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86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
背景技术
:氮肥是农作物的"粮食",当今尚无其他可以代替。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2003年己达4375万吨(折纯)。其中氮素2880万吨,折合尿素6260万吨,化肥投入占农业生产投入的50%以上,每年农民购买化肥要花约1400亿人民币以上,可足见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化肥"养育"了人类,功不可没,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和施用不当,其负面影响十分严重。目前化肥利用率低,仅有35%50%的利用,损失大,如我国每年约有500亿元的氮肥得不到利用而浪费,并且肥效不断下降,如美国上世纪的统计资料,20年间化肥消费增长400%,而产量只增长70%。在我国规模化施用化肥的时间相对较短,但也表明肥效不断下降,如重庆市2000年化肥施用比1980年增加90%,而产量只增长30%,其中仅有9%来自化肥的作用。大量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效果欠佳,使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00亿元的氮肥得不到利用而进入环境,给江、河、湖水域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农业生产成本递增,农民收入下降。规模化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氮肥利用率低、损失大,因此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加强其长效高效,是世界化肥领域的难题,也是研究热点。另外耕作土壤代换量的大小,是土壤保肥保水能力的指标,也是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和用水的重要依据之一。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大于20me/100克土,为保肥保水力强的土壤;10me/100克土200me/100克土,为保肥保水能力中等土壤;小于10me/100克土为低保肥保水能力的土壤。甘肃河西走廊内陆灌区的灌漠土类,是本省重要的耕作土壤之一,面积1000万亩以上,代换量为2.4me/100克土11.76me/100克土,绝大部分小于lOme/100克土,有机质一般含量为0.8%1.27%,属保肥保水能力差的土壤。甘肃的另一重要耕作土壤是位于中部及东部的黄绵土类,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代换量为6.64me/100克土11.41me/100克土,绝大部分小于10me/100克土,有机质含量0.58%2.08%,也属保肥保水能力差的土壤。从以上背景资料可知,甘肃两类重要耕作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均很差。故要想农业良性发展,不单纯增加化肥施用量和增加灌溉量,而着手改良土壤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使氮肥长效高效,减少氮肥和水的施用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影响土壤代换量高低的因素,一是与有机质含量成正比,二是与粘土矿物的含量及种类有关。甘肃西部的灌漠土壤,多属沙质土,有机质和粘土矿物低,代换量绝大部分小于10me/100克土。中部及东部的黄绵土类,有机质很低,粘土矿物含量虽高,但多属吸附能力和吸水率差的水云母类,故代换量也大多小于10me/100克土。因此提高土壤的代换量,增强保肥保水能力,给土壤补充有机质和吸附能力、吸水率强的粘土矿物是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发明专利CN1137240C公开了一种"土壤给养保养保水剂",它就是利用甘肃特产的含碘凹凸棒石与氮肥配合使用。该专利在多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由土壤给养保养保水剂厂家造粒,施用时由农户按规定的比例自己掺合氮肥施用,这就出现了掺合不均匀和配合比例不准,而影响肥效,另一方面施用不便,并且缺少有机质,专利"土壤给养保养保水剂"的名称也不易被农户所接受,影响推广应用,因此发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其完善。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为农作物全面提供矿物营养元素,延长氮肥肥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施用量并保水抗旱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良性发展。本发明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按重量百分比,该氮肥由以下原料组成凹凸棒石10%85%尿素10%65%腐殖酸钠5%25%。该氮肥各原料最佳重量百分比为凹凸棒石50%尿素40%腐殖酸钠10%。我们选用凹凸棒石,因为凹凸棒石是甘肃特产,是世界罕见的含碘凹凸棒石,可以就地取材。其物理特性比表面积50m2/g80m2/g,膨胀容3mL/g4mL/g,阳离子交换量19鹏oL/100g20mmoL/100g,脱色吸附力7090,吸水率123%。主要化学成分铁4.65%5.10%、转3.92%8.50%、镁3.92%8.50%、钾2.61%2.93%、氮0.0200%0.0600%、磷0.1000%0.2000%、碘0.0100%0.6778%、硒0.0173%0.0229%、硼0.0030%0.0100%、锰0.0240%0.1000%、硫0.1250%0.3091%、铜0.0010%0.0079%、钼0.00腦0.0052%、锌0.0030%0.0100%、镍0.0030%0.0045%、锶0.0010%0.0250%、钒0.0043%0.0079%、钴0.Q014%0.0020%、铬0.0012%0.0018%、铅0.0013%0.0200%、锂0.0076%0.0095%、钇0.0020%、有机炭1%1.2%。硒、碘、硼为特征元素。我们利用含碘凹凸棒石来改变农作物生长的局部地质一地球化学环境,为农作物生育全面提供矿物营养元素,尤其是碘和硒转换到农作物机体中为人类造福。目前国内外解决氮肥缓释长效高效的途径有的用包膜材料,给氮肥加一层外壳,以减缓释放速度使其长效高效;有的用缓释剂,控制土壤生化环境,降低转氨酶的活性使氮肥缓释长效等。本发明是利用新型缓释氮肥中的凹凸棒石的物理特性强力吸附氮素,避免损失使其长效高效,特别利用所含众多生命元素,促使农作物植株和果实中粗蛋白质的合成,提高氮素的利用率。我们选用的尿素、腐殖酸钠均为农用的,其中尿素含氮46%,腐殖酸钠含腐殖酸70%。本发明的优点其功能是能给养为农作物提供氮、磷、钾及其他多种中和微量矿物营养元素,可称为完全肥料;能保养提高氮肥利用率〉6%〉25%,并能吸附氮素减少损失,节约氮肥40%60%;能保水吸收水分避免流失和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含量28%30%,具有抗旱作用;能改良土壤如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疏松土壤,提高代换量和治理盐碱等。其功效是能增产经过多年多点多品种大田试验,最佳配比未出现一例减产事件,增产效果良好;能增收因大量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能提高品质粮食作物的粗蛋白、淀粉,经济作物的VC、含糖量、蛋白质和出油率均大幅度提高;能保护生态环境因为提高氮素利用率>6%>25%,减少氮肥用量40%60%,并能吸附氮素避免损失,使进入环境的氮素大量减少,所以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十分明显。一、大田肥效试验(2006年)1、目的了解不同配比的肥效对产量的影响,选择最佳配比和最佳施用量。有关肥效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因在"土壤给养保养保水剂"发明专利实施过程中已作了大量试验,本发明大田试验未涉及。2、供试作物玉米、小麦、洋葱、辣椒和番茄。3、供试材料采用甘肃西部凹凸棒矿石,甘肃兰化生产的尿素,新疆生产的腐殖酸钠。4、承担单位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和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所辖农技推广中心。5、试验地区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及兰州市。5.l选用的试验地点及土壤类型武威市凉州区及民勤县,土壤为灌漠土,水浇田。5.2选用试验品种玉米为沈单16号,小麦为永良2号,辣椒为美国红,洋葱为红宝903。5.3、新型缓释抗旱氮肥大田肥效试验处理,分粮食作物与蔬菜配比共设8个处理,其中处理15为不同重量配比,处理6为纯凹凸棒石,处理7为纯尿素,处理8为空白对照,设3次重复(见表l)。新型缓释抗旱氮肥大田试验处理<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试验结果(见表2、表3)1、新型缓释抗旱氮肥不同配比的肥效与空白相比,所有作物均增产,最低21.3%,最高136.2%。与处理7相比,除小麦和玉米有的配比减产1.8%23.9%外,其余均增,增幅为9.5%48.8%。2、新型缓释抗旱氮肥处理4、5配比与处理7相比,各种作物均大幅度增产,其中小麦增'产9.4%23.2%,玉米增产22.8%22.9%,盐碱地玉米增产41.3%48.8%,洋葱增产9.5%10.1%,辣椒增产13.8%14.5%,温室辣椒增产20.5%21.3%。故处理4和处理5作为较佳配比,亩施用量粮食作物60kg70kg,蔬菜70kg80kg。3、新型缓释抗旱氮肥在盐碱地施用,不同配比与处理7和处理8相比,均大幅度增产。此外,处理7与处理8平均出苗率仅48%,而缓释抗旱氮肥平均出苗率69%,提高43.挑,这充分说明本发明很适合在甘肃西部大面积的盐碱地施用。新型缓释抗旱氮肥不同配比大田肥效试验粮食作物产量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新型缓释抗旱氮肥不同配比大田肥效试验蔬菜产量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二、大田肥效试验(2007年)1、选用试验地点及土壤类型白银市靖远县,土壤为耕灌转土,水浇田。2、选用供试作物玉米为迪卡,番茄为粉黄102。3、供试肥料新型缓释抗旱氮肥与尿素。4、试验设计两个处理,处理l为缓释抗旱氮肥,处理2为尿素,亩施用量40kg,设3次重复。试验结果(见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新型缓释抗旱氮肥对番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尿素相比增产率为16.9%,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对玉米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长率为4.3%,达到显著水平。三、大田肥效试验(2007年)1、选用试验地点及土壤类型兰州市红古区,土壤为灌淤土,水浇田,设三次重复。2、选用供试作物玉米和番茄。3、供试肥料新型缓释抗旱氮肥与尿素。4、试验设计两个处理,处理l为缓释抗旱氮肥,处理2为尿素,亩施用量40kg,设3次重复。试验结果(见表5)新型缓释抗旱氮肥大田肥效试验产量表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新型缓释抗旱氮肥对玉米和番茄生长有促进作用,产量与纯尿素相比均有提高,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本发明所选用的凹凸棒石与世界同类矿石,无大的差异。其突出的特点是含很高的碘,与含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所有化学元素,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故发明人把它首先作为生物工程材料应用于大农业生产,其突出的特点是多功能性和多功效性,这是任何化肥和其他农用非金属矿物所不具备的,其技术性特征对比见表6。本发明能大量取代氮肥计划用量后仍能增产增收,提高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本发明经多年多点多品种效果和示范试验表明,其功效重现性好,而且加工简单,施用方便。2006年甘肃尿素批发价1650元/吨1700元/吨,零售价1800/吨1850元/吨,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约150元/吨。本发明产品工厂生产成本约1000元/吨,零售价与尿素批发价格持平,厂家与经销商利润空间650元/吨,农民也得到比尿素便宜的肥料,而且效果比尿素还好。这是一种厂家、经销商和农民均有利的产品,故具有经济实用性。本产品能大量减少氮肥用量,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作用重大,是天然的环保型肥料,符合农业良性发展的要求。新型缓释抗旱氮肥与缓释型复合肥技术指标对比表表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只测了籽料的含氮量,未测全植株的含氮量故用〉表示具体实施例方式将选配好的凹凸棒石粉碎成100目与尿素、腐殖酸钠混合,三者机械掺合均匀后造粒。若制备100公斤新型缓释抗旱氮肥,取凹凸棒石粉50公斤、尿素40公斤、腐殖酸钠10公斤混合均匀造粒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按重量百分比,该氮肥由以下原料组成凹凸棒石10%~85%尿素10%~65%腐殖酸钠5%~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该氮肥各原料最佳重量百分比为凹凸棒石50%尿素40%腐殖酸钠10%。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由甘肃特产—世界罕见的含碘凹凸棒石为主要原料及尿素、腐殖酸钠组成。本发明能提高氮肥利用率>6%~>25%,并能吸附氮素减少损失,节约氮肥40%~60%。能吸收水分避免流失和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含量28%~30%,具有抗旱作用。能改良土壤如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疏松土壤,提高代换量和治理盐碱等。能增产、增收,提高品质,粮食作物的粗蛋白、淀粉,经济作物的Vc、含糖量、蛋白质和出油率均大幅度提高。能使进入环境的氮素大量减少,所以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十分明显。文档编号C05G3/00GK101638349SQ20091017209公开日2010年2月3日申请日期2009年8月30日优先权日2009年8月30日发明者张友义申请人:张永茂;张永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