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6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走施药车,尤其涉及一种适应宽行篱架型作物喷雾作业 的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篱架型作物无专用的施药机具,流失与飘失雾滴无法回收,而通用植保机 具在对篱架型作物植保作业时普遍存在低效、高残留、高污染和严重影响篱架型作物品 质等问题,制约着篱架型作物施药的工作效率。要实现节约型植保机械化技术,先进的 施药机具和施药技术是两个必要条件。通过代替传统的施药方式,降低工作强度、节约 农药使用量和减轻环境污染,以满足篱架型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业和环境保护的要求。[0003]目前国内用于篱架型作物植保喷雾机很少,对于宽行篱架行作物(如葡萄),少 量采用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但是这种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普遍存在着机型行驶稳定性 差、结构不够紧凑、道路行驶速度慢等缺陷,而且不能进行农药回收,不能大面积推广 应用。[0004]因此,对于宽行篱架行作物采用的植保喷雾机中存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 无一种切实可行、行驶稳定、作业效率高、低污染的适用于宽行篱架行作物的植保喷雾 机。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针对现有的宽行篱架行作物采 用的植保喷雾机中存在的机型行驶稳定性差、结构不够紧凑、道路行驶速度慢、污染高 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广泛用于宽行篱架型作物的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0006]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包括发动机、动力 传递机构、变速箱、转向轮、驱动轮、与该驱动轮平行设置的随动轮、喷头、药液管、 药箱、驾驶座位以及机架,所述发动机、动力传递机构、变速箱、药箱以及驾驶座位安 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所述驱动 轮,所述药箱内的药液经由所述药液管被输送到所述喷头,其中,所述侧置隧道式自走 施药车还设有安装在该自走施药车一侧的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该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 设有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该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形成一个三面封闭、三面敞开的 箱体,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部设有储液槽,所述多个喷头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上。[0007]优选地,所述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还设有药液泵,所述药箱内的药液通过所 述药液泵经由所述药液管输送到所述喷头。[0008]优选地,所述发动机还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和变速箱将动力传输到所述药液泵上。[0009]优选地,所述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安装在所述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的左侧或 右侧。[0010]优选地,所述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通过所述转向轮、驱动轮以及随动轮与地 面接触,其中所述转向轮前置,所述驱动轮和随动轮后置。[0011]优选地,所述喷头具有多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左、右侧板的前部。[0012]本实用新型的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该自走施药车 充分吸收了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在宽行篱架型作物中植保喷雾的优点,在保证喷雾效 果、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植保喷雾的作业效率、降低了污染、减小了 对操作人员的危害;第二,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能够在喷雾作业过程中能 够防止雾滴的飘散,并通过储液槽大量回收本应飘散的雾滴,既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又 保护了环境;第三,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行驶稳定、结构紧凑、操作灵活、道路行驶速度 快的优点。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的示意图。[0015]图中1发动机、2驾驶座位、3变速箱、4转向轮、5驱动轮、6随动轮、7药 液泵、8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9喷头、10药液管、11动力传递机构、12顶板、13左侧 板、14右侧板、15储液槽、16药箱、17机架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主要包括发动机1、 动力传递机构11、变速箱3、转向轮4、驱动轮5、与该驱动轮平行设置的随动轮6、药液 泵7、喷头9、药液管10、药箱16、驾驶座位2以及机架17,所述发动机1、动力传递机 构11、变速箱3、药液泵7、药箱16以及驾驶座位2安装在机架17上。[0018]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图中所示的自走施药车为三轮布置模式,随动轮6与驱动 轮5平行设置,该随动轮6主要起到支撑自走施药车的作用,从而使得自走施药车行驶稳 定。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自走施药车并不限于采用三轮布置形式,例如其还可以采用四 轮布置形式或多个车轮的布置形式,这种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优选 地,所述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通过三个轮子,即所述转向轮4、驱动轮5以及随动轮6 与地面接触,其中所述转向轮前置,所述驱动轮和随动轮后置。[0019]其中,发动机1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1和变速箱3将动力传递到驱动轮5,所述药 液泵7将药箱16内的药液经由药液管10输送到所述喷头9。[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的自走施药车还设有安装在该自 走施药车一侧(例如左侧或右侧)的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8,该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8包 括顶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该顶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形成一个顶侧、左 侧、右侧三面封闭和下侧、前侧、后侧敞开的敞开式箱体(即三面封闭、三面敞开的箱 体,由此形成一个带有隧道的箱体),所述右侧板14、左侧板13下部设有储液槽15,并 且所述喷头9安装在所述箱体上。[0021]所述发动机1可以优选地安装所述驾驶座位2下部,这样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自走施药车的布置结构更紧凑。[0022]另外,所述发动机1还可以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1与变速箱3将动力传输到药液 泵7上,这样药液泵7就无需单独设置驱动装置,通过发动机1的动力即可实现药液泵7 的运转。此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设置药液泵7,例如可以将药箱16安装在机架17的 顶部,从而依靠药液的自重进行药液的输送,并通过相应的送风装置使得药液从所述喷 头喷出,这些明显变型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其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0023]优选地,所述喷头9安装在左、右侧板13,14的前部(即按照自走施药车的正 常方向作为参照,靠近车头方向为“前”,靠近车尾方向为“后”)。左、右下侧板13, 14的前部均安装喷头9是为了使农作物叶面、叶背全部附着有雾滴,大大提高喷雾的均 勻性。喷头组可以由四到六只喷头9组成,从上而下直线排列,以使得农作物从上而下 均勻地接收雾滴。喷头9的喷射倾角向上倾斜8°至12°,以便使雾滴不在篱架正下方 落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图中显示有多个喷头,但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仅设置一个 大型喷头,这同样能够起到喷雾的目的。[0024]由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该自走施药车充分吸收了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在宽行篱架型作物中植保喷雾的 优点,使得进行喷雾作业在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8的隧道内进行,从而在保证喷雾效 果、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植保喷雾的作业效率、降低了污染、减小了 对操作人员的危害;第二,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能够在喷雾作业过程中能 够防止雾滴的飘散,并通过储液槽大量回收本应飘散的雾滴,既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又 保护了环境;第三,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行驶稳定、结构紧凑、操作灵活、道路行驶速度 快的优点。[0025]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 进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之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 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 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002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 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包括发动机(1)、动力传递机构(11)、变速箱(3)、转向 轮G)、驱动动轮(5)、与该驱轮平行设置的随动轮(6)、喷头(9)、药液管(10)、药箱 (16)、驾驶座位O)以及机架(17),所述发动机(1)、动力传递机构(11)、变速箱(3)、 药箱(16)以及驾驶座位(2)安装在所述机架(17)上,所述发动机⑴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1)和变速箱C3)将动力传递到所述驱动轮(5),所述药箱(16)内的药液经由所述药液 管(10)被输送到所述喷头(9),其特征是,所述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还设有安装在该自走施药车一侧的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 (8),该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8)包括顶板(1 、左侧板(1 和右侧板(14),该顶板(12)、左侧板(1 和右侧板(14)形成一个三面封闭、三面敞开的箱体,所述左侧板(13) 和右侧板(14)的下部分别设有储液槽(1 ,并且所述喷头(9)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其特征是,所述侧置隧道式自走 施药车还设有药液泵(7),所述药箱(16)内的药液通过所述药液泵(7)经由所述药液管 (10)被输送到所述喷头(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其特征是,所述发动机(1)还通过 动力传递机构(11)和变速箱C3)将动力传输到所述药液泵(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其特征是,所述隧道式雾滴防飘装 置(8)安装在该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的左侧或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其特征是,所述侧置隧道式自走 施药车通过所述转向轮G)、驱动轮(5)以及随动轮(6)与地面接触,其中所述转向轮前 置,所述驱动轮和随动轮后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其特征是,所述喷头(9)具有多个 并分别安装在所述左、右侧板(13,14)的前部。
专利摘要侧置隧道式自走施药车,包括发动机(1)、动力传递机构(11)、变速箱(3)、转向轮(4)、后驱动轮(5)、与该后驱动轮平行设置的后随动轮(6)、喷头(9)、药液管(10)、药箱(16)、驾驶座位(2)、机架(17)以及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隧道式雾滴防飘装置(8),解决了目前宽行篱架行作物植保喷雾所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植保喷雾的作业效率、大大降低了污染、有效减小了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同时满足了篱架型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业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行驶稳定、结构紧凑、操作灵活、道路行驶速度快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M7/00GK201805839SQ20102055957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3日
发明者任海良, 吕国芳, 张剑峰, 张瑞宏, 沈辉, 王明友, 王高鹏, 缪宏, 薛学彪, 袁莉, 赵映, 高晓宏 申请人:扬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