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21555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秋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秋马铃薯地膜覆盖的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二季作区播种秋马铃薯时高温多雨,播种后的马铃薯烂种严重,出苗率差;如推迟播种,马铃薯生长期短,产量低;在薯块膨大期垄面干裂,薯块常见光变绿,块茎内龙葵素含量高,口感发麻。近两年推广了出苗期反光膜覆盖和秋马铃薯延迟栽培技术,但是成本高, 操作复杂。在玉米行间套种秋马铃薯,前期可以遮荫,降低地温,提高出苗率,同时又可以提早播种,延长秋马铃薯的生育期,马铃薯培土后,覆盖地膜,可以很好的避免垄面土壤干裂, 减少青头现象,提高品质,增加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秋马铃薯在玉米行间套种、培土后覆盖地膜的高产栽培新方法,可使秋马铃薯单产大幅度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秋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方法的技术方案是5月中旬播种玉米,玉米选用早熟品种,宽窄行种植,大行距为80—100厘米,小行距为30—50厘米; 7月中下旬用5ppm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薯10分钟,稍微晾干后堆放在阴凉的地方催芽;8 月中旬在玉米大行间播种秋马铃薯,在距玉米行10 —15厘米远的地方开深度为3— 5厘米的播种沟,每大行间开2沟,马铃薯株距20—25厘米,播后覆土,覆土后种薯到地面5—7厘米;9月初收获玉米,将玉米秸抱出田间,用机械覆垄6—8厘米后,用聚乙烯普通地膜将垄面覆盖上,两侧用土轻压,地膜覆盖好后将马铃薯苗轻轻掏出。后期的灌溉、防病与常规栽培方法相同。该栽培方法在滕州地区试验3年,可使马铃薯提前播种7—10天,延迟收获7天左右,延长生育期14一 17天,薯块青头现象明显减少,而且口感好,产量能增加260公斤左右。


图1为本发明秋马铃薯覆盖地膜高产栽培方法的示意图。图中D1为大行距,D2为小行距。具体实施方法
如图ι所示,一种秋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方法,5月中旬播种玉米,玉米选用早熟品种,宽窄行种植,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40厘米;7月中下旬用5ppm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薯10分钟,稍微晾干后堆放在阴凉的地方催芽;8月中旬在玉米大行间播种秋马铃薯,在距玉米行12厘米远的地方开深度为3— 5厘米的播种沟,每大行间开2沟,马铃薯株距20— 25厘米,播后覆土,覆土后种薯到地面5—7厘米;9月初收获玉米,将玉米秸抱出田间,用机械覆垄6—8厘米后,用宽幅80厘米的聚乙烯普通地膜将垄面覆盖上,两侧用土轻压,地膜覆盖好后将马铃薯苗轻轻掏出。后期的灌溉、防病与常规栽培方法相同。
权利要求
1. 一种秋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5月中旬播种玉米,玉米选用早熟品种,宽窄行种植,大行距(D1)为80—100厘米,小行距(D2)为30— 50厘米;7月中下旬用5ppm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薯10分钟,稍微晾干后堆放在阴凉的地方催芽;8月中旬在玉米大行间播种秋马铃薯,在距玉米行10—15厘米远的地方开深度为3—5厘米的播种沟,每大行间开2沟,马铃薯株距20— 25厘米,播后覆土,覆土后种薯到地面5— 7厘米;9月初收获玉米,将玉米秸抱出田间,用机械覆垄6—8厘米后,用聚乙烯普通地膜将垄面覆盖上,两侧用土轻压,地膜覆盖好后将马铃薯苗轻轻掏出,后期的灌溉、防病与常规栽培方法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秋马铃薯覆盖地膜高产栽培方法,5月中旬播种玉米,玉米选用早熟品种,宽窄行种植,大行距为80—100厘米,小行距为30—50厘米;7月中下旬用5ppm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薯10分钟,堆放在阴凉的地方催芽;8月中旬在玉米大行间播种秋马铃薯,在距玉米行10—15厘米远的地方开播种沟,马铃薯株距20—25厘米,播后覆土,覆土后种薯到地面5—7厘米;9月初收获玉米,将玉米秸抱出田间,用机械覆垄6—8厘米后,用聚乙烯普通地膜将垄面覆盖上,地膜覆盖好后将马铃薯苗轻轻掏出。后期的灌溉、防病与常规栽培方法相同。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A01G13/02GK102511276SQ20111042189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周长勇, 唐子永, 张家森, 徐姜波, 房贤贤, 李慧芝, 韩猛, 马海艳 申请人:枣庄市伊禾果蔬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