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145442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育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小麦常规育种方法使其基本稳定培育一个品种一般要八到十年,选育周期长,效率低。因此,多年来国内外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找简便快捷的方法来培育小麦优良品种,如“小麦和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法”、“花药培养法”等都是通过双单倍体技术来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但是,小麦品种的杂交选育时每个组合都是要通过一个很大的群体,才能从中选出优良个体,加之上述方法单倍体诱导和加倍频率低,药品昂贵,试验条件复杂,选出的后代少,不能构成一个足够大的群体,影响育种效率,所以在小麦育种活动中,不能广为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可快速为小麦生产提供高质量的小麦优良品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育种目标每年10月上中旬播种配制好的杂交组合F1,同时在其他地方同期播种诱导材料“兰诱一号”,以备对杂交组合F1诱导采取花粉用;(2)第二年4月下旬选择刚抽穗的F1组合整穗,用玻璃纸袋或硫酸酯袋套好,防止接受外来花粉;(3)整穗后3 5天观察母本F1雄蕊柱头是否完全展开成羽毛状,如果成羽毛状, 即可采集“兰诱一号”初花穗给杂交组合F1授粉,得到诱导F1 ;(4)授粉后10 14天,分组将诱导F1单穗取回接种车间,将诱导幼胚剥离小穗, 灭过菌后装入放有“天民一号幼胚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内,每个组合接种完后,将接种好的幼胚放在培养室内的培养架上,按组合存放并挂上标签,注明组合编号、名称、数量、接种日期;(5)在培养架上培养诱导幼胚成幼苗,同时除去受杂菌污染的幼胚;(6)幼苗生出3个叶片时进入越夏期,开始越夏时将所有幼苗移至越夏室,室内温度为18 20度;(7)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时,将幼苗从“天民一号幼胚培养基”中取出,移栽至大型日光人工气候室苗架上培育,以便加速分蘖生长,移栽时淘汰叶鞘紫色的杂种植株;(8) 10月下旬至11月初时,按组合将幼苗移栽入育种田网室内培育;(9) 11月至6月初时,进行田间管理和田间观察记载,淘汰杂种植株,对表现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挂牌作上标记,从中选单株,成熟收获时每个组合的单株捆成一捆,室内考种;
(10)按照培育目标在室内考种后从中选单株,秋季进入常量比较、试验以及抗性、
品质鉴定。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播种时行距25 30厘米,株距5 10厘米,每个组合播种100 150株,播种组合为150 200个。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O)中整穗时选择生长健壮、矮秆、小叶、大穗、大粒、抗病的Fl组合,整穗采用剪颖法去除F1单穗上的雄蕊,每个组合整穗80 100个,每个单穗留小花35 40个,每个组合共留小花观00 4000个。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⑷中试管的规格为20mmX200mm,每个试管放一个幼胚,每个试管架放35 40个试管;三角瓶的规格为100毫升,每个三角瓶放10 15个幼胚;接种室内的温度为16 18度。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5)中培养时间为30 35天;所述步骤(7)中移栽后幼苗放入塑料钵盘营养钵培育,每个塑料钵盘营养钵放一苗;所述步骤(8)中移栽时行距 30 ;35厘米,株距10 15厘米。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一年即可完成小麦八到十年的育种过程,由常规育种多采用的系谱选择法2010 (1)1-2-3-4-5-6-7......1,变为“一系法”即2010 (1) 1,缩短育种时间7 8年;(2)本发明选择出的植株全部是纯合二倍体,幼苗不需要染色体加倍,节省了大量昂贵加倍药品以及资金,有效避免了秋水仙素污染危险,保护了生态环境;(3)本发明培育出的植株全部是纯合二倍体,表现出的性状完全是基因性,大幅提高了选择效率;(4)本发明采用“兰诱一号”诱导,这样诱导纯合二倍体频率高,为小麦工厂化育种提供了保障;(5)本发明可大量提供纯合的(DH)群体,为小麦遗传育种分析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石出;(6)现有的小麦育种方法都是在田间进行,受气候影响大,选择准确率低,而本发明的整个育种周期都在育种车间实验室内进行,受不良气候因素小,植株特征特性表现充分,选择效率高,可快速为小麦生产提供高质量的小麦优良品种。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按照以下步骤培育小麦(1)根据育种目标每年10月上中旬播种配制好的杂交组合F1,同时在其他地方同期播种诱导材料“兰诱一号”,以备对杂交组合F1诱导采取花粉用;(2)第二年4月下旬选择刚抽穗的F1组合整穗,用玻璃纸袋或硫酸酯袋套好,防止接受外来花粉;(3)整穗后3 5天观察母本F1雄蕊柱头是否完全展开成羽毛状,如果成羽毛状, 即可采集“兰诱一号”初花穗给杂交组合F1授粉,得到诱导F1 ;(4)授粉后10 14天,分组将诱导F1单穗取回接种车间,将诱导幼胚剥离小穗,灭过菌后装入放有“天民一号幼胚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内,每个组合接种完后,将接种好的幼胚放在培养室内的培养架上,按组合存放并挂上标签,注明组合编号、名称、数量、接种日期;(5)在培养架上培养诱导幼胚成幼苗,同时除去受杂菌污染的幼胚;(6)幼苗生出3个叶片时进入越夏期,开始越夏时将所有幼苗移至越夏室,室内温度为18 20度;(7)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时,将幼苗从“天民一号幼胚培养基”中取出,移栽至大型日光人工气候室苗架上培育,以便加速分蘖生长,移栽时淘汰叶鞘紫色的杂种植株;(8) 10月下旬至11月初时,按组合将幼苗移栽入育种田网室内培育;(9) 11月至6月初时,进行田间管理和田间观察记载,淘汰杂种植株,对表现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挂牌作上标记,从中选单株,成熟收获时每个组合的单株捆成一捆,室内考种;(10)按照培育目标在室内考种后从中选单株,秋季进入常量比较、试验以及抗性、
品质鉴定。实际操作时,上述步骤(1)中播种时行距25 30厘米,株距5 10厘米,每个组合播种100 150株,播种组合为150 200个;上述步骤(2)中整穗时选择生长健壮、 矮秆、小叶、大穗、大粒、抗病的Fl组合,整穗采用剪颖法去除F1单穗上的雄蕊,每个组合整穗80 100个,每个单穗留小花35 40个,每个组合共留小花观00 4000个;上述步骤 (4)中试管的规格为20mmX 200mm,每个试管放一个幼胚,每个试管架放35 40个试管;三角瓶的规格为100毫升,每个三角瓶放10 15个幼胚;接种室内的温度为16 18度;上述步骤(5)中培养时间为30 35天;上述步骤(7)中移栽后幼苗放入塑料钵盘营养钵培育,每个塑料钵盘营养钵放一苗;上述步骤(8)中移栽时行距30 35厘米,株距10 15 厘米。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育种目标每年10月上中旬播种配制好的杂交组合F1,同时在其他地方同期播种诱导材料“兰诱一号”,以备对杂交组合F1诱导采取花粉用;(2)第二年4月下旬选择刚抽穗的F1组合整穗,用玻璃纸袋或硫酸酯袋套好,防止接受外来花粉;(3)整穗后3 5天观察母本F1雄蕊柱头是否完全展开成羽毛状,如果成羽毛状,即可采集“兰诱一号”初花穗给杂交组合F1授粉,得到诱导F1 ;(4)授粉后10 14天,分组将诱导F1单穗取回接种车间,将诱导幼胚剥离小穗,灭过菌后装入放有“天民一号幼胚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内,每个组合接种完后,将接种好的幼胚放在培养室内的培养架上,按组合存放并挂上标签,注明组合编号、名称、数量、接种日期;(5)在培养架上培养诱导幼胚成幼苗,同时除去受杂菌污染的幼胚;(6)幼苗生出3个叶片时进入越夏期,开始越夏时将所有幼苗移至越夏室,室内温度为 18 20度;(7)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时,将幼苗从“天民一号幼胚培养基”中取出,移栽至大型日光人工气候室苗架上培育,以便加速分蘖生长,移栽时淘汰叶鞘紫色的杂种植株;(8)10月下旬至11月初时,按组合将幼苗移栽入育种田网室内培育;(9)11月至6月初时,进行田间管理和田间观察记载,淘汰杂种植株,对表现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挂牌作上标记,从中选单株,成熟收获时每个组合的单株捆成一捆,室内考种;(10)按照培育目标在室内考种后从中选单株,秋季进入常量比较、试验以及抗性、品质鉴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播种时行距25 30厘米,株距5 10厘米,每个组合播种100 150株,播种组合为150 200 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O)中整穗时选择生长健壮、矮秆、小叶、大穗、大粒、抗病的Fl组合,整穗采用剪颖法去除F1单穗上的雄蕊,每个组合整穗80 100个,每个单穗留小花35 40个,每个组合共留小花观00 4000 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授粉时采用捻穗授粉技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中试管的规格为20mmX 200mm,每个试管放一个幼胚,每个试管架放35 40个试管;三角瓶的规格为100毫升,每个三角瓶放10 15个幼胚;接种室内的温度为16 18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培养时间为30 35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7)中移栽后幼苗放入塑料钵盘营养钵培育,每个塑料钵盘营养钵放一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8)中移栽时行距30 ;35厘米,株距10 15厘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育种目标播种杂交组合F1,同时播种“兰诱一号”;(2)第二年4月下旬整穗,用玻璃纸袋或硫酸酯袋套好;(3)采集“兰诱一号”给杂交组合F1授粉,得到诱导F1;(4)授粉后将诱导幼胚剥离小穗,将幼胚放在培养架上;(5)在培养架上培养诱导幼胚成幼苗;(6)开始越夏时将所有幼苗移至越夏室;(7)移栽至大型日光人工气候室苗架上培育;(8)按组合将幼苗移栽入育种田网室内培育;(9)进行田间管理和田间观察记载,选单株,成熟收获时室内考种;(10)按照培育目标从中选单株,秋季进入常量比较、试验以及抗性、品质鉴定。本发明可快速为小麦生产提供高质量的小麦优良品种。
文档编号A01H1/02GK102334448SQ20101023621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沈天民 申请人:沈天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