非常简便。
权利要求1、一种害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箱体上设有开口处、在开口处附近装有引诱害虫的光源,上述箱体内部设有的筒状管,设置在上述筒状管一端、并且把被光源引诱来的害虫和通过上述箱体内的空气一同吸进上述筒状管的吸入装置、在上述筒状管的另一端设有可以自由更换的、有透气性的、并且可以捕捉被吸进装置排出空气中的害虫的捕虫袋、使通过上述捕虫袋的气流借助上述吸进装置的送风力沿上述箱体内侧面循环的空气循环系统,控制上述光源和吸入装置开关的开关装置,以及在上述筒状管的一端开口处设置的、与上述吸进装置打开时同时开放关闭时同时封闭的翻板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循环系统,由 引导通过上述捕虫袋的空气沿着上述箱体的后侧板流动到空气循环路径空气流 入口处的第一、第二引导板,和引导被上述空气循环路径中的空气排出口排出 的空气流流向上述吸进装置的第3引导板、倾斜面及第4引导板所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害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关装置可以 同时控制上述光源及上述吸入装置的开闭;另外通过上述开关装置打开上述光 源及上述吸入装置时,上述翻板装置也会被同时打开;关闭上述光源和上述吸 入装置时,上述翻板装置也会同时关闭;卜.述光源和卜.述吸入装置的开关同上 述翻板装置的开闭是连带运转,同时进行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害虫捕捉器是由在箱体上设有开口处、在开口处附近装有引诱害虫的光源,把被光源引诱来的害虫和通过上述箱体内的空气一同吸进上述筒状管的吸入装置,捕虫袋,使通过捕虫袋的气流借助上述吸进装置的送风力沿上述箱体内侧面循环的空气循环系统,控制光源和吸入装置开关的开关装置,与吸进装置打开时同时开放关闭时同时封闭的翻板装置构成。吸进手段可以高效的捕捉由光源引诱到的害虫,因为吸进装置仅使用吹风使空气循环,因而运行时消耗的电力较少。
文档编号A01M1/08GK201312523SQ200720199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5日
发明者小野寺修三 申请人:株式会社修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