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3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栽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种植植物的栽植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室内绿化及室外绿化的方法,使用了花盆、培植器皿等等用于种植植物的各种栽植装置。若作为用于蔬菜等植物的工业性水栽培中的大型设备,栽植装置有时也会设置自动供水管理装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然而,在家庭等中使用的简易的花盆等的情况下,人们需要确认泥土的干燥状态来频繁的供水,因而给人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对此,市场上出售有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自动灌水装置。然而,该装置又存在着难以确定适当的水量,且耐久性较低的问题,并且还有成本较高,使用时还需要较高技术的问题。此外,作为上述自动灌水装置的改良版,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0-127189号公报中公开了改良后的自动灌水机构。然而,该自动灌水机构虽然能够自动向植物供水,但需要在栽培植物的容器之外另外设置自动灌水机构,因此,在结构上变得复杂,且整体外形较大, 并且从节约时间以及成本的角度来看实施起来比较难,并且存在外形不美观,节水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向植物供水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经常能够确保最佳水量、节水效果显著的栽植装置。本发明涉及的栽植装置是是一种有底筒状的栽植装置,其具有侧壁部、底部以及上部开口部,上述侧壁部和上述底部形成用于供植物及上述植物的支承材料放入的凹部, 其特征在于,上述侧壁部及上述底部中的至少上述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由隔着空间设置的内壁部和外壁部组成的双层构造,通过使上述内壁部和上述外壁部在上述上部开口部一侧关闭,能够使上述空间维持在与外部间的通气被禁止的状态,在上述内壁部的底部附近设置有开口部,上述空间经由上述开口部与上述凹部连通。S卩,上述本申请发明的栽植装置的上述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由隔着空间设置的内壁部和外壁部组成的双层构造,上述空间作为水供给罐发挥作用,其中储存着水,并且根据需要向植物供水。另外,在上述内壁部的底部附近设有开口部,上述空间经由上述开口部而与上述凹部连通。这样,由于通过使上述内壁部和上述外壁部的上述上部开口部一侧关闭,而使上述空间维持在与外部间的通气被禁止的状态,因此,在上述开口部未被封堵而处于开放的状态下,空气从上述开口部进入到上述空间内,而储存在上述空间中的水自动地经由上述开口部流入上述凹部。流入到该凹部中的水的水位缓缓上升,不久上述开口部就会被上述凹部内的水所封堵。于是,空气就无法从上述开口部进入到上述空间,此时,水就会停止从上述空间流出到上述凹部内。在使用时,由于上述凹部中放置有植物及该植物的支承材料,因此,凹部内的水被植物吸收而减少,上述凹部内的水位因此而下降,这样,被凹部内的水封堵的上述开口部再次开放,空气就会从上述开口部进入到上述空间内,同时储存在上述空间内的水再次经由上述开口部流入到上述凹部。通过这样反复地进行凹部内的水的减少及补充,则能够自动地向植物供水,并且经常能够确保最佳的水量,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水效果显著。另外,由于进入到上述凹部中的规定量的水处于植物的底部, 因此,即便该栽植装置倾倒,其内的水也不会外溢,从而保证了周围环境的清洁。设置在本申请发明的栽植装置的上述凹部中的植物及植物的支承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能够收纳在上述凹部的形状内的大小的形状。另外,关于植物的支承材料也没有特别限定,除了通常使用的土壤、园艺用的培养土之外,还可列举出水栽培中所使用的植物支承材料,即、以碳素、陶瓷、玻璃及/或沸石为材料的粒状成型品。植物及植物的支承材料也可以直接放入本申请发明的栽植装置的上述凹部内,另外,也可以将植物及植物的支承材料放入园艺用盆中,而将该园艺用盆整体放入上述凹部, 上述园艺用盆如聚乙烯制的幼苗用的黑色盆那样的由比较薄的材料制成,且底部上凹部较少而呈大致平面状,还具有孔。这里,在本申请发明的栽植装置中,形成为水被供给到上述凹部的底部的构成,因此,在使用园艺用盆等的情况下,被供给到上述凹部的底部的水能否与上述园艺用盆内的支承材料及/或植物的根接触,并渗透到上述植物的支承材料中去至关重要。因此,从这种观点来看,上述园艺用盆的材质不论是聚乙烯、聚丙烯等树脂或玻璃、 陶瓷等,优选为底部形成孔,且底部的凹凸较少、底部较薄的园艺用盆。但在使用吸水性、透水性较好的炭烧盆等的情况下,并不限于此。本申请发明的有底筒状的栽植装置的整体形状可以为圆筒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柱状等各种形状。另外,也可以扩大底部的面积,使一个栽植装置能够放置多个上述园艺用盆(也包括花盆)。另外,在上述栽植装置中,至少上述双层构造中的上述外壁部的一部分由透明的材料形成。根据这种结构,从外侧就能够目测到空间内储存的水量,因此,可容易地判断向上述空间内补充水的时机,从而使管理更加便利。优选地,上述底部由内底部和外底部构成,上述内底部与外底部分别与上述内壁部和上述外壁部连接,上述双层构造呈一体或分体构成。这里,“上述双层构造呈分体构成”意思是该栽植装置作为整体由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构成。即、上述内侧容器由上述内底部和上述内壁部构成,上述外侧容器由上述外底部和上述外壁部构成。上述内侧容器和上述外侧容器可相互安装和脱离。在将上述内侧容器安装到上述外侧容器的情况时,重要的是,上述外侧容器和上述内侧容器在各自的上部开口部一侧被密闭,从而使上述外侧容器和上述内侧容器之间形成的上述空间的上部被关闭而维持在与外部间的通气被禁止的状态。另外,“上述双层构造呈一体构成”意思是上述双层构造并不是分体构成,也就是说,该栽植装置整体呈一体构成,且整体形成为,内底部及内壁部的一组和外底部及外壁部的一组不可进行安装和脱离。根据如此构成,可使双层构造中的空间中存储的水的量更多。因此,不需要频繁地向栽植装置中注水,耐久性也得以提高、且管理上更加便利。另外,如果上述双层构造呈分体构成,则在向上述双层构造部分补充水时,只要将内侧容器从外侧容器取下,向外侧容器注水后,再将内侧容器安装到外侧容器上即可,因此,可方便地进行补充用水。在上述双层构造呈一体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地,设置一端在相对于上述空间内的上述外底部具有规定高度的位置呈开口,且另一端与上述凹部连通的通气路。这是通过设置通气路而分别设置出了水的通路和空气的通路的结构。上述“规定的高度”决定了双层构造内部、即、上述空间内部中保持的水的水位的上限。因此,“规定高度”越高,可保持在上述空间内的水的量就越多。在上述空间内开口的一端的开口部被设置在比与上述凹部连通的通气路的、在上述凹部处的另一端开口部还要高的位置。通过使在上述凹部中的、通气路的另一端的开口部的高度和设置在上述内壁部的底部附近的开口部的高度的高低关系不同,而使各自的作用不同。上述凹部处的、通气路的另一端的开口部的高度比设置于上述内壁部的底部附近的开口部的高度低的情况下,(1)向上述空间注水时,上述空间内的空气经由上述通气路排出。( 在注入水后正常使用时,在上述凹部处的上述通气路的另一端的开口部通常状态下处于被上述凹部内的水封堵的状态,因此,不会从上述另一端向上述空间部通气,在该状态下,进行与不设置通气路的上述栽植装置相同的动作。上述凹部内的水位下降,上述开口部 (是指在上述内壁部的底部附近设置的开口部)则被开放,从而空气流入上述空间内,与此同时,保持在上述空间内的水从该开口部流入上述凹部内。(3)因此,在上述空间内保持有充分的水的状态下,上述凹部内的水位的下限由该开口部的上端决定。上述凹部处的、通气路的另一端的开口部的高度比设置于上述内壁部的底部附近的开口部的高度高的情况下,(1)向上述空间注水时,上述空间内的空气经由上述通气路排出。( 在注水后,最初水从设置在上述内壁部的底部附近的开口部流入上述凹部,当水位即便超过该开口部而未超过通气路的另一端的开口部的高度时,空气还会从通气路进入上述空间内,因此水从该开口部的流入不会停止,当上述凹部内的水位达到上述凹部中的通气路的另一端的开口部时,从上述空间向大气的排气开始停止,与次相对应地,水也停止从设置在上述内壁部的底部附近的开口部流出。C3)因此,在上述空间内保持有充分的水的状态下,上述凹部内的水位的下限由上述凹部中的通气路的另一端的开口部的高度决定。根据上述结构,基于所栽培的植物的性质、设置在该栽植装置的凹部中的盆的底部形状、特别是从盆的底部的与该栽植装置的凹部接触的部分到设置在盆底部的孔为止的高度,能够调整与上述凹部的内部连通的通气路的另一端在上述凹部中的开口部的高度, 由此来调整上述凹部内的水位的下限。另外,优选地,在上述栽植装置中,设置有注水管,该注水管的一端与上述空间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该栽植装置外侧的注水口连通。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可以从注水口注水,因此,不需要注射器等注水机构,在注水时,更加便利。优选地,注水口的高度设置在比上述通气路的、在上述空间内开口的一端的开口部高的位置。这是因为,当注水口的高度比上述通气路在上述空间内呈开口的一端的开口部低的情况下,当向上述空间注水时,仅能够注水到注水口的高度的位置。另外,优选地,在上述栽植装置中,在上述凹部的底部铺设无纺布。根据上述结构,流入到上述凹部中的水经由无纺布迅速地扩散,因此,能够对上述凹部的底部的铺设有无纺布的部分进行均勻供水。另外,优选地,上述无纺布铺设在上述凹部的底部的全体。另外,优选地,上述无纺布的端部位于与设置在上述内壁部的底部附近的开口部尽可能接近的位置,且更加优选的是与该开口部接触。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栽植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栽植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栽植装置的内筒和外筒安装时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栽植装置的注水前后的示意侧视图,(a)表示注水前的状态。(b)表示注水后的状态。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栽植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栽植装置的俯视图。图7(a)是图6的A-A线截面的局部示意图,(b)是图6的B-B线截面的局部示意图。(c)是(b)中的被圆圈包围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栽植装置的注水及供水的说明图,(a)是注水时的状态,(b)是供水时的状态。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图10(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栽植装置应用例的立体图,(b)是表示将装有植物的花盆贯通到罩中的状态的图。图11是从图10的A箭头方向看到的载置装置的透视图。符号说明如下1,100. · ·栽植装置;2,120. · ·内筒;3,130. · ·外筒;7,170. · ·侧壁部;71. · ·内壁
部;72...外壁部;8...底部;81...内底部;82...外底部;10、110...空间;11、111...凹部;21、121...开口部;23...内螺纹;33...外螺纹;26...抵接部;41、141...无纺布; 101. · ·通气路;102. · ·注水管;150. · ·螺纹;151. · ·螺纹部;152. · ·开闭部;160. · ·接头部;1112...支承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1 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栽植装置进行说明。栽植装置1由圆筒状的内筒2和圆筒状的外筒3构成,圆筒状的内筒2具有内壁部71、内底部81及上部开口部713,圆筒状的外筒3具有外壁部72、外底部82及上部开口部723。另外,外筒3的外壁部72全周以例如塑料等透明的材料形成。作为变形例,外筒3 的外壁部72或外底部82的一部分、或内筒2的内壁部71或内底部81由透明的材料形成。 这样,由于从外面就能够目测到在后述的空间中储存的水量,因此能够把握注水的时机。另外,内筒2与外筒3可进行分离。该内筒2和外筒3被设定为内筒2的内壁部 71的外径比外筒3的外壁部72的内径小,且内筒2的内壁部71的高度比外筒3的外壁部 72的高度小,从而能够将该内筒2安装到该外筒3中,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储存培养植物的水的空间10。这样,在将内筒2安装到外筒3时,在内筒2和外筒3之间也就是在内壁部71和外壁部72之间以及在内底部81和外底部82之间形成空间10。这样,内壁部 71及内底部81和外壁部72及外底部82构成了隔有空间10的双层结构。另外,作为变形例也可以不在内筒2的内底部81和外筒3的外底部82之间形成空间,而仅在内壁部71和外壁部72之间的整周或一部分中形成空间10。内筒2的侧壁部71和外筒3的外壁部72构成栽植装置1的侧壁部7 (相当于权利要求1的侧壁部)。另外,内筒2的内底部81和外筒3的外底部82构成了栽植装置1的底部8 (相当于权利要求1的底部)。该侧壁部7和底部8形成用于栽培植物的容器即凹部 11。具体而言,凹部11由内筒2的侧壁71和内底部81构成。另外,内壁部71和外壁部72构成为通过关闭上述上部开口部侧而能够维持在与外部的通气被禁止的状态。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内壁部71的上部开口部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倒L字状或倒U字状的抵接部沈,该抵接部沈以遮盖外筒3的外壁部72的上部开口部侧的方式,沿着周向与外壁部72的上部开口部侧的端部抵接。此外,根据不同情形,为了进一步提高抵接部的密闭性,而在内壁部71和外壁部72的相互抵接的各抵接面的至少一方上安装垫圈或密封圈等密封部件。这样,一旦将内筒2安装到外筒3,则通过安装在上述抵接面上的垫圈,能够可靠地维持在与外部的通气被禁止的状态。另外,作为变形例,外壁部72也可以构成为倒L字状,并且将外壁部72的上部开口部侧弯曲到内壁部71的上部开口部侧,以使得外壁部72的上部开口部侧遮盖住内壁部71的上部开口部侧。这时,同样地,通过安装在内壁部71和外壁部72的相互接触的各接触面的至少一方上的垫圈,能够更加可靠地维持与外部的通气被禁止的状态。另外,作为其他的变形例,也可以在内筒2的内壁部71的上侧外壁和外筒3的外壁部72的上侧内壁上分别形成外螺纹和内螺纹,以维持在与外部之间的通气被禁止的状态。另外,在内壁部71的内底部81附近设置有开口部21,空间10经由开口部21与凹部11连通。通过如此的构成,若将内筒2安装到外筒3上,并维持在与外部之间的通气被禁止的状态下,则空间10中的水能够自动地经由开口部21流入到凹部11中。虽然开口部21 的形状及大小没有特别限制,但若开口部21过大,则在向外筒3的内部注入水后再将内筒 2安装到外筒3时,到内筒2和外筒3的上部抵接并形成密闭状态为止的这段时间,会有大量的水通过开口部21流入到凹部11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考虑内筒2的大小及将内筒2安装到外筒3所花费的时间而能够适当地设定开口部21的大小。作为参考, 例如,在内筒2的直径为7.如m,外筒3的直径为7. 7cm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将开口部21 设定为纵2mmX横5mm的四边形。另外,可在内筒2的内底部81的外面,且绕内筒2的中心轴设置内螺纹部23,在外筒3的外底部82的内面设置用于与内螺纹部23扭固在一起的外螺纹部33。内筒2和外筒 3通过内螺纹部23和外螺纹部33固定安装在一起。此外,优选地,在内筒2的底部整体上铺设有具有吸水性的无纺布41。接着,参照图3 4对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栽植装置的供水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图4(a)是注水前的状态,图4(b)是注水后的状态。首先,将内筒2从外筒3取下,向外筒3中注入适量的水,接着,一边将内筒2安装到外筒3上,一边使内筒2相对外筒3旋转,通过内螺纹部23和外螺纹部33将内筒2紧固在外筒3上。另外,空间10对应于所注入的水的量而被分为有水的部分(以下称为空间 10A)和无水的部分(以下称为空间10B)。这时,内筒2的抵接部沈和外筒3的侧壁72的上部开口部侧的端部通过相互抵接、或进一步通过垫圈或密封圈而被密闭。当开口部21被流入到凹部11内的水完全封堵住,则空间IOB处于与外部之间的通气被禁止的状态。接着,设置在凹部11中的植物或植物的支承材料对流入到凹部11内的水进行吸收,从而使开口部21处于未被水封堵的状态,则空气从开口部21经由空间IOA流入到空间 10B,储存在空间IOA中的水再次经由开口部21流入凹部11。S卩、开口部21的高度,在空间 IOA内储存有足够量的水的情况下,决定了凹部11内的水的水位的下限。由于本发明具有以上的结构,因此能够带来如下效果。即、凹部11内的水的减少及补充被反复进行,从而能够自动地向设置在凹部11内的植物供水,并且经常能够确保在凹部11内存有最佳的水量。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并且节水效果显著。另外,在凹部11的底部设置有具有吸水性的无纺布41的情况下,从开口部21 进入到凹部11的底部的水经由无纺布41能够迅速在凹部11的底部扩散,因此,凹部11内的水被均勻分布。并且,进入到凹部11的规定量的水位于植物的底部,因此,即便该栽植装置倾倒,空间10内的水也不会外溢,从而确保了周围环境的清洁。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第一实施例中,内筒2和外筒3为可分离的结构,但它们也可以是一体的结构。这种情况下,作为向空间10内注水的方式,可以是暂时将设置在凹部11中的植物或植物的支承材料取出,然后利用注射器等类似装置从开口部21注水。另外,也可以除开口部21之外,在侧壁部上另外开设注水口,从该注水口进行注水。在设置注水口的情况下,将开口部21封堵住而进行注水,且在注水结束后,用塞子将注水口封堵住即可。该注水口可以设置在内壁部71侧,也可以设置在外壁部72侧,还可以设置在内壁部71和外壁部72相互接合的上部开口部侧。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内筒2和外筒3分别形成为圆筒状,但内筒2和外筒3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四边形,椭圆形等。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内螺纹部23和外螺纹部33将分离的内筒2和外筒3紧固在一起,但只要是能够将内筒2和外筒3紧固在一起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实施例2接着,参照图5 8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栽植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栽植装置的俯视图。在第二实施例中,内筒120和外筒130形成为一体。这样,在一体形成的情况下,不必设置将内筒120紧固到外筒130上的紧固机构。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后述的通气路101 和注水管102。而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如图7(a)所示,栽植装置100上设置有通气路101,该通气路101的一端在空间 110内的上下方向的上部开口,且另一端与凹部111的内部连通(通气路101的与凹部111 的内部连通的部分即是前面所说的通气路的另一端在上述凹部中的开口部)。空间110经由该通气路101与凹部111连通。此外,通气路101的与凹部111连通的连通部形成有比内筒120的内底部还低的凹陷部1111。另外,根据不同情形,可以在凹部111的底部Illa 铺设具有吸水性的无纺布141。另外,视情况不同,还可以在该凹陷部1111的大致中心位置,设置支承部件1112,该支承部件1112用于将上述无纺布141支承到比凹部111稍高的位置。作为支承部件,只要是是具有适当硬度的如毛刷那样的部件即可。该支承部件可以避免如下的情况发生,即、无纺布141完全将凹陷部1111封堵住,从而导致在凹部111内没有水后,无法恢复经由凹陷部1111进行通气之类的情形。如图7(b)和(c)所示,在栽植装置100上设置有注水管102,该注水管102的一端连通到空间Iio的底部,另一端具有能从外部注水的注水口。这种情况下,在注水管102的一端设置有圆筒状的螺纹部150,该螺纹部150能够拧合安装在内筒120的底部,且具有开闭部152。另一方面,在内筒120的底部上设置有圆筒状的接头部160,该接头部160具有能与注水管102的一端的螺纹部150拧合安装在一起的螺纹部151。另外,在圆筒状的接头 16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使空间110中的水流入凹部111中的开口部121。此外,注水管102 还被构成为注水管102通过螺纹部150完全(拧合到最后的螺纹部)与内筒120的圆筒状的接头部160的螺纹部151拧合在一起时,从注水管102的另一端的注水口向空间110 中注入的水不会从开口部121流出,而且内筒120的圆筒状的接头部160被构成为若将扭固在接头部160的螺纹部151上的注水管102旋松,则注入到空间110中的水就能够从圆筒状的接头部160的开口部121流入到凹部111。具体而言,由于开口部121被螺纹部150 的开闭部152封堵住,因此,从注水口向空间110注入的水不会从开口部121流出。另一方面,若旋转注水管102而旋松螺纹部150,则开口部121不会被开闭部152封堵,因此流入到空间110中的水会从开口部121流入到凹部111。接着,参照图8对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栽植装置的供水动作进行详细说明。首先,通过螺纹部150,将注水管102完全拧合安装到接头部160的螺纹部151上, 并通过开闭部152将开口部121封堵后,从注水管102的注水口开始注水。这时,水在进入到空间110的同时,空间110内的空气,会如图8a的箭头所示,被注入的水压迫而经由通气路101排出到大气中。另外,从注水口注入的水被注入到空间110内的通气路101的上端后,结束注水(注水口被设置在比通气路101的上端高的位置)。这时,空间110被分为充满水的部分(以下称为空间110A)和充满空气的部分(以下称为空间110B)。注水结束后, 旋转注水管102而使拧合在螺纹部151上的螺纹部150旋松,这样,开口部121处于未被开闭部152封堵的状态,因此,如图8(b)所示,储存在空间110中的水从开口部121流入凹部 111。另外,在遍及凹部111的整体而铺设有无妨部141的情况下,从开口部121流入的水经由无纺布141而向凹部111的底部的四方扩散,因此,能够使凹部111内的水均勻分布。 之后,流入到凹部111中的水达到规定量(开口部121的上端)后,则处于水将开口部121 和通气路101的另一端封堵住的状态。这样,水停止从空间IlOA朝向凹部11流出。若凹部 111内的水因为被设置在凹部111中的植物及植物的支承材料吸收等而减少,则被凹部111 内的水封堵的开口部121会再次打开,并且大气经由开口部121(根据情况的不同,有时也经由通气路101)进入到空间110B。这样,储存在空间IlOA中的水再次经由开口部121流入到凹部111。也就是说,开口部121的高度,在空间IlOA内储存有足够量的水的情况下, 决定了凹部111内的水的水位的下限。由于本发明如上所述地构成,因此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下述效果。即、凹部 111内的水的减少及补充被反复进行,从而能够自动地向植物供水,并且经常能够确保最佳的水量。此外,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并且节水效果显著。另外,在凹部111的底部设置有具有吸水性的无纺布141的情况下,从开口部21进入的水经由无纺布141能够迅速向凹部111底部的四方扩散,因此,凹部111内的水被均勻分布。并且,进入到凹部111的规定量的水位于植物的底部,因此,即便该栽植装置倾倒,保持在空间IlOA内的水也不会外溢,从而确保了周围环境的清洁。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设置了注水管和通气路101,因此,使向该栽植装置供水的动作更加便捷。另外,在实施例2中,虽然通气路101设置在空间110内,但如图9所示,也可以将通气路101设置在空间110的外部。并且,通过调整通气路101的另一端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或在通气路101的侧面设置通气孔,从而能够调整空间IlOA中存有足够量的水的情况下的、凹部111内的水位的下限。这时,开口部121设置在比通气路101的另一端的高度低的位置。作为实施例2涉及的栽植装置100的展开应用例,存在图10所示的装置。图10 是栽植装置200的立体图。该栽植装置200还具有用于遮盖上部开口部的罩201。在该罩 201上设置有用于使栽种植物的花盆203贯通的两个以上的孔。其他的构成与实施例2 —样。上述栽植装置200大多用于室外绿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载置装置200的底部设置一定高度的导水口 202。这样,即便遇到暴风雨,而在该栽植装置的凹部中充满不必要的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导水口 202将多余的水排出到外部。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栽植装置,其是一种有底筒状的栽植装置,其具有侧壁部、底部以及上部开口部,上述侧壁部和上述底部形成用于供植物及上述植物的支承材料放入的凹部,其特征在于,上述侧壁部及上述底部中的至少上述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由隔着空间设置的内壁部和外壁部组成的双层构造,通过使上述内壁部和上述外壁部在上述上部开口部一侧关闭,能够使上述空间维持在与外部间的通气被禁止的状态,在上述内壁部的底部附近设置有开口部,上述空间经由上述开口部与上述凹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双层构造中的上述外壁部的一部分由透明的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侧壁部和上述底部分别具有隔着空间而成的双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底部由内底部和外底部构成, 上述内底部与外底部分别与上述内壁部和上述外壁部连接,上述双层构造呈一体或分体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双层构造呈一体构成的情况下,设置有通气路,该通气路的一端在相对于上述空间内的上述外底部具有规定高度的位置呈开口,且该通气路的另一端与上述凹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注水管,该注水管的一端与上述空间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该栽植装置外侧的注水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2、4、5、6的任意项所述的栽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凹部的底部铺设有无纺布。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自动向植物供水,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经常能够确保最佳水量、节水效果显著的栽植装置。该栽植装置是一种有底筒状的栽植装置(1),其具有侧壁部(7)、底部(8)以及上部开口部,侧壁部和底部形成了用于供植物及植物的支承材料放入的凹部(11),其特征在于,侧壁部(7)及底部(8)中的至少侧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由隔着空间(10)设置的内壁部(71)和外壁部(72)组成的双层构造,通过使内壁部和外壁部的上部开口侧关闭,而使空间(10)处于与外部的通气被禁止的状态,在内壁部的底部附近设置有开口部(21),空间(10)经由第一开口部与凹部连通。
文档编号A01G27/02GK102550320SQ20101062379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名古屋勉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拉内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