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913阅读:3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育秧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育秧盘。 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水稻育秧盘都是在盘体上设有钵苗穴,采取 吸(压)塑拉伸成型的,成型后的钵苗穴壁过薄,不宜直接用于机械 移植,只能靠仍那个将钵苗拔出,再靠人工或机械移植;且排水孔设 置在钵苗穴的底部,容易造成营养、水分的流失。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直接与机 械配套完成播种,能保持营养、水分的水稻育秧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水稻育秧盘,包括一矩形的盘体,所述的盘体的底部在长度方向 上均匀分布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筋、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向上凸 起的第二凸筋,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一凸筋和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二凸筋
围成一个保持土壤水分的凹池,所述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相交处 设有调节土壤水分含量的排水孔;所述的盘体的底部设有纵式加强筋 和与盘边缘成一定角度的斜加强筋;所述的盘体的外表面上分布有盘 体加强筋。
进一步,在所述的盘体宽度方向上,其两侧的加强筋为两根平行 的加强支筋构成。进一步,所述的盘口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圈翅片,所述的的翅 片的底部设有翅片加强筋。
育秧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室内,将种子均匀地撒在盘内的生 长介质上,根据水分要求定期喷水,由于盘体底部的凹池,使得介质 中的水分保持时间增长;又由于盘体上设有加强筋,提高了育秧盘的 耐折耐压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直接与机械配套完成播种,能保持营养、水分 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水稻育秧盘,包括一矩形的盘体l,所述的盘体l的底部在长度 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筋21、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分布
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凸筋22,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一凸筋21和任意两条 相邻的第二凸筋22围成一个保持土壤水分的凹池3,所述的第一凸 筋21和第二凸筋22的相交处设有调节土壤水分含量的排水孔4;所 述的盘体1的底部设有纵式加强筋5和与盘体边缘成一定角度的斜加 强筋6;所述的盘体1的外表面上分布有盘体加强筋。在所述的盘体1宽度方向上,其两侧的加强筋为两根平行的加强 支筋71构成。
所述的盘体l的盘口外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圈翅片8,所述的的翅
片8的底部设有翅片加强筋81。
育秧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室内,将种子均匀地撒在盘内的生 长介质上,根据水分要求定期喷水,由于盘体底部的凹池,使得介质
中的水分保持时间增长;又由于盘体上设有加强筋,提高了育秧盘的 耐折耐压性能。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 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 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 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1、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矩形的盘体,所述的盘体的底部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筋、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凸筋,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一凸筋和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二凸筋围成一个保持土壤水分的凹池,所述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相交处设有调节土壤水分含量的排水孔;所述的盘体的底部设有纵式加强筋和与盘边缘成一定角度的斜加强筋;所述的盘体的外表面上分布有盘体加强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盘体宽度方向上,其两侧的加强筋为两根平行的加强支筋构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口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圈翅片,所述的的翅片的底部设有翅片加强
专利摘要水稻育秧盘,包括一矩形的盘体,所述的盘体的底部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筋、在宽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凸筋,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一凸筋和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二凸筋围成一个保持土壤水分的凹池,所述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相交处设有调节土壤水分含量的排水孔;所述的盘体的底部设有纵式加强筋和与盘边缘成一定角度的斜加强筋;所述的盘体的外表面上分布有盘体加强筋。本实用新型具有能直接与机械配套完成播种,能保持营养、水分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G9/10GK201328270SQ2008202088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1日
发明者黄水寿 申请人:浙江大东南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