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年生小偃麦的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14543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年生小偃麦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育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年生小偃麦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减少,人口增多,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生物的变异,都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效供给,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培育更好的农作物品种,大幅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要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就要有良好的种质资源。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有40%以上的城镇人口以小麦为食。我国的小麦品种长期以来产量无突破,品质不优,抗病性,抗逆性不强,适应性不广的缺点,究其原因是小麦品种没有突破。育不出好的品种,关键是种质资源的短缺和匮乏。长穗偃麦草是一种多年生牧草,偃麦草属(Elytrigia),株高150厘米左右,叶片厚窄小,穗长50厘米左右,长者达到80多厘米,码稀(小穗)一般20多个,多花,根系发达, 抗寒性强,高抗小麦条、叶、秆锈病,染色体为70条(10倍体),若能把它的大穗、小叶、抗病等优良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便可合成一种小麦的新品种,然而小麦属与偃麦草属两者亲缘关系较远,不易杂交结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年生小偃麦的培育方法,合成了一种小麦-长穗偃麦草杂交而成的多年生小偃麦新物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年生小偃麦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越冬期将长穗偃麦草播种区搭建温棚,2月下旬开始用白炽灯加光,四月底长穗偃麦草抽穗开花;(2)将“兰考矮早八”的植株整穗去雄后,移栽至花盆内,放入长穗偃麦草温棚内, 让其自由授粉,每天上午4 6时和下午6时对准母本植株人工摇晃长穗偃麦草,让其花粉自由散落在母本柱头上,得到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的第一代幼苗Ftl ;(3)6月初将Ftl的穗子晒干,按杂交组合脱粒、保存、防止虫食;(4)9月初将Ftl种子播种在沙盘内,放在光照培养箱中育苗;(5)9月底10月初将F0移栽到网室内,分蘖,壮苗,得到F1幼苗;(6) 11月下旬室内对F1幼苗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使其成为双二倍体,加倍后移栽至田间,加强管理,得到多年生小偃麦。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加光时白炽灯照射面积为7 9m2。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O)中自由授粉的时间为十多天。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5)中移栽时行距50 60厘米,株距30 50厘米。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6)中染色体加倍处理时采用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方法。
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1)因为“兰考矮早八”是普通小麦,属小麦属,与长穗偃麦草属两者亲缘关系较远,不易杂交结实,而且长穗偃麦草生育期长,自然条件下一般7 8月份开始开花,所以要让两个品种能够杂交,本发明步骤(1)和( 先调节花期,还筛选出易和长穗偃麦草杂交结实的普通小麦品种;(2)本发明步骤(2)中自由授粉十多天,可以大幅提高结实率,实际操作时为了提高结实率,还可以多用几个普通小麦品种做母本,在其中选择结实率高的品种进行杂交;(3)因为“兰考矮早八”是6倍体,有42染色体,而长穗偃麦草是10倍体,有70条染色体,二者杂交后成为38倍体,有56条染色体,因此单倍体杂种第一代(F1)不结实,为了解决不结实问题,本发明步骤(6)采用秋水仙素加倍方法,让其成为双二倍体,即小麦-长穗偃麦草16倍体;(4)本发明一般成活率为40 60%,加倍后成活的植株即成为了一个新的物种类型一一多年生小偃麦,育成的多年生小偃麦1——23号一般株高100 150厘米,穗长50 厘米左右,小花数25个左右,叶片小而上举,分蘖率极强,成穗率高,多年生习性强,抗病, 品质好,易和小麦杂交结实,兼具了普通小麦和偃麦草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按照以下步骤培育多年生小偃麦(1)越冬期将长穗偃麦草播种区搭建温棚,2月下旬开始用白炽灯加光,四月底长穗偃麦草抽穗开花;(2)将“兰考矮早八”的植株整穗去雄后,移栽至花盆内,放入长穗偃麦草温棚内, 让其自由授粉,每天上午4 6时和下午6时对准母本植株人工摇晃长穗偃麦草,让其花粉自由散落在母本柱头上,得到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的第一代幼苗Ftl ;(3)6月初将Ftl的穗子晒干,按杂交组合脱粒、保存、防止虫食;(4)9月初将Ftl种子播种在沙盘内,放在光照培养箱中育苗;(5)9月底10月初将Ftl移栽到网室内,分蘖,壮苗,得到F1幼苗。(6) 11月下旬室内对F1幼苗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使其成为双二倍体,加倍后移栽至田间,加强管理,得到多年生小偃麦。实际操作时,上述步骤(1)中加光时白炽灯照射面积为7 9m2 ;上述步骤(2)中自由授粉的时间为十多天;上述步骤(5)中移栽时行距50 60厘米,株距30 50厘米; 上述步骤(6)中染色体加倍处理时采用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方法。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年生小偃麦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越冬期将长穗偃麦草播种区搭建温棚,2月下旬开始用白炽灯加光,四月底长穗偃麦草抽穗开花;(2)将“兰考矮早八”的植株整穗去雄后,移栽至花盆内,放入长穗偃麦草温棚内,让其自由授粉,每天上午4 6时和下午6时对准母本植株人工摇晃长穗偃麦草,让其花粉自由散落在母本柱头上,得到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的第一代幼苗Ftl ;(3)6月初将Ftl的穗子晒干,按杂交组合脱粒、保存、防止虫食;(4)9月初将Ftl种子播种在沙盘内,放在光照培养箱中育苗;(5)9月底10月初将Ftl移栽到网室内,分蘖,壮苗,得到F1幼苗;(6)11月下旬室内对F1幼苗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使其成为双二倍体,加倍后移栽至田间,加强管理,得到多年生小偃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年生小偃麦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加光时白炽灯照射面积为7 9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年生小偃麦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O)中自由授粉的时间为十多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年生小偃麦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移栽时行距50 60厘米,株距30 5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年生小偃麦的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6)中染色体加倍处理时采用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方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年生小偃麦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越冬期将长穗偃麦草播种区搭建温棚,2月下旬开始用白炽灯加光,四月底长穗偃麦草抽穗开花;(2)将“兰考矮早八”的植株整穗去雄后,移栽至花盆内,放入长穗偃麦草温棚内,让其自由授粉,得到杂交的第一代幼苗F0;(3)6月初将F0的穗子晒干,按杂交组合脱粒、保存、防止虫食;(4)9月初将F0种子播种在沙盘内,放在光照培养箱中育苗;(5)9月底10月初将F0移栽到网室内,分蘖,壮苗,得到F1幼苗;(6)11月下旬室内对F1幼苗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使其成为双二倍体,加倍后移栽至田间得到多年生小偃麦。本发明合成了一种小麦-长穗偃麦草杂交而成的多年生小偃麦新物种。
文档编号A01G7/06GK102334414SQ20101023619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沈天民 申请人:沈天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