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335650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的养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 育技术,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颡鱼(Psei/do6agri/s fuJ"cfraco Richardson)属鲶形目、據科、黄颡鱼 属。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体中,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髙的鱼类。其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无肌间剌,深受大众喜爱,国内外市场需求日益增 长。此外,黄颡鱼具有对生态环境适应性强,耐广温,抗病力强,食性杂,饵 料系数低,可活鲜上市等特点,因此,发展黄颡鱼养殖业具有良好的前景,它 既可以获得较髙的经济效益,又可作为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的优良品种,满足 人们对特种水产品的需求,全国各地均在研究,发展规模养殖。
无公害黄颡鱼产业化生产的基础是苗种鱼种的规模化生产。自上个世纪八 十年代开始,在"黄颡鱼生物学特点及其繁殖和饲养"[淡水渔业,1989, 6: 23-24, 31]—文中公开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以来,全国各地科研人员对黄颡鱼 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人工繁殖技术已趋于 成熟。因此,鱼苗鱼种规模化培育技术是成为黄颡鱼规模化养殖的关键技术。 刚孵出的黄颡鱼仔鱼全长约4.8 5.5毫米,身体无色透明,行动能力很差, 腹部膨大的卵黄囊使其不能自由游动,喜欢集聚侧卧在水体的底部,也用口下 方的"胡须状"附着器将身体黏附在鱼巢或水泥池壁,这属于仔鱼的"静止附 着阶段"。当孵化出后24 26小时,胸鳍出现后,此阶段(黏附)便结束。这一 阶段的仔鱼当缺乏黏附条件时便会出现大批死苗现象。当孵化后第四天,仔鱼 全长8.5亳米左右,胸鳍、尾鳍部分鳍条出现黑色素分布,臀鳍条原基出现,卵 黄襄缩小,此时的仔鱼可以头顶头地集群游动。与此相对应的黄颡鱼苗摄食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刚孵化出的仔鱼(0 2日龄),口和肛门均不能张开, 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源,称为内源性营养阶段第二阶段为混合营养阶段(2 4日龄),此时的仔鱼随着个体的生长,卵黄逐渐变小, 一方面仍在吸收卵 黄营养,另一方面开始从外界摄食部分食物(小型轮虫和人工投喂的蛋黄粉末 等);第三阶段为外源性营养阶段(4 5日龄),此时仔鱼的内源营养全部吸收 完,完全依靠摄食外界食物为营养(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人工投喂的蛋黄等)供 身体发育。
据于黄颡鱼苗上述生物学特性,在"黄颡鱼规模养殖关键技术"[江苏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2, 8] —书中提出了黄颡鱼的苗种培育分为鱼苗暂养(刚孵化 到0.9cm以上)、夏花培育(1.0 5cm)、大规格鱼种地培育三个阶段,其中,鱼 苗暂养方式有微流水水泥池暂养、网箱暂养、大卵化缸内暂养。
在"黄颡鱼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试验"[河南水产,2002, 2: 29-30] — 文中公开了一种用水泥池内置网箱,采用微流水方式的夏花培育模式,当受精 卵孵出4 5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能分散平游、主动摄食1 2天后进行放养。 以蛋黄浆及打捞的浮游生物,后期加少量人工饲料为食粮,养殖22天后的夏花 鱼种平均规格为2.8cm ,成活率为939L这种方法养殖效果好,但要用水泥池流 水养殖,靠蛋黄浆及打捞的浮游生物为饲料,基建耗电费用大,费工费时,同 时,残饵粪便容易将网衣堵塞,容易造成网箱内缺氧。网箱培育黄颡鱼夏花的 推广难度较大。
在"鄱阳湖黄颡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饲料博览,2003, 12: 40-42] 一文中采用暂养到1.2c迈时进行土池及水泥池流水培育夏花鱼种,收获时流水水 泥池的鱼种平均规格为3.26cm,成活率为25.696; 土池培育池的鱼种平均规格为 8.6cm,成活率为33.6%, 土池的培育效果显著好于流水水泥池,但原低于93% 的成活率。就其原因,黄颡鱼鱼苗集约化培育投喂人工词料,营养不能完全符 合黄颡鱼苗的营养需求同时,培育过程水质控制十分严格,必须保持全天24h 有微流水,同时用空气压缩机增氧,定期将池底污物吸出,防治疾病发生,必 须每天巡池,稍有疏忽,造成大量鱼苗的死亡。而土池培育水体大,水质条件 好,又以天然饵料培育,因此,无论规格还是成活率均好于流水水泥池。
在"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北京水产,2003, 1: 31-34]—文中采用玻璃 缸水槽或水泥池将黄颡鱼仔鱼暂养5-6天后进行土池培育,养殖3个月后的秋片 平均体长为ll. 98cm,成活率为36.44%。在"利用工人孵化卤虫工厂化培育黄颡鱼乌仔技术"[中国水产,2005, 9: 26-27]—文中,采用人工孵化卤虫在流水水泥池培育黄颡鱼乌仔,养成2.0~ 2.5cm乌仔的成活率为61.61)6。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黄颗鱼水花到乌仔的培育成活 率较高,不受天气、气温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全天候生产,且利于集中销售, 方便用户。但需专门进行卤虫孵化,水电费、人工费较大。这一生产技术在广 大养殖者中推广不太容易。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操作、管理方便,成活率髙、容易推广的黄颡鱼 规模化养殖技术还未见报道和公开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简单,操作程序简略, 管理容易,夏花鱼种成活率髙的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育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黄颡鱼夏花鱼 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将孵化出的3日龄仔鱼放入培育池中,仔鱼的放养密度为 15 20万尾/亩,经20 25天时间,培育成2. 5 3cm的夏花鱼种所述的培 育池为面积2 3亩的土池,池底淤泥厚为25 30cm,池中放入装有肥料的缓 释袋,池的背阳面处设有暂养区;所述的暂养区,其面积为培育池的1 1.5%, 底部采用波纹形状的无毒、表面光滑的硬质材料,暂养区设增氧气头1 2个/ 平方米。
孵化出的3日龄仔鱼在早上7: 00 8: OO放入培育池中。 暂养区底部为具有波纹形状的塑料板、彩钢板或石棉瓦,波纹的高为3 5cm,宽为10 15cm。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仔鱼暂养与夏花培育阶段合二为一,由于采用了波 纹状硬质材料如石棉瓦等代替网箱的技术,可以避免因增氧气头直接放入土池 将底泥搅混使鱼苗呛死;硬质材料能使布苗均匀,避免因网箱皱褶使鱼苗堆积 造成死苗事件还可以将鱼苗直接放入大池,水体交流量大,避免因网箱网目 堵塞而造成箱体缺氧死苗的事件发生;因黄颡鱼一开始布在板上,开始投饵也 在板上,因此,即使黄颡鱼能自由游动后离开暂养区,但已经养成回到暂养区 的石棉瓦上觅食的习惯,所以在后期石棉瓦起到食台的作用,便于观察鱼苗的
5吃食、活动等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 本发明根据黄颡鱼仔鱼具有卵黄囊大、活动能力弱、以天然浮游生物为 开口馎料、需氧量髙的生物学特点,改传统的水泥池流水培育及土池密眼网箱 培育等封闭或半封闭培育模式为开放式培育模式,将暂养阶段与夏花培育合二 为一,暂养区采用波纹形状的无毒、表面光滑的硬质材料,隔离了黄颡鱼仔鱼 与土池底泥,避免了在增氧时搅动土池底泥,有机物耗氧造成池底缺氧而使鱼 苗死亡的事件发生。同时,驯化黄颡鱼定时、定点索饵的习性,省工省时省费 用,养殖效果髙。
2. 改直接施肥于土池为采用用肥料袋直接放到池子中肥水的方法,可根据 池塘水体中浮游生物丰度随时调节肥料袋数量,灵活方便,可操作性强,较好 地控制水质。同时,池肥料袋中营养成份浸出后,将肥料渣移出池塘,塘底保 持清洁,拉网捕苗时避免因肥料残渣缠绕鱼苗造成死苗的结果,实现了黄颡鱼 的无公害养殖。


图1是按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培育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土池;2、肥料缓释袋;3、暂养区;4、增氧气头;5、增氧管; 6、增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仔鱼暂养与夏花培育阶段合二为一,具体方案(工 艺)如下
(1)培育池及育苗装配
参见附图l,它是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培育池的结构示意图;培育 池为2 3亩的土池1,底部淤泥厚25 30cm,黄颡鱼鱼苗有避光的习性,因 此在土池背阳面的池底放入波浪式石棉瓦或彩钢板为暂养区3,暂养区面积为培育池的1 1.5%,波纹髙度为3 5cm。下苗前15天抽干水,150 200kg/ 亩的生石灰清塘后晒塘,杀灭土池中的病原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育苗装配由土池、石棉瓦或其它表面较光滑、有波纹、无毒的硬质材料做 成的暂养区与增氧设备组成,增氧设备包括增氧机6、增氧管5和增氧气头4 等,暂养区内每平方米板上有1 2个增氧气头。如几个苗种培育池连在一起, 则可安装微管增氧设备。池内还放入装有肥料的肥料缓释袋2。
(2) 天然饵料的培养及人工饲料的选用 将经过腐熟发酵消毒的鸡、羊、猪、牛等有机肥或菜饼作为肥料,先放入
50 100kg/亩,另一部分装入用塑料编织袋制成的缓释袋内,袋子内的肥料可 缓慢渗出到水中,当土池放水后即将装有肥料的缓释袋放入池中,使肥料缓慢 释放,肥料的数量可根据池中浮游生物量多少而随时调整,操作方便。养殖15 天后,逐渐投入黄颡鱼专用伺料(破碎料或零号料)。
(3) 放水时间与水深控制
因黄颡鱼繁殖时的水温在23 25TC左右,晴天一般放水后2 3天是轮虫 的生长髙峰期,所以当黄颡鱼亲鱼产卵时放水,池中培养出来的轮虫和小型枝 角类正好作为黄颡鱼的开口饵料,如是下雨天则提前1 2天放水。黄颡鱼鱼 苗的培育,水深刚开始为60 70 cm ,培育约一星期后逐渐加水到1米以上。
(4) 放苗及管理
一般在早上7: 00 8: 00,将流水孵化出来的3日龄仔鱼(0.7 0.8cm) 装入氧气袋充氧后下塘,轻轻地布洒在暂养区底部的石棉瓦上,放养量为15 20万尾/亩,全天增氧培育。视水体浮游生物丰度,决定是否补加人工饵料(鱼 糜、豆浆等)。坚持巡塘,防止增氧机发生故障,造成死苗事故。当鱼苗全部 游离石棉瓦后可减少增氧时间,直至停止。
(5) 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夏花培育阶段容易发生车轮虫等原生动物病及细菌性疾病。因此, 采取10天一间隔,泼洒EM菌和硫酸铜、硫酸亚铁制剂,控制水质,防止黄 颡鱼疾病的发生。在分塘前2 3天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全池泼洒,拉网锻炼, 增强鱼体体质。
按上述技术方案培育的黄颡鱼夏花,规格整齐,体质强壮。培育20 25天后,鱼苗规格达2.5~3.0cm,成活率达80%以上。 实施例2
实施池塘面积为2.2亩,5月18日用400kg生石灰干塘清塘暴晒,5月 25日池底洒上已发酵过菜籽饼50kg,并按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搭建黄颡鱼仔 鱼暂养区,设置150W的鼓风机1台,增氧管若干,增氧气头24个,68cmX 200cm的波纹石棉瓦6块。5月26日放入50cm的外湖水,同时,放入肥料缓 释袋18个,每袋装有三分之二袋发酵鸡粪;5月29日加水至70cm ,早上7: 00放入3日齡的黄颡鱼苗35万尾,规格为0.7 0.8cm,增氧培育。6月1曰 开始在石棉瓦上投入少量鱼浆和破碎的黄颡鱼料,每天2次,上午7:00 8:00 投三分之一,下午4:00 5:00投三分之二。 6月1日、11日分别泼洒诺碧清生 物制剂80g, 6月7日、18日分别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2kg,19日拉网锻炼, 20日起捕分塘,收获夏花鱼种28.6万尾,成活率为81.7%,平均规格2.7cm。
权利要求
1. 一种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孵化出的3日龄仔鱼放入培育池中,仔鱼的放养密度为15~20万尾/亩,经20~25天时间,培育成2.5~3cm的夏花鱼种;所述的培育池为面积2~3亩的土池,池底淤泥厚为25~30cm,池中放入装有肥料的缓释袋,池背阳面处设有暂养区;所述的暂养区,其面积为培育池的1~1.5%,底部采用无毒、表面光滑的波纹形状的硬质材料,暂养区设增氧气头1~2个/平方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暂养区底部为具有波纹形状的塑料板、彩钢板或石棉瓦,波纹的高为3 5cm, 宽为10 15cmo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孵 化出的3日龄仔鱼在早上7: 00 8: OO放入培育池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颡鱼夏花鱼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将孵化出的3日龄仔鱼放入培育池中,仔鱼的放养密度为15~20万尾/亩,经20~25天时间,培育成2.5~3cm的夏花鱼种。培育池为面积2~3亩的土池,池底淤泥厚为25~30cm,池中放入装有肥料的缓释袋,池背阳面处设有暂养区,其面积为培育池的1~1.5%,底部采用无毒、表面光滑的波纹形状的硬质材料,暂养区设增氧气头1~2个/平方米。本发明采用搭建暂养区的技术,将暂养阶段与夏花培育合二为一,装配简单,操作程序简略,管理容易,鱼种成活率在80%以上;采用肥料缓释技术,能保持塘底清洁,实现了无公害养殖。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502243SQ200910025438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5日
发明者宋学宏, 杨彩根, 王志林, 许爱国, 陈祖培 申请人:苏州大学;苏州市水产养殖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