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87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式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磁式球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球磨机在通常的生产过程中,钢球因为剧烈运动而产 生滑动,只有紧贴在衬板上的一小部分钢球能够被提升到最佳高度,其余 的钢球都以较低的速度自然泻落下来,这样不断地反复循环,球磨机在这 种工作状态下,钢球从筒体的上部下落到被磨物料上的动能较小,冲击作 用力较小,影响球磨机磨矿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大钢球沖击力,提高磨矿效率的 电磁式球磨机。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式球磨机,包括筒体、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迷筒体的外側2~3个位置分別安装电磁铁,其中一个位置的电磁铁通 过常闭接点与电源相连接,其余位置的电磁铁通过时间继电器与电源相连接。
在所述筒体外侧的中心线处对应的0° ,10° ~30° ,40° 55°位置分 别安装电磁铁。
所述0° 、 10° 30°位置的电磁铁为周期循环通电磁铁。 所述的40° 55°位置的电磁铁为固定通电磁铁。 所述的筒体为抗冲击陶瓷或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式球磨机的工作原理是
矿石的破碎主要是靠钢球的冲击力,钢球升起越高,冲击作用越强。 该电磁式球磨机采用新型抗冲击陶瓷做成圆形筒体,以便磁感线可以充分、 透彻地穿过筒壁,指向筒体腔。在筒壁外侧中心线处对应的(T , 10° ~30° , 40° 55°三点位置分别安装电磁铁,其中40° 55°位置的电磁铁为固定 通电磁铁,0° 、 10° ~30°位置的电磁铁为周期循环通电磁铁。钢球被0°位置的磁场吸住随着筒体转动向上提升后断电,钢球离开磁场区城后,由
于惯性作用仍然继续上升到达IO。 ~30°的位置,这时IO。 30。位置的电 磁铁通电产生磁场,钢球再进入IO。 30°位置的电磁铁磁场区域继续上升 到达40° ~55°的^f立置,钢球再经过40。 ~55°位置的固定通电磁铁磁场的 提升并在惯性的作用下最终到达最佳高度。之后钢球做抛物线运动,产生 最大动能,得到最佳冲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由于电磁力的作用使球磨机内部的钢球产生 最大动能,取得最佳沖击破碎效果,消除了占装球量30%的"死区"的出现, 提高了磨矿效率,增加精矿产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式球磨机,包括筒体1、传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1的外侧2 3个位置分别安装电磁铁,其中一个位 置的电磁铁通过常闭接点与电源相连接,其余位置的电磁铁通过时间继电 器与电源相连接。
在所述筒体外側的中心线处对应的0° 4立置2, 10° 30。〗立置3, 40° 55°位置4分别安装电磁铁。
所述0°位置2、 10° 30°位置3的电磁铁为周期循环通电磁铁。
所述的40° ~55°位置4的电磁铁为固定通电磁铁。
所述的筒体l为抗冲击陶资或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由于电磁力的作用使球磨机内部的钢球产生 最大动能,取得最佳沖击破碎效果,消除了占装球量30%的"死区"的出现, 提高了磨矿效率,增加精矿产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式球磨机,包括筒体、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外侧2~3个位置分别安装电磁铁,其中一个位置的电磁铁通过常闭接点与电源相连接,其余位置的电磁铁通过时间继电器与电源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球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外侧的中 心线处对应的0° , 10° ~30° , 40° ~55°位置分别安装电磁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式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0° 、 10° ~30° 位置的电磁铁为周期循环通电磁铁。
4、 4艮据;f又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式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0° ~55°位 置的电磁铁为固定通电磁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为抗冲击 陶瓷或不锈钢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磨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电磁式球磨机,包括筒体、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外侧2~3个位置分别安装电磁铁,其中一个位置的电磁铁通过常闭接点与电源相连接,其余位置的电磁铁通过时间继电器与电源相连接。在筒体外侧中心线处对应的0°,10°~30°,40°~55°位置分别安装电磁铁。0°、10°~30°位置的电磁铁为周期循环通电磁铁。40°~55°位置的电磁铁为固定通电磁铁。筒体为抗冲击陶瓷或不锈钢材料。该电磁式球磨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而且由于电磁力的作用使球磨机内部的钢球产生最大动能,取得最佳冲击破碎效果,消除了占装球量30%的“死区”出现,提高了磨矿效率。
文档编号B02C17/00GK201300078SQ20082021880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1日
发明者李春艳, 洋 王, 高林章 申请人: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