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

文档序号:35689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生物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
背景技术
当鱼类野生种群不能繁殖或其繁殖难以维持种群增长时,为了维持鱼类生物多样性和鱼类资源稳定,进行鱼类人工放流。为了评价人工放流的效果(如放流鱼的存活、生长、性成熟等情况),需要对放流的鱼进行标志,用以区分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通过对放流鱼进行回捕,统计带有标志鱼的数量,检查其生长发育情况,确定其在水体中的分布,可以推测放流鱼种的移动分布规律、生长发育状况、种群数量变动等放流效果。目前,鱼类标志方法有挂牌法、切鳍标志法、入墨法、被动整合雷达标以及编码金属标等方法。切鳍标志法是指将鱼的1个或多个鳍条全部或部分切除。该法虽然简单易操作, 但多数被切除的鳍条能够再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已分不清鳍条是否被切,仅适合短时间标记。入墨法通常注射着色液于鱼体背部皮下来标记鱼类,注入着色液的染色长度约1 2cm,着色液颜色有不同选择,但容易褪色,因此,该方法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编码金属标是由直径0. 25mm的磁性金属丝制作,标上刻有编码,可区分不同个体,该标是通过标志枪注入鱼体内,注入的伤口小,易愈合,很少引起鱼体组织的损伤,但需用专门金属标检测仪器, 且该检测仪器价格昂贵,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无法通过渔民帮助回收标记鱼,限制了这种标志法在基层的大规模应用。挂牌标志法为传统的标志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容易识别,可通过渔民回收标记鱼,适合基层科研单位的人工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因而应用广泛。但是,之前的挂牌标志是将标志牌挂在鱼类鳍上具齿的硬棘上(一般是胸棘或背棘)。然而,某些鱼类,如草鱼、鳙、鲢等,其鳍无硬棘,或另一些鱼鳍虽有硬棘,但棘上无齿,因此对这些鱼类,无法将牌直接挂在鳍上进行挂牌标志,而使用切鳍标志法、入墨法等进行标志存在标志效果不佳或操作复杂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该挂牌标志方法针对的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是指鳍无硬棘或虽有硬棘但棘上无齿的鱼类,具有操作简单,脱标率低的优点。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该标志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将鱼麻醉,鱼完全麻醉后腹部朝上;将挂线穿过标志牌上的挂环,用针穿好挂线, 将针从鱼的背鳍基皮下肌肉内第一鳍骨和第二鳍骨间的缝隙穿过,针引出挂线后,将背鳍两边的挂线在背鳍前方交汇,将交汇的两挂线线端连接,将多余挂线移除,形成一个线圈, 该线圈是为鱼背鳍的生长留下的空间,调整标志牌使其位于背鳍正前方,得到标志鱼;按此步骤进行挂牌标志后,挂牌不会给鱼的活动造成不便,更不会影响鱼的身体平衡。挂好标志牌后,将标志鱼放入清水中恢复至游动正常即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挂牌标志前对鱼进行暂养,暂养的具体操作为将鱼投入置有清水的暂养池中,在暂养池中每平方米放置2 3个充气石,连续充气,投放鱼的密度为15 30尾/m2,暂养5 7天,每天投喂饵料并换水。所述鱼是草鱼、鳙鱼或鲢鱼的幼鱼, 但本方法的应用不限于此,也可用于其他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 所述草鱼的幼鱼规格为体长11 17cm,体重50 70g ;所述鳙鱼的幼鱼规格为体长10 20cm,体重50 IOOg ;所述鲢鱼的幼鱼规格为体长10 21cm,体重50 IOOg ;所述每天投喂饵料的时间为上午8:30 9:30和下午15:30 1630,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 3% ;所述换水是在上午投喂饵料前将暂养池1/3 1/2体积的池水用相同体积的清水进行置换。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挂牌前,操作人员清洁双手并用质量浓度为70 75%的酒精擦拭消毒,并用质量浓度为70 75%的酒精对针和挂线进行浸泡消毒5 8min。所述挂线为铜丝和钓鱼线中的一种,铜丝直径为0. 14 0. 17mm,钓鱼线直径为0. 1 0. 2mm ; 所述标志牌的制备材料为有机塑料,标志牌的规格为长6 8mm,宽4 5mm,厚0. 6 1mm, 平均重量0. 027 0. 036g ;所述针为缝衣针。当采用铜丝作为挂线时,交汇后的铜丝端的连接方法为将两铜丝端叠放后朝同一方向绞合4 5圈,将多余的铜丝剪除,所得线圈与有机塑料标志牌的总质量为0. 038 0. 039g ;当采用钓鱼线作为挂线时,交汇后的钓鱼线端的连接方法为灼烧两线交汇处,烧熔后迅速将两线端捏合,将多余的线剪除,所得线圈与有机塑料标志牌的总质量为0. 037 0.038g。挂牌标志后对标志鱼进行暂养,暂养的具体操作为将恢复后的标志鱼放入置有清水的暂养池中,池中标志鱼的密度为10 30尾/m2 ;在暂养池中每平方米放置2 3个充气石,连续充气;向暂养池中加入水产用二氧化氯,使二氧化氯浓度为0. 5 lppm,对鱼体进行消毒,预防标志部位感染;每天投喂饵料并换水,换水后补充加入水产用二氧化氯, 保持二氧化氯浓度不变,连续进行4 7天;此后的3 5天每天投喂饵料并换水,换水后加入敌百虫使其浓度为0. 5 0. 7ppm ;继续观察2 3天,每天投喂饵料并换水,结束暂养, 暂养期间,每天观察记录鱼体摄食、活动和死鱼数等情况。所述每天投喂饵料的时间均为上午8:30 9:30和下午15:30 1630,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 3% ;所述换水是在上午投饵前将暂养池1/3 1/2体积的池水用相同体积的清水进行置换。本发明的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的原理是该方法的核心是要将有机塑料标志牌牢固地挂在鱼体表,并且尽可能对鱼的生存与活动影响最小。将有机塑料标志牌挂在鱼背鳍基部正前方,不会影响鱼的正常活动与身体平衡,但如挂在其它鳍上都会影响鱼的平衡与活动,如挂在尾鳍上会使鱼的游动速度变慢,在自然江河中将增加被捕食的风险;其次,将铜丝或钓鱼线从背鳍长在肉中的第一鳍骨和第二鳍骨之间穿过主要是为了使挂牌牢固(从肉中两骨间穿过),同时对鱼背鳍影响小,因第一鳍骨和第二鳍骨位于背鳍最前部,绕过的铜丝或有机胶线短,对鱼影响小。这样既将有机塑料标志牌牢牢地挂在了鱼体表,不易脱标,标牌保持率高,肉眼易识别,同时又不会对鱼的游泳、取食、逃生、平衡等活动造成明显影响,成活率高。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针对无硬棘或有硬棘但棘上无齿的鱼类进行挂牌标志,具有操作简单,挂牌后不影响鱼的身体平衡和各种活动,对鱼类损伤小,挂牌后鱼的成活率高,脱标率低的优点,可以有效提高挂牌标志放流回捕法评价放流效果的准确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用铜丝对草鱼进行挂牌标志,步骤如下挂牌前鱼的暂养挑选人工繁育的体长11 17cm,体重50 70g的草鱼幼鱼投入置有清水的暂养池,在暂养池中每平方米放置3个充气石,连续充气,投放鱼的密度为30尾 /m2,暂养并观察7天,每天上午9:00及下午16:00投喂浮性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 并在上午投饵前用1/3池水体积的清水置换相同体积的池水;观察鱼无异常后挂牌标志。挂牌标志挂牌前,操作人员清洁双手并用70%质量含量的酒精擦拭消毒,并对眼科剪、镊子、缝衣针和铜丝进行浸泡消毒8min,铜丝直径为0. 14mm,然后将铜丝穿过有机塑料标志牌上的挂环,规格为8mmX5mmX 1mm,质量为0. 036g,有机塑料标志牌上印刷标志文字;用麻醉剂麻醉待标志的鱼,麻醉剂为Sigma公司的Ms222,将Ms222按说明书操作规程溶解水中后,用于麻醉待标志的鱼,鱼完全麻醉后腹部朝上,用缝衣针穿好铜丝,将针从草鱼背鳍基皮下肌肉内第一鳍骨和第二鳍骨间缝隙穿过,针引出铜丝后,将背鳍两边的铜丝在背鳍前方交汇形成一个线圈,该线圈是为草鱼背鳍生长留下的空间;将交汇后的两铜丝端叠放后朝同一方向绞合4 5圈,用眼科剪剪去多余铜丝,调整标志牌使其位于背鳍正前方位置,标志牌和铜丝线圈总质量为0. 039g。挂好标志牌后,将鱼放入清水中恢复至正常活动为止,恢复后放入置有清水的暂养池中,池中标志鱼的密度为30尾/m2。标志鱼的暂养在暂养池中加入水产用二氧化氯使水中二氧化氯浓度达到lppm, 对鱼体消毒,预防标志部位感染,并放入每平方米充气石3个,连续充气。每天投喂浮性饲料2次,时间为上午9:00,下午16:00,投喂量为体重的3%,直到饱食为止,每天在上午投喂前用1/3池水体积的清水置换相同体积的池水,换水后补充加入水产用二氧化氯,保持二氧化氯浓度保持不变,连续进行5天,从暂养第6天开始到第8天每天投喂浮性饲料2次,时间为上午9:00,下午16:00,投喂量为体重的3%,直到饱食为止,每天在上午投喂前用1/3 池水体积的清水置换相同体积的池水,但换水后,加入敌百虫使其终浓度达到0. 7ppm。继续观察2天,每天投喂浮性饲料2次,时间为上午9:00,下午16:00,投喂量为体重的3%,直到饱食为止,每天在上午投喂前用1/3池水体积的清水置换相同体积的池水,无异常,则结束暂养。暂养期间,每天观察记录鱼体摄食、活动和死鱼数等情况。挂牌草鱼暂养期间,1000尾挂牌草鱼生长良好,没有发生任何疾病,只在暂养的第二天死亡2尾挂牌鱼,到暂养第10天转入大塘中饲养时,共计死亡2尾挂牌鱼,暂养10天成活率为99.8%。挂牌草鱼的穿刺部位均愈合,无发炎情况。统计暂养期间脱牌草鱼共计 176尾,脱标率为17. 6%,标牌保持率82. 4%。第十天转入到池塘中饲养,以测试标牌保持率和鱼成活率。挂牌草鱼暂养结束后转入池塘饲养2个月,每天投喂两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投喂时间为上午9:00,下午 4:00。记录水温、鱼体摄食、活动和死亡等情况。2个月期满时,放干池水,回捕全部转入池塘的998尾草鱼,其中822尾挂牌草鱼(暂养后剩998尾草鱼,掉牌176尾,剩余822尾挂牌草鱼),在土塘中饲养2个月,共死亡85尾,存活率为91.5%。死亡高峰主要集中在转入土塘后一个半月内,其后基本无死亡。2个月饲养期过后,标记保持率为79. 9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将实施例1中的草鱼换成了鳙鱼,体长10 20cm,体重50 100g, 挂牌前鱼在暂养池中的密度为15尾/m2、投饲量和时间、标志牌及挂牌方法、铜丝质量和直径、暂养方法和池塘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经10天暂养,其成活率为100%,标牌保持率为87.9%。在池塘中饲养2个月,死亡72尾,成活率92.8%,标牌保持率82.3%。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将实施例1中的草鱼换成鲢鱼,体长10 2lcm,体重50 100g,挂牌前鱼在暂养池中的密度为18尾/m2,投饲量和时间、标志牌及挂牌方法、铜丝质量和直径、 暂养方法和池塘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经10天暂养,1000尾鱼成活率为97. 8%,标牌保持率为86. 6%。在池塘中饲养2个月,死亡89尾,成活率90. 9%,标牌保持率80. 5%。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中,将实施例1中的铜丝换成了直径为0. Imm的钓鱼线,鱼的批次、规格、数量、标记牌、暂养方法和土塘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挂牌标志时,将钓鱼线穿过有机塑料标志牌上的挂环,然后用麻醉剂麻醉待标志的鱼,麻醉剂为Sigma公司的Ms222,将 Ms222按说明书操作规程溶解水中后,用于麻醉待标志的鱼,鱼完全麻醉后腹部朝上,用针从草鱼背鳍基皮下肌肉内第一鳍骨和第二鳍骨间缝隙穿过,针引出钓鱼线后,将背鳍两边的钓鱼线在背鳍前方交汇形成一个线圈,在酒精灯上灼烧两胶线,并迅速用戴有厚布手套的手将两受热融化的胶线端捏合,将多余的线剪除,调整标牌使其位于草鱼背鳍正前方。经 10天暂养,其成活率为100 %,标牌保持率为85. 3 %。在土塘中饲养2个月,死亡89尾,成活率91. 1%,标牌保持率81.0%。实施例5在本实施例中,将实施例2中的铜丝换成直径为0. Imm的钓鱼线,鱼的批次、规格、 数量、标记牌、暂养方法和土塘测试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挂牌标志时,将钓鱼线穿过有机塑料标志牌上的挂环,然后用麻醉剂麻醉待标志的鱼,麻醉剂为Sigma公司的Ms222,将 Ms222按说明书操作规程溶解水中后,用于麻醉待标志的鱼,鱼完全麻醉后腹部朝上,用针从鳙鱼背鳍基皮下肌肉内第一鳍骨和第二鳍骨间缝隙穿过,针引出钓鱼线后,将背鳍两边的钓鱼线在背鳍前方交汇形成一个线圈,在酒精灯上灼烧两胶线,并迅速用戴有厚布手套的手将两受热融化的胶线端捏合,将多余的线剪除,调整标牌使其位于鳙鱼背鳍正前方。经 10天暂养,其成活率为99 %,标牌保持率为86. 1 %。在土塘中饲养2个月,死亡76尾,成活率92. 3 %,标牌保持率80. 8 %。实施例6在本实施例中,将实施例3中的铜丝换成直径为0. Imm的钓鱼线,鱼的批次、规格、 数量、标记牌、暂养方法和土塘测试方法与实施例3相同。挂牌标志时,将钓鱼线穿过有机塑料标志牌上的挂环,然后用麻醉剂麻醉待标志的鱼,麻醉剂为Sigma公司的Ms222,将 Ms222按说明书操作规程溶解水中后,用于麻醉待标志的鱼,鱼完全麻醉后腹部朝上,用针从鲢鱼背鳍基皮下肌肉内第一鳍骨和第二鳍骨间缝隙穿过,针引出钓鱼线后,将背鳍两边的钓鱼线在背鳍前方交汇形成一个线圈,在酒精灯上灼烧两胶线,并迅速用戴有厚布手套的手将两受热融化的胶线端捏合,将多余的线剪除,调整标牌使其位于鲢鱼背鳍正前方。经 10天暂养,其成活率为98. 4%,标牌保持率为87. 5 %。在土塘中饲养2个月,死亡90尾,成活率90. 9 %,标牌保持率78. 6 %。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将鱼麻醉,鱼完全麻醉后腹部朝上;将挂线穿过标志牌上的挂环,用针穿好挂线,然后将针从鱼的背鳍基皮下肌肉内第一鳍骨和第二鳍骨间的缝隙穿过,针引出挂线后,将背鳍两边的挂线在背鳍前方交汇,将交汇的两挂线线端连接,将多余挂线移除,形成一个线圈, 调整标志牌使其位于背鳍正前方,得到标志鱼;挂好标志牌后,将标志鱼放入清水中恢复至游动正常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硬棘或有硬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 其特征在于挂牌标志前对鱼进行暂养,暂养的具体操作为将鱼投入置有清水的暂养池中,在暂养池中每平方米放置2 3个充气石,连续充气,投放鱼的密度为15 30尾/m2, 暂养5 7天,每天投喂饵料并换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硬棘或有硬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是草鱼、鳙鱼或鲢鱼的幼鱼;所述草鱼的幼鱼规格为体长11 17cm,体重50 70g ;所述鳙鱼的幼鱼规格为体长10 20cm,体重50 IOOg ;所述鲢鱼的幼鱼规格为体长10 21cm,体重50 IOOg ;所述每天投喂饵料的时间为上午8:30 9:30和下午15:30 16:30,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 3% ;所述换水是在上午投饵前将暂养池1/3 1/2体积的池水用相同体积的清水进行置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硬棘或有硬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 其特征在于挂牌前,操作人员清洁双手并用质量浓度为70 75%的酒精擦拭消毒,并用质量浓度为70 75%的酒精浸泡针和挂线5 Smin进行消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线为铜丝或钓鱼线,铜丝直径为0. 14 0. 17mm,钓鱼线直径为0. 1 0. 2mm ;所述标志牌的制备材料为有机塑料,规格为长6 8mm,宽4 5mm,厚0. 6 1mm, 平均重量0. 027 0. 036g ;所述针为缝衣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 其特征在于当采用铜丝作为挂线时,交汇后的铜丝端的连接方法为将两铜丝端叠放后朝同一方向绞合4 5圈,将多余的铜丝剪除,所得线圈与有机塑料标志牌的总质量为 0. 038 0. 039g ;当采用钓鱼线作为挂线时,交汇后的钓鱼线线端的连接方法为灼烧两线交汇处,烧熔后迅速将两线端捏合,将多余的线剪除,所得线圈与有机塑料标志牌的总质量为 0. 037 0. 038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其特征在于挂牌标志后对标志鱼进行暂养,暂养的具体操作为将恢复后的标志鱼放入置有清水的暂养池中,池中标志鱼的密度为10 30尾/m2 ;在暂养池中每平方米放置2 3个充气石,连续充气;向暂养池中加入水产用二氧化氯,使二氧化氯浓度为0. 5 Ippm ’每天投喂饵料并换水,换水后补充加入水产用二氧化氯,保持二氧化氯浓度不变,连续进行4 7天;此后的3 5天每天投喂饵料并换水,换水后加入敌百虫使其浓度为0. 5 0. 7ppm ; 继续观察2 3天,每天投喂饵料并换水,结束暂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天投喂饵料的时间均为上午8:30 9:30和下午15:30 16:30,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 3% ;所述换水是在上午投饵前将暂养池1/3 1/2体积的池水用相同体积的清水进行置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硬棘或有棘无棘齿鱼类的人工放流挂牌标志方法,操作步骤如下将鱼麻醉,然后将挂线穿过标志牌上的挂环,用缝衣针穿好挂线后,将针从鱼的背鳍基皮下肌肉内第一鳍骨和第二鳍骨间缝隙穿过,针引出挂线后,将背鳍两边的挂线在背鳍前方交汇形成一个线圈,将交汇的两挂线线端连接,剪去多余挂线,让标志牌位于背鳍正前方即可。挂牌前需要对鱼进行暂养,挂牌后需要对标志鱼进行暂养。该方法解决了鳍上无硬棘或有硬棘而无棘齿鱼类(尤其是小规格鱼)的挂牌标志难题,而且挂牌后不影响鱼的身体平衡和活动,对鱼类损伤小,成活率高,可显著降低脱标率,提高挂牌标志放流回捕法评价放流效果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301965SQ201110201630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
发明者崔淼, 张其中 申请人:暨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