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防洪塑料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20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旱防洪塑料地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农业技术领域的薄膜,具体地说,涉及的是一种抗旱防洪塑料地膜。
背景技术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山丘地区,降水资源是最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因此,雨水资源的利用是解决或缓解干旱状况的最重要途径。
近年来兴起的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一般分为收集、存储和利用三个方面。收集主要包括采用集流材料建造和利用各种人工或天然集流面收集雨水,存储主要指建造各种水池、水窖等容器并进行防渗和净化处理,而利用储存水主要是用水泵讲储存的雨水抽取到所需要的地方。其优点是充分收集降到地面的雨水,但山丘地区地势较高,要将水运到高处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需成本太高,且所得到的雨水事实上已成为洪水,使用几年就会将水窑填平,所以此法并未得到广泛使用。地膜覆盖法亦是一种有效雨水集蓄技术,它是将地膜直接覆盖于田地里作为收集面,将田地的雨水聚集于农作物根际周围,但它没有贮存雨水的功能,不能起到分洪的作用,也起不到缓解旱情的作用。
经对现有的技术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公告)号CN2322382,专利名称为"贮水带式渗灌塑料地膜",同样是利用塑料地膜储水,但其工艺还是不如本实用新型简单易操作,并且储水量相对较小。中国专利公开(公告)号CN2351946,专利名称为"多用可灌溉地膜",在塑料地膜上加半圆管工艺更加复杂,成本过高,不易于宜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旱防洪塑料地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旱情,成本低,如果广泛使用,并从根本上解决西北干旱山丘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端边缘折叠,且与
3折叠底边垂直间隔有多个封口缝,封口缝的长度小于折叠长度,比封口缝多出的折叠部分形成折叠沿边,每两个封口缝和折叠底边、折叠沿边形成一个藏水袋,藏水袋的底部设有渗水孔,渗水孔之间的距离等于农作物的行距。
所述藏水袋,其长为45 cm -85cm,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具体作物而确定,宽为26cnu
所述渗水孔,设置在每个藏水袋底部中央,直径为lmm -2mm。
在西北山丘地区,所栽培农作物一般有50—150cra的行距。本实用新型制造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节水节能,适用于多种农田渗水灌溉。在山坡上水平方向上开深20cm的沟,每隔作物行距开沟,将本实用新型铺于山坡的垅上。由于夏日阳光暴晒,折叠沿边将会巻起,这样就会保证藏水袋的口部敞开,使迎水面收集的雨水全部进去。由于山丘沙漠的天然有利地形,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几乎全部被收集在地膜袋中,所收集水分通过慢慢渗灌入小孔旁边的农作物根际周围。
本实用新型在农田中敷设到位后,渗水孔与农作物一一对应,下雨天过后,水就会渗入到作物根部附近,效果明显。本实用新型会使土壤不受到雨水的冲刷而流失,并且将大量雨水储存起来,渗灌于作物,使得水分得到充分利用。
西北干旱山丘地区作物需水关键期是2-3月份,但此时降水较少,地膜袋不仅将田地中所有雨水都集中在作物根际周围,而且它的存储功能使得雨水慢慢渗于土壤,而不是一次性流入地下,使水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对于缓解旱情起到重要作用。7-9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本实用新型采用地膜袋会使黄土高原的土壤不受到雨水的冲刷而流失,保持水土。并且将大量雨水储存起来,起到防洪分洪的作用。储存的水渗灌于作物,使得水分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它可以湿润作物根区土壤,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获取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生产效率。同时它可以湿润作物根区土壤,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获取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生产效率。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物理阻碍作用,土壤与空气的热交换和水分蒸发被阻隔,土壤中的水分就凝结在塑料地膜的内壁,这样塑料地膜的长波辐射将减少,而短波辐射基本不受影响,更多的热量导致土壤表面和塑膜之间温室效应大大增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l为渗水孔,2为塑料地膜,3为封口缝,4为折叠沿边,5为藏水袋,6为折叠底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塑料地膜2 —端边缘折叠,且与折叠底边6垂直间隔设有多个封口缝3,封口缝3的长度小于折叠长度,长出封口缝3的折叠部分形成折叠沿边4,每两个封口缝3和折叠底边6、折叠沿边4形成一个藏水袋5,藏水袋5的底部设有渗水孔1,渗水孔1之间的距离等于农作物的行距。
所述渗水孔l,设置在每个藏水袋5底部中央,直径为l鹏-2mra。
所述藏水袋5,其长为45 cm -85cm,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具体作物而确定,宽为26cm。
实施例1
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山丘地区,作物行距较小, 一般为60cm,取1^60cm,L是指所需的塑料地膜1的宽度,制作宽为为86cm的塑料地膜1,然后在塑料地膜1 一端边缘26cm处折叠,用封口机垂直于折叠底边6每隔45cm封口至距折叠处25cm处,形成封口缝3,多出的lcm形成折叠沿边4,每两个封口缝3和折叠底边6、折叠沿边4形成一个藏水袋5,在每个藏水袋5底部中央钻开直径为lmm的小孔。完成地膜袋的制作。
将宽60cm的地膜袋铺于作物行之间,然后在地膜袋的上下两边缘(上边缘是指没有藏水袋5的那一边,下边缘就是渗水孔所在的折叠底边6)处都用黄土埋住,也应将地膜袋底部的渗水孔l埋于土中,更有利于渗水。将植物种植于埋渗水孔l的沙中,植物就可以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了。
西北干旱山丘地区作物需水关键期是2-3月份,但此时降水较少,本实用新型地膜袋不仅将田地中所有雨水都集中在作物根际周围,而且它的存储功能使得雨水慢慢渗于土壤,而不是一次性流入地下,使水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对于缓解旱情起到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地膜袋的物理阻碍作用,土壤与空气的热交换和水分蒸发被阻隔,土壤中的水分就凝结在塑料地膜的内壁,这样塑料地膜 的长波辐射将减少,而短波辐射基本不受影响,更多的热量导致土壤表面和塑膜 之间温室效应大大增强。在覆膜的情况下,薄膜与地表之间饱和水汽层对温度变 化的滞后作用将会影响热传导的方式和速度,这对增加土壤积温,促进农作物具 有积极的作用。 实施例2在沙漠地区,由于缺水,耐旱草种行距应设置适中,取1^110cm, L是指所 需的塑料地膜1的宽度,制作宽为为136cm的塑料地膜1,然后在塑料地膜1 一 端边缘26cm处折叠,用封口机垂直于折叠底边6每隔45cm封口至距折叠处25cm 处,形成封口缝3,多出的lcm形成折叠沿边4,每两个封口缝3和折叠底边6、 折叠沿边4形成一个藏水袋5,在每个藏水袋5底部中央钻开直径为2mm的小孔。 完成地膜袋的制作。在沙漠中每隔110cm的水平方向上挖深20cm的沟,将宽110cm的地膜袋铺 于沟之间,然后在地膜袋的上下两边缘处都用沙子埋住,也应将袋子底部的渗水 孔埋于沙中,更有利于渗水。将耐寒草种种植于埋渗水孔的沙中,植株就可以充 分利用降水资源了。本实用新型利用山丘沙漠的天然有利地形,使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几乎全部被 收集在地膜袋中,所收集水分通过渗水孔慢慢渗灌入旁边的农作物根际周围。充 分利用了水资源,增加了沙漠中植物的成活率,并且由于地膜袋的遮挡作用,使 得沙漠不再受到风吹而移动,有效防止了沙尘暴。对于治沙有着重大积极作用。实施例3在沙漠地区,由于缺水,耐旱树种行距应设置较大,取1^210cm, L是指所 需的塑料地膜l的宽度,制作宽为为236cm的塑料地膜l,然后在塑料地膜l一 端边缘26cm处折叠,用封口机垂直于折叠底边6每隔45cm封口至距折叠处25cm 处,形成封口缝3,多出的lcm形成折叠沿边4,每两个封口缝3和折叠底边6、 折叠沿边4形成一个藏水袋5,在每个藏水袋5底部中央钻开直径为2mm的小孔。 完成地膜袋的制作。在沙漠中每隔210cm的水平方向上挖深20cm的沟,将宽110cm的地膜袋铺 于沟之间,然后在地膜袋的上下两边缘处都用沙子埋住,也应将袋子底部的渗水孔埋于沙中,更有利于渗水。将植物种植于埋渗水孔的沙中,植物就可以充分利 用降水资源了。本实施例同上例所述,充分收集和保存了雨水资源,增加了沙漠中耐寒树木 的成活几率,并且可以防止沙子被风吹起,从源头上阻止了沙尘暴的产生,并且防止了沙漠的扩张,是防沙治沙的新办法。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黄土高原或者 沙漠中,由于沙漠和黄鱼高原的土壤都呈现砂土型。
权利要求1、一种抗旱防洪塑料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地膜的一端边缘折叠,且与折叠底边垂直间隔有多个封口缝,封口缝的长度小于折叠长度,比封口缝多出的折叠部分形成折叠沿边,每两个封口缝和折叠底边、折叠沿边形成一个藏水袋,藏水袋的底部设有渗水孔,渗水孔之间的距离等于农作物的行距。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旱防洪塑料地膜,其特征是,所述藏水袋,其 长为45 cm -85cm,宽为26c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旱防洪塑料地膜,其特征是,所述渗水孔设置 在每个藏水袋底部中央,直径为lmm -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农业技术领域的抗旱防洪塑料地膜,其一端边缘折叠,且与折叠底边垂直间隔有多个封口缝,封口缝的长度小于折叠长度,比封口缝多出的折叠部分形成折叠沿边,每两个封口缝和折叠底边、折叠沿边形成一个藏水袋,藏水袋的底部设有渗水孔,渗水孔之间的距离等于农作物的行距。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雨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旱情,如果广泛使用,并从根本上解决西北干旱山丘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G27/02GK201383973SQ20092006979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日
发明者代光辉, 峰 刘, 会 李, 佳 陈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