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形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03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形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捕害虫的伞形诱捕器。
背景技术
利用引诱物质引诱害虫并将害虫杀死是一种环保安全的害虫防治方法。如何将引 诱到的害虫诱捕杀死是引诱物质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使用较多的水盆式害虫诱捕 器使用时需要经常加水,造成大量劳动力浪费,且难以悬挂于各种果树和林木上,使用及不 方便。其他瓶状诱捕器往往成本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引诱物质将田间的害虫吸引过来,再在引诱物质的周围设置非 农药的诱捕器用来消灭害虫,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代替农药杀虫,有益于环境保护,修复 被破坏的农田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使作物被食用更加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伞形诱捕器,它包括固定器、诱芯、诱集器、紧固 块、加强筋、支柱、粘虫胶层、平台a和平台b,诱集器的外顶部装有诱芯,诱集器的内顶部设 有紧固块,固定器穿过诱芯、诱集器的顶部和紧固块,诱集器壁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上设 有支柱,诱集器的顶端设有平台a,诱集器的边缘处设有平台b,的粘虫胶层刷涂在诱集器 上。进一步的,呈伞状,诱集器的壁上每隔60°设有一条加强筋。进一步的,加强筋上设有两个支柱,每隔120°设有两个支柱。进一步的,平台a直径为1. 9cm-2. 1cm。进一步的,平台b宽为0. 9cm-l. lcm。进一步的,平台b的边缘处设有直径为2. 9mm-3. Imm的外沿。进一步的,一个支柱距诱集器的外沿3. 8cm-4. 2cm,另一个支柱距诱集器的外沿 9.8cm-10. 2cm。进一步的,诱集器的正面均勻地刷涂有粘虫胶层。进一步的,诱集器的正面和反面均勻地刷涂有粘虫胶层。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引诱物质将田间的害虫吸引过来,再 在引诱物质的周围设置非农药的诱捕器用来消灭害虫,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代替农药杀 虫,有益于环境保护,修复被破坏的农田系统,保护生物生态的多样性,而且使作物被食用 更加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图1 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0016]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其中1固定器,2诱芯,3诱集器,4紧固块,5支柱,6粘虫胶层,7平台a,8平台b, 9外沿,1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伞形诱捕器,它包括固定器1、诱芯2、诱集器3、紧固块4、 加强筋10、支柱5、粘虫胶层6、平台a 7和平台b 8,诱集器3的外顶部装有诱芯2,诱集器 3的内顶部设有紧固块4,固定器1穿过诱芯2、诱集器3的顶部和紧固块4,诱集器3壁上 设有加强筋10,加强筋10上设有支柱5,诱集器3的顶端设有平台a 7,诱集器3的边缘处 设有平台b 8,粘虫胶层6刷涂在诱集器3上。诱集器3外形呈伞状,所述诱集器3的壁上每隔60°设有一条加强筋10。加强筋10上设有两个支柱5,且每隔120°设有两个支柱5。平台a 7 直径为 1. 9cm_2. 1cm。平台 b 8 宽为 0. 9cm-l. 1cm。平台b 8的边缘处设有直径为2. 9mm-3. Imm的外沿9。一个支柱5距诱集器3的外沿93. 8cm-4. 2cm,另一个支柱5距诱集器3的外沿 99.8cm-10. 2cm。诱集器3的正面均勻地刷涂有粘虫胶层6。诱集器3的正面和反面均勻地刷涂有粘虫胶层6。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及使用时,将制作诱集器3所用材料制作成半径为 170mm、厚度为2mm的圆形,然后经过剪切、粘合制作成高度为50mm的伞状结构,将其顶端制 作成直径为2cm的平台a 7,并在平台a 7的中央设置一个直径约3mm的孔,将伞状结构的 边缘处制作成宽为Icm的平台b 8,在平台b 8的外缘处设置直径为3mm的外沿9。在诱集器3的壁上每隔60°设有一条加强筋10,在加强筋10上设有两个支柱5, 且两个支柱5每隔120 °设置在加强筋10上,支柱5高4mm,直径3mm,一个支柱5距外沿 94cm,另一个支柱5距外沿910cm。诱芯2内装有吸引害虫的引诱物质,同时,诱芯2也起到固定片的作用;将诱芯2 和紧固块4的中心位置打孔,诱芯2装置在诱集器3外顶部上,再将紧固块4装置在诱集器 3内顶部上,固定器1的一端穿过诱芯2、诱集器3顶部和紧固块4的孔,固定器1成环状的
一端用于悬挂。粘虫胶层6刷涂在诱集器3的正面。为应对不同种类的害虫,要正确选用粘虫液,在确定粘虫液毒性和稀释倍数及其 稀释使用溶剂的基础上,配置粘虫液,依粘虫胶层6厚度的需要决定刷涂粘虫液的次数。当伞形诱捕器用于诱捕害虫时,将固定器1悬挂在树上,悬挂高度距地面在2-3米 之间,每个伞形诱捕器悬挂距离在20米至24米之间,配合诱芯2内相应的引诱物质,害虫 一旦接触粘虫胶层6就会被粘着在上面而不能脱身,直至死亡。诱集器3主要功能是诱捕害虫的载体,作为害虫被引诱后承载害虫的器具;加强 筋10的作用是支撑和固定诱集器3 ;诱集器3的边缘处设有宽为Icm的平台b 8使害虫方便着落;支柱5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方便运输,运输时多个伞形诱捕器的支柱5相连接,避 免多个伞形诱捕器粘合在一起,且方便取下。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伞形诱捕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的区别在于粘虫 胶层6刷涂的位置。如图3所示,粘虫胶层6刷涂在诱集器3的正面和反面。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引诱物质将田间的害虫吸引过来,再在引诱物质的周围设置诱 捕器用来消灭害虫,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代替农药杀虫,有益于环境保护,修复被破坏的 农田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安全性。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 用方便,适用范围广。以上所述之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案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 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伞形诱捕器,它包括固定器(1)、诱芯(2)、诱集器(3)、紧固块(4)、加强筋(10)、支柱(5)、粘虫胶层(6)、平台a(7)和平台b(8),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集器(3)的外顶部装有诱芯(2),所述诱集器(3)的内顶部设有紧固块(4),所述固定器(1)穿过诱芯(2)、诱集器(3)的顶部和紧固块(4),所述诱集器(3)壁上设有加强筋(10),所述加强筋(10)上设有支柱(5),所述诱集器(3)的顶端设有平台a(7),所述诱集器(3)的边缘处设有平台b(8),所述的粘虫胶层(6)刷涂在诱集器(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形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集器(3)外形呈伞状, 所述诱集器(3)的壁上每隔60°设有一条加强筋(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伞形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上设有 两个支柱(5),且每隔120°设有两个支柱(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形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a(7)直径为 1. 9cm-2. Icm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形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b(8)宽为 0. 9cm_L Icm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形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b(8)的边缘处设有 直径为2. 9mm-3. Imm的外沿(9)。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伞形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支柱(5)距诱集器 (3)的外沿3.8cm-4.2cm,另一个支柱(5)距诱集器(3)的外沿(9) 9. 8cm-10. 2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形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集器(3)的正面均勻 地刷涂有粘虫胶层(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形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集器(3)的正面和反 面均勻地刷涂有粘虫胶层(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形诱捕器,它包括固定器、诱芯、诱集器、紧固块、加强筋、支柱、粘虫胶层、平台a和平台b,诱集器的外顶部装有诱芯,诱集器的内顶部设有紧固块,固定器穿过诱芯、诱集器的顶部和紧固块,诱集器壁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上设有支柱,诱集器的顶端设有平台a,诱集器的边缘处设有平台b,粘虫胶层刷涂在诱集器上。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引诱物质将田间的害虫吸引过来,再在引诱物质的周围设置诱捕器用来消灭害虫成虫,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逐渐改进和替代过去在幼虫危害期采取农药防治的传统模式,既有利于食品(农产品)安全,又有利于农田修复和生物多样性,适用范围广,成本低,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01M1/10GK201640245SQ2010201356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9日
发明者宫亚军, 康总江, 石宝才, 路虹, 魏书军 申请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