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噻虫嗪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8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有噻虫嗪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具体为一种含有虔虫嗪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噻虫嗪,英文通用名称thiamethoxam,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属于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作用方式多样,具有触杀活性、内吸传导性和渗透性;二是高效、低毒,对有益生物安全系数高;三是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一般药效可达14-35天,是害虫综合防治系统中比较理想的可选择药剂。该药剂药效好,但价格很高,大规模推广受限。另据王彦华等人报道,马铃薯甲虫和烟粉虱种群对吡虫啉和噻虫嗪都表现出交互抗性。因此,长期单独使用该药剂也有一定的抗性风险。醚菊酯,英文通用名称etofenprox,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持效期较长、对稻田蜘蛛等天敌杀伤力较小,对作物安全等优点。缺点是单独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持效性较差。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成分进行复配,若复配有明显增效作用,则可以有效防治害虫,减低农药使用量,克服抗药性或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增长。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协同增效作用,对害虫既有一定持续效果、又有较好速效性,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含有噻虫嗪的杀虫剂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的用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噻虫嗪的农药组合物,它含有活性成分A)蓬虫嗪和B)醚菊酯,A与B的质量份数比为1:10-20:1,优选为1:5-16:1。本发明组合物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配制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剂型的制剂,较好的剂型包括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本发明组合物中可以使用的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PH调节剂、渗透剂等及其它有益于活性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剂型通过简单试验确定。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烷基溶纤剂、甲苯、二甲苯、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助溶剂包括正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正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本发明可以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中所述抗冻剂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异丙醇、尿素、一缩二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渗透剂包括磺酸琥珀酸二烷酯、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桉叶油、月桂氮酮、噻酮、渗透剂T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增稠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水为自来水、天然水、软化水或蒸馏水。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水稻、小麦、棉花、苹果、柑桔等作物防治飞虱、叶蝉、釾虫、蓟马、盲蝽象等,特别适合的靶标作物是水稻,特别适合防治的害虫是飞虱和叶蝉。本发明可产生的有益效果实践证明,噻虫嗪和醚菊酯复配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速效性和持效性好,同时节省用药量,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
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生物测定实例为了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稻飞虱,发明人以噻虫嗪和醚菊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釆用稻飞虱(褐飞虱化'"/wrra"/塔ew)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试验药剂噻虫嗪采用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的原药,醚菊酯是釆用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1-2008》将原药用有机溶剂丙酮配制成母液后,用0.1%的土温-80水溶液按等比的方法配置5个系列质量浓度。试虫为室内饲养、生理状态一致的稻飞虱3龄若虫。选取无药、健壮一致的分蘖期水稻苗,根挖起,洗净,剪成10cm长带根稻茎,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将稻茎在配置好的药剂中浸渍30s,取出晾干,用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湿,外包保鲜膜,置于试管中,每试管3株。每处理4个重复,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做空白对照。用吸虫器将试虫移入试管中,每试管15头,管口用纱布罩住。处理后的试虫置于温度(25±1)。C、相对湿度60%~80%,光照周期为L:D-(16:8)h条件下词养和观察。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下列公式计算SAT1=-xlOOM式中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S—-标准杀虫剂的LCs。,单位为亳克每升(mg/1);M—-混剂的L",单位为亳克每升(mg/1);TTI=TIAxPA+TIBxPB式中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IA-—A药剂毒力指数;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TIB----B药剂毒力指数;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ATICTC=-xlOOTTI式中6CTC----共毒系数;ATl-—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测定结果见下表l。表l瘗虫嗪和醚菊酯复配对水稻褐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处理IX50(PgM)混剂实测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噻虫嗪1.4100.00醚菊酯10.3813.49噻虫嗪醚菊酯-l:104.0334.7421.35162.70噻虫嗪醚菊酯=1:52.2163.3527.91227.00噻虫嗪醚菊酯-1:2.51.5789.1738.21233.40瘗虫嗪醚菊酯=1:11.12125.0056.74220.29蓬虫嗪醚菊酯=2:10.89157.3071,16221.05瘗虫嗪醚菊酯=4:10.76184.2182.70222.75瘗虫嗪醚菊酯=8:10.68205.8890.39227.78噻虫嗪醚菊酯=16:10.71197.1894.91207.76瘗虫嗪醚菊酯=20:11.00140.0095.88146.02从表1可见,P塞虫嗪与醚菊酯配比为1:10-20:1时,混剂的共毒系数在140以上,表明有增效作用,尤其噻虫嗪与醚菊酯配比在1:5-16:1之间时,增效作用更加显著,共毒系数均在200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例中各组分百分含量或配比均以重量计。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一、配方及制剂加工实施例实施例112%噻虫嗪醚菊酯可湿性粉剂常规工艺制成,其中噻虫嗪2%,醚菊酯10%,十二烷基硫酸钠6%,木质素磺酸钠8%,亚甲基双萘磺酸钠8%,轻质碳酸钙补至iooy。。该配方按20克/亩稀释喷雾防治水稻褐飞虱,药后7天田间防治效果为93.5%。该配方以25%蓬虫嗪水分散粒剂(10克/亩)和10%醚菊酯悬浮剂(20亳升/亩)为对照药剂喷雾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77.1%和75.2%。实施例256%噻虫嗪醚菊酯水分散粒剂常规工艺制成,其中噻虫嗪16%,醚菊酯40y。,十二烷基硫酸钠12%,亚甲基双萘磺酸钠6%,木质素磺酸钠10%,聚乙烯吡咯烷酮8%,尿素3%,高岭土补至100%。该配方按4克/亩稀释喷雾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药后7天田间防治效果为95.5%。该配方以25%蓬虫嗪水分散粒剂(10克/亩)和10%醚菊酯悬浮剂(20亳升/亩)为对照药剂喷雾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73.1%和78.2%。实施例320%噻虫嗪醚菊酯微乳剂常规工艺制成,噻虫嗪10%,醚菊酯10%,十二烷基苯磺酸锦盐8%,乳化剂1602#12%,农乳700#4%,N-甲基吡咯烷酮3"/。,异丙醇7%,甲苯10%,水补至画。该配方按10亳升/亩稀释喷雾防治水稻灰飞虱,药后7天田间防治效果为92.5%。该配方以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克/亩)和10%醚菊酯悬浮剂(20毫升/亩)为对照药剂喷雾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1.1%和80.2%。实施例430%噻虫嗪醚菊酯水乳剂常规工艺制成,噻虫嗪20%,醚菊酯10%,乳化剂1602#磷酸酯5%,乳化剂NP-10磷酸酯3%;黄原胶O.8%,N-甲基吡咯烷酮11%,甲苯14%,水补至100%。该配方按8亳升/亩稀释喷雾防治水稻灰飞虱,药后7天田间防治效果为98.5%。该配方以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克/亩)和10%醚菊酯悬浮剂(20亳升/亩)为对照药剂喷雾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1.1%和80.2%。实施例525%噻虫嗪醚菊酯悬浮剂常规工艺制成,其中噻虫嗪20%,醚菊酯5%,黄原胶3%,苯乙基酴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3%,硅酸镁铝4%,丙二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0.5%,水补至100%。该配方按10亳升/亩稀释喷雾防治水稻蓟马,药后7天田间防治效果为86.5%。该配方以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克/亩)和10%醚菊酯悬浮剂(20毫升/亩)为对照药剂喷雾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67.1%和55.2%。实施例634%噻虫嗪醚菊酯可湿性粉剂常规工艺制成,其中噻虫嗪32%,醚菊酯2%,十二烷基硫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2%,亚甲基双萘磺酸钠5°/,轻质碳酸努补至100%。该配方按8克/亩稀释喷雾防治水稻黑尾叶蝉,药后7天田间防治效果为97.5%。该配方以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克/亩)和10%醚菊酯悬浮剂(20毫升/亩)为对照药剂喷雾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71.1%和65.2%。发明人在安排实施各个实施例对褐飞虱田间试验中,还检查了施药后1天、21天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如下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噻虫嗪和醚菊酯的组合物和各自单剂相比,组合物不但提高了对褐飞虱速效性、也延长了防治的持效期。权利要求1、一种含有噻虫嗪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份A)噻虫嗪和B)醚菊酯,A与B质量分数比为1∶10-20∶1。2、根据权利要求l,该组合物中噻虫嗪与醚菊酯的质量分数比为1:5-16:1。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实际应用中配制成合适的剂型。4、根据权利要求3,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的优选剂型是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用于水稻、果树、蔬菜等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包括A)噻虫嗪和B)醚菊酯,A与B的重量比为1∶10-20∶1。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活性超出了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且能提高速效性,可用于水稻、果树、棉花、蔬菜等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如飞虱、叶蝉、蚜虫、蓟马、盲蝽象等的防治,不仅降低亩用药量,同时可延缓抗性的产生。文档编号A01N31/14GK101669503SQ200910171310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申请日期2009年8月21日优先权日2009年8月21日发明者左泽军,张恩桥,曹明章,朱卫锋,桂艳男,盛广为申请人:成都皇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