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棘齿机构组件的枢转安装的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3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棘齿机构组件的枢转安装的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计用于准备或烹饪食物的各种厨用容器的总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具有一个或更多个枢转安装的把手的容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厨用容器的枢转安装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紧固底座和可握持构件,所述紧固底座使得能够将所述把手紧固到容器的壁上,所述可握持构件安装在所述紧固底座上且能够枢转一个主角扇区,所述主角扇区至少包括操作角扇区,所述操作角扇区从可握持第一角位置延伸至不同于所述可握持第一角位置的存放第二角位置,在处于可握持第一角位置时,该可握持构件使得使用者能够操作该容器。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厨用容器(诸如碟子、高帮煎锅或者高压锅)能够装配有一个或多个适于提拿的枢转安装的把手,所述把手可以在展开位置与存放位置之间转换,在展开位置,所述把手相对于容器径向排列以使所述容器能够被操作;在存放位置,所述把手向下折叠以限制所述容器的外形尺寸并且有利于容器的清洁与存放。该种把手通常包括一个安装至紧固底座上的枢轴的环,该环本身附接至所述容器的壁上。虽然该种可枢转安装的把手在人体工程学方面具有毋庸置疑的优势,但是它们也有缺点。特别地,在必要的情况下,这些把手往往会使装配容器的操作变得复杂,一旦所述紧固底座已经安装在容器的壁上,则需要将该环定位在某一位置,在该位置,首先,使得能够将所述基座适当地放置和定位在容器壁的精确的位置上;其次,能够操作基座的固定装置,例如一个或多个螺钉;最后,在装配操作中,避免环与基座的任何意外地分离。不幸的是,这种操作由于环的不稳定性而变得更为复杂。当人工地握持各种元件时,为了避免所述环滑出,或者甚至分离以及掉落,或者使所述把手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所述容器不合理地定位,只要所述把手没有实际地固定到容器上,就需要负责装配的操作者小心谨慎地进行这种操作。这种操作可能需要使用定位工具和固定工具,这是相当复杂的,因此也是昂贵的。无论如何,这种限制趋于降低装配线的生产效率,以及提高次品装配的风险,因此提高了废品率。另外,它们在准备和供应部件方面使装配线的组织复杂化了,只要装配必须在独立的站完成,只要在装配站的上游,形成包括底座和把手的稳定的子组件以同时将所述子组件安装到容器上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因此,设计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缺陷,并且提出一种用于厨用容器的新型的可枢转的把手,该种把手使所述把手以及容器的装配操作更为简单和可靠,同时也使所述把手和所述容器具有最优的人体工程学以及直观的操作。设计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厨用容器的新型的可枢转的把手,这种把手操作简单且安全。设计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可枢转的把手,这种把手的结构特别简单、紧凑、重量轻且制造成本低。设计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可枢转的把手,这种把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尤其是当其处于握持位置时也是如此。设计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可枢转的把手,该种把手外形美观并且不易受外部影响,尤其是不易受污垢和飞溅物的影响。设计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可枢转的把手,特别地,该种把手耐
用,可重复并且可靠。设计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可枢转的把手,特别地,操作者可以以简单容易的方式安装和拆卸该种把手。设计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可枢转的把手,该种把手具有优化的装配以及良好的人体工程学性能。最后,设计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将可枢转安装的把手装配到厨用容器上的方法,该种方法简单、快捷、可靠并且可重复。本发明的目的通过用于厨用容器的可枢转安装的把手实现,所述把手包括紧固底座和可握持构件,所述紧固底座使得能够将所述把手紧固到所述容器的壁上,所述可握持构件安装在所述紧固底座上且能够枢转一个主角扇区,所述主角扇区至少包括操作角扇区,所述操作角扇区从可握持第一角位置延伸至不同于所述可握持第一角位置的存放第二角位置,在所述可握持第一角位置,所述可握持构件使得使用者能够操作所述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安装的把手设置有约束装置,所述约束装置设计成在所述可握持构件处于约束角位置时与所述可握持构件啮合,所述约束角位置位于操作角扇区之外或者位于操作角扇区的边界上,所述约束装置设置成首先限定不阻塞方向其次限定阻塞方向,在所述不阻塞方向上,所述约束装置允许所述可握持构件朝着所述操作角扇区自由地经过所述约束角位置;在阻塞方向上,所述约束装置防止可握持构件运动超出所述约束角位置而离开所述操作角扇区。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设置有这种把手的厨用容器实现。最后,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将枢转安装的把手装配至厨用容器的方法实现,所述方法包括组装枢转安装的把手的步骤(a),在该步骤(a)期间,通过将可握持构件安装在紧固底座上而形成把手,所述紧固底座设计用于使所述把手能够固定至容器上,以这种方式, 所述可握持构件能够枢转经过一个角扇区,所述角扇区至少包含操作角扇区(aF),所述操作角扇区从可握持第一角位置延伸至不同于所述可握持第一角位置的存放第二角位置,所述可握持第一角位置对应于所述可握持构件使得使用者能够操作所述容器时的位置;所述方法的特征还在于,组装把手的步骤至少包括插入子步骤(al),在所述插入子步骤(al)期间,所述可握持构件安装在底座上,处在位于操作角扇区之外的插入角位置中;然后是约束子步骤(a2),在所述约束子步骤(a2)期间,所述可握持构件在不阻塞方向上朝操作角扇区枢转,直至到达并经过约束角位置,所述约束角位置本身位于所述操作角扇区的边界上或
5者位于所述操作角扇区之外,在所述约束角位置时,所述约束装置防止所述可握持构件朝其插入角位置返回。


阅读以下非限定性方式给出的说明以及实施例,将能够更详细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其中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把手的厨用容器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如图1所示的枢转安装的把手的分解立体图;图3A、3B、3C分别是总体立体图,剖面立体图以及不完整的侧面立体图,示出了在第一装配阶段期间图1和图2中的枢转安装的把手,此时,可握持构件在插入位置与底座对接;图4是示出了在第二装配步骤中,所述可握持构件通过滑向操作位置逐渐插入底座时的图1至图3C的把手的剖视立体图;图5A和5B分别是图1至图4中的把手的剖切立体图和侧剖视图,其中,可握持构件完成其插入运动并且开始倚靠在底座上的轴承上,以允许其枢转;图6A和图6B分别是剖切立体图和侧剖视图,示出了图1至图5B中带有枢转至约束位置的可握持构件的把手。图7和图8分别是图1至图6B中的把手的不完整的侧剖视图,其中,可握持构件从存放位置展开至握持位置,并且示出了约束装置在不阻塞方向上收回。图9是图1至图8中的把手锁定在握持位置的侧剖视图;以及图10是图9中的把手的侧剖视图,该把手由使用者解除锁定以使得其能够向下折
叠至存放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厨用容器2的枢转安装的把手1,该把手适合于无限制地适于用作准备、展示或者烹饪食物的各种容器——诸如碟子、高帮煎锅、深平底锅、煎锅、炖锅、汤锅或者高压锅等。容器2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枢转安装的把手,在优选变例实施例中,容器2可以具有至少一对枢转安装的把手,该对把手以直径相对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容器2的优选大致竖直的壁4的上部。为此,该把手1包括紧固底座3,该底座3使得能够将把手1固定至所述壁4上。优选地,底座3具有至少一个抵靠面3A,在该例中,抵靠面3A是后面,并且设计用于稳定表面抵靠所述壁4,所述容器的把手1优选以不需要钻孔或穿透所述壁4的方式固定。有利地,该底座3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并装配至所述壁4上,例如,通过紧固螺栓7 与从壁4伸出的螺纹法兰(未示出)接合的方式装配,该螺纹法兰例如可通过焊接安装在壁上,因此,所述紧固螺栓7使得可以将所述底座3压在所述壁4上并使底座3固定地抵靠壁4。自然地,该容器2可以为任何形状,特别地,所述壁4可以从底部2A向上延伸并且绕发电机轴(这优选对应于竖直方向(ZZ’),并且可以与如下描述的方向相同)围成一个封闭的轮廓C。因此,所述壁4能大致形成一个圆筒,其中,底座限定容器的底部2A,例如, 底部2A可以是基本上为圆形,椭圆形,多边的,等等。另外,该把手1包括至少一个具有非限定形状的可握持构件5,以便在操作容器2 时,所述构件能够使得使用者握住所述把手。因此,在变例中(未示出),该可握持构件5可以通过杆状的构件形成,该构件能够是长形的,并且基本上为直线的或者可以是弯曲的。优选地,如图所示,所述可握持构件5由环6形成,优选为在其端部6A,6B具有凸起(例如基本上为圆柱形的凸起),有利地,所述环通过每一所述端部6A,6B连接至底座3, 在底座的每一侧上,因此,环6与所述底座共同限定出基本封闭的轮廓,例如,一个环形或者椭圆形的轮廓。根据本发明,可握持构件5安装在底座3上,能够枢转一个主角扇区α 0,该主角扇区至少包括操作角扇区α F,该操作角扇区从可握持第一角位置Pp延伸至不同于可握持第一角位置的存放第二角位置Pk,其中,在可握持第一角度位置PP,可握持构件5能得使用者能够握住并且操作容器。因此,有利地,可握持构件5可以在可握持位置与存放位置Pk之间切换。处于可握持位置时,可握持构件5基本上相对于容器的发电机轴(ZZ’)径向地展开,并且优选为牢固地锁定在相对于底座3固定的位置上,以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牢固的并且安全的手柄,通过该手柄可以握住所述容器2;存放位置Pk基本为非径向的,处于该位置时,所述可握持构件向下折叠以减小把手1 (以及更为通常的为容器)的外形尺寸,以利于将其放入洗碗机或从之取出。自然地,把手的这种结构,尤其是枢转轴(XX’ )的方向是非限制性的。特别地,在变例中(未示出),枢转可以绕竖直的轴线发生,以致可握持构件的路径基本上包含在水平平面上,并且可握持构件5能够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处于第一位置时,可握持构件5从相对于壁4基本正交的方向突出出来,处于第二位置时,可握持构件5相对于所述壁4的轮廓C基本正切地折叠。然而,优选地,枢转绕大致水平的轴(XX’ )发生,该水平轴(XX’ )优选为基本与轮廓C相切。所以,当处于存放角位置Pk时,可握持构件5沿壁4大致竖直地下垂;当处于可握持第一角位置Pp时,可握持构件5为基本上展开的,以使环6从底座3沿基本水平的平面或者稍微倾斜的平面延伸至其自由端,倾斜的方向大致在水平面以下负10度至水平面以上20度至30度的范围内。为了便于描述,在该例中,标记(YY’)指定为基本平行于贯穿底座3中央的容器半径的轴线。并且,轴线(YY’)与枢转轴(XX’)以及竖直轴(ZZ’)一起构成右旋的正交参考坐标系,该坐标系的轴线限定了水平面的方向。根据本发明的重要特征,该把手1设置有约束装置10,所述约束装置10设计成在所述可握持构件处于约束角位置Pe时与所述可握持构件5啮合,所述约束角位置P。位于操作角扇区aF之外或者位于操作角扇区ciF的边界上,所述约束装置设置成首先限定不阻塞方向Sl其次限定阻塞方向S2,在所述不阻塞方向上,所述约束装置允许所述可握持构件5 朝着所述操作角扇区a F自由地经过所述约束角位置Pc ;在阻塞方向上,所述约束装置防止可握持构件5运动超出所述约束角位置Pe而离开所述操作角扇区。有利地,带有整合至所述把手1的本发明的约束装置10使得可以,在得到的子装配件安装在容器2的壁4上之前,通过将可握持构件5组装至底座3可以预先装配枢转安装的把手1。基本上,约束装置10使得可以对环6相对于底座的预先定位进行控制,并且将所述环基本保持在能与在容器上安装把手1相兼容的角扇区内。更特别地,一旦经过且与约束装置啮合,该可握持构件5即被限定在某一位置或位置范围内,在该位置或位置范围内,首先,在承载有环6的底座3被带向并抵靠所述壁4 的阶段中,可握持构件5不与容器的壁4接触;其次,在固定过程中,可握持构件5清除用于操作并驱动紧固螺栓7的必要空隙。更不必说,该约束装置10促成一种止回的抵接,该种抵接防止或者有助于防止可握持构件5和底座3相互分离。有利地,本发明的约束装置10因此使得能够将止回功能与经过(横跨)预先确定的约束位置P。相关联,所述约束装置被触发——由可握持构件5经过所述约束位置P。而触发,有利地,自动触发启动,也即,当所述可握持构件5到达并且经过所述约束位置,同时可握持构件在不阻塞方向Sl上从外部(也即从主角扇区的位于所述操作扇形CIf外部且不包括约束位置的部分)朝操作角扇区枢转,从而,所述可握持构件致使其本身限制在角扇区,该角扇区由所述约束位置P。至操作角扇区的边界所限定,该操作角扇区的边界距离所述约束位置最远(在不阻塞方向Sl上),在该例中,其边界为图中的握持位置PP。有利地,将约束位置布置在操作角扇区的外部或者操作角扇区的边界上,使得在所述把手装配到容器2后以及所述容器投入使用之后,约束装置不会影响把手的操作,因为,约束装置10的存在和动作不会影响所述操作,尤其是不会阻碍所述环6从存放位置与约束位置的枢转变换(反之亦然)。因此,该约束角位置Pc形成一个居中的角位置,该位置存在于由插入位置P1以及标识操作角扇区α 边界的角位置之一限定的范围内。该插入位置P1在图2至图3C中示出,并且位于远离存放角位置与握持角位置的主角扇区内;操作角扇区边界也就是存放角位置Pk与握持角位置PP。换言之,该主角扇区C^表示绕枢转轴(XX’)的角度范围,该角度范围严格地大于操作角扇区α绕所述枢转轴的角度范围。这种布置使得可以将可握持构件5最初容纳在所述主角扇区内的插入角位置P1处。通过转换,插入角位置P1可以构成边界之一, 但位于操作角扇区α F之外,尤其是位于对应如下关联的角扇区之外,该种关联首先是所述操作角扇区α F的关联,其次是在约束位置Pe与所述操作角扇区边界不一致时,为从约束位置P。到操作角扇区的最接近的边界限定的邻近角扇区的关联,也就是说,从约束位置Pe到与约束位置Pe直接相邻的存放位置或者握持位置(在不阻塞方向Sl上,贯穿操作角扇区)。特别是以优选的方式,该约束角位置P。位于从插入位置P1延伸至存放位置Pk的角扇区内,也就是说,所述约束角位置基本上位于与所述存放位置布置有握持位置Pp的相反的一侧,该不阻塞方向Sl对应于操作方向,使该可握持构件5可以从存放位置Pk展开到
握持位置Pp。
另外,虽然约束位置可以位于操作角扇区的外部,同时不同于且远离握持位置和存放位置,所述约束角位置Pe优选为基本上与存放角位置Pk —致。有利地,除了其具有止回功能防止把手被意外地提拉,约束装置10因此还提供有存放角位置的操作分度,所述分度是对使用者明显有利的。因此,由约束装置10促成的止回的抵靠部也构成了终结行程的抵靠部,该种终结行程的抵靠部阻止可握持构件从握持位置Pp到其存放位置Pk的操作运动。所述抵靠部限制所述运动的幅度,并通过反作用于使用者以及阻止所述运动的机械阻力暗示使用者该可握持构件5实际上已到达存放角位置。另外,当可握持构件5处于所述存放位置时,通过阻止所述可握持构件随意摇摆, 约束装置10有利于可握持构件5在存放位置Pk的稳定性。如以下的详细描述,这种握持至少是在阻塞方向S2上促成的,并且,优选为不阻塞方向Si,从而防止可握持构件5不适时地展开,例如,当使用者为了存放或者清洗而使容器2倾斜时。因此,可以借助公知的机械结构预先将可握持构件5牢固地装配至底座3,以及表明可握持构件5处于其存放角位置Pk并且优选为在该位置握住可握持构件5。优选的,该约束装置10包括棘爪构件11,该棘爪构件11优选包括至少一个闩锁 12,该闩锁12由弹性返回构件13 (诸如螺旋弹簧)偏置而抵靠至少一个约束第一凹部14, 所述约束凹部14优选为首先具有肩部15,其次在与肩部相对的一面上具有斜面16,该肩部 15形成在阻塞方向S2上阻止闩锁12的抵靠部,所述闩锁12能够沿斜面16在不阻塞方向 Sl上行进。有利地,第一约束凹部14因此形成一种单向停止凹口,一旦该闩锁12经过由肩15 形成的阻碍,即不可逆地进入该单向停止凹口 ;并且所述闩锁12能够从该单向停止凹口处退出,尤其是通过在斜面16上的行程重新加载该弹性返回构件13。有利地,由肩部15形成的阶梯使得闩锁12在不阻塞方向Sl上产生听得到的咔哒声和/或者能够暗示操作者的触觉感应该约束装置10在把手的装配过程中被正确地接合了。另外,使用中,在相反的阻塞方向S2上,在所述环从可握持位置返回并到达存放位置的过程中,由肩部15形成的阶梯促成一个清晰的阻止环6向下折叠的运动的阻碍。另外,该可握持构件5固定一个(优选为两个)短轴20上或者与所述一个(优选为两个)短轴20成一个整体,所述短轴20使得所述可握持构件5能够绕所述紧固底座3 枢转。有利地,这种布置使得能够给予可握持构件5 —种特别紧凑的一体式结构,因此特别是在承重和冲击方面,有利于装配以及提供良好的稳固性。通过优选例子,该短轴20由从环的端部6A、6B向环6的内部伸出的圆柱形或圆形底座形成。优选的,该第一约束凹部14设置在所述短轴20内。特别地,约束凹部14由短轴的外表面内的凹口形成,优选的,肩部15沿相对于由所述短轴00)表现的旋转轴(XX’)基本上径向向内延伸的方向倾斜,或者实际上相对于所述凹口的侧壁的切线形成锐角,以组成棘齿类型的斜齿。同时斜面16开始于所述凹口的侧壁,并在钝角孔径角处逐渐升高,均覆盖圆周组件以及大体上径向向外的组件。
有利地,该第一闩锁12由移动支座21承载,该移动支座21优选为在底座3内平移引导的滑块22形成,该平移方向优选为在横向方向上基本上为直线的且垂直于枢转轴 (XX,)。另外,优选地,把手1包括按钮类型的控制构件25,所述控制构件25不同于可握持构件5,并且使得使用者或者负责装配或维修容器2的操作者能够使约束装置10失效,以允许所述可握持构件5能够在正常的阻塞方向S2上经过所述约束装置10。有利地,这种措施使得能够在使用者的控制下将约束装置10反转,并且适于允许可握持构件5回到其插入位置PI,例如为了替换或清洗的目的,而将可握持构件5取出。更特别地,该控制构件25可以由与滑块22关联的按钮形成,并且优选为固定至其端部。所述按钮通过窗口 51以使所述滑块22能够克服弹性回位构件13而被压入底座内。在可单独构成本发明的优选的变例中,所述约束装置10的第一闩锁12也适于与第二抵靠凹部30协作,用于通过将所述可握持构件朝其存放角位置Pk反向枢转,而将所述可握持构件( 锁定在握持角位置PP。约束装置10,以及更特别地为闩锁12,因此可以形成适于接合可握持构件5以将该可握持构件5锁定在握持位置的锁定构件,从而在使用者操作容器2时,防止环6意外地朝存放位置Pk向下折叠。因此,所述闩锁12能够形成一种普通构件,该普通构件适于在一个和/或多个操作位置上,参与首先是约束可握持构件,其次是锁定可握持构件,或者加强可握持构件的锁定。如图所示,有利地,第二抵靠凹部30可以设置在短轴20内。在变例中,特别地如图7所示,第一约束凹部14(尤其是肩部15)关于枢转轴 (XX’ )相对于第二抵靠凹部30 (特别是抵靠面30A,其中,当可握持构件5处于握持位置Pp 时,第一闩锁12在侧向平移的方向上抵靠的抵靠面30A)成角度地偏置一个偏斜角θ,该偏斜角θ为在70度至120度的范围内,优选为110度左右。优选地,介于肩部15与抵靠面30Α之间的偏斜角的值基本上等于操作角扇区ciF 的范围,该角的行程使闩锁从第一约束凹部14至第二抵靠凹部30,并与环6从存放位置Pc 至握持位置Pp的必要行程大致一致。另外,移动支座21也可以承载远离第一闩锁12的第二闩锁31,并且设计用于与第三抵靠凹部32接合,该第三抵靠凹部32用于将可握持构件5锁定在可握持位置ΡΡ。因此,有利地,本发明的把手1具有至少两个抵靠凹部30、32,所述两个抵靠凹部 30,32互不相同并且分别与各自的闩锁协作,所述闩锁互相分离且不限定各自的活动,以提供在握持位置的加强锁定。有利地,第一和第二闩锁12、31通过凸起形成,并且优选为矩形模块的形状,从滑块22的同侧伸出,彼此保持固定的距离。根据单独构成的发明的特征,所述短轴20的毂凹陷而形成第四脱开接合凹部33, 当所述第二闩锁31为了对所述可握持构件解除锁定以及允许所述可握持构件朝所述存放角位置枢转的目的,而与第三抵靠凹部32分离时,所述第二闩锁31能够退回至所述第四脱开接合凹部33内。换言之,短轴20优选布置成容纳脱开接合凹部33,当控制构件25导致第二闩锁退回至该脱开接合凹部33时,该第二闩锁至少能够部分地平移。
10
为此,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控制构件25优选设计成是刻有尺寸的,尤其是其工作行程是刻有尺寸的,以便当使用者启动控制构件时,移动支座21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移动以使得使用者不仅能控制约束装置10的可逆性(至少是当环处于约束位置时),当所述环处于握持角位置时,也能够解除对可握持构件5的锁定,以使其能够进入存放角位置。优选地,所述毂至少在其外围的一部分上由外围边缘(3 侧移,因此该短轴20在其端部凹陷,照钟表的样式安装第二闩锁31。有利地,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抵靠凹部32由所述边缘的径向内表面 351形成,同时,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约束凹部14和/或第二抵靠凹部30分别由所述边缘的径向外表面35E形成。为此,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约束凹部14优选为一端堵死的凹部,第二和第三凹部 30,32优选为贯通的凹部,以使该边缘35形成穿孔的分割物,该分割物通过角扇区而非由所述第二和第三抵靠凹部30、32将第一闩锁与第二闩锁分开。优选地,第四脱开接合凹部33具有符合安装第二闩锁31的环形形状,所述闩锁的边缘优选为圆的。 另外,第四脱开接合凹部33优选为具有更多标记的阶梯36,该阶梯36使得在第一闩锁12 (外部的闩锁)紧固至第一约束凹部14上时,所述第二闩锁31 (内部的闩锁)能够移动。优选地,短轴20在其端部处由贯穿通道30、33、32分开,形成第二和第三抵靠凹部 30、32。更特别地,如图所示,所述贯穿通道由第二抵靠凹部30、第四脱开接合凹部33、以及第三抵靠凹部32以直线且连续相通的方式组成,并且通过边缘35的不连续以及大致环形的部分侧移。另外,当可握持构件5成角度地布置使得所述贯穿通道随之延伸的主线基本上平行于滑块22的方向时,所述贯穿通道30、33、32的宽度L30,尤其是第二抵靠凹部30的宽度,优选为适于设置一个足够大的开口允许所述边缘(3 连续地经过第一闩锁12和第二闩锁31。有利地,该种构造使得适当地对齐在插入位置P1 (图3A至3C)的可握持构件5,能够到达底座3内的操作位置——通过被沿滑块22滑过闩锁(所述闩锁穿过贯穿通道而经过边缘35)(图4),直至第四分离的凹部33开始重叠于第二闩锁31 (图5A,5B),在该位置, 所述可握持构件能够绕所述闩锁枢转,直到到达其约束位置Pe(图6A至6B)。另外,紧固底座3优选设置有至少一个轴承40,该轴承40优选为光滑的轴承类型, 并且旋转地引导该可握持构件5,尤其是短轴20。另外,所述紧固底座3优选设置有至少一个进入凹槽41,所述进入凹槽41在底座 3的一面敞开,优选为在设计用于与所述容器2的壁4抵靠的抵靠面3A敞开,所述进入凹槽41将所述抵靠面3A连接至所述轴承40上以使得所述可握持构件5能够沿所述进入凹槽41从所述底座的外部插入所述轴承40内。优选地,在环6插入底座3的过程中,进入凹槽41的边缘形成用于滑动地支持短轴20的导轨42。优选地,在所述底座3的每一侧面,所述进入凹槽41大致为U形。U形的分支形成在抵靠面3A上敞开的轨道42,且U形的半圆端部部分使得可以旋转地引导短轴20。有利地,进入凹槽41的该种构造使得当把手1装配到容器2时,首先用环的凸起端6A、6B遮盖其侧面开口,其次应用底座遮盖抵靠容器2的壁4的抵靠面3A上的插入开口, 如图1所示。这赋予把手1美观的外形,另外,还用保护罩包围住把手的内部机构使把手远离污渍,湿溅或者是外部的机械攻击。另外,把手1优选设置有行程末端抵靠部45,该抵靠部45设计用于当所述构件沿解锁方向Sl移动并且到达握持位置时阻止可握持构件5的运动。优选地,所述行程末端抵靠部45包括设置在底座3的顶部的凸起46,该抵靠部凸起46抵靠在设置在可握持构件5上的肩部47上,所述肩部优选为朝环6的端部6A、6B的外围凹陷,以形成短轴20的底部。有利地,特别是当使用者提拿该容器时,这种抵靠部45使得能够稳定且牢固地握持该可握持构件5。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可握持构件5处于握持位置Pp时,其可以被锁定在阻塞和不阻塞的枢转的方向上,也就是说,当可握持构件5处于向下折叠的存放位置时,能够通过与各自的抵靠凹部30、32的相应侧壁协作的闩锁装置12、31实现锁定;处于另一方向时,可以通过防止可握持构件继续展开而超出所述握持位置的抵靠部45实现锁定。另外,第三抵靠凹部优选设置有空隙补偿构件50,这种斜面形成设置在第三抵靠凹部32的端部的唇缘,并且相对于边缘35的对应边缘向所述凹部的内部倾斜。有利地,当所述闩锁接合所述抵靠凹部32时,这种空隙补偿构件50设计用于与第二闩锁31协作,尤其是由所述闩锁推回以在不阻塞方向Sl上旋转地施加锁定短轴20的力。因此,在所述第二闩锁31的推力下,空隙补偿构件50受弹性构件13挤压,可握持构件 5便与行程末端抵靠部45无缝隙地抵靠。有利地,空隙补偿构件50还形成限制第二闩锁31的行程的停止装置,当可握持构件处于握持位置Pp时,空隙补偿构件50阻止滑块22通过第三抵靠凹部32从底座3中退
出ο优选地,如图所示,把手1,尤其是底座3,环6以及移动支座21基本上关于由竖直轴线W和基本上经过底座中心的容器2的半径限定的径向平面相对称。为此,优选地,底座3包括两个行程末端抵靠部45以及两个大致相对的进入凹槽 41,它们均设计用于容纳分别位于环6上的两端6A和6B的彼此相对的短轴20。移动支座 21包括两个滑块22,该两个滑块22牢固地连接至形成控制构件25的可视部分的横木上, 并且每一滑块22承载一对第一和第二闩锁12、31,该闩锁12、31沿图2所示的向左和向右的相反的方向伸出,并且设计用于深入每一进入凹槽41中,以与所述短轴20的约束凹部和抵靠部协作。有利地,这种结构使所述约束及锁定装置多个,尤其是两个,使得可以提高把手的牢固性、稳定性及操作的可靠性。参阅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变例,以下描述了将本发明的枢转安装的把手1装配至厨用容器2的方法。如图2所示,最初,把手1的组成部件是彼此分离的。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首先组装枢转安装的把手1的步骤(a),在该步骤中,通过将可握持构件5安装在紧固底座3上而形成把手1,以这种方式,所述可握持构件能够枢转经过一个角扇区,所述角扇区至少包含操作角扇区aF,所述操作角扇区CIfW可握持第一角位置Pp延伸至不同于所述可握持第一角位置的存放第二角位置Ρκ,所述可握持第一角位置 Pp对应于所述可握持构件使得使用者能够操作所述容器时的位置优选地,该组装把手的步骤(a)包括放置承载第一和第二闩锁12、31的移动支座 21的子步骤(aO),在该子步骤期间,负责装配的操作者使控制构件25通过窗口 51以及抵靠弹性返回构件13而插入底座3中,直至第二闩锁31充分地到达旋转轴40的中心,特别地如图3C所示,控制构件25处于预按压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组装把手的步骤至少包括插入子步骤(al),在所述插入子步骤al期间,所述可握持构件5安装在底座上,处在位于操作角扇区CIf之外的插入角位置P1中更特别地,装配操作者将环6放置在插入位置P1,该插入位置P1是翻转的,并且优选设置在关于枢转轴(XX’ )与握持位置Pp大致相对的位置,以使短轴20位于面向进入凹槽41的开口处并与导轨42接合。有利地,如图3A至图3C所示,环6的插入位置(在本例中的第四象限中)是确定的,使得优选为大致沿直线的方向上将短轴20从头至尾分开的贯穿通道30、33、32与滑块 22运动的方向对齐,并且与进入凹槽41的导轨42的方向平行。因此,可握持构件5,尤其是短轴20,能够沿导轨42插入且被推入底座3内,第二抵靠凹部在沿Fl的推入运动中,从底座3的后部向前,以使短轴(尤其是边缘35沿所述第二抵靠凹部30侧移)能够接连地经过第一闩锁12 (参见图3C)以及第二闩锁31 (参见图 4)直至到达抵靠位置,在该抵靠位置,边缘35的外表面35E抵靠在由轴承40在进入凹槽 41的端壁处形成的支架(cradle)上(参见图5A和5B)。一旦短轴20容纳在轴承40内,有利地,环6绕枢转轴(XX’ )枢转,第二闩锁通过操作者施加在按钮25上的压力保持在脱开接合凹部33的位置。当然,特别地,边缘35的宽度小于设置在内部第二闩锁31和保持在所述边缘外部的第一闩锁12之间的空隙。组装把手的步骤(a)还包括插入子步骤(al)之后的约束子步骤(a2),在所述约束子步骤(a2)期间,所述可握持构件5在不阻塞方向Sl上朝操作角扇区枢转,也就是说,在图6A和6B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上,通过对应于存放位置的竖直低点从后向前行进。有利地,这种枢转继续直至到达并经过约束角位置P。,所述约束角位置Pe本身位于所述操作角扇区的边界上或者位于所述操作角扇区之外,在所述约束角位置Pe时,所述约束装置10防止所述可握持构件5朝其插入角位置P1返回,该可握持构件在经过所述约束位置的变得是被束缚的。换言之,首先,操作者握住受压抵靠弹性构件13的控制构件25,第一,避免弹性构件从底座中弹出,第二,在闩锁12、31之间保持与边缘35对应的空隙以允许短轴20转动; 其次,操作者使环6枢转以将包括约束凹部14的边缘部分35插入第一与第二闩锁12、31 之间的。这样,操作者可以释放控制构件25,之后控制构件25至少由抵靠边缘的外表面 35E的第一闩锁12保持。当环6的枢转幅度足够约束凹部14的肩部15经过第一闩锁12的边缘,在弹性构
13件13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闩锁将被自动地推进至所述约束凹部14的端壁,从而产生可以听得到的咔哒声以及摇晃感——向操作者指示完成了卡扣紧固。同时地,第二闩锁31相应地移动,从而相对于枢转轴(XX’)偏心,并且开始容纳在为此目的设置的阶梯36里。在对应于图6A和6B中示出和到达的位置,不再可能将环自发地带入其插入位置, 因为第一闩锁12的拐角和侧面部分由肩部15保持。为此,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肩部15以稍微的凹角延伸,以使当所述环处于约束位置Pe时,所述肩部为第一闩锁12提供一个抵靠面,该抵靠面为大致的平面且平行于滑块22的平移方向,该抵靠面的形状和方向大致与所述闩锁的形状和方向相匹配。有利地,可握持构件5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双向自由运动,特别是沿同一路径自由运动,只要该可握持构件处于位于约束位置Pe上游的角扇区内,也就是说,在[P1, PJ的范围内;一旦可握持构件经过约束位置Pc且引起约束装置10触发,可握持构件5的自由运动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所述约束装置将角运动的幅度限制到“可捕获”的角扇区[Pe,Pp]内, 该“可捕获”的角扇区由所述约束位置Pc和远离所述约束位置(在不阻塞方向Si上)的操作角扇区的边界Pp限定。在所述约束位置Pe,所述可握持构件不能在对应于阻塞方向S2 的返回方向上自由地行进。换言之,一旦可握持构件5进入所述捕获扇区,则不再可能自由地离开所述捕获扇区。因此,把手组装步骤(a)使得可以由底座3、可握持构件5、整合的约束装置10,以及在握持位置用于锁定可握持构件5的装置形成约束指组件。该方法进而包括装配至容器的步骤(b),在该步骤中,操作者安装和固定子组件, 该子组件由把手抵住容器2的壁4形成。 有利地,基本上竖直且平行于壁4的环6使得可以将把手1接近所述壁,直至底座的抵靠壁3A受压靠在容器的壁4上,在接近的过程中,环不摇摆或者不影响容器2。另外,环6占据的位置优选对应于约束位置和存放位置,处于该位置时,环6完全地消除紧固螺栓7的入口,尤其是用于使合适的工具充分地径向穿过控制构件25的与所述紧固螺栓7对准的入口。因此,将把手1安装和固定到容器2的操作是简单的,可靠且可重复的,于是可以考虑使之自动化,可选择提供预先装配的把手1。一旦把手1 (尤其是底座幻,被固定至容器壁上,容器的使用者便可以自由地控制可握持构件5从存放位置Pk到其可握持位置PP,也就是说,在没有约束构件10逼近该种运动的情况下,使环6在对应于操作角扇区α F的圆弧上行进,有利地,使环6在与补偿角度 θ的角度行程相一致的角度行程上行进。更特别地,当使用者从存放位置沿不阻塞方向上转动可握持构件5时,第一闩锁 12通过加载斜面16渐进地按压弹性返回构件13,该弹性构件使得第一闩锁12按压边缘35 的外表面35Ε,这种径向的反向运动继续直至所述第一闩锁12从约束凹部14退出,如图7 至图8所示。当可握持构件5到达其握持位置ΡΡ,所述肩部47抵靠凸起46,因此防止向上展开运动继续进行。同时,第二和第三抵靠凹部30、32的设置与滑块22的直线路径对准,以使第一和第二闩锁12、31进入所述凹部,尤其是抵靠边缘35的对应的边缘,以施加给可握持构件5 一个阻挡力矩,该阻挡力矩阻止可握持构件5朝其停止位置折叠。在特别有利的方式中,第二闩锁31继续其行程直至其与空隙补偿斜面50接合,从而以特别稳定的方式锁定了可握持构件5。因此,在握持位置获得了双倍甚至四倍的锁定。为了折叠该把手,使用者必须按压控制构件25以驱动滑块22使之退回,尤其是使闩锁12、31退回,以使他们从各自的抵靠凹部30、32退出。之后,该把手能够在基本上对应于阻塞方向S2的方向上自由地折叠,直至其到达存放位置Pk,有利地,该存放位置&由回到约束凹部14的第一闩锁12分度和稳定。 然而,借助肩部15,所述环6超过存放位置是不可能的。特别地,在使用中,这种措施确保在容器壁和环之间至少保持最小的安全距离,从而避免所述壁碰撞、挤压、或者烫伤使用者的手指。 因此,本发明的可枢转安装的把手1以及组装的方法使得可以获得厨用容器2,该厨用容器2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牢固的,并且安全,消耗低,生产率高,同时将事故和废品
率最小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厨用容器O)的枢转安装的把手(1),所述把手包括紧固底座C3)和可握持构件(5),所述紧固底座C3)使得能够将所述把手紧固到所述容器的壁(4)上,所述可握持构件( 安装在所述紧固底座C3)上且能够枢转一个主角扇区(aj,所述主角扇区 (a0)至少包括操作角扇区(a F),所述操作角扇区(α》从可握持第一角位置(Pp)延伸至不同于所述可握持第一角位置的存放第二角位置(Pk),处于第一握持角位置(Pp)时,所述可握持构件(5)使得使用者能够操作所述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安装的把手(1)设置有约束装置(10),所述约束装置(10)设计成在所述可握持构件处于约束角位置(P。)时与所述可握持构件(5)啮合,所述约束角位置(Pe)位于操作角扇区(aF)之外或者位于操作角扇区(aF)的边界上,所述约束装置设置成首先限定不阻塞方向(Si)其次限定阻塞方向 (S2),在所述不阻塞方向上,所述约束装置允许所述可握持构件(5)朝着所述操作角扇区 (aF)自由地经过所述约束角位置(Pc);在阻塞方向上,所述约束装置防止可握持构件(5) 运动超出所述约束角位置(Pe)而离开所述操作角扇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角位置(Pe)基本上与所述存放角位置(Pe) 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装置(10)包括棘爪构件(11), 所述棘爪构件(11)至少包括第一闩锁(12),所述第一闩锁(12)由弹性返回构件(13)偏置而抵靠至少第一约束凹部(14),所述第一约束凹部(14)首先具有肩部(15),其次具有斜面 (16),所述肩部(15)形成在阻塞方向(S2)上阻止第一闩锁(12)的抵靠部,所述闩锁(12) 能够沿所述斜面(16)在不阻塞方向(Si)上行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装置(10)的所述第一闩锁(12)也适于与第二抵靠凹部(30)协作,用于通过将所述可握持构件朝其存放角位置(Pk)反向枢转,而将所述可握持构件( 锁定在握持角位置(Pp)。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握持构件(5)固定到至少一个短轴00)或者优选地与所述至少一个短轴00)成一个整体,所述短轴00)使得所述可握持构件(5)能够绕所述紧固底座(3)枢转,并且所述第一约束凹部(14)或者所述第二约束凹部(30)分别地设置在所述短轴00)内。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闩锁(12)由移动支座 (21)承载,所述移动支座还承载远离所述第一闩锁(1 的第二闩锁(31),并且所述第一闩锁(12)设计用于与第三抵靠凹部(32)接合,用于将所述可握持构件(5)锁定所述在所述可握持位置(Pp)。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轴OO)的毂凹陷而形成第四脱开接合凹部(33),当所述第二闩锁(31)为了对所述可握持构件解除锁定以及允许所述可握持构件朝所述存放角位置枢转的目的,而与第三抵靠凹部(3 分离时,所述第二闩锁(31)能够退回至所述第四脱开接合凹部(3 内; 以及所述毂至少在其外围的一部分上由外围边缘(3 侧移,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抵靠凹部(3 由所述边缘的径向内表面(351)形成,同时,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约束凹部(14)或者第二抵靠凹部(30)分别由所述边缘的径向外表面(35E)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座由在底座(3)内由在横向方向上径向于枢转轴(XX’ )平移的引导的滑块02)形成,并且所述短轴OO)在端部处由贯穿通道(30,33,3 分开而形成第二和第三抵靠凹部(30,3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当可握持构件(5)成角度地布置使得所述贯穿通道随之延伸的主线基本上平行于滑块02)的方向时,所述贯穿通道(30,33,32)的宽度(L30)适于允许所述边缘(3 连续地经过第一闩锁(1 和第二闩锁(31)。
10.如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约束凹部(14)相对于所述第二抵靠凹部(30)成角度地偏置一个偏斜角(θ ),所述偏斜角(θ )基本上在70 度至120度的范围内,并且优选为110度左右。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底座(3)带有至少一个轴承GO)以及至少一个进入凹槽(41),所述轴承00)旋转地引导所述可握持构件(5), 所述进入凹槽Gl)在底座C3)的一面敞开,优选为在设计用于与所述容器的壁抵靠的抵靠面(3A)敞开,所述进入凹槽Gl)将所述抵靠面(3A)连接至所述轴承GO)上以使得所述可握持构件( 能够沿所述进入凹槽GO)从所述底座的外部插入所述轴承内。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设置有按钮类型的控制构件(25),所述控制构件05)不同于所述可握持构件(5),并且使得使用者能够使所述约束装置(10)无效,以允许所述可握持构件在正常锁定方向(S2)上经过所述约束装置 (10)。
13.如权利要求6和12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05)设计用于引起移动支座的移动,以使得使用者也能控制所述可握持构件(5)的解锁,以允许所述可握持构件( 从其握持角位置运动至其存放角位置。
14.一种厨用容器,诸如碟子、高帮煎锅、深平底锅、煎锅、炖锅、汤锅或者高压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厨用容器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所述的枢转安装的把手。
15.一种将可枢转安装的把手(1)装配至厨用容器( 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组装枢转安装的把手的步骤(a),在该步骤中,通过将可握持构件( 安装在紧固底座C3)上而形成把手(1),所述紧固底座C3)设计用于使所述把手能够固定至容器上,以这种方式,所述可握持构件能够枢转经过一个角扇区,所述角扇区至少包含操作角扇区(α F),所述操作角扇区(aF)从可握持第一角位置(Pp)延伸至不同于所述可握持第一角位置的存放第二角位置 (Pk),所述可握持第一角位置(Pp)对应于所述可握持构件使得使用者能够操作所述容器时的位置;所述方法的特征还在于,组装把手的步骤(a)至少包括插入子步骤(al),在所述插入子步骤(al)期间,所述可握持构件(5)安装在底座上,处在位于操作角扇区(α》之外的插入角位置(P1)中;然后是约束子步骤(a2),在所述约束子步骤(^)期间,所述可握持构件(5)在不阻塞方向(Si)上朝操作角扇区枢转,直至到达并经过约束角位置(Pc),所述约束角位置(Pe)本身位于所述操作角扇区的边界上或者位于所述操作角扇区之外,在所述约束角位置(Pe)时,所述约束装置(10)防止所述可握持构件(5)朝其插入角位置(P1)返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厨用容器的可枢转安装的把手(1),所述把手(1)包括可握持构件(5),该可握持构件(5)安装在紧固底座(3)上,可通过包含至少是操作角扇区的角扇区枢转,该操作角扇区从第一握持角位置延伸至第二存放角位置,所述把手(1)装配有约束装置(10),当所述可握持构件位于操作角扇区之外或其边界上的约束角位置时,该约束装置(10)设计用于与可握持构件(5)啮合,并且用于限定首先的不阻塞方向(S1)以及其次的阻塞方向(S2),在不阻塞方向(S1)上,约束装置(10)允许可握持构件(5)从握持角位置自由地经过至操作角扇区;在阻塞方向上,约束装置(10)阻止可握持构件(5)超出所述握持角位置而离开操作角扇区。用于厨用容器的枢转安装的把手。
文档编号A47J47/00GK102440689SQ20111029667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日
发明者埃里克·勒塔, 帕斯卡尔·罗朗·克莱芒·米拉 申请人:Seb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