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球状飞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状飞虫诱捕器。
技术背景目前,许多场所都遭受昆虫的侵扰,在菜园,许多昆虫为害蔬菜 叶片、茎秆、造成减产,在果园,许多昆虫循着水果的香味而来,咬 食果实,降低水果的产量,对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又如,在家 庭住所或公共场所,蚊虫的叮咬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还容易 传染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为捕杀昆虫,需选用适当的捕虫 工具,现在,市面上己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捕虫装置,如图1所示,为 一种典型的捕虫装置,其为筒状结构,根据所需要捕捉昆虫的体形, 在筒体开设若干小孔,以昆虫能够进入筒体为宜,筒体内还安装有荧 光灯,根据所捕捉的昆虫的生活习性,选择可发出昆虫所喜欢的颜色 的荧光灯,吸引昆虫由入口飞入筒体,筒体内具有捕虫纸,用以粘捕 昆虫。然而,目前的捕虫装置,均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所和所捕捉昆虫的 种类,而专门制造适合该类昆虫体形的入口大小不等、散发荧光颜色 各异的特定规格,以致所制成的捕虫装置适用范围狭窄,而且,装置 结构复杂,每个装置还需配备一盏荧光灯,制作成本高,实有待改进。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现有捕虫装置进行改进,遂有本案产生。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状飞虫诱捕器,可适用于 多种场所,捕捉不同种类的昆虫。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状飞虫诱捕器,不需专门 配备荧光灯,且可有效利用废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球状飞虫诱捕器,包括上、下两个固定端和若干可挠性筋条, 可挠性筋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固定端上,且可挠性筋条沿 两个固定端的边缘呈栅栏型围绕,可挠性筋条表面具有诱虫色层,至 少一个表面涂布有粘胶。上述可挠性筋条的外表面具有诱虫色层。上述可挠性筋条的外表面涂布有粘胶。
上述可挠性筋条的内、外表面均涂布有粘胶。
上述两个固定端穿套在一根直杆上并固定。
上述固定端为圆形。
上述固定端为多边形。
上述可挠性筋条由塑胶制成。
上述可挠性筋条由硬纸壳制成。
上述下固定端具有一容置空间,内置化学试剂。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因为在上、下两个固定端之间用可 挠性筋条连接,可挠性筋条沿两固定端的边缘呈栅栏型围绕,当上、 下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可挠性筋条的长度时,将使可挠性筋条 发生弯曲变形,从而令各可挠性筋条之间形成一定空隙,这样,本实 用新型使用时,根据捕捉昆虫的实际体形,将上、下两个固定端之间 的距离进行适当调节,可使可挠性筋条变形产生适当空隙,适用于不 同的场所中不同体形的昆虫经过,并且,本实用新型在可挠性筋条上 涂抹该类昆虫喜欢的颜色(如黄色、青色、蓝色等)的诱虫色层,当 有月光或太阳光等外界灯光照射在可挠性筋条上,诱虫色层反射出的 光线会吸引昆虫前来,由粘胶将昆虫粘捕,达到捕捉不同种类不同体 形之昆虫的目的。另外,本装置利用月光或太阳光等外界灯光,不需 专门配备荧光灯,而且,固定端可采用废弃罐等制作,可挠性筋条可 采用废纸皮涂布诱虫色层和粘胶制成,变废为宝,大大降低了生产成 本。
图1是现有一种捕虫装置的立体结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球状飞虫诱捕器,如图3所示,包括上、 下两个固定端1、 2和若干可挠性筋条3。
该固定端1、 2可以为各种形状,如圆形或多边形,可根据具体需要和美观程度进行选择,如在图3中所示为圆形,图6中为六边形。 为了降低成本,节能环保,该固定端l、 2可采用废弃罐等制作。若干可挠性筋条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端1、 2上, 并沿固定端1、 2的边缘呈栅栏型将其围绕一圈,见图2。该可挠性 筋条3可采用各种易于弯折的材料,如采用弹性较好的塑胶材料,为 了降低成本,节能环保,也可使用废旧材料,如硬纸壳等。在可挠性筋条3的表面,根据捕捉场所的不同和所捕捉昆虫的种 类,选用该类昆虫喜欢的颜色的诱虫色层进行涂布,可以只涂在可挠 性筋条3的外表面,当然,为了使光线能够充分反射,最大限度地增 加发光效果,还可在可挠性筋条3的内外表面都涂抹诱虫色层,当有 光源(可为月光、荧光灯或其它光源)照射在可挠性筋条3上时,诱 虫色层反射出该种颜色的灯光。本实用新型利用可挠性筋条3表面涂 抹的诱虫色层反射外部光线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有效替代现有技术 中由荧光灯散发各色灯光的效果,不仅减少专门配备荧光灯的制作成 本,而且可最大程度地借助外界光源,如太阳光、月光等,可随时随 地进行昆虫捕捉,不受电源等外部条件的限制,实为一大改进。在可挠性筋条3的至少一个表面(如仅在外表面或内表面,甚至 内外两个表面)涂粘胶,用于粘捕昆虫。为了便于固定球状飞虫诱捕器的两固定端1、2,可在两固定端1、 2相对应的位置穿孔,然后将一根直杆4分别穿过孔洞,如图4所示, 并固定,如此便可根据需要调节两固定端l、 2之间的距离,使可挠 性筋条3之间形成适当空隙,便于昆虫进入装置内部。为了进一步吸引昆虫,提高对昆虫的捕杀率,还可在球状飞虫诱捕器的下固定端2形成一容置空间5,将可以有效诱捕昆虫的化学试剂放置在容置空间5中,则昆虫直接被诱导进入装置空间内,提高昆 虫的中捕率。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是根据场所不同,将球状飞虫诱捕器竖直 安装(适用于果园等)或横着安装(适用于低矮植物,如蔬菜等)。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果园中的实施例,在可挠性筋条3的 内外表面涂抹果园内的昆虫喜欢的颜色诱虫色层,并在内外表面涂抹 粘胶后,将可挠性筋条3粘附在固定端1、 2边缘。由于果园中的昆 虫一般体形较大,因此将装置的固定端l、 2向中间适当压縮,两者 之间的距离减小,可挠性筋条3之间的空隙加大,当空隙可以容纳果 园中的大型飞虫进入时,将两固定端l、 2固定,并在下固定端2形 成的容置空间5内放置化学试剂。当外界光源照射在各可挠性筋条3 上,诱虫色层反射出耀眼光线,同时化学试剂散发出昆虫喜欢的味道, 吸引昆虫前来,昆虫被可挠性筋条3外表面的粘胶吸附,或由可挠性筋条3形成的空隙进入装置内部,而被可挠性筋条3内表面的粘胶吸 附,达到捕虫的目的。
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室内的使用状态图,室内的蚊虫体 积较小,因此可挠性筋条3之间形成的空隙很小,同样可在下固定端 2形成的容置空间5内也放置化学试剂,达到有效的捕杀效果。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在上、下两个固定端之间用可挠性 筋条连接,可挠性筋条沿两固定端的边缘呈栅栏型围绕,在加工时, 可批量生产这一简单结构的半成品,而根据不同的场所中欲捕捉昆虫 的体形将上、下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固定,使各可挠性筋条之间形 成适合该昆虫进入的空隙,再在可挠性筋条上涂抹该类昆虫喜欢的颜 色的诱虫色层和粘胶,形成球状飞虫诱捕器成品。所以,本实用新型 由此一简单结构进行加工,制造容易,不必像传统捕虫装置那样进行 专门特制,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场所,捕捉不同种类体形各异的昆虫,
具有通用性。
八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实施例或图示形态并非限定对本实用新型 的范围,凡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本实施例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 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球状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个固定端和若干可挠性筋条,可挠性筋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固定端上,且可挠性筋条沿两个固定端的边缘呈栅栏型围绕,可挠性筋条表面具有诱虫色层,至少一个表面涂布有粘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状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可 挠性筋条的外表面具有诱虫色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状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可 挠性筋条的外表面涂布有粘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状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可 挠性筋条的内、外表面均涂布有粘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状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两 个固定端穿套在一根直杆上并固定。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状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 定端为圆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状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 定端为多边形。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状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可 挠性筋条由塑胶制成。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状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可 挠性筋条由硬纸壳制成。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状飞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下 固定端具有一容置空间,内置化学试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球状飞虫诱捕器,包括上、下两个固定端和若干可挠性筋条,可挠性筋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固定端上,且可挠性筋条沿两个固定端的边缘呈栅栏型围绕,可挠性筋条表面具有诱虫色层,至少一个表面涂布有粘胶。该结构可适用于多种场所,捕捉不同种类的昆虫,适用范围广,且该结构不需专门配备荧光灯,可有效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A01M1/00GK201146765SQ20082010134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9日
发明者林志平 申请人:林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