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除池塘蓝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531阅读:10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清除池塘蓝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池塘中蓝藻的处理技术,尤其涉及清除池塘蓝藻的一种装置。
技术背景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人工投喂佴料的方法进行投喂,然而,池塘中的 残饵、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新陈代谢产物等经分解后会产生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夏秋季节 温度较高,富集的营养元素促进了蓝藻的大量生长,并粘连、聚集于水面,形成蓝藻水华。蓝 藻水华会对渔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抑制水中浮游动、植物和有益菌群的生 长,破坏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阴雨天和夜间,蓝藻因呼吸作用需大量消耗池中的氧气, 鱼虾等养殖动物因缺氧而产生"泛塘"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同时蓝藻死亡后会分解产 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形成难闻的气味,这样不仅影响环境,还会降低养殖产品的品 质,严重时也会导致养殖动物死亡。目前,对池塘中蓝藻水华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 种是生物法,施用生物制剂抑制蓝藻生长和放养白鰱滤食蓝藻,此方法只适用于蓝藻水华 产生前对池塘蓝藻进行适当控制,当池塘已出现蓝藻水华现象后再用这种方法效果是不明 显的;第二种是化学法,通过泼洒化学药物杀灭池塘中的蓝藻,有些药物的使用效果虽然明 显,但会对池塘产生二次污染,短时间内蓝藻大量死亡,其富含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硫化氢等 物质会再次危害养殖水体;第三种是物理法,通过大量换水,排出蓝藻水华水,降低池塘中 的蓝藻量。然而,大量换水不仅需要将池塘中含有蓝藻的水体抽出,还必须向池塘内注入新 鲜的优质水。换水法既会引起池塘环境突变,使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 亡,同时池塘水华水的大量排出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形成新的水源污染。现有的物理法 既要抽水又要灌水,很不经济,抽出的蓝藻水华水还会对周边土地或水系产生污染,因而实 属无奈之举,一般不可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除池塘蓝藻的装置。采用这种装置,能及时快速
地清除池塘水体表面漂浮的蓝藻,是一种理想的治理池塘蓝藻水华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清除池塘蓝藻的装置,包括潜水泵1、导水管2、过滤袋3、支撑架4,所述支撑 架4固定在池底7上,潜水泵1固定安装在支撑架4上,潜水泵1的吸水端位于池塘水面下 5 8厘米处,过滤袋3固定在池埂6上,潜水泵1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2与过滤袋3相连, 所述过滤袋3的网眼大小为100 200目。 对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所述支撑架4由竖直杆41和横杆42组成,横杆42固定在 竖直杆41的上段,潜水泵1固定安装在横杆42上。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4由三根竖直杆41和三根横杆42组成,三根竖直杆41呈三 角形固定在池底7上,三根横杆42等高度地分别固定在三根竖直杆41上,其固定位置位于 水面下,潜水泵1固定在横杆42上。[0008]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在池埂6上设有溢水沟5,过滤袋3置于溢水沟5内, 溢水沟5为长条沟,在溢水沟5的溢水边设有过滤网8 ;所述过滤袋3为双层结构,其长度 小于溢水沟5,所述过滤袋3由尼龙丝网布制成。 由于将潜水泵1设置在距池塘水面下5 8厘米的深度,潜水泵1固定在支撑架4 上,过滤袋3固定在池埂6上,潜水泵1的出水口与导水管2相连,导水管2的出水端与过 滤袋3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当潜水泵1通电后,漂浮在池塘水面上的蓝藻在潜水泵1的抽吸 下会源源不断地向潜水泵1移动,从而被潜水泵1抽吸,经导水管2输入过滤袋3中,经过 滤袋3的过滤,蓝藻被滤留在过滤袋3中,而水则从过滤袋3的网眼中流出,并以极低的流 速从池埂6上再流入池塘中,这样既能较快地清除池塘水面漂浮的蓝藻,不需要将池塘中 的水体抽出池塘外,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要向池塘内增补外来水,通过清除蓝藻 实现了池塘水体的内循环,同时,由潜水泵1抽出的水,经过滤后,水以极低的流速从池埂6 流向池塘,在这一过程中,流水既与空气充分接触,又受到阳光的充分照射,实现了对流水 的杀菌消毒,从而对池塘水体进行了净化,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大幅度降低了水体中的有 害细菌,更利于池塘内养殖动物的生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过滤袋置于溢水沟中结构示意图; 图中,l-潜水泵;2-导水管;3-过滤袋;4-支撑架;41_竖直杆;42_横杆;5_溢水
沟;6-池埂;7-池底;8-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2、图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是清除池塘蓝藻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所述清除池塘蓝藻的装 置,包括潜水泵1、导水管2、过滤袋3、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由三根竖直杆41和三根横 杆42组成,三根竖直杆41呈三角形固定在池底上,三根横杆42等高度地固定在三根竖直 杆41的上段,潜水泵1固定在横杆42上,确保潜水泵1的吸水端距池塘水面的距离为5 8厘米,具体大小根据试抽吸效果确定,过滤袋3固定在池埂6上,过滤袋3的网布密度为 100 200目,潜水泵1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2与过滤袋3相连,所述过滤袋3可采用双层 结构,内袋的长5米、宽0. 4米,外袋的长8米、宽0. 7米,袋口做一个3厘米宽的回缝边,穿 绳固定在导水管2的出水口 ,两个滤袋大小套叠,形成双层过滤。用穿在袋口的绳子即将过 滤袋3的袋口套在导水管的出水口并扎紧。 图3是对上例的优化方案,在池埂6上设有溢水沟5,过滤袋3置于溢水沟5内,溢 水沟5为长条沟,所述过滤袋3的长度小于溢水沟5,在溢水沟5的出水边设有过滤网8,它 能对流入池塘的水进行再次过滤,起到阻拦蓝藻和均化水流的作用,利于与空气充分接触, 接受阳光的照射杀菌。
权利要求一种清除池塘蓝藻的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潜水泵(1)、导水管(2)、过滤袋(3)、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固定在池底(7)上,潜水泵(1)固定安装在支撑架(4)上,潜水泵(1)的吸水端位于池塘水面下5~8厘米处,过滤袋(3)固定在池埂(6)上,潜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2)与过滤袋(3)相连,所述过滤袋(3)的网眼大小为100~200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清除池塘蓝藻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4)由竖直杆(41) 和横杆(42)组成,横杆(42)固定在竖直杆(41)的上段,潜水泵(1)固定安装在横杆(42)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清除池塘蓝藻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4)由三根竖直 杆(41)和三根横杆(42)组成,三根竖直杆(41)呈三角形固定在池底(7)上,三根横杆 (42)等高度地分别固定三根竖直杆(41)上,其固定位置位于水面下,潜水泵(1)固定在横 杆(42)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清除池塘蓝藻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池埂(6)上设有溢水沟 (5),过滤袋(3)置于溢水沟(5)内,溢水沟(5)为长条沟,在溢水沟(5)的溢水边设有过滤 网(8);所述过滤袋(3)为双层结构,其长度小于溢水沟(5),所述过滤袋(3)由尼龙丝网布 制成。
专利摘要所述一种清除池塘蓝藻的装置,它包括潜水泵、导水管、过滤袋、支撑架,潜水泵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潜水泵的吸水端位于池塘水面下5~8厘米处,过滤袋固定在池埂上,潜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导水管与过滤袋相连,过滤袋的网眼大小为100~200目。由于将潜水泵设置在距池塘水面下5~8厘米的深度,当潜水泵通电后,蓝藻源源不断地被潜水泵抽出,经过滤,蓝藻被滤留在过滤袋中,而水则从过滤袋的网眼中流出,并以极低的流速从池埂上再流入池塘中,这样既能较快地清除池塘水面漂浮的蓝藻,又能实现池塘水体的内循环,还能对池塘水体进行了净化,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大幅度降低了水体中的有害细菌,更利于池塘内养殖动物的生长。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1473941SQ20092018637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4日
发明者丁彩霞, 吴健伟, 王嘉俊, 王桂民, 苏志烽, 赵林华 申请人:金坛市绿源特种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