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5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有脱粒机,该脱粒机装备有将收割的禾秆整个 投入到脱粒室中并利用自由旋转驱动的脱粒滚筒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部、以及利用自由摆 动的筛选装置对来自上述脱粒室的脱粒处理物进行筛选处理的筛选部。
背景技术
在上述联合收割机中,作为可开放脱粒室的收割机,以往具有例如日本特开平 6-253657号公报(0010段、图3、4)(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所记载的收割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可绕前后方向轴心自由开闭地安装着脱粒 室的顶板。尽管通过采用上述现有技术而使得脱粒室能够开放,却在承接网的清扫和检修方 面存在问题。也就是说,在采用现有技术而使得脱粒室可开放的情况下,虽然能打开脱粒室而 使手或清扫工具进入到脱粒滚筒中,但是,手或清扫工具却并不能到达承接网,从而为了进 行承接网的清扫和检修,需要将承接网从脱粒室开口中拉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轻松高效地进行承接网的清扫和检修作业的联 合收割机。本发明的特征结构在于,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机,该脱粒机具有将收割禾秆的整 体投入到脱粒室并利用自由旋转驱动的脱粒滚筒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部、和通过自由摆动 的筛选装置对来自上述脱粒室的脱粒处理物进行筛选处理的筛选部,其中,具有以能自由 摆动开闭的方式支撑形成上述脱粒机的上述脱粒室的上横向侧壁部的枢支机构、和以能自 由装卸的方式支撑上述上横向侧壁部的装卸机构。根据本结构,通过摆动开放上横向侧壁部或将其卸下,能够以承接网面向开口的 状态开放脱粒室的横向侧部,从而能够在承接网仍安装于脱粒室的状态下进行清扫和检 修。另外,根据清扫和检修的规模和工具等的状况,有时不卸下上横向侧壁而仅摆动 开放即可,有时则可以将上横向侧壁部卸下以防止其成为妨碍物,使得作业容易进行。因此,不必将承接网从脱粒室取出即可轻松且高效地进行承接网的清扫和检修作 业。另外,视具体情况,也可以将上横向侧壁部卸下以防止其成为妨碍物,从这一点来看也 能够高效地进行作业。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形成上述脱粒机的上述筛选部的下横向侧壁部上,设有放入和取出上述筛选装置的谷物筛的谷物筛装卸窗。根据该结构,可以通过谷物筛装卸窗来取出和放入谷物筛从而进行更换。因此,在收割的谷物种类变化等情况下,无需进行将摆动筛选装置的整体从筛选 部取下的劳动,即可将谷物筛更换为网眼不同的谷物筛,从而能够轻松地进行适当的筛选处理。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具有以能自由摆动开闭的方式支撑形成上述脱粒机的上述脱 粒室的顶板的枢支机构。根据该结构,通过摆动开放顶板,就能够开放脱粒室上部而将承接网从脱粒室中 取出。因此,在收割的谷物种类变化等情况下,可将承接网更换为网眼不同的承接网,从 而能够进行适当的脱粒处理。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具有送尘阀,还具有加强板,所述送尘阀沿脱粒滚筒旋转轴心 方向排列地连接在形成上述脱粒机的上述脱粒室的顶板的内表面侧,所述加强板以与上述 多个送尘阀共紧固的方式连接在上述顶板的外表面侧。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加强板来提高支撑强度,以便利用顶板来牢固地支撑送尘阀。因此,即使在送尘阀上作用来自脱粒处理物的大的反力,也能够利用顶板来牢固 地支撑送尘阀,从而能够利用送尘阀对脱粒处理物进行高精度的流动引导。而且,仅通过设 置加强板这样的简单结构就能够实现,从而与利用厚板来构成顶板等相比,能够廉价地获得。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用于将直立禾秆耙拢到收割装置的自由旋转驱动 的旋转卷筒设置在收割部,在沿旋转卷筒旋转轴心方向排列地设置在上述旋转卷筒上的齿 中,位于旋转卷筒横向端侧的端侧齿的弯曲强度设定为,大于位于旋转卷筒内侧的内侧齿 的弯曲强度。以往,存在沿旋转卷筒旋转轴心方向排列的所有齿具有同样的弯曲强度的结构, 但是,在采用与以往的旋转卷筒相关的技术的联合收割机中,会产生脱粒或耙拢不足的情 况。也就是说,在旋转卷筒的旋转卷筒旋转轴心方向的横向端侧,有时未收割土地的 直立禾秆纠结而与收割对象禾秆一起进入到收割机中。若位于旋转卷筒的横向端侧的端 侧齿的弯曲强度小,则端侧齿会因为来自禾秆的强大反力而变形,从而发生端侧齿对禾秆 的耙拢不良的问题。因此,为了使得端侧齿的耙拢不良难于发生,必须加大端侧齿的弯曲强 度,以使端侧齿强劲地进行耙拢。这样,位于旋转卷筒的旋转卷筒旋转轴心方向内侧的内侧 齿所具有的弯曲强度也变大。而实际上内侧齿是对没有未收割土地的直立禾秆纠结的收割 对象禾秆进行作用而不会受到如端侧齿那样大的反力,尽管如此,仍对禾秆施加了不会发 生因反力所引起的挠曲的强劲耙拢作用。结果,在旋转卷筒的内侧,根据禾秆的种类不同, 容易发生脱粒的问题。因此,通过采用本结构,在旋转卷筒的横向端侧进行直立禾秆的耙拢的端侧齿具 有比内侧齿大的弯曲强度,从而即使来自禾秆的反力大,也难于发生变形而可进行强劲的 耙拢作用。
另一方面,在旋转卷筒的内侧进行直立禾秆的耙拢的内侧齿具有比端侧齿小的弯 曲强度,从而在受到来自禾秆的大反力的情况下,容易弯曲而柔和地对禾秆进行耙拢作用。因此,能够在难于发生耙拢不足或脱粒的良好状态下进行由旋转卷筒实现的禾秆 向收割装置的耙拢,能够顺畅地使禾秆流动而高效作业,并且还能够防止谷粒损失。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内侧齿成型为,使得内侧齿的末端侧较之上述端侧 齿的末端侧更靠旋转卷筒外周侧。根据该结构,即使使旋转卷筒下降以在尽量靠近地面的位置进行作用而导致内侧 齿接地,由于内侧齿的末端侧较之端侧齿的末端侧更靠旋转卷筒外周侧,故而也能容易地 避免端侧齿接地。内侧齿较之端侧齿具有更小的弯曲强度,从而更容易因接地而产生弹性 变形,难于发生变形或破损。因此,能够获得即使旋转卷筒过度下降而发生接地、也难于因内侧齿或端侧齿的 接地而发生变形或破损的耐久性优良的联合收割机。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将上述端侧齿从齿支撑部延伸的延伸长度设定为,短于上述 内侧齿从齿支撑部延伸的延伸长度。根据该结构,即使使旋转卷筒下降以在尽量靠近地面的位置进行作用而导致内侧 齿接地,由于端侧齿从齿支撑部延伸的延伸长度比内侧齿从齿支撑部延伸的延伸长度短, 从而容易避免端侧齿的接地。内侧齿较之端侧齿具有更小的弯曲强度,从而更容易因接地 而产生弹性变形,难于发生变形或破损。因此,能够获得即使旋转卷筒过度下降而发生接地、也难于因内侧齿或端侧齿的 接地而发生变形或破损的耐久性优良的联合收割机。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上述旋转卷筒的旋转卷筒旋转方向上相邻的一对齿支撑部 中,由一个齿支撑部支撑的具有多个上述内侧齿的内侧齿组、和由另一个齿支撑部支撑的 具有多个上述内侧齿的内侧齿组,在旋转卷筒旋转轴心方向上错开位置地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各齿支撑部上的内侧齿的安装间隔设定得大,减少旋转卷筒 所具有的内侧齿的数量,故而从内侧齿的设置数目来看,能够廉价地获得,同时,还能够利 用旋转卷筒高精度地进行禾秆的耙拢。也就是说,一个齿支撑部上的内侧齿彼此之间和另一个齿支撑部上的内侧齿沿旋 转卷筒周向排列。由此,能够将各齿支撑部上的内侧齿的间隔设定得大、减少设置在各齿支 撑部上的内侧齿的数量,结果,即使存在位于到达旋转卷筒下方的齿支撑部的内侧齿彼此 之间而不受位于该齿支撑部上的内侧齿卡止的直立禾秆,也能够使下一个到达的齿支撑部 的内侧齿卡止该直立禾秆而将其耙拢到收割装置中。


图1是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左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侧视图。图3是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图4是脱粒机的纵剖侧视图。图5是脱粒机的横剖主视图。图6是二级回料装置的纵剖后视图。
图7是二级回料装置的侧视图。图8是上横向侧壁部的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图9(A)是关闭上横向侧壁部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图9(B)是上横向侧壁部的摆动 开放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0是装卸机构和枢支机构的侧视图。图11是装卸机构和枢支机构的后视图。图12是锁定机构的俯视图。图13是锁定机构的主视图。图14是外侧横向侧壁的谷物筛装卸窗装配部的侧视图。图15是顶板的俯视图。图16是顶板的加强板装配部的剖视图。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左侧视图。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侧视图。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图20是收割部的旋转卷筒装配部的侧视图。图21是旋转卷筒的侧视图。图22是旋转卷筒的俯视图。图23是旋转卷筒的横向一端侧的主视图。图24是旋转卷筒的横向另一端侧的主视图。图25是旋转卷筒的低位置侧的下降作业状态下的侧视图。图26是旋转卷筒的高位置侧的下降作业状态下的侧视图。图27是旋转卷筒的低位置侧的下降作业状态下的侧视图。图28是齿支撑部的侧视图。图29是螺旋进料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0是座席支撑结构的侧视图。图31是座席支撑结构的俯视图。图32是座席支撑结构的主视图。图33是具有第二实施结构的旋转卷筒的齿支撑部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左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 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如这些 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具有行驶机体,该行驶机体利用左右一对的履带式行 驶装置1、1自走,并具有安装了驾驶座席2a的驾驶部2 ;安装在该行驶机体的机体机架3的 后部侧的脱粒机4 ;谷粒装袋部10,其装备有设置在该脱粒机4的横向侧部的装袋箱11 ;以 及在上述脱粒机4的前部连接有送料装置21的收割部20。该联合收割机收割稻子、麦子等。
6
也就是说,收割部20除了具有上述送料装置21以外,还具有连接于该送料装置 21的前端部的收割机架22 ;设置在该收割机架22的前端部的横向两侧的分禾器23 ;在上 述收割机架22上可自由驱动地设置在收割机架22的架台部22a的前端部的推子形的收割 装置24 ;在上述收割机架22上能自由旋转驱动地配置于上述架台部22a的上表面侧的螺 旋进料器25 ;以及旋转卷筒27,该旋转卷筒27能自由旋转驱动地支撑在左右一对的支撑臂 26,26上,该支撑臂从上述收割机架22的基端侧的上部向前方延伸。上述送料装置21在液压缸28的作用下绕朝向机体横向的升降轴心P相对于脱粒 机4被上下摆动操作,由此,上述收割部20升降到收割机架22的上述架台部22a下降到地 面附近的下降作业状态、和收割机架22从地面大幅上升的上升非作业状态。在收割部20 处于下降作业状态下使行驶机体行驶时,收割部20进行收割直立禾秆的收割处理和向脱 粒机4供给收割禾秆的处理。也就是说,利用左右一对分禾器23、23将直立禾秆分为收割对象和非收割对象, 然后,一边利用旋转卷筒27将作为收割对象的直立禾秆耙拢到收割装置24 —边利用该收 割装置24进行收割。利用处于螺旋进料器25的两端侧的螺旋板25a将收割禾秆沿着架台 部22a横向输送到送料装置21的前方。利用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设置在螺旋进料器25中间 的输送臂25b的拢送,将到达送料装置21前方的收割禾秆送入到位于螺旋进料器25后侧 的送料装置21的入口。然后,利用位于送料装置21内部的输送机29,将送入到送料装置 21中的收割禾秆经由送料装置21的内部输送到后方。利用上述输送机29的拢送作用,将 到达送料装置21后端部的收割禾秆从株根到穗尖的整体投入到脱粒机4的脱粒室31 (参 照图4)的前端部。图4是上述脱粒机4的纵剖侧视图。图5是上述脱粒机的横剖主视图。如这些图 所示,上述脱粒机4具有具有上述脱粒室31的脱粒部30、和位于上述脱粒室30下方的具 有筛选室41的筛选部40。上述脱粒部30除了具有上述脱粒室31以外,还具有绕朝向机体前后的脱粒滚筒 旋转轴心32a能自由旋转驱动地设置在该脱粒室31中的脱粒滚筒32 ;沿着脱粒滚筒32的 下部侧的周围配置在上述脱粒室31中的承接网33 ;多个送尘阀35,在沿着脱粒滚筒旋转轴 心32a的方向上排列设置在上述脱粒室31的顶板34的内表面侧。脱粒部30如下进行脱粒处理。也就是说,利用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设置在脱粒滚筒32前端部的螺旋板形的耙拢 齿32b,将投入到脱粒室31前端部的收割谷杆送入到脱粒滚筒32的具有脱粒齿32c的脱粒 处理部。利用沿脱粒滚筒32的周向和前后方向排列的圆杆形的上述脱粒齿32c和上述承 接网33,对送入到该脱粒处理部的收割禾秆进行脱粒处理。此时,在脱粒滚筒32旋转的移 送作用和各送尘阀35的流动引导作用下,禾秆屑等向脱粒室31的后方流动。脱出的谷粒 通过承接网33而下落到筛选部40的筛选装置42中,禾秆屑等尘埃从位于脱粒室31后端 部的送尘36排出。上述筛选部40除了具有上述筛选室41和上述筛选装置42以外,还具有设置在筛 选装置42前端部的下方的风车43 ;设置在筛选室41底部的一级螺旋式输送机44和二级 螺旋式输送机45。上述筛选装置42具有与位于筛选室41后端部的筛选驱动机构46联动的筛箱50 ;在该筛箱50的内侧上部沿筛箱前后方向排列设置的上谷物盘51、颖壳筛52和逐秆器 53 ;在上述筛箱50的底部沿筛箱前后方向排列设置的下谷物盘54和谷物筛55。上述筛选装置42具有以能自由装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颖壳筛52的前端部的筛选 调整板56。该筛选调整板56,在从承接网33下落到上谷物盘51上的脱粒处理物中混杂的 秆屑等尘埃多的情况下以下述方式使用在从上述上谷物盘51的后端部延伸出的筛线57 的下方,关闭颖壳筛52的处理物下落孔。筛选部40利用上述筛选驱动机构46摆动驱动筛选装置42,利用风车43以通过颖 壳筛52、逐秆器53和谷物筛55的方式供给沿脱粒机前后方向的筛选风,由此进行脱粒处理 物的筛选处理。也就是说,由筛选装置42承接从承接网33下落的脱粒处理物,利用上谷物盘51、 颖壳筛52、逐秆器53、下谷物盘54和谷物筛55所进行的摆动筛选以及筛选风所进行的风 筛选,筛选出作为一级处理物的单粒化谷粒、作为二级处理物的带枝梗的谷粒和秆屑等的 混杂物、以及作为三级处理物的秆屑等尘埃。使一级处理物下落到一级螺旋式输送机44,利 用该一级螺旋式输送机44将其输送到脱粒机体的横向外侧。使二级处理物下落到二级螺 旋式输送机45,利用该二级螺旋式输送机45将其输送到脱粒机体的横向外侧。利用筛选风 将三级处理物与来自脱粒室31的送尘口 36的脱粒处理物一起,从位于脱粒机体后部的排 尘口 47排出到脱粒机体的后方外侧。上述排尘口 47具有对排出的尘埃向下进行流动引导而使其不会扩散到脱粒机后 方的排尘罩48。如图2所示,上述谷粒装袋部10除了具有上述装袋箱11以外,还具有袋支撑部, 该袋支撑部利用袋支撑杆13支撑安装在排出筒12上的谷粒袋的上端侧,并利用袋承接台 面14来支撑该谷粒袋的下端侧。其中,上述排出筒12位于装袋箱11的下部。装袋箱11利用扬谷装置15 (参照图3)来供给来自上述一级螺旋式输送机44的 脱壳谷粒并对其加以储存,并将存储的脱壳谷粒从上述排出筒12排出到谷粒袋中。如图3所示,脱粒机4具有设置在脱粒机体的横向外侧的二级回料装置60。图6 是上述二级回料装置60的纵剖后视图。图7是上述二级回料装置60的侧视图。如这些图 所示,二级回料装置60具有在上述二级螺旋式输送机45的输送终端部连通着投入口 61 的处理箱62 ;在该处理箱62的内部以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连接在二级螺旋式输送机45的螺 旋轴上的方式设置的两片处理叶片63 ;下端侧连通于上述处理箱62的排出口的扬谷筒64 ; 在该扬谷筒64的内部可自由旋转地设置的扬谷螺杆65 ;跨上述处理箱62的横向侧部和上 述扬谷筒64的下端部设置的传动箱66。二级回料装置60利用二级螺旋式输送机45旋转驱动上述处理叶片63,利用收容 在传动箱66中的传动链67将二级螺旋式输送机45的驱动力传递到扬谷螺杆65的下端部、 驱动该扬谷螺杆65,在对来自上述筛选部40的二级处理物进行单粒化处理后,在筛选装置 42中进行再筛选处理。也就是说,利用二级螺旋式输送机45的输送力将来自二级螺旋式输送机45的处 理物导入处理箱62的内部。利用处理叶片63的击打作用,对混合在已进入到处理箱62的 二级处理物中的带枝梗谷粒进行处理而使其单粒化。处理后的谷粒和秆屑等处理物在旋转 的处理叶片63的作用下被送到扬谷筒64中。进入到扬谷筒64中的处理物被扬谷螺杆65扬送到扬谷筒64的上端部。利用在扬谷螺杆65的螺旋轴上可一体自由旋转地附设的旋转 叶片68的投掷作用,将到达扬谷筒64的上端部的处理物送入位于脱粒机4的横向侧壁的 回料口 69,使之从该回料69通过脱粒室31的机体横向侧壁和脱粒滚筒32之间下落到筛选 室41,由此,供给到筛选装置42的前端部。上述处理箱62具有螺栓连接到位于脱粒机4的行驶机体横向内侧的横向侧壁
70(下称内侧横向侧壁70)上的箱本体62a ;在该箱本体62a的上述投入口 61所在侧的相 反侧利用连接螺栓62b以能自由装卸的方式连接着的侧板62c。也就是说,通过卸下侧板62c来开放处理箱62的内部,使得即使在箱本体62a仍 连接在上述内侧横向侧壁70上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处理箱内部的检修和清扫。传动箱 66以能自由装卸的方式连接于二级螺旋式输送机45的螺旋轴和扬谷螺杆65的输入轴65a 上,能够将上述传动箱66在安装于侧板62c的状态下与侧板62c —同进行装卸。如图1所示,上述脱粒机4具有设置在位于其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横向侧壁
71(参照图5,下称外侧横向侧壁71)的外表面侧的上前罩72、上后罩73、下前罩74和下后 罩75。上述上前罩72、上述下前罩74和上述下后罩75覆盖设置于上述外侧横向侧壁71 外表面侧的带传动机构76 (参照图14)。上述带传动机构76将来自位于驾驶座席2a下方 的发动机5 (参照图2)的驱动力传递给上述脱粒滚筒32、上述风车43、上述一级螺旋式输 送机44、上述二级螺旋式输送机45和上述筛选驱动机构46。上述上前罩72、上述下前罩74和上述下后罩75,通过跨各罩72、74、75和上述外 侧横向侧壁71设置的装卸机构(未图示)而支撑在外侧横向侧壁71上。各罩72、74、75 的上述装卸机构利用钩子(未图示)构成,通过利用设置在罩72、74、75上的操作件77向 脱离侧摆动操作钩子,来解除罩72、74、75相对于外侧横向侧壁71的连接。各罩72、74、75也可以通过连接螺栓而自由装卸地连接。如图8所示,脱粒机4的上述外侧横向侧壁71中、形成脱粒室31的上横向侧壁部 71a和形成上述筛选部40的下横向侧壁部71b形成为分体,上述上横向侧壁部71a支撑在 上述上后罩73的内表面侧。跨上述上后罩73的后端部和脱粒机4的机体机架78地设有 装卸机构80和枢支机构81。图10是上述装卸机构80和上述枢支机构81的侧视图。图11是上述装卸机构80 和上述枢支机构81的后视图。如这些图所示,上述装卸机构80和上述枢支机构81具有 将上下一对支撑体82、82附设在上述机体机架78上而设置的上下一对枢支轴83、83 ;在上 后罩73的内表面侧连接上下一对连接板84、84而设置的上下一对连接孔85、85。利用上述上下一对连接孔85将上述上下一对连接板84、84分别从上方外嵌在上 述上下一对枢支轴83、83上,上下一对支撑体82、82利用其上表面从下方承接和支撑连接 板84,通过设成该状态,装卸机构80将上后罩73连接到机体机架78上,由此获得上述上横 向侧壁部71a连接于机体机架78的状态。枢支机构81进行枢轴支撑,使得上述上横向侧 壁部71a与上后罩73 —起绕朝向脱粒机体上下的开闭轴心X摆动开闭,该开闭轴心X是上 述上下一对枢支轴83、83所具有的轴心并位于上横向侧壁部71a的后端侧。装卸机构80,通过将上述上下一对连接板84、84从上述枢支轴83拔出而解除上后 罩73相对于机体机架78的连接,由此,解除上述上横向侧壁部71a相对于机体机架78的连接。图9㈧是关闭上横向侧壁部71a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利用装卸机构 80将上后罩73连接于机体机架78,并且,设成与安装状态下的上述上前罩72在行驶机体 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关闭状态。这样,上横向侧壁部71a关闭位于上述外侧横向侧壁71的脱 粒室横向开口 86。此时,利用跨上后罩73的前端部和上述外侧横向侧壁71设置的锁定机 构87,将上后罩73固定在关闭状态,由此,能够将上横向侧壁部71a固定在关闭状态。图12是上述锁定机构87的俯视图。图13是上述锁定机构87的主视图。如这些 图所示,上述锁定机构87具有设置在上述外侧横向侧壁71的外表面侧的锁定杆87a ;与 该锁定杆87a卡脱地构成并设置在上后罩73的前端部的背面侧的一对钩子87a、87a ;和对 上述一对钩子87a、87a进行摆动解除操作的、设置在上后罩73的表面侧的操作件88。作为该锁定机构87的替代,也可以采用由连接螺栓来关闭和固定上后罩73的结 构,从而进行上横向侧壁部71b的关闭锁定。图8的实线表示的上横向侧壁部71a是摆动开放状态下的上横向侧壁部。图8的 双点划线表示的上横向侧壁部71a是卸下开放状态下的上横向侧壁部。图9(B)是上横向 侧壁部71a的摆动开放状态下的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处于上述锁定机构87已切换到锁 定解除状态的状态下的上后罩73绕上述开闭轴心X向行驶机体的横向外侧摆动开放。这 样,上横向侧壁部71a与上后罩73 —起向行驶机体横向外侧摆动而成为摆动打开状态。或 者,通过将上后罩73相对于上述支撑体82提起的操作,将上下一对连接板84、84从枢支轴 83拔出,从而解除利用上述装卸机构80实现的上后罩73相对于机体机架78的连接。这 样,上横向侧壁部71a与上后罩73 —起从机体机架78卸下而成为卸下开放状态。这样,在 任一情况下,都可以开放上述脱粒室横向开口 86、在承接网33仍安装于脱粒室31的状态下 从脱粒机体横向外侧进行检修和清扫。如图9(B)所示,在摆动开放上横向侧壁部71a的状态下,将一端侧可自由旋转和 升降地支撑在上述下侧的连接板84上的锁定杆89的另一端侧,安装在支撑体82所具有的 锁定杆孔82a中。这样,锁定杆89在上后罩73的打开状态下顶住并支撑该上后罩,由此, 能够将上横向侧壁部71a固定在打开状态。如图5、图14所示,脱粒机4具有谷物筛装卸窗90,其设置在上述外侧横向侧壁 71中形成上述筛选部40的上述下横向侧壁部71b和上述内侧横向侧壁70中形成上述筛选 部40的下横向侧壁部70b上;以及该谷物筛装卸窗90用的盖体91。上述外侧横向侧壁部 71的谷物筛装卸窗90配置成,由上述下后罩75覆盖。上述内侧横向侧壁部70b的谷物筛 装卸窗90位于上述装袋箱11的下方。上述各盖体91,借助以可自由卡脱地卡止作用于盖体91下端部的方式设置于上 述下横向侧壁部70b、7Ib上的卡合部92、和安装于盖体91上端部的一对连接螺栓93、93, 相对于下横向侧壁部70b、71b进行装卸,由此,开闭谷物筛装卸窗90。也就是说,在收获的作物种类发生变化时,将谷物筛55更换为设有适当大小的处 理物下落孔的谷物筛。该更换根据以下要领来进行。也就是说,卸下上述下后罩75和位于该下后罩75背后的上述盖体91、打开外侧横 向侧壁71的谷物筛装卸窗90,从该谷物筛装卸窗90进行谷物筛55的一端侧和筛箱50之 间通过连接螺栓实现的连接或连接解除。卸下位于上述装袋箱11下方的上述盖体91、打开
10上述内侧横向侧壁70的谷物筛装卸窗90,从该谷物装卸窗90进行谷物筛55的另一端侧 和筛箱50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实现的连接或连接解除。从外侧横向侧壁71或内侧横向侧壁 70的谷物筛装卸窗90进行谷物筛55相对于筛选室41的放入和取出。如图5、图15所示,上述顶板34经由在该顶板34的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端部沿行 驶机体前后方向排列设置的三个枢支机构94而连接于机体机架95。也就是说,顶板34绕上述各枢支机构94的连接销94a所具有的沿行驶机体前后 方向的开闭轴心Y相对于机体机架95下降摆动,成为顶板34的自由端部34a与机体机架 96相抵接的关闭姿势,由此关闭脱粒室上开口 97。此时,通过使沿行驶机体前后方向排列 设置在顶板34的自由端部的三个锁定件98作用于机体机架96,能够将顶板34固定在关闭 姿势。通过使顶板34绕上述开闭轴心Y相对于机体机架95上升摆动,可以打开脱粒室 上开口 97,从该脱粒室上开口 97来检修和清扫脱粒滚筒32,还可以通过脱粒室上开口 97 将承接网33从脱粒室31拔出到外部。将承接网33沿脱粒滚筒周向分割成两个分割承接 网而拔出。如图15所示,上述顶板34具有设置于其外表面侧的行驶机体横向上的两端部的 加强板100。如图15、图16所示,上述各加强板100,在与上述多个送尘阀35中位于脱粒室 前部的三个送尘阀35的端部对应的部位,利用连接螺栓101,以与送尘阀35共紧固的方式 连接在顶板34上。也就是说,由于脱粒滚筒31的前部比后部存在着更多的谷粒和禾秆屑等处理对 象物,从而位于脱粒室31前部的送尘阀35比位于脱粒室31后部的送尘阀35要承受更强 的反作用力。因此,各加强板100提高支撑强度以牢固地进行顶板34对送尘阀35的支撑。如图4所示,上述筛选装置42,经由跨上述筛箱50的后端侧和与上述筛选驱动机 构46联动的支撑框102设置的装卸机构103,以能自由装卸的方式连接于上述支撑框102。也就是说,将上述排尘罩48从脱粒机体上卸下、打开上述排尘口 47,将手从该排 尘口 47伸入筛选室41,解除利用上述装卸机构103实现的筛箱50相对于支撑框102的连 接,并且将筛选装置42向脱粒机体后方侧移动操作。这样,利用设置在上述支撑框102上 的左右一对导轨104、104来滑动引导筛箱50、使筛选装置42通过脱粒室内向排尘口 47移 动,可以通过轻松的取出操作而将整个筛选装置42从排尘口 47拉出到机体外。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上横向侧壁部71b的替代,也可以采用绕位于上横向侧壁部的 前端侧并朝向脱粒机体上下方向的轴心摆动而进行开闭的结构,或者绕位于上横向侧壁部 的上端侧的朝向脱粒机体前后方向的轴心摆动而进行开闭的结构。在这些情况下都能达到 本发明的目的。[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左侧视图。图18是本发明第二 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侧视图。图1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整体 的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具有行驶机体,该行驶机体利用左 右一对的履带式行驶装置201、201自走,并具有安装了驾驶座席202a的驾驶部202 ;安装 在该行驶机体的机体机架203的后部侧的脱粒机204 ;谷粒装袋部210,其装备有设置在该脱粒机204的横向侧部的装袋箱211 ;以及在上述脱粒机204的前部连接有送料装置221的 收割部220。该联合收割机收割稻子、麦子等。也就是说,收割部220除了具有上述送料装置221以外,还具有连接于该送料 装置221的前端部的收割机架222 ;设置在该收割机架222的前端部的横向两侧的分禾器 223 ;在上述收割机架222上配置在收割机架222的架台部222a的前端部且设置成可自由 驱动的推子形的收割装置224 ;螺旋进料器225,其在上述收割装置224的后方附近且在上 述架台部222a的上表面侧,能自由旋转驱动地配置在上述收割机架222上;以及旋转卷筒 227,该旋转卷筒227能自由旋转驱动地支撑在左右一对的支撑臂226、226上,该支撑臂从 上述收割机架222的基端侧的上部向前方延伸。上述送料装置221在液压缸228的作用下绕朝向机体横向的升降轴心P相对于脱 粒机204上下摆动操作,由此,上述收割部220升降到收割机架222的上述架台部222a下 降到地面附近的下降作业状态和收割机架222从地面大幅上升的上升非作业状态。在收割 部220处于下降作业状态下使行驶机体行驶时,收割部220进行收割直立禾秆的收割处理 和向脱粒机204供给收割禾秆的处理。也就是说,利用左右一对分禾器223、223将直立禾秆分为收割对象和非收割对 象,然后,一边利用旋转卷筒227将作为收割对象的直立禾秆耙拢到收割装置224 —边利用 该收割装置224进行收割。利用处于螺旋进料器225的两端侧的螺旋板225a将收割禾秆 沿着架台部222a横向输送到送料装置221的前方。利用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设置在螺旋进 料器225中间的输送臂225b的拢送,将到达送料装置221前方的收割禾秆送入到位于螺旋 进料器225后侧的送料装置221的入口。然后,利用位于送料装置221内部的输送机229, 将送入到送料装置221中的收割禾秆经由送料装置221的内部输送到后方。利用上述输送 机229的拢送作用,将到达送料装置221后端部的收割禾秆从株根到穗尖的整体投入到脱 粒机204的脱粒室(未图示)。如图29所示,上述螺旋进料器225的上述各螺旋板225a的末端部225c由熔接在 螺旋板225a上的钢线材构成。也就是说,当在螺旋板225a的末端部225c上产生磨损时,通过安装新的钢线材来 替换磨损的钢线材,能够仅通过更换末端部225c来进行修复。脱粒机204利用使投入到脱粒室中的收割禾秆旋转的脱粒滚筒(未图示)进行脱 粒处理。如图18所示,上述谷粒装袋部210除了具有上述装袋箱211以外,还具有袋支撑 部,该袋支撑部利用袋支撑杆213支撑安装在排出筒212上的谷粒袋的上端侧,并利用袋承 接台面214来支撑该谷粒袋的下端侧。其中,上述排出筒212位于装袋箱211的下部。装袋箱211利用扬谷装置215(参照图18)来供给来自脱粒机204的筛选部(未 图示)的脱壳谷粒并对其加以储存,并将存储的脱壳谷粒从上述排出筒212排出到谷粒袋 中。如图18、图19所示,谷粒装袋部210具有前后一对作业辅助件216、216。各作业 辅助件216以能够切换成如图18和图19中实线所示的从袋支撑部突出到行驶机体横向外 侧的下降使用姿势、和如图18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于装袋箱211上方的上升收容姿势的方式被支撑。通过将各作业辅助件216切换成下降使用姿势,各作业辅助件216处在距袋承 接台面214上表面的高度H为1. 0 1. Im的配置高度,从而为了在谷粒装袋部210上进行 装袋作业而搭乘的使用者能够将其作为抵腰部件加以使用。如图30、图31、图32所示,上述驾驶座席202a,经由设置在驾驶座席202a下表面 侧的左右一对安装部件230、230、设置在上述左右一对安装部件230、230的前端部的连接 轴231、利用支撑片部232a可自由旋转地支撑该连接轴231的两端部231a的支撑部件232, 支撑在座席支撑台233上。座席支撑台233成为覆盖上述发动机205的发动机罩。各安装 部件230,经由安装在安装部件230后端部的缓冲橡胶234和安装在连接轴安装部件230a 上的缓冲橡胶234,载置和支撑在座席支撑台233的上表面上。上述座席支撑台233具有装备有座席固定体235的座席固定机构236,该座席固 定体235设置在该座席支撑台233的上表面侧。该座席固定机构236除了具有上述座席固 定体235以外,还具有可自由装卸于该座席固定体235上的锁定销237。座席固定机构236 通过将上述锁定销237安装于上述座席固定体235的左右一对纵向片235a、235a上,使锁 定销237从上方对上述安装部件230的后端部进行止动作用、防止安装部件230绕上述连 接轴231的端部231a的轴心上升摆动,由此,成为将驾驶座席202a固定在下降使用姿势的 座席锁定状态。也就是说,通过将上述锁定销237从座席固定体235卸下就可以解除座席固定机 构236对驾驶座席202a的固定,由此,驾驶座席202a能够相对于座席支撑台233上升摆动, 从而切换为开放座席支撑台233上方的维修用上升开放姿势。下面说明上述旋转卷筒227。图21是上述旋转卷筒227的侧视图。图22是上述旋转卷筒227的俯视图。图23 是上述旋转卷筒227 —端侧的主视图。图24是上述旋转卷筒227另一端侧的主视图。如 这些图所示,上述旋转卷筒227具有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上述一对支撑臂226、226的末端 部的驱动轴240 ;可一体自由旋转地设置在该驱动轴240的左右端部的、从行驶机体侧面看 为五角形的卷筒框241 ;由圆形管材制成的齿支撑部242,其跨左右一对卷筒框241、241地 沿旋转卷筒227的周向排列设置在旋转卷筒227上,并且,以在卷筒框241的五个顶部各有 一个的方式配置。上述各卷筒框241具有具有五个臂241a的板金制的卷筒框本体241b ;设置在各 臂241a的末端部的树脂制的块体243 ;环状的带板材244,其跨上述五个块体243卷绕,用 与上述块体243共用的共紧固螺栓连接于上述臂241a。上述各块体243构成可自由旋转地 安装上述齿支撑部242的安装部。环状带板244是由在各臂241a的部位被分割的分割带 板材构成的。旋转卷筒227具有齿245、246,其沿上述驱动轴240所具有的旋转卷筒旋转轴 心Xl (以下简称卷筒旋转轴心XI)的方向排列设置在上述各齿支撑部242上;齿保持机构 260,其设置在旋转卷筒227的一方的横向外侧,具有从行驶机体侧面看为五角形的辅助旋 转体261。旋转卷筒227的一对支撑臂226、226利用与上述一对支撑臂226、226中的一个及 收割机架222相连的液压缸250绕连接轴251的轴心Yl相对于收割机架222上下摆动操 作,从而旋转卷筒227升降到下降作业状态和上升非作业状态。
图25是旋转卷筒227的低位置侧的下降作业状态下的侧视图。如该图所示,下降 操作左右一对支撑臂226、226,而使得旋转卷筒227的下端侧位于地面G附近时,旋转卷筒 227成为低位置侧的下降作业状态。这样,通过驱动轴240的旋转,旋转卷筒227绕卷筒旋 转轴心Xl旋转,从而使各齿支撑部242的齿245、246绕卷筒旋转轴心Xl向旋转方向A旋 转。各齿245、246 —边在上述齿保持机构260的作用下保持着从齿支撑部242向下方延伸 的姿势一边旋转,各齿245、246的末端245a、246a描绘出旋转轨迹T,该旋转轨迹T在分禾 器223的末端223a的后方以低于分禾器223的末端223a的地上高度Hl的地上高度移动, 并且,在收割装置224的前方以低于收割装置224的末端的地上高度H2的地上高度移动。由此,即使直立禾秆倒伏较深,即使有没受到分禾器223的作用的直立禾秆,旋转 卷筒227也能够使各齿245、246高精度地卡止直立禾秆并将直立禾秆耙拢供给到收割装置 224。图26是旋转卷筒227的高位置侧的下降作业状态的侧视图。如该图所示,下降操 作左右一对支撑臂226、226而使得旋转卷筒227的下端侧位于从地面G稍稍离开的位置 时,旋转卷筒227成为高位置侧的下降作业状态。这样,通过驱动轴240的旋转,旋转卷筒 227绕卷筒旋转轴心Xl旋转,从而使各齿支撑部242的齿245、246绕卷筒旋转轴心Xl向旋 转方向A旋转。各齿245、246 —边在上述齿保持机构260的作用下保持着从齿支撑部242 向下方延伸的姿势一边旋转,各齿245、246的末端245a、246a描绘出旋转轨迹Tl,该旋转轨 迹Tl在分禾器223的末端223a的后方以高于分禾器223的末端223a的地上高度Hl的地 上高度移动。由此,在高位置侧的下降作业状态下,不论行驶机体的前后倾斜如何,旋转卷筒 227都能够在避免各齿245、246接地的同时将直立禾秆耙拢供给到收割装置224。如图27所示,上述卷筒旋转轴心Xl配置成,在旋转卷筒227的下降作业状态下, 通过卷筒旋转轴心Xl和收割装置224的直线S成为相对于收割装置224的收割刀上表面 垂直的垂直线,即使改变各齿245、246从齿支撑部242延伸的延伸角度,也能够良好地防止 禾秆从收割装置224上浮起而向收割装置224供给禾秆。也就是说,图27的实线所示的齿245、246表示以标准延伸角度支撑在齿支撑部 242上的齿。图27的虚线所示的齿245、246表示较之标准延伸角度的姿势以向后退侧倾斜 的姿势支撑着的齿。图27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齿245、246表示较之标准延伸角度的姿势以 向前进侧倾斜的姿势支撑着的齿。如这些线所示,即使改变齿245、246从齿支撑部242延 伸的延伸角度,也能够以不大幅改变齿末端和收割装置224之间的间隔的状态,使齿245、 246在收割装置224的上方移动。支撑在上述各齿支撑部242上的上述多个齿245、246中,位于左右的旋转卷筒横 向端侧的齿246设为端侧齿246,位于旋转卷筒内侧的齿245设为内侧齿245。各齿支撑部 242的上述各端侧齿246和上述内侧齿245由从齿支撑部242延伸的实心铁制圆杆材料构 成。如图22、23所示,各齿支撑部242的上述内侧齿245的每两根由一根圆杆材料构成,该 圆杆材料被弯曲成型为,在两端部具有上述内侧齿245,在中间部具有相对于齿支撑部242 连接的连接部247。端侧齿246具有大于内侧齿245的外径,以使得各齿支撑部242的各端侧齿246 所具有的弯曲强度大于各内侧齿245所具有的弯曲强度。
也就是说,在旋转卷筒227的横向端侧,有时因未收割土地的直立禾秆纠结而要 进行对端侧齿246施加的反力大的直立禾秆耙拢。因此,端侧齿246即使受到来自禾秆的 大的反力也不弯曲,卡止于直立禾秆,牢固地将禾秆耙拢到收割装置224。另一方面,在旋转卷筒227的内侧,不会发生未收割土地的直立禾秆的纠结,从而 进行对内侧齿245施加的反力小的直立禾秆耙拢即可。因此,内侧齿245在来自直立禾秆 的反力作用下比较容易挠曲而卡止直立禾秆,能迅速地将禾秆耙拢到收割装置224。如图21所示,各齿支撑部242的各内侧齿245以内侧齿245的末端侧较之端侧齿 246的末端侧更靠旋转卷筒外周侧的弯曲状态形成。也就是说,若旋转卷筒227的端侧齿246接地,由于端侧齿246具有大于内侧齿 245的弯曲强度,故而容易变形或破损。但是,即使在旋转卷筒227发生接地的情况下,也是 内侧齿245接地而端侧齿246不接地,内侧齿245因具有较小的弯曲强度而容易发生弹性 变形,端侧齿246因不接地而不发生塑性变形或破损,从而内侧齿245和端侧齿246都难于 发生塑性变形或破损。如图21所示,上述五个齿支撑部242分别设为第一齿支撑部242A、第二齿支撑部 242B、第三齿支撑部242C、第四齿支撑部242D和第五齿支撑部242E。除了在旋转卷筒旋 转方向上相邻的第一齿支撑部242A和第五齿支撑部242E所构成的一对齿支撑部242、242 以外的其它成对齿支撑部(即第一齿支撑部242A和第二齿支撑部242B所构成的一对齿支 撑部242、242,第二齿支撑部242B和第三齿支撑部242C所构成的一对齿支撑部242、242, 第三齿支撑部242C和第四齿支撑部242D所构成的一对齿支撑部242、242,第四齿支撑部 242D和第五齿支撑部242E所构成的一对齿支撑部242、242),如图22所示,由一个齿支撑 部242支撑的具有多个上述内侧齿245的内侧齿组、和由另一个齿支撑部242支撑的具有 多个上述内侧齿245的内侧齿组,以相当于各齿支撑部242的内侧齿组中的内侧齿245在 卷筒旋转轴心方向上的安装间隔Dl (以下称为内侧齿安装间隔Dl)的大约1/2的距离D2, 错开位置地沿卷筒旋转轴心方向配置。也就是说,在第一齿支撑部242A和第二齿支撑部242B所构成的一对齿支撑部 242、242,第二齿支撑部242B和第三齿支撑部242C所构成的一对齿支撑部242、242,第三齿 支撑部242C和第四齿支撑部242D所构成的一对齿支撑部242、242,第四齿支撑部242D和 第五齿支撑部242E所构成的一对齿支撑部242、242中,一个齿支撑部242的内侧齿245彼 此之间和另一个齿支撑部242的内侧齿245沿旋转卷筒的周向排列。由此,即使存在位于 到达旋转卷筒227下方的齿支撑部242的内侧齿245彼此之间而不受该内侧齿245卡止的 直立禾秆,旋转卷筒227也能够使下一个到达的齿支撑部242的内侧齿245卡止该直立禾 秆、并在此状态下将直立禾秆耙拢到收割装置224。如图23、24所示,上述旋转卷筒227具有安装于上述各齿支撑部242上的齿罩 253。如图28所示,上述各齿罩253覆盖内侧齿245的上述连接部247,以使得禾秆屑等不 会纠结在该连接部247上。各齿罩253由在全长范围内设有狭缝254的树脂制筒体构成, 通过使狭缝254弹性变形到打开状态,能够通过打开的狭缝254来装卸齿支撑部242。图21表示上述齿保持机构260的侧视结构。图23表示上述齿保持机构260的主 视结构。如这些图所示,齿保持机构260除了具有上述辅助旋转体261以外,还具有支撑 在上述支撑臂226的凸起部226a上的从旋转卷筒的侧面看为圆形的支撑体262 ;跨上述辅
15助旋转体261和上述卷筒框241地对应于上述各齿支撑部242设置的连杆263。上述支撑体262在安装孔262a处外嵌于上述凸起部226a,利用固定螺栓265固 定在与该凸起部226a相连的支撑板264上。该支撑体262具有三个支撑辊266,这些支撑 辊266卡入上述辅助旋转体261的圆形安装孔261a并分散配置在支撑体262的周部。辅 助旋转体261通过上述三个辊266枢支于上述支撑体262上,绕从上述卷筒旋转轴心Xl偏 心地配置在上述支撑体262的中心部的轴心Z旋转。上述各连杆263的卷筒框侧的端部可 一体自由旋转地连接于对应的上述齿支撑部242的旋转支轴242a上。上述各连杆263的 辅助旋转体侧的端部可自由旋转地连接于辅助旋转体261的顶部。由此,齿保持机构260,随着旋转卷筒227的旋转,使辅助旋转体261利用从旋转 卷筒227经由连杆263传递的驱动力绕与卷筒旋转轴心Xl不同的轴心Z旋转,并利用连杆 263旋转操作各齿支撑部242的旋转支轴242a而相对于卷筒框241旋转操作各齿支撑部 242,不论旋转卷筒227的旋转如何,均能够操作成,保持各齿支撑部242的端侧齿246和内 侧齿245从齿支撑部242向下方延伸的姿势。图33是具有第二实施结构的旋转卷筒227的齿配置部处的侧视图。具有第二实施结构的旋转卷筒227具有端侧齿246和内侧齿245,将端侧齿246从 齿支撑部242延伸的延伸长度Ll设定为比内侧齿245从齿支撑部242延伸的延伸长度L2短。也就是说,若旋转卷筒227以端侧齿246接地,由于端侧齿246具有大于内侧齿 245的弯曲强度,故而容易变形或破损。但是,即使在旋转卷筒227发生接地的情况下,也是 内侧齿245接地而端侧齿246不接地,内侧齿245因具有较小的弯曲强度而容易发生弹性 变形,端侧齿246因不接地而不发生塑性变形或破损,从而内侧齿245和端侧齿246都难于 发生塑性变形或破损。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内侧齿245的替代,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来实施,即,将内侧齿 245成形为带棱角的弯曲状态,从而使得内侧齿245的末端侧比端侧齿246的末端侧更靠旋 转卷筒的外周侧。此时,也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1权利要求
一种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机(4),该脱粒机(4)具有将收割禾秆的整体投入到脱粒室(31)并利用自由旋转驱动的脱粒滚筒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部(30)、和通过自由摆动的筛选装置(42)对来自上述脱粒室(31)的脱粒处理物进行筛选处理的筛选部(40),其特征在于,将直立禾秆耙拢到收割装置的自由旋转驱动的旋转卷筒(227)设置在收割部(220)上,沿旋转卷筒旋转轴心方向排列地设置在上述旋转卷筒(227)上的齿(245、246)中,位于旋转卷筒横向端侧的端侧齿(246)的弯曲强度设定成大于位于旋转卷筒内侧的内侧齿(245)的弯曲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齿(245)成型为,使得内侧 齿(245)的末端侧较之上述端侧齿(246)的末端侧更靠旋转卷筒外周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端侧齿(246)从齿支撑部(242) 延伸的延伸长度(Li)设定成短于上述内侧齿(245)从齿支撑部(242)延伸的延伸长度 (L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卷筒(227)的旋转卷筒旋 转方向上相邻的一对齿支撑部(242)中,由一个齿支撑部(242)支撑的具有多个上述内侧 齿的内侧齿组、和由另一个齿支撑部(242)支撑的具有多个上述内侧齿的内侧齿组,在旋 转卷筒旋转轴心方向上错开位置地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轻松高效地进行承接网的清扫和检修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机(4),该脱粒机(4)具有将收割禾秆的整体投入到脱粒室并利用自由旋转驱动的脱粒滚筒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部、和通过自由摆动的筛选装置对来自脱粒室的脱粒处理物进行筛选处理的筛选部。并且,还具有以能自由摆动开闭的方式支撑形成脱粒机(4)的脱粒室的上横向侧壁部(71a)的枢支机构(81)、和以能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撑上横向侧壁部(71a)的装卸机构(80)。
文档编号A01D57/01GK101940104SQ20101025684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1日
发明者濑川卓二, 田中祐二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