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熊蜂繁育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24阅读:19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野生熊蜂繁育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生熊蜂繁育技术,主要适用于野生熊蜂人工饲养繁殖,属于野生昆虫饲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熊蜂,属于膜翅目蜜蜂总科熊蜂族,是一类多食性的社会性昆虫,其进化程度处于 从独居蜂到高度社会性蜜蜂的中间阶段。我国约有熊蜂80多种,在寒带、温带和热带均有 分布,但在温带高海拔地区种类尤为丰富。熊蜂体形大,浑身绒毛,口吻较长,具有较强的采 集力,对低温、低光适应能力强,能抵抗恶劣的环境。熊蜂信息交流不发达,并且趋光性差, 耐低温性强,耐湿度性强,对于温室的环境比较适应。因此,熊蜂是多种大棚座果类作物,特 别是草莓、蕃茄、甜椒、甜瓜、茄子、西瓜等瓜果蔬菜的理想授粉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熊蜂授粉技术的研究。目前,利用熊蜂为大 棚座果类作物,提高农产品产量在美国、荷兰、比利时等西方很多国家已得到应用,而且效 果相当的不错(增产30%以上)。目前,我国利用熊蜂为大棚座果类作物授粉刚刚开始起 步。因为还没有彻底解决熊蜂王交配成功率、滞育后产卵率及熊蜂成群率不高等问题,而从 国外购买价格又无比昂贵(1000美元/箱),所以推广速度很慢。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很快,到2008年,设施蔬菜年种植面积比2000年翻了 近一番,达到5020万亩,总产值达4100亿元。北京、辽宁、上海、天津、江苏,吉林、宁夏、内 蒙古等省、市纷纷大力发展设施蔬菜。2008年,山东省设施蔬菜面积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 43.7%,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其中,寿光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冬 暖式大棚达40万个,年产各类蔬菜20亿公斤,产值24亿元。这些都为熊蜂为茄果类蔬菜 授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正是以色列、荷兰、比利时等外国熊蜂授粉高新技术企业看好中 国市场的原因。因此,规避国外熊蜂驯化繁育技术的封锁、外来熊蜂引进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弓丨 进外来熊蜂价格昂贵等困难和弊端,自主研发东部沿海本地熊蜂驯化和繁育技术,建立江 苏乃至中国自己的熊蜂繁育、供种基地,服务反季节大棚蔬菜发展被提上日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野生熊蜂人工饲养繁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熊蜂繁育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捕捉野生熊蜂王。在野外熊蜂生活环境为光度昏暗,温度为25 30°C,相对 湿度为45% 80%巢穴内,捕捉群势较大的明亮熊蜂王或红光熊蜂王。(2)设置模拟环境。运用暗帘、空调和加湿器等设施对照野生熊蜂巢穴光、温、湿度 指标进行模拟环境设置,一般温度为25 30°C,相对湿度为45% 80%。(3)诱导蜂王产卵。将捕回的野生熊蜂王放入模拟蜂房设置的饲养箱中,再向饲养 箱内放入2只新生熊蜂或蜜蜂、2 3只大小不等的蜜蜂幼虫和50克左右的花粉,刺激蜂王卵巢发育产卵。(4)低温处理蜂群。蜂王产卵后大约50天、熊蜂群势达到60只左右,在蜂群进入 大棚授粉,将装有熊蜂并用保温物覆盖的蜂箱移至温湿度较低的缓冲间预冷2 3天,增强 熊蜂对大棚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5)精选种群种王。在第一批工蜂出房41天左右,蜂群内出现新生雄蜂和蜂王性 别分化时,在成群较快、工蜂较多、蜂王产卵力旺盛、雄蜂出现较晚的蜂群内精选体形较大 的新生蜂王,加大饲料供给重点驯育。(6)处女蜂王交配。将性发育成熟的新生蜂王和雄蜂按1 5数量比,在光照充 沛、温度为25 30°C、相对湿度为60-65%、种有显花果蔬的小型棚内放飞4h。(7)冷藏种用蜂王。在相对湿度为60-75%、在0_5°C区间内波动变化冰箱冷藏室 温度贮存蜂王,让其随模拟自然温湿度进入休眠滞育状态。(8)加温唤醒蜂王。先将休眠的蜂王移入温房,逐步提高温湿度唤醒蜂王,并模拟 春日光照周期用聚光灯适当光照蜂王,在食物中添加适量激素或用C02麻醉法缩短蜂王滞 育时间,催其发育。其特征是(6)将性发育成熟的新生蜂王和雄蜂按1 5数量比,在光 照充沛、温度为25 30°C、相对湿度为60-65%、种有显花果蔬的小型棚内放飞4h。(7)冷 藏种用蜂王。在相对湿度为60-75%、在0-5°C区间内波动变化冰箱冷藏室温度贮存蜂王, 让其随模拟自然温湿度进入休眠滞育状态。本发明具有蜂王交配成功率高、产卵率高,熊蜂成群率高等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于3月25日左右,在野外捕捉10只野生明亮熊蜂王,置于温度为25 30°C,相 对湿度为45% 80%的蜂箱内,同时放入3 5只蜜蜂、2 3只蜜蜂幼虫、50克左右花粉 和少量棉花。蜂王卵巢逐渐发育,约于3月29日开始产卵。4月16日左右,各群新生熊蜂 开始逐步羽化出房,熊蜂群势逐步扩大。5月18日,大都熊蜂群势达到62-80只,成群率达 68%。19日,将装入专用保温物覆盖巢房的熊蜂的蜂箱移至温湿度较低的缓冲间预冷2 3天,22日下午开始移至日光节能温室进行授粉试验。6月17日,两个蜂群内出现新生雄 蜂,随即出现新生蜂王。6月21日上午,在最后一个蜂群发现有新生蜂王羽化出房。6月30 日上午9点,将出生最迟的10只蜂王和50只雄蜂分别放入在光照充沛、温度为25 30°C、 相对湿度为60-65 %种有显花果蔬的小型棚内,4h后,发现花丛中的熊蜂王有9只已完成交 配,成功率为90%。7月4日,将完成交配的熊蜂王放入温度为0-5°C的冰箱冷藏室,让熊蜂 王在波动变化的环境下冬眠45天。7月17日,将休眠的熊蜂王移至温室逐步加温,并模拟 春日光照周期用聚光灯适量照耀,熊蜂王逐渐苏醒,开始食用花粉。31日,在麻醉剂或激素 的作用下,滞育期被人为缩短后的两只熊蜂王又在分别放有2只蜜蜂、2 3只蜜蜂幼虫和 50克左右的花粉的微型蜂箱内逐步发育,并筑巢产卵。通过上述过程,将原本于来年4月份 才能产卵的蜂王的产卵期提前了近9个月。熊蜂人工繁育成功后,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进行草莓授粉试验,坐果率为98. 5%, 增产65. 6%-74. 3% (部分熊蜂组产量提高80. 2%-95. 2% ),畸形果下降60. 7%-63. 1%0 熊蜂授粉改变了使用激素等化学试剂的增产方式,为农产品安全奠定基础。授粉草莓在糖 度、维生素含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人工授粉,而且果形好,品质好、口感好。熊蜂授粉在黄瓜、蕃茄、辣椒等坐果大棚蔬菜授粉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均增加25% -30%以上,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

熊蜂授粉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省时省工节约开支。特别是在熊蜂授粉过程中,熊 蜂还存有取食蚜虫的行为,表明应用熊蜂具有授粉和控虫双重作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野生熊蜂繁育技术,是由(1)捕捉野生熊蜂王。在野外熊蜂生活环境为光度昏 暗,温度为25 30°C,相对湿度为45% 80%巢穴内,捕捉群势较大的明亮熊蜂王或红光 熊蜂王。(2)设置模拟环境。运用暗帘、空调和加湿器等设施对照野生熊蜂巢穴光、温、湿度指标 进行模拟环境设置,一般温度为25 30°C,相对湿度为45% 80%。(3)诱导蜂王产卵。将捕回的野生熊蜂王放入模拟蜂房设置的饲养箱中,再向饲养箱内 放入2只新生熊蜂或蜜蜂、2 3只大小不等的蜜蜂幼虫和50克左右的花粉,刺激蜂王卵巢 发育产卵。(4)低温处理蜂群。蜂王产卵后大约50天、熊蜂群势达到60只左右,在蜂群进入大棚 授粉,将装有熊蜂并用保温物覆盖的蜂箱移至温湿度较低的缓冲间预冷2 3天,增强熊蜂 对大棚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5)精选种群种王。在第一批工蜂出房41天左右,蜂群内出现新生雄蜂和蜂王性别分 化时,在成群较快、工蜂较多、蜂王产卵力旺盛、雄蜂出现较晚的蜂群内精选体形较大的新 生蜂王,加大饲料供给重点驯育。(6)处女蜂王交配。将性发育成熟的新生蜂王和雄蜂按1 5数量比,在光照充沛、温 度为25 30°C、相对湿度为60-65%、种有显花果蔬的小型棚内放飞4h。(7)冷藏种用蜂王。在相对湿度为60-75%、在0-5°C区间内波动变化冰箱冷藏室温度 贮存蜂王,让其随模拟自然温湿度进入休眠滞育状态。(8)加温唤醒蜂王。先将休眠的蜂王移入温房,逐步提高温湿度唤醒蜂王,并模拟春日 光照周期用聚光灯适当光照蜂王,在食物中添加适量激素或用C02麻醉法缩短蜂王滞育时 间,催其发育步骤构成,其特征是(6)将性发育成熟的新生蜂王和雄蜂按1 5数量比,在 光照充沛、温度为25 30°C、相对湿度为60-65%、种有显花果蔬的小型棚内放飞4h。(7) 冷藏种用蜂王。在相对湿度为60-75%、在0-5°C区间内波动变化冰箱冷藏室温度贮存蜂 王,让其随模拟自然温湿度进入休眠滞育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野生熊蜂繁育技术,主要适用于野生熊蜂人工饲养繁殖,属于野生昆虫饲养技术领域。捕捉野生熊蜂王、设置模拟环境、诱导蜂王产卵、低温处理蜂群、精选种群种王、处女蜂王交配、冷藏种用蜂王、加温唤醒蜂王等步骤构成。其特征是处女蜂王交配。将性发育成熟的新生蜂王和雄蜂按1∶5数量比,在光照充沛、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60-65%、种有显花果蔬的小型棚内放飞4h。冷藏种用蜂王。在相对湿度为60-75%、在0-5℃区间内波动变化冰箱冷藏室温度贮存蜂王,让其随模拟自然温湿度进入休眠滞育状态。本发明具有熊蜂王交配成功率高、产卵率高,熊蜂成群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077808SQ20091023274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杨载江 申请人:盐城槐源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8月06日 20:43
    你们就吹吧!到现在都用的是荷兰的地熊蜂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