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标记固着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9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Rfid标记固着套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活体标记的固定套,尤其涉及RFID标记固着套件。
背景技术
头足类在沿海分布很广,是一类经济价值很高的传统渔业种类。由于过度捕捞和 生态恶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衰退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报道李星颉等 对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及增殖的初步研究,而国外有对商乌贼的生物学及养殖方面的报道。 在进行野生曼氏无针乌贼的驯化养殖过程中,在驯化养殖二至三代后,野生乌贼开始适应 人工驯养环境,从而能够达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为增殖放流奠 定了基础。为恢复我国曼氏无针乌贼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浙江海洋学院突破了曼氏无针乌 贼的人工繁育技术,并从2006年起开展了资源增殖放流试验工作。然而,缺乏有效的放流 对象的识别手段,现有硬骨鱼类有采用RFID识别的应用。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 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 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 捷方便。现有RFID可植入鱼类体内,并显现出较好的效果,但是,乌贼体表柔软,采用现有 RFID进行植入,会出现脱落现象,并且乌贼腕足灵活,标记植入位置不当或松脱会被其腕足 拔出。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RFID,以利于评价放流效果,并尽可能多的适应多种放流对象, 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不易脱落、工艺简单、结构新颖的RFID 标记固着套件。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RFID标记本体固着套件,包括 RFID标记本体,其还具有钻头套和尾套;钻头套呈圆锥形,并且其侧面制有螺旋纹;钻头套 的末端具有内凹的钻头套孔,能与RFID标记本体的一个端部紧配合;尾套的一端具有内凹 的尾套孔,能与RFID标记本体的另一个端部紧配合;尾套侧周均布有辐射状的尾翼。上述 RFID标记本体为现有技术常见的棒状RFID标记,在该RFID标记本体的两端分别套上钻头 套和尾套。钻头套的螺旋纹能使得其本身在注入标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旋转,并带 动上述RFID标记本体及尾套。当整个RFID标记本体进入标记目标内,具有辐射状的尾翼 的尾套在旋转过程中也一同进入标记目标内,在该过程中,上述辐射状的尾翼能随着由螺 旋纹造成的旋转而张开,换言之,尾翼与尾套径向的夹角逐渐减小。整个植入过程极短,因 而RFID标记本体的旋转角度不大,一般在5°至20°,使得尾翼撑开并固着在标记目标内 部而不易拔出。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螺旋纹外凸或内凹。并且,该螺旋纹在 圆锥底面上投影的角度应小于360°。如果螺旋纹的上述角度过大,则会造成植入过程中旋 转过于剧烈,从而使尾套的尾翼张开过大或造成撕裂,对固定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3
尾翼与尾套连接的部分位于尾套的末端,并且尾翼尖端向外岔开。这样的设计可 以使尾翼在旋转过程中像呈辐射状的多根钉子一样斜插入标记目标内,防止标记的脱落。尾翼具有弹性。这里所说的弹性,是相对于较为脆的物质来说的。例如,为满足上 述设计要求,可以采用塑料或者薄金属。尾翼数量至少为三个,并且尾翼与尾套径向夹角为20°至70°。采用一定的角 度,可以使标记在注入的过程中尾翼与尾套径向夹角有一个逐渐减小的过程,最理想的状 态是当植入完成时,尾翼恰好与尾套外周的切线垂直,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只能是尽量接 近上述理想状态。由于本发明RFID标记固着套件采用了具有钻头套和尾套;钻头套呈圆锥形,并且 其侧面制有螺旋纹;钻头套的末端具有内凹的钻头套孔,能与RFID标记本体的一个端部紧 配合;尾套的一端具有内凹的尾套孔,能与RFID标记本体的另一个端部紧配合;尾套侧周 均布有辐射状的尾翼,其具有固着后不易脱落、工艺简单、结构新颖的优点,钻头套的螺旋 纹能使得其本身在注入标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旋转,并带动RFID标记本体及尾套。 当整个RFID标记本体进入标记目标内,具有辐射状的尾翼的尾套在旋转过程中也一同进 入标记目标内,在该过程中,上述辐射状的尾翼能随着由螺旋纹造成的旋转而张开,使得尾 翼向外撑开刺入标记目标的周围组织并固着在其内部而不易拔出。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钻头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尾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标号说明钻头套1、螺旋纹11、钻头套孔12、尾套2、尾翼21、尾套孔22、RFID 标记本体3。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2,RFID标记固着套件,包括RFID标记本体3,其还具有钻 头套1和尾套2 ;钻头套1呈圆锥形,并且其侧面制有螺旋纹11 ;钻头套1的末端具有内凹 的钻头套孔12,能与RFID标记本体3的一个端部紧配合;尾套2的一端具有内凹的尾套孔 22,能与RFID标记本体3的另一个端部紧配合;尾套2侧周均布有辐射状的尾翼21。上述 RFID标记本体3为现有技术常见的棒状RFID标记,在该RFID标记本体3的两端分别套上 钻头套1和尾套2。钻头套1的螺旋纹11能使得其本身在注入标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一 定的旋转,并带动上述RFID标记本体3及尾套2。当整个RFID标记本体3进入标记目标 内,具有辐射状的尾翼21的尾套2在旋转过程中也一同进入标记目标内,在该过程中,上述 辐射状的尾翼21能随着由螺旋纹11造成的旋转而张开,换言之,尾翼21与尾套2径向的 夹角逐渐减小。整个植入过程极短,因而RFID标记本体3的旋转角度不大,一般在5°至 20°,使得尾翼21撑开并固着在标记目标内部而不易拔出。本发明特别适用于乌贼,可将 其注入乌贼海螵蛸内,尾翼21的张开恰好可以牢固的附着在海螵蛸内,并且不会影响乌贼的活动。螺旋纹11外凸或内凹。并且,该螺旋纹11在圆锥底面上投影的角度应小于360°。 如果螺旋纹11的上述角度过大,则会造成植入过程中旋转过于剧烈,从而使尾套2的尾翼 21张开过大或造成撕裂,对固定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尾翼21具有弹性。这里所说的弹性,是相对于较为脆的物质来说的。例如,为满 足上述设计要求,可以采用塑料或者薄金属。尾翼21数量为六个,并且尾翼21与尾套2径向夹角为45°。采用一定的角度,可 以使标记在注入的过程中尾翼21与尾套2径向夹角有一个逐渐减小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 是当植入完成时,尾翼21恰好与尾套2外周的切线垂直,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只能是尽量 接近上述理想状态。实施例2 图3至图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一定的改动,具体是螺旋纹 11为外凸。尾翼21与尾套2连接的部分位于尾套2的末端,并且尾翼21尖端向外岔开。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尾翼21在旋转过程中像呈辐射状的多根钉子一样斜插入标记目标内, 防止标记的脱落。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 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题实施各种改 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RFID标记固着套件,包括RFID标记本体(3),其特征是还具有钻头套(1)和尾套(2);所述的钻头套(1)呈圆锥形,并且其侧面制有螺旋纹(11);所述的钻头套(1)的末端具有内凹的钻头套孔(12),能与所述的RFID标记本体(3)的一个端部紧配合;所述的尾套(2)的一端具有内凹的尾套孔(22),能与所述的RFID标记本体(3)的另一个端部紧配合;所述的尾套(2)侧周均布有辐射状的尾翼(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标记固着套件,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纹(11)外凸或 内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标记固着套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尾翼(21)与所述的 尾套⑵连接的部分位于尾套⑵的末端,并且尾翼(21)尖端向外岔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RFID标记固着套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尾翼(21)具有 弹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FID标记固着套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尾翼(21)数量至少 为三个,并且尾翼(21)与所述的尾套(2)径向夹角为20°至7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RFID标记固着套件,包括RFID标记本体,其还具有钻头套和尾套;钻头套呈圆锥形,并且其侧面制有螺旋纹;钻头套的末端具有内凹的钻头套孔,能与RFID标记本体的一个端部紧配合;尾套的一端具有内凹的尾套孔,能与RFID标记本体的另一个端部紧配合;尾套侧周均布有辐射状的尾翼。其具有固着后不易脱落、工艺简单、结构新颖等优点。钻头套的螺旋纹能使得其本身在注入标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旋转,并带动RFID标记本体及尾套。当整个RFID标记本体进入标记目标内,具有辐射状的尾翼的尾套在旋转过程中也一同进入标记目标内,该过程中,尾翼能随着旋转张开,使尾翼撑开并固着在其内部而不易拔出。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950373SQ201010264538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4日
发明者吴常文, 徐佳晶, 迟长凤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