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6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竿,为了发挥同时具有韧性和强度的竹竿的竿性能,而在竿体的中间位置上形成有类似竹节模样的部分(以下称为竹节)。
背景技术
为了在竿体上形成竹节,在竿体的中间位置上堆积树脂涂料等而形成鼓出部,沿该鼓出部的周部,假定相对于与竿的轴芯正交的面倾斜的面,并形成沿该倾斜的面延伸的层差状部,形成竹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25148号公报(段落标号W024]、以及图1)如上所述,在形成有层差状部的部分中,在层差状部的底部和层差状部的顶部处, 外径存在较大的差,因此,底部和顶部处的刚性的差过大。这样一来,在该层差状部中,刚性的连续性受损,在鱼上钩从而竿发生弯曲的情况下,难以描绘平滑的弧线,可能会在层差状部的部分处产生折曲那样的弯曲。另外,层差状部的顶部及底部成为接近大致直角的角部,因此,在竿发生弯曲的情况下,在该角部容易引起应力集中,存在着强度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竿,在鱼上钩的情况下,产生描绘弧线那样的平滑的弯曲,能够缓和应力集中,而且,制作竹节的时候容易制作。〔结构〕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结构特征是,在竿体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上形成鼓出部,该鼓出部由位于竿梢侧的竿梢侧鼓出部和位于竿尾侧的竿尾侧鼓出部构成,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竿尾侧端面和所述竿尾侧鼓出部的竿梢侧端面彼此向对方侧边倾斜边接近,在其接近的位置上形成有向竿轴芯侧进入的环状凹入槽,将所述环状凹入槽以沿着相对于竿轴线正交的垂直面倾斜的倾斜面的状态、环绕所述鼓出部的周面形成,所述鼓出部通过UV涂料形成。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作用〕通过形成竿梢侧鼓出部和竿尾侧鼓出部、以及在其边界位置上形成环状凹入槽, 能够形成类似竹节的部分,能够以接近竹竿的感觉操作钓竿。另外,通过形成环状凹入槽,在其与在竿梢侧鼓出部的径向上突出的最大突出部 (顶部)之间,产生因外径不同而造成的刚性不同。但是,通过以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竿尾侧端面和所述竿尾侧鼓出部的竿梢侧端面彼此向对方侧边倾斜边接近的方式将环状凹入槽形成为向竿轴芯侧进入的状态,由于竿梢侧端面和竿尾侧端面向环状凹入槽逐渐缩径,因此刚性也逐渐变化。由此,很少出现刚性的关联大幅度变化的情况,在鱼上钩的情况下,能够期待钓竿产生描绘弧线那样的平滑的弯曲。
而且,将所述环状凹入槽以沿着相对于竿轴线正交的垂直面倾斜的倾斜面的状态、环绕所述鼓出部的周面形成。由此,与单纯地沿正交于竿轴线的垂直面形成环状凹入槽的情况相比,环状凹入槽在竿轴线方向上位于不会偏倚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刚性的急剧变化。而且,通过UV涂料形成所述鼓出部,因此,与使用环氧树脂等涂料形成鼓出部的情况相比,凝固较快,容易形成鼓出部。〔效果〕能够提供这样的钓竿在鱼上钩的情况下,产生描绘弧线那样的平滑的弯曲,能够缓和应力集中,而且,制作竹节的时候容易制作。〔结构〕技术方案2的结构特征是,在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包含向径向外向突出的竿梢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上形成倒角部,在所述竿尾侧鼓出部的包含向径向突出的竿尾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上形成倒角部,将包含所述竿梢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的曲率半径形成为比包含所述竿尾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的曲率半径大的半径。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作用效果〕在竿梢侧鼓出部和竿尾侧鼓出部的各自的最大突出部上,形成有倒角部,因此,即使在载荷施加在钓竿上,产生了弯曲的情况下,也难以发生较大的应力集中。而且,将包含竿梢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的曲率半径形成为比包含竿尾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因此,成为类似竹节的结构,能够显现竹竿所具有的柔软的弯曲。〔结构〕技术方案3的结构特征是,所述竿尾侧端面和所述竿梢侧端面呈向相互接近的方向鼓出的圆弧状,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作用效果〕也就是说,朝向对方侧的竿尾侧端面和竿梢侧端面,呈向对方侧鼓出的圆弧状,因此,与直线地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应力集中更少且容易挠曲的钓竿用竿体。〔结构〕技术方案4的结构特征是,在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周向的一处,设有沿竿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凹陷部,所述环状凹入槽形成为倾斜的状态,从而所述环状凹入槽的周向的一部分与所述凹陷部的沿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一端相邻,并且,所述环状凹入槽的位于隔着轴芯成180°的相反侧的另一部分,到达与所述凹陷部的存在侧隔着轴芯成180°的相反侧。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作用效果〕凹陷部是模仿竹芽的部分而制作的。通过形成该凹陷部,在竿梢侧鼓出部,在周向的一处存在与其他部分相比小径的部分。这样一来,存在着以下担心隔着竿轴线在左右或上下的某一方向上,失去重量平衡或截面积的平衡,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的弯曲无法平滑。因此,通过将环状凹入槽配置在与凹陷部的存在侧隔着轴芯成180°的相反侧, 能够抑制大幅度地失去重量平衡或截面积的平衡,能够提供可期待平滑的弯曲的钓竿用竿体。〔结构〕技术方案5的结构特征是,在竿体的沿竿轴线方向上的两处以上的位置上形成有鼓出部,在形成于各个鼓出部上的位于竿梢侧的竿梢侧竹节和位于竿尾侧的竿尾侧竹节上,形成于所述竿梢侧竹节上的凹陷部和形成于所述竿尾侧竹节上的凹陷部在周向上相互错开180°的位置上形成,形成于所述竿梢侧竹节上的环状凹入槽和形成于所述竿尾侧竹节上的环状凹入槽以在周向上相互错开180°的状态形成。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作用效果〕在维持凹陷部与环状凹入槽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在形成在竿体的轴线方向两处以上的鼓出部彼此之间,相对于形成在竿梢侧竹节上的凹陷部和环状凹入槽,将形成在竿尾侧竹节上的凹陷部和环状凹入槽形成于在竿的周向上错开180°的位置上并形成为错开状态,由此,隔着竿的轴线,凹陷部和环状凹入槽不会配置成向左右的一方偏倚的状态,能够减少隔着竿轴线在左右或上下的某一方向上失去重量平衡或截面积的平衡的情况,得到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的弯曲平滑的钓竿。


图1是鲫鱼竿的侧视图。
图2是竹节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竹节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竹节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将竹节部分的凹陷部分进行了截断的纵剖侧视图。
图6是表示竹节部分的环状凹入槽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尾竿(竿体)
IA握持部
2竿梢侧鼓出部
2A长圆锥台状部
2B短圆锥台状部
2a竿梢侧最大突出部
3竿尾侧鼓出部
3A长圆锥台状部
3B短圆锥台状部
3a竿尾侧最大突出部
4环状凹入槽
4a底部分
5凹陷部
Bl竿尾侧竹节
B2竿梢侧竹节
a垂直面
b倾斜面X竿轴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4所示,钓竿A是用于钓日本鲫鱼的竿,在作为竿体的尾竿1上具有握持部1A,在握持部IA的竿梢侧的两处形成竹节B,通过竿梢侧鼓出部2和竿尾侧鼓出部3 形成竹节B,由此构成钓竿A。此外,构成钓竿A的各竿体以如下方式制作。也就是说,将碳纤维等的强化纤维向一方向拉齐,并使环氧树脂等的热固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浸渍在已拉齐的强化纤维组中,形成预成型料薄片。将该预成型料薄片剪断成规定的形状并将其卷绕在芯轴上,以卷绕在芯轴上的状态将形成为多层的上述结构物置入炉中进行烧结,烧结后将芯轴脱芯并取出圆筒状的竿坯料,再将该竿坯料剪断成规定长度,并实施精整加工而成为竿体。作为构成预成型料的强化纤维,除碳纤维外,还可以使用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氧化铝纤维等;作为树脂,可以使用酚醛树脂、聚酯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或PV(E)等热塑性树脂。对竹节B的竿梢侧鼓出部2进行说明。如图2 图4所示,竿梢侧鼓出部2在尾竿1的轴线方向的中间部,以在其外周面上向径向鼓出的状态形成。在靠近竿尾侧的一侧形成有外径大的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以该竿梢侧最大突出部加为界,在竿梢侧最大突出部加的竿梢侧,形成有向竿梢侧逐渐缩径的斜坡面长的长圆锥台状部2A ;在竿梢侧最大突出部加的竿尾侧,形成有向竿尾侧和缓地缩径的斜坡面短的短圆锥台状部2B。如图2 图4所示,短圆锥台状部2B呈向外且向对方侧的后述的竿尾侧鼓出部3 的短圆锥台状部3B鼓出的圆弧状。另外,形成在长圆锥台状部2A与短圆锥台状部2B之间的竿梢侧最大突出部加成为以平滑的曲线连接长圆锥台状部2A的外周面和短圆锥台状部 2B的外周面的倒角部。对竿尾侧鼓出部3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竿尾侧鼓出部3在前述的竿梢侧鼓出部2的竿尾侧,以在尾竿1的外周面上向径向鼓出的状态形成。在靠近竿梢侧的一侧形成有外径大的竿尾侧最大突出部 3a,以该最大突出部3a为界,在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的竿尾侧,形成有向竿尾侧逐渐缩径的斜坡面长的长圆锥台状部3A ;在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的竿梢侧,形成有向竿梢侧逐渐缩径的斜坡面短的短圆锥台状部:3B。如图2 图4所示,短圆锥台状部:3B呈向外且向对方侧的竿梢侧鼓出部2的短圆锥台状部2B鼓出的圆弧状。竿梢侧的长圆锥台状部2A与竿尾侧的长圆锥台状部3A相比呈和缓的倾斜面。竿梢侧的短圆锥台状部2B与竿尾侧的短圆锥台状部:3B相比呈和缓的倾斜面。因此,虽然在形成在长圆锥台状部3A与短圆锥台状部:3B之间的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和形成在长圆锥台状部2A与短圆锥台状部2B之间的竿梢侧最大突出部加上分别形成有倒角部,但对竿梢侧突出部加实施的倒角部,呈以更大的曲率半径和缓的变化状态。
对鼓出部进行说明。竿梢侧鼓出部2及竿尾侧鼓出部3都涂敷UV涂料而形成。也就是说,在尾竿1的竿轴线方向的中间部的规定位置上,利用喷涂涂装或毛刷涂装等的涂装方法,将UV涂料堆积在径向上而形成鼓出部。UV涂料制成的鼓出部,干燥所需的时间较短,能够立即开始对鼓出部的外形的磨削 研磨工序,作业效率高。而且,作为鼓出部,其表面硬度与使尿烷树脂或环氧树脂固化的情况相比更高,因而还具有不易损伤的优点。对环状凹入槽4进行说明。如图2 图6所示,作为竿梢侧鼓出部的竿尾侧端面的短圆锥台状部2B和作为竿尾侧鼓出部的竿梢侧端面的短圆锥台状部3B,相互向对方侧边倾斜边接近,在其接近的位置上形成有向竿轴芯侧进入的环状凹入槽4。该环状凹入槽4,以沿着倾斜面b的状态环绕鼓出部的周面而形成,其中,所述倾斜面b相对于与竿轴线正交的垂直面a倾斜。希望倾斜面b相对于垂直面a的倾斜角θ 在10° 士5°的范围内选定。作为上述的环状凹入槽4的制作方法,如上述那样,在涂敷UV涂料而形成了鼓出部之后,如图2及图6所示,作为竿梢侧鼓出部2的竿尾侧端面的短圆锥台状部2Β和作为竿尾侧鼓出部3的竿梢侧端面的短圆锥台状部:3Β通过形成的倒山形形状的切削刃进行磨削。这样一来,如图6所示,环状凹入槽4的底部分如成为稍微倒角的细槽。由于这样在环状凹入槽4的底部分如中也呈实施了倒角的形状,因此,不易产生应力集中。对凹陷部5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凹陷部5是模仿自然竹子的芽的痕迹的部分, 如图示那样,形成为大致接近纺锤形。在形成该凹陷部5时,在形成了鼓出部之后,并在形成了竿梢侧鼓出部2和竿尾侧鼓出部3且在竿梢侧鼓出部2和竿尾侧鼓出部3之间形成了环状凹入槽4后,使用立铣刀(end mill)来形成凹陷部5。关于凹陷部5,为了明确地区别于竿梢侧鼓出部2的其他部分,使其涂装颜色不同。具体地,使立铣刀从竿梢侧鼓出部2的竿梢侧开始作用并进行磨削。在凹陷部5 处,在竿梢侧形成竿梢侧倾斜面5A,并在竿尾侧形成竿尾侧倾斜面5B,竿梢侧倾斜面5A与竿尾侧倾斜面5B之间形成得最深,如图5所示,成为最接近尾竿1的竿坯料的外周面的底。竿尾侧倾斜面5B的上端恥位于比环状凹入槽4的底部分如高的位置,凹陷部5 和环状凹入槽4为不连通的状态。如图2所示,环状凹入槽4与凹陷部5的位置关系是,相对于形成在竿梢侧鼓出部 2上的凹陷部5,环状凹入槽4与凹陷部5的竿尾侧倾斜面5B的上端恥相比更从竿尾侧沿鼓出部的周部形成,在隔着竿体的轴芯X成180°的相反侧,以恰好位于凹陷部5的相反侧的方式,形成为以倾斜角θ倾斜的状态。以上说明的竹节B的结构,对位于尾竿1的靠近握持部IA的竿尾侧的竹节Bl进行了说明,而在位于竿梢侧的竹节Β2上,如下述那样,环状凹入槽4及凹陷部5的配置位置与竹节Bl不同。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在位于竿梢侧的竹节Β2上,与位于竿尾侧的竹节Bl的情形相比,凹陷部5的形成位置形成在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以90° 180°的范围错开的位置上。与之相应地,环状凹入槽4也从凹陷部5的竿尾侧沿周部形成,在隔着竿轴芯X成180°的相反侧,以恰好位于凹陷部5的相反侧的方式,以倾斜的状态形成在竿梢侧。如上所述,竿梢侧竹节B2和竿尾侧竹节Bi,其凹陷部5的形成相位不同,因此,如图1所示,设定为在从横侧方观察钓竿A的情况下,环状凹入槽4的倾斜方向恰好相反。[其他实施方式](1)环状凹入槽4的沿周部的倾斜面b的角度,能够在10° 士5°的范围内选定, 但并不限于该倾斜角度,能够根据规格而变更。(2)作为环状凹入槽4,并不是说一旦确定了前述的倾斜面b的角度,环状凹入槽 4的全部就位于由该角度确定的倾斜面b上,允许制造上若干的偏差。(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竿梢侧最大突出部加和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的突出高度,使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为小曲率半径并增高其突出高度,但也可以将竿梢侧最大突出部加和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同一半径并使其突出高度相同。或者, 关于竿梢侧最大突出部3a和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的突出高度,也可以使竿梢侧最大突出部加为小曲率半径,并加高竿梢侧最大突出部加的突出高度。(4)对仅以UV涂料形成前述的鼓出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还可以在最下层部分上卷绕一片碳纤维等的强化纤维预成型料薄片,并从其上堆积UV涂料而形成鼓出部。另外,还可以通过将UV涂料和强化纤维预成型料薄片交替地重合等的使两者混合的方式来形成鼓出部。这样的情形也包含在如技术方案1记载的、通过UV涂料形成所述鼓出部的记载中。工业实用性本发明主要应用于鲫鱼竿等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钓竿用竿体,其特征在于,在竿体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上形成鼓出部,该鼓出部由位于竿梢侧的竿梢侧鼓出部和位于竿尾侧的竿尾侧鼓出部构成,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竿尾侧端面和所述竿尾侧鼓出部的竿梢侧端面彼此向对方侧边倾斜边接近,在其接近的位置上形成有向竿轴芯侧进入的环状凹入槽,将所述环状凹入槽以沿着相对于竿轴线正交的垂直面倾斜的倾斜面的状态、环绕所述鼓出部的周面形成,所述鼓出部通过UV涂料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用竿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包含向径向突出的竿梢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上形成倒角部,在所述竿尾侧鼓出部的包含向径向外向突出的竿尾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上形成倒角部,将包含所述竿梢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的曲率半径形成为比包含所述竿尾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的曲率半径大的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竿用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竿尾侧端面和所述竿梢侧端面呈向相互接近的方向鼓出的圆弧状。
4.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竿用竿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周向的一处,设有沿竿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凹陷部,所述环状凹入槽形成为倾斜的状态, 从而所述环状凹入槽的周向的一部分与所述凹陷部的沿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一端相邻,并且,所述环状凹入槽的位于隔着轴芯成180°的相反侧的另一部分,到达与所述凹陷部的存在侧隔着轴芯成180°的相反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竿用竿体,其特征在于,在竿体的沿竿轴线方向上的两处以上的位置上形成有鼓出部,在形成在各个鼓出部上的位于竿梢侧的竿梢侧竹节和位于竿尾侧的竿尾侧竹节上,形成于所述竿梢侧竹节上的凹陷部和形成于所述竿尾侧竹节上的凹陷部在周向上相互错开180°的位置上形成,形成于所述竿梢侧竹节上的环状凹入槽和形成于所述竿尾侧竹节上的环状凹入槽以在周向上相互错开180°的状态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竿,在鱼上钩的情况下,产生描绘弧线那样的平滑的弯曲,能够缓和应力集中,而且,制作竹节的时候容易制作。在尾竿(1)上,形成位于竿梢侧的竿梢侧鼓出部(2)和位于竿尾侧的竿尾侧鼓出部(3)。竿梢侧鼓出部(2)的竿尾侧端面和竿尾侧鼓出部(3)的竿梢侧端面相互向对方侧边倾斜边接近,在其接近的位置上形成有向竿轴芯侧进入的环状凹入槽(4)。将环状凹入槽(4)以沿着相对于竿轴线X正交的垂直面(a)倾斜的倾斜面(b)的状态、环绕鼓出部的周面而形成,鼓出部通过UV涂料形成。
文档编号A01K87/00GK102187847SQ20111006479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2日
发明者小田绅介, 岩成朋纪, 谷口一真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