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51089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微生物技术,以秸秆、化肥为原材料,一次性混合发酵获得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肥料是一切农林作物种植的重要资源,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缺损、土壤板结、生产力低下、环境污染、危机人类的生存环境。另外目前使用的有机肥普遍存在,无害化处理不彻底、肥料养分低及养分不全面或养分单一且养分不可根据作物生长需要而进行调配。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需要发明一种既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又有丰富的有机质,更能根据作物生长需要而调配氮磷钾养分的多元有机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获得的生物肥料具有多种参与农林作物生长的有益微生物,能代谢出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多种促生长因子。 又能改善土壤根基环境,提高农林作物的免疫能力。并达到农林作物增产的作用和提高农林作物的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其特在于包含复合菌剂与发酵载体, 复合菌剂由吸附载体吸附菌种混合液后形成,发酵载体与吸附载体是农作物秸秆与化肥的混合物;所述的复合菌剂在发酵载体的接种量为1重量%。 5重量%。;菌种混合液与吸附载体的重量比是1 2 1 3;菌种混合液为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按照0. 8 1. 2 1. 6 2. 4 0. 8 1. 2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所述的化肥为尿素、钙镁磷、硫酸钾以50 80 20 50 30 70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所述的农作物秸秆是大豆、玉米、油菜、稻、小麦、薯藤秸秆的一种或数种的混合物,粒度为10 30目。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含以下步骤(1)分别筛选、分离、提纯、复壮和培养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然后将各菌种分别接种种进工业发酵罐后发酵;发酵条件分别是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01% -0. 10%氯化钠、0.01% -0. 10% 磷酸氢二钾、0.01% -0. 10%硫酸镁、0.01% -0. 10%碳酸钙、0. 05% -0. 15% 吐温-80、
-10%红糖、0. 1% -1.0%酵母膏、0. 1-1.0%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58 64°C,培养时间为22 沈小时。较佳是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 05%氯化钠、0. 05% 磷酸氢二钾、0. 05%硫酸镁、0. 05%碳酸钙、0. 吐温-80、5%红糖、0. 5%酵母膏、0. 5%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58 64°C,培养时间为22 沈小时。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01 % -0. 10%氯化钠、0.01 % -0. 10 % 磷酸氢二钾、0.01 % -0. 10 % 硫酸镁、0.01 % -0. 10 % 碳酸钙、 0. 05%-0. 15%吐温-80、1%-10%红糖、0. 1 %-1. 0%酵母膏、0. 1-1.0%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28 34°C,培养时间为20 M小时。较佳是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 05%氯化钠、0. 05%磷酸氢二钾、0. 05%硫酸镁、0. 05%碳酸钙、0. 吐温-80、5 %红糖、0. 5 %酵母膏、0. 5 %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28 34°C,培养时间为20 M 小时;O)、将步骤(1)中获得的各个菌种按照0.8 1.2 1.6 2.4 1. 6 2.4 0.8 1.2的重量比混合后,用吸附载体进行吸附,再在低于的温度下干燥成含水率以下的复合菌剂,菌种混合液与吸附载体的重量比是1 2 1 3;吸附载体是农作物秸秆与化肥的混合物,吸附载体在进行吸附步骤之前最好进行消毒;化肥是尿素、钙镁磷、硫酸钾的混合物,农作物秸秆是大豆、玉米、油菜、稻、小麦、薯藤秸秆粉的-种或数种的混合物,粒度为10 30目;(3)将步骤⑵获得的复合菌剂接种至发酵载体中,接种量为1重量%。 5重量%。,洒水至含水率为50% 55%,垛堆发酵,垛的大小没有特殊限定;堆垛内的发酵温度为58 72°C,每两天均勻翻堆一次,经30 35天即的该生物肥料。本发明有以下积极效果①提高经济效益该产品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养分完善,肥效持久,能刺激细胞分裂膨大,调节酶促反应过程,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出苗率、座果率,抑制衰老,防止落花落果,使用后每亩经济效益提高明显。②提高抗病能力该产品能分泌出多种植物生长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等植物营养素,并抑制病原菌的入侵,减少土传疾病,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及抗病能力。③改良土壤结构该产品含有有益活菌制剂,能在根区土壤繁殖,形成有利于作物生长的优势菌群, 恢复土壤原有的生态平衡,能提高土壤的氮素水平,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减少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植物根系发育,使种植生态系统能够进行高效的良性循环。促进植物增产增收。④提高产品质量该产品能有效降解和氧化土壤中残留农药、硫化氢和胺类等有毒化合物,对土壤起一定的降解作用,从而避免或减少上述毒素在农作物中的积累。农作物使用该产品后口味、色泽都变好,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或不使用化肥,达到有机农产品或绿色农产品的要求。具体实验方式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实施例所采用的材料的出处列举如下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购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采用的秸秆粉由高唐华特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实例一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制备方法如下1、分别筛选、分离、提纯、复壮和培养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然后将各种菌分别接种种进工业发酵罐后发酵。发酵条件分别是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 05%氯化钠、0. 05%磷酸氢二钾、0. 05% 硫酸镁、0. 05 %碳酸钙、0. 1 %吐温-80、5 %红糖、0. 5 %酵母高、0. 5 %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 58 64°C,培养时间为22 沈小时。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 05%氯化钠、0. 05%磷酸氢二钾、0. 05%硫酸镁、0. 05%碳酸钙、0. 吐温_80、5%红糖、0. 5%酵母高、0. 5%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28 34°C,培养时间为20 M小时。2、取各种菌种培养液,混合,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40L,巨大芽孢杆菌85L,诺卡氏菌85L,枯草芽孢杆菌40L,然后用500KG的吸附剂吸附,在低温干燥成含水率为 25%的复合菌制剂,性状为粉状。吸附剂是大豆秸秆粉,粒度为15目。各菌种的取样样品为培养液,均为液体,因此采用了体积的取量方式,因各菌种培养液的密度均接近于1,因此各种菌种培养液的重量比(即质量比)根据质量=密度X体积的公式还是能够结合起来的。3、将步骤2中获得的复合菌粉剂直接接种至20t尿素、IOt钙镁磷、20t硫酸钾、 200t玉米秸秆粉,加水至含水率为50% 55%,垛堆发酵,垛的大小没有特殊限定。堆垛内的发酵温度为58 72°C,每两天均勻翻堆一次,经30 35天即得到含水率25%的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的多元秸秆有机肥。实施例2除了下面所记载的发酵条件不同,其余均同实施例1 :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 01%氯化钠、0. 01%磷酸氢二钾、0. 01% 硫酸镁、0.01%碳酸钙、0. 05%吐温-80、红糖、0. 酵母膏、0. 1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 58 64°C,培养时间为22 沈小时。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01%氯化钠、0.01%磷酸氢二钾、0.01%硫酸镁、0.01%碳酸钙、0. 05%吐温-80、红糖、0. 酵母膏、0. 1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28 34°C,培养时间为20 M小时。实施例3发酵条件分别是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 10%氯化钠、0. 10%磷酸氢二钾、0. 10% 硫酸镁、0. 10%碳酸钙、0. 15%吐温_80、10%红糖、1.0%酵母膏、1.0%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58 64°C,培养时间为22 沈小时。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 10%氯化钠、0. 10%磷酸氢二钾、0. 10%硫酸镁、0. 10%碳酸钙、0. 15%吐温_80、10%红糖、1.0%酵母膏、1.0%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28 34°C,培养时间为20 M小时。表1所列为实施例4至7所用菌种、吸附载体、发酵载体用量、发酵条件。表 权利要求
1.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其特在于包含复合菌剂与发酵载体,复合菌剂由吸附载体吸附菌种混合液后形成,发酵载体与吸附载体是农作物秸秆与化肥的混合物;所述的复合菌剂在发酵载体的接种量为1重量%。 5重量%。;菌种混合液与吸附载体的重量比是1:2 1:3 ;菌种混合液为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按照 0. 8 1.2:1.6 2. 4:0. 8 1. 2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所述的化肥为尿素、钙镁磷、硫酸钾以5(Γ80:2(Γ50:30 70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所述的农作物秸秆是大豆、玉米、油菜、稻、小麦、薯藤秸秆的一种或数种的混合物,粒度为10 30目。
2.一种基于权利1所述的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含以下步骤(1)分别筛选、分离、提纯、复壮和培养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然后将各菌种分别接种种进工业发酵罐后发酵;发酵条件分别是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 01%-0. 10%氯化钠、0. 01%-0. 10%磷酸氢二钾、 0. 01%-0. 10% 硫酸镁、0. 01%-0. 10% 碳酸钙、0. 05%-0. 15% 吐温 _80、1%_10% 红糖、0. 1%_1· 0% 酵母膏、0. 1-1. 0%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58 64°C,培养时间为22 26小时;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01%-0. 10%氯化钠、 0. 01%-0. 10% 磷酸氢二钾、0. 01%-0. 10% 硫酸镁、0. 01%-0. 10% 碳酸钙、0. 05%-0. 15% 吐温-80、1%-10%红糖、0. 1%-1· 0%酵母膏、0. 1-1. 0%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28^340C,培养时间为20 24小时;(2)、将步骤(1)中获得的各个菌种按照0.8^1. 2:1. 6^2. 4:1. 6 2. 4:0. 8^1. 2的重量比混合后,用吸附载体进行吸附,再在低于的温度下干燥成含水率28%以下的复合菌剂,菌种混合液与吸附载体的重量比是1:2 1:3 ;吸附载体是农作物秸秆与化肥的混合物,化肥是尿素、钙镁磷、硫酸钾的混合物,农作物秸秆是大豆、玉米、油菜、稻、小麦、薯藤秸秆粉的一种或数种的混合物,粒度为1(Γ30 目;(3)将步骤(2)获得的复合菌剂接种至发酵载体中,接种量为1重量%广5重量%。,洒水至含水率为50% 5596,垛堆发酵,垛的大小没有特殊限定;堆垛内的发酵温度为58 72°C, 每两天均勻翻堆一次,经3(Γ35天即的该生物肥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步骤(1)所采用的菌种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如下嗜热脂肪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 05%氯化钠、0. 05%磷酸氢二钾、0. 05%硫酸镁、 0. 05%碳酸钙、0. 1%吐温一 80、5%红糖、0. 5%酵母膏、0. 5%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58 64°C, 培养时间为22 26小时;巨大芽孢杆菌、诺卡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成分为0. 05%氯化钠、0. 05%磷酸氢二钾、0. 05%硫酸镁、0. 05%碳酸钙、0. 1%吐温一 80、5%红糖、0. 5%酵母膏、0. 5%蛋白胨;培养基温度为^ 34°C,培养时间为2(Γ24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载体在进行吸附步骤之前消毒。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使用秸秆、化肥一次性混合发酵的生物肥料,其特在于包含复合菌剂与发酵载体,复合菌剂由吸附载体吸附菌种混合液后形成,发酵载体与吸附载体是农作物秸秆与化肥的混合物;是将菌种分别发酵后,混合,将菌种混合液与吸附载体混合成复合菌剂,然后将复合菌剂接种在发酵载体,堆垛58~72℃发酵,每两天均匀翻堆一次,经30~35天即的该生物肥料。本产品能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C05G1/00GK102531746SQ20111043944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杨浩深, 魏荣华 申请人:杨浩深, 魏荣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