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的方法

文档序号:10701346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的方法,通过将收获的鲜苜蓿和青蒿晾晒后,切短至2?3cm、混合比例为按重量百分比计黑麦草占40?90%,青蒿占10?40%,再撒入按青贮原料重量百分比计0.5?1%的甲壳素;将混合后的黑麦草和青蒿压实、密封,进行青贮发酵。利用青蒿含有天然活性抗菌成分,在黑麦草青贮发酵前期保证了青贮原料的品质没有被有害微生物破坏流失,并且能有效降低混合物的缓冲能力,使混合青贮能制作成功,通过甲壳素分解产物之一就是壳聚糖增加混合青贮的可溶性糖分含量,降低青贮pH值,促进青贮进程,同时进一步促进了甲壳素的分解,提高了混合青贮的品质。
【专利说明】
一种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青贮饲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黑麦草由于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大、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家畜喜食等特点,在我国有广泛的种植。用黑麦草制备青贮,可以有效调节季节性饲草不足的情况,但是由于黑麦草含水量比较高,直接青贮不容易成功,一般都需要晾晒2-3天后进行青贮,而在黑麦草长势最好的雨季,晾晒黑麦草就成了很难完成的任务,特别是高热多雨的地区,割下的黑麦草不赶紧处理的话就很容易腐烂变质。针对这些地区的黑麦草,已有大量的研究,一般都是采用添加干草、麸皮等低水份原料降低青贮原料水分,或是添加其他青贮添加剂来促进青贮进程,这对养殖场来说,需要增加另外购置其他原料的成本,而且添加的成分多为营养含量低的原料,占用了家畜的采食量,却没提供足够的营养,导致养殖场生产效率降低,采用其他青贮添加剂时,成本较高,而且青贮质量也不稳定。
[0003]青蒿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地上部分,是全国各地很常见的野生植物,生长迅速,产量很高,南方几乎全年都可收获,青蒿是一种中草药,青蒿中含有的单萜、三萜类、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酚类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杀菌、消炎和抗肿瘤功效,而且蒿属植物含油量很高,对反刍动物来说具有很好的营养功效,但由于具有特殊药味,牛羊马猪禽等畜禽多不爱吃,目前只有少量作为中草药添加剂添加到畜禽饲料中。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的方法。
[0005]本发明的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I)将收获的黑麦草切短至2-3cm;
[0007]2)将收获的鲜青蒿切短至2-3cm;
[0008]3)将经过步骤I)和2)获得的苜蓿和青蒿混合,按重量百分比计黑麦草占60-90%,青蒿占10-40%,再撒入按青贮原料重量百分比计0.5-1 %的甲壳素,混合均匀;
[0009]4)将混合后的青贮原料压实、密封,进行青贮发酵。
[0010]优选地,混合比例为按重量百分比计黑麦草占80-90%,青蒿占10-20%,再撒入按青贮原料重量百分比计0.8 %的甲壳素。
[0011 ]优选地,所述黑麦草在拔节期刈割。
[0012]优选地,所述青蒿在花前叶茂期刈割。
[0013]拔节期的黑麦草的水分含量很高,粗蛋白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花前叶茂期的青蒿干物质含量较高,粗蛋白含量适中,可溶性糖含量很低。青蒿含有天然活性抗菌成分,与黑麦草混合后,能在青贮发酵期有效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在黑麦草青贮发酵前期保证了青贮原料的品质没有被有害微生物破坏流失,并且能有效降低混合物的缓冲能力,使混合青贮能制作成功。甲壳素是从虾蟹甲壳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高分子多糖物质,富含钙质,在青贮发酵过程中,甲壳素能逐渐分解,分解产物主要就是壳聚糖,能增加混合青贮的可溶性糖分含量,降低青贮PH值,促进青贮进程,同时较低的pH值进一步促进了甲壳素的分解,提高了混合青贮的品质。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成功黑麦草与青蒿制作成混合青贮: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成功地将刚刈割的含水量较高的黑麦草与青蒿制作为高品质混合青贮,青蒿随处可见,一般养殖场周围都会长有大片青蒿,甚至黑麦草田地里也会生长出不少青蒿,采用混合青贮的方法,不必养殖场专门购置其他青贮原料,也不用添加其他营养含量低的原料来降低黑麦草青贮原料的水分。
[0016]2、青贮品质好,营养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用了青蒿所含的天然抗菌成分减少了青贮过程中有害菌的繁殖,保护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制作好的青贮中PH值低、氨态氮含量低、干物质含量高、粗蛋白含量高,而且通过发酵过程,青蒿的特殊药味减弱,被青贮的酸香味掩盖,家畜乐于采食。同时青贮中添加的甲壳素,本身就是一种饲料添加剂,富含钙质,即使在青贮过程中没有分解完全的甲壳素,被牛羊采食后,也有营养强化的作用。
[0017]3、提高了青贮的保健功能:本发明提供的混合青贮,保留了青蒿的保健功效,同时有效地利用了甲壳素。甲壳素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作为饲料添加剂进入动物消化道后分解而得的壳聚糖,不仅有抑制有害菌的功效,还是一种多糖,能参与家畜消化代谢,具有提高日增重、增强免疫力、提高牛奶品质的功能;但甲壳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本身消化率并不高,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将甲壳素添加到混合青贮中,在青贮发酵过程中,甲壳素被分解为壳聚糖,不仅为青贮提供了可溶性糖分,促进青贮进程,提高青贮品质,而且也提高了甲壳素被家畜采食后的消化率;这些优点,使本发明的混合青贮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功能,更具备对反刍动物的保健功能。
[0018]4、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提供的混合青贮制作方法,操作简单,与正常玉米青贮操作过程无太大差别,只需要按比例混合黑麦草、青蒿和甲壳素,对养殖场工人来说并不难办。青蒿在野外非常普遍,特别在雨季时长势良好,同时我国是甲壳素生产大国,甲壳素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0]实施例1:
[0021]I)将收获的拔节期黑麦草切短至2-3cm;
[0022]2)将收获的花前叶茂期鲜青蒿切短至2-3cm;
[0023]3)将经过步骤I)和2)获得的苜蓿和青蒿混合,按重量百分比计黑麦草占90%,青蒿占10 %,再撒入按青贮原料重量百分比计I %的甲壳素,混合均匀;
[0024]4)将混合后的青贮原料压实、密封,进行青贮发酵。
[0025]两个月后开窖取样,青贮色泽亮绿,气味酸香,无青蒿味,松软不粘手,紧握时稍有水分滴出,测定PH值为4.67,氨态氮/总氮为5.7,烘干样品的干物质含量为32.43 %,粗蛋白含量为18.20%,饲喂时奶牛乐于采食。
[0026]实施例2:
[0027]I)将收获的拔节期黑麦草切短至2-3cm;
[0028]2)将收获的花前叶茂期鲜青蒿切短至2-3cm;
[0029]3)将经过步骤I)和2)获得的苜蓿和青蒿混合,按重量百分比计黑麦草占60%,青蒿占40%,再撒入按青贮原料重量百分比计0.5%的甲壳素,混合均匀;
[0030]4)将混合后的青贮原料压实、密封,进行青贮发酵。
[0031]两个月后开窖取样,青贮色泽暗绿,气味酸香,稍有青蒿味,松软不粘手,测定pH值为3.92,氨态氮/总氮为4.9,烘干样品的干物质含量为29.98%,粗蛋白含量为17.94%,饲喂时奶牛愿意米食。
[0032]实施例3:
[0033]I)将收获的拔节期黑麦草切短至2-3cm;
[0034]2)将收获的花前叶茂期鲜青蒿切短至2-3cm;
[0035]3)将经过步骤I)和2)获得的苜蓿和青蒿混合,按重量百分比计黑麦草占80%,青蒿占20%,再撒入按青贮原料重量百分比计0.8%的甲壳素,混合均匀;
[0036]4)将混合后的青贮原料压实、密封,进行青贮发酵。
[0037]两个月后开窖取样,青贮色泽亮绿,气味酸香,无青蒿味,松软不粘手,测定pH值为4.34,氨态氮/总氮为5.1,烘干样品的干物质含量为35.76 %,粗蛋白含量为18.94%,饲喂时奶牛乐于采食。
[0038]通过以上实验及数据分析可见,合理配制黑麦草与青蒿混合比例,能降低青贮pH值,降低氨态氮含量,提高青贮干物质含量,减少青贮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损失,提高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饲料的品质。当青蒿添加量超过40%时,青蒿味不能完全被发酵消失,而当青蒿添加量低于10%时,对苜蓿青贮进程的促进作用就不明显了。综合考虑,以实施例3的配比方式获得的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饲料品质最好。
[0039]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原理和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收获的黑麦草切短至2-3cm; 2)将收获的鲜青蒿切短至2-3cm; 3)将经过步骤I)和2)获得的苜蓿和青蒿混合为青贮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黑麦草占60-90%,青蒿占10-40%,再撒入按青贮原料重量百分比计0.5-1%的甲壳素,混合均匀; 4)将混合后的青贮原料压实、密封,进行青贮发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比例为按重量百分比计黑麦草占80-90%,青蒿占10-20%,再撒入按青贮原料重量百分比计0.8%的甲壳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黑麦草与青蒿混合青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麦草在拔节期刈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高水分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蒿在花前叶茂期刈割。
【文档编号】A23K10/12GK106071119SQ201610428286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发明人】张宏芳
【申请人】张宏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