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防治棉铃虫蛹的方法

文档序号:381363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防治棉铃虫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防治棉铃虫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棉铃虫是一种世界性的顽固害虫,分布范围很广,主要以幼虫为害多种栽培作物。 幼虫取食作物的茎、叶、花及果实,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 的经济损失。棉铃虫在秋季主要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在O-IOcm的土层中越冬,第二年春 天当土壤温度回升到一定温度时,蛹开始羽化为成虫出土,在田间交配产卵,卵孵化为幼虫 后开始取食作物,对各类栽培作物造成危害。在没有大面积推广使用膜下滴灌技术以前,对 棉铃虫蛹采取的防治方法主要是秋翻冬灌、铲埂除蛹的农业防治措施,此方法只能防治越 冬代的棉铃虫蛹。但随着棉花种植方式的改变,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80%以上的农田均 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农田中原有的水渠和田埂均已不复存在,小块的农田已改变成大面积 无渠的膜下滴灌农田,因此以前采用的秋耕冬灌、产埂除蛹的防治棉铃虫蛹的方法现在已 无法使用。而现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已经羽化出土后的成虫、卵和幼虫所采取 的一系列防治措施。如成虫一般采用诱集的方法,如种植诱集作物诱集或利用性诱剂诱捕, 或用杀虫灯诱杀;卵一般采用寄生性的天敌昆虫如释放寄生蜂类进行防治;幼虫一般可采 用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的方法,如利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NPV等生物农药和生物多样性 防治害虫的幼虫,化学防治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在害虫幼虫低龄期喷药防治。由于棉铃虫 一年发生多代,而且世代重叠,因此要想有效地控制住棉铃虫的危害,需要做大量的防治工 作,这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还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目前,根据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绝大多数地区的农田已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极大 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本发明根据棉铃虫蛹羽化出土的特性,巧妙的将膜下滴灌技术与棉铃虫预测预报 技术相结合,在农田棉铃虫蛹羽化时期及时浇水,有效的防治了不同代数棉铃虫蛹的羽化, 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防治不同代数棉铃虫蛹的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防治棉铃虫蛹的方法,该方法是按 照常规方法对棉田进行铺设滴管带和覆盖地膜,在棉田边悬挂诱虫灯(频振式诱虫灯、黑 光诱虫灯等)或在棉田中放置棉铃虫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铃虫蛾的数量;根据监测结果, 预测棉铃虫蛹羽化高峰期。在不同代的棉铃虫蛹羽化高峰期前及时进行膜下滴灌,使棉铃 虫蛹不能羽化,直接窒死在土壤中,从源头上阻断了棉铃虫成虫交配产卵的繁殖途径。该方 法简化了防治措施,解决了棉铃虫防治难的关键问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同时节 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 地防治棉铃虫危害农作物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防治棉铃虫蛹的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a、首先按常规方法在棉田中铺设滴管带并覆盖地膜,同时在棉田边悬挂常规的诱 虫灯或在棉田中放置棉铃虫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铃虫蛾的数量;b、根据监测结果,预测棉铃虫蛹羽化高峰期;C、根据预测结果,在不同代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棉铃虫蛹羽化高峰 期前5-7天及时进行膜下滴灌,使棉铃虫蛹不能羽化,直接窒死在土壤中。步骤c滴灌时,地膜下及两膜之间未覆盖地膜的土层O-IOcm均要湿透,使其土壤 相对含水量达到80%。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防治棉铃虫蛹的方法,该方法一是利用滴灌 技术,在不同代的棉铃虫蛹羽化时期及时浇水,使棉铃虫蛹不能羽化,直接窒死在土壤中, 从源头上阻断了棉铃虫成虫交配产卵的繁殖途径。二是在浇水时一定要使地膜下及两膜间 未覆盖地膜的土层(O-IOcm)湿透,使其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80%以上。三是利用棉铃虫预 测预报技术,在农田中利用棉铃虫性诱剂或杀虫灯准确预测棉铃虫成虫的发生期,在不同 代(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棉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前5-7天及时浇水,即可达到 从根本上阻断棉铃虫的繁殖途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网罩试验以人工繁殖的棉铃虫蛹为试验材料,2008年5月在新疆克拉玛依小拐乡试验地进 行试验。试验分为膜下滴灌和膜下不滴灌2个处理,每个处理地膜覆盖面积分别为0%地表 覆盖地膜、25 %地表覆盖地膜、50 %地表覆盖地膜、75 %地表覆盖地膜和、100 %地表覆盖地 膜。每个试验样点为Im2(ImXlm),具体操作步骤为棉铃虫蛹的布设方法在每个Im2的样点内埋80个蛹,每个蛹与四周蛹间隔10cm, 蛹埋深5cm,每个样点铺设滴管带,再覆盖地膜,然后用尼龙网罩罩住,每天检查网罩中羽化 的棉铃虫成虫数,10天后检查地膜下羽化出土的成虫数量,棉铃虫蛹羽化高峰期前5-7天 及时进行膜下滴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80%以上时,棉铃虫蛹出土成活的数量很少,比 不滴灌处理的棉铃虫数量减少81. 8-95.8%。试验结果显示(表1)表1膜下滴灌对棉铃虫蛹羽化的影响(头/网罩)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防治棉铃虫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首先按常规方法在棉田中铺设滴管带并覆盖地膜,同时在棉田边悬挂常规的诱虫灯 或在棉田中放置棉铃虫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铃虫蛾的数量;b、根据监测结果,预测棉铃虫蛹羽化高峰期;C、根据预测结果,在不同代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棉铃虫蛹羽化高峰期前 5-7天及时进行膜下滴灌,使棉铃虫蛹不能羽化,直接窒死在土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滴灌时,地膜下及两膜之间未覆盖地 膜的土层O-IOcm均要湿透,使其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8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防治棉铃虫蛹的方法,该方法是按照常规方法对棉田进行铺设滴管带和覆盖地膜,在棉田边悬挂诱虫灯(频振式诱虫灯、黑光诱虫灯等)或在棉田中放置棉铃虫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铃虫蛾的数量;根据监测结果,预测棉铃虫蛹羽化高峰期,在不同代的棉铃虫蛹羽化高峰期前及时进行膜下滴灌,使棉铃虫蛹不能羽化,直接窒死在土壤中,从源头上阻断了棉铃虫成虫交配产卵的繁殖途径。该方法简化了防治措施,解决了棉铃虫防治难的关键问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地防治棉铃虫危害农作物的方法。
文档编号A01M17/00GK102090386SQ201010543999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5日
发明者卞卫国, 王林霞, 田长彦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