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鱼养殖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2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鳝鱼养殖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 明涉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鳝鱼养殖新技术。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鳝鱼这种名贵的水产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因而,养殖鳝鱼效益较好。鳝鱼市场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鳝鱼过去主要是靠捕捞野生资源 上市,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增大,野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 需要了。鳝鱼为变温动物,只要水温适宜(10-32°C),全年均可进行放养。放养的鳝鱼要求 体质健康,游泳活泼,无疾病,无伤残,规格大小均可。因鳝鱼有大欺小、强欺弱和在食物缺 乏的情况下相互撕咬残食的现象,因此,同池饲养的鳝鱼应规格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鳝鱼养殖新技术,利用本发明的鳝鱼养殖新技术养 殖鳝鱼,可以缓解市场紧缺的现状。鳝鱼,又名黄鳝,为鳝科类动物,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 及稻田中。常昼伏夜出,白昼藏于泥质水底或提岩石隙中,夜晚出来觅找昆虫、蛙类、小鱼等 动物为食。产卵期6-8月,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各地均产,是最普遍的淡水食用鱼类之一。根据营养学家测验,鳝鱼的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中含蛋白质18.8g,脂肪 0. 9g,钙27mg,磷53mg,铁4. 6mg,维生素A 180国际单位。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尼克 酸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这些成分构成了鳝鱼,不愧为一种富于营养和浓郁鲜嫩可 口的美味佳肴。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建造良好的鳝鱼池养殖条件、合理的 养殖密度、科学的饲料配比、鳝鱼病预防方法、培育肥泥肥水、选择放养规格、严格投放饲 料、加强日常管理、适时捕捉鳝鱼。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鳝鱼的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中含蛋白质18.8g,脂肪 0. 9g,钙27mg,磷53mg,铁4. 6mg,维生素A 180国际单位。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尼克 酸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这些成分构成了鳝鱼,不愧为一种富于营养和浓郁鲜嫩可 口的美味佳肴。同时,黄鳝还具有补血益气、宣痹通络的保健功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1.放养鳝鱼鳝鱼为变温动物,只要水温适宜(10_32°C ),全年均可进行放养。放养的鳝鱼要 求体质健康,游泳活泼,无疾病,无伤残,规格大小均可。因鳝鱼有大欺小、强欺弱和在食 物缺乏的情况下相互撕咬残食的现象,因此,同池饲养的鳝鱼应规格一致。一般个体重在 100-350克以上的,可放到待销池内随时出售;个体重在50克以上的,可放到养成池中,当 年可长到商品规格;50克以下的,可放到苗种池中,当年能长到50克以上,可为来年鳝鱼养 成提供大规格鳝种。放养密度要根据放养规格及饲养条件等灵活掌握,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5千克,待销池可密些,苗种池可稀些。2.投喂饵料鳝鱼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喜食鲜活饵料,如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蚯顿、小鱼 虾、蚕蛹、蝇蛆、螺蛳、蛘蚬、大型浮游动物、畜禽内脏及蝌蚪等。鳝鱼摄食的适宜水温为 15-30°C,有昼伏夜出索饵的习性。如果冬季对鱼池覆盖塑料薄膜大棚或采用其他增温、保 温措施,保持适宜的水温,鳝鱼可全年摄食生长,从而大大缩短暂养期,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和效益。3.鳝鱼下池经短期适应(1-2天)后即可投饵,口投饵量一般为鱼总体重的2%-10%。投饵 量要根据水温高低、饵料质量、水质状况等酌情增减。一般日投饵1次。在下午4-5时或傍 晚投喂。亦可逐步提早投喂时间,驯化其白天摄食,在上午8时、下午4-5时各投饵1次。 饵料应保证鲜活不腐臭,动物性饵料不足的地方,可投喂部分植物性饵料,如豆饼、麸皮或 玉米粉等,将上述植物性饵料与绞碎的鱼虾肉糜混合成湿团(在水中能较长时间不散开) 后投喂。饵料应适口,较大的饵料要剁碎或吊挂在池中,任其撕食。螺蛳、河蛘及蚬等硬壳 饵料,投放前须砸碎其外壳。饵料应定点投喂,每个鱼池设2-8个投喂点。投饵前应清除残 饵,以免影响水质。4.鳝鱼入池前施少量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繁殖摇蚊幼虫、丝蚯蚓、水生昆虫等水生动物,或 在池中投放螺蛳或泥鳅等,任其繁殖,为鲜鱼提供鲜活饵料。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中架设 黑光灯,引诱昆虫入池。5.调节水位水质因鳝鱼能在空气中直接呼吸氧气.需经常把头部伸出水面。所以,鳝鱼池水位宜 浅。水位应根据鳝鱼规格而定,苗种池水位宜浅,一般为10-20厘米。养成池可深些,一般 为30-40厘米。待售池可浅些。6.鳝鱼耗氧量较高应经常冲注新水。一般冬季每月换水1-2次,春秋季每星期换水1次.夏季每1-3 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在20% -50%,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鳝池中形成微流水。在高温季节, 应增加换水次数,或在池上架植丝瓜、葡萄,以防烈日暴晒和降温防暑。较大较深的养鳝池 中,可混养少量罗非鱼、鲤鱼、鲫鱼、泥鳅等杂食性鱼类,能起到清除残饵粪便、净化水质等 作用。7.过筛分池鳝鱼种内竞争性很强,同规格下池的鱼,经一段时间的饲养,规格就会参差不齐, 长此以往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所以,在鳝鱼生长期间,应每隔1个月左右,将池中的鳝鱼全 部捕出,经过筛选,将大、中、小规格的鳝鱼分池饲养。秋后生长期结束前,也应将鱼全部捕 出,把已达商品规格的鱼放入待销池中,其余不同规格的鱼,按来年生产需要分池放养。这 样,鳝鱼种经一个冬天的适应,明年即可较早进入旺长阶段。8.防治鱼病鳝鱼池在放种前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外来鳝鱼须用浓度为百万分之一 的漂白粉溶液,或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20分钟后下池。饲养期间,每月按百万分之一浓度用漂白粉泼洒全池。在池内拖洗剥开头皮的赡蜍,对白斑病和腐皮病有一定疗效。9.防逃防害 鳝鱼池池小水浅,在灌注新水时,要防止水溢鱼逃。鱼池水面应控制在池沿20厘 米以下,随时检查进排水门的拦鱼网布及池壁的牢固程度。特别在食物缺乏、雷雨、久雨天 气或水质恶化时,鳝鱼最易逃逸,此时更应重视防逃工作。另外,应当防范鸭、鼠、猫等敌害
危害鳝鱼。10.越冬管理一般11月份以后,水温降到15°C以下时,鳝鱼开始钻入土层深处,进入冬眠状态, 直到来年2-3月。越冬期间,待销池应采取增温、保温措施。当年不够商品规格的鳝鱼,可在 原池越冬,越冬期间可保持较高的水位。尤其在冰封水面时,应保持冰下水深0. 3米以上, 并且每月换1次池水。也可采用干法越冬,即当水温降到10°C以下时,将池水排干,池底覆 盖部分麦秸或稻草等,保持土壤潮湿和不冻结,鳝鱼即可安全越冬。有热源的地方,使池水 终年保持25-30°C,鳝鱼就能免除冬眠,常年生长。
权利要求
1. 一种鳝鱼养殖新技术,其特征在于利用本发明的鳝鱼养殖新方法养殖鳝鱼,可以 缓解市场紧缺的现状;建造良好的鳝鱼池养殖条件、合理的养殖密度、科学的饲料配比、鳝 鱼病预防方法、培育肥泥肥水、选择放养规格、严格投放饲料、加强日常管理、适时捕捉鳝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鳝鱼养殖新技术,建造良好的鳝鱼池养殖条件、合理的养殖密度、科学的饲料配比、鳝鱼病预防方法、培育肥泥肥水、选择放养规格、严格投放饲料、加强日常管理、适时捕捉鳝鱼。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037911SQ200910232909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9日
发明者付秀兰 申请人:付秀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