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7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
直ο
背景技术
高秆农作物指茎秆比较高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是高粱和玉米。在我国不同地区, 由于气候、土壤等差异的存在,高秆作物的行距差别较大,这就给机械化收获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具体地说,就玉米机械化收获而言,通常采用的作业形式是首先将玉米摘穗,然后将摘穗后杂乱无章的玉米茎秆粉碎还田。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对玉米茎秆的收获要求差别很大,有些地区要求将摘穗后的玉米茎秆粉碎用作饲料,有些地区则要求将摘穗后的玉米茎秆回收用作电厂燃料。这就要求改变现有的玉米收获工艺,采用先将玉米植株从根部切断,然后将其有序输送至摘穗装置,摘穗完成后再根据不同地区的使用要求来处理完成摘穗后的玉米茎秆,或切碎用作饲料,或粉碎还田用作肥料,或收集用作燃料等。这种收获工艺,要求玉米植株在从根部切断时呈立姿状态,且排列整齐,为切断后向摘穗和秸秆处理装置的有序输送创造条件。申请号为200720093369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对行玉米切割摘穗装置,所述不对行玉米切割摘穗装置具有割台,割台的前部通过对应的导辊支座转动沿左右方向并列装配有三个锥形导入辊,所述各锥形导入辊的周向上均具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用于从前向后扶持导引前方对应的茎秆。上述不对行玉米切割摘穗装置实现了高秆作物收获机的不对行收获,但是由于锥形扶持搅龙由纵向传动轴驱动,影响从根部切断后的带穗玉米茎秆立姿横向输送,即被从根部切断后的玉米茎秆由于所述传动轴的阻碍无法被呈立姿继续向后输送,以便根据需要处理玉米茎秆;另外,由于所述的锥形导入辊上具有所述螺旋叶片,因此在输送茎秆时,极易与茎秆的叶子等发生缠绕,一方面造成了输送失效,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锥形导入辊的导向效果,由于需常常停机清除锥形导入辊上的杂物,也大大的降低了高秆作物收获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无法将玉米茎秆呈立姿送上割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秆农作物的引导扶持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从左向右依次并排间隔布设的导辊支座及转动装配于所述各导辊支座前侧的锥形导入辊,所述各锥形导入辊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对应的螺旋叶片,相邻两锥形导入辊的转动轴线之间均设置有辊间立轴并通过对应的辊间立轴转动装配有辊间拨禾装置,相邻两辊间拨禾装置互不干涉,所述各辊间拨禾装置的外周上均具有用于将其两侧的两锥形导入辊之间的茎秆向后拨送的辊间拨爪。所述各锥形导入辊中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中的至少一个于其各自远离相邻锥形导入辊的一侧处转动设置有轮缘立轴,所述轮缘立轴与所述辊间立轴并排设置并于上端处止旋装配有辊缘拨禾装置,所述辊缘拨禾装置与相邻的辊间拨禾装置互不干涉,辊缘拨禾装置的外周具有用于拨送对应锥形导入辊远离相邻锥形导入辊的一侧的茎秆的辊缘拨爪。所述各辊间立轴均转动装配于其右侧的锥形导入辊所在的导辊支座上,各导辊支座上的辊间立轴的轴线均向左偏离该导辊支座上的锥形导入辊的转动轴线;位于最左侧的锥形导入辊所在的导辊支座上转动装配有所述辊缘立轴及对应的辊缘拨禾装置。各导辊支座上的锥形导入辊均通过对应的传动机构与装配于该导辊支座上的辊间拨禾装置或辊缘拨禾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各锥形导入辊中位于最右侧的一个于其右侧处通过对应的轮座转动装配有所述辊缘立轴及对应的辊缘拨禾装置。所述各辊间拨爪远离对应辊间拨禾装置的一端及辊缘拨爪远离对应辊缘拨禾装置的一端均有用于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传动头。所述传动头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驱动装置滚动配合的滚轮或万向球头。所述的辊间拨爪及辊缘拨爪用于拨送茎秆的一侧均具有用于与茎秆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面。所述各锥形导入辊上方均盖设有对应的盖板,各锥形导入辊左右侧的螺旋叶片均伸出对应的盖板。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的导辊支座是从左向右依次并排间隔布设的,因此各导辊支座之间具有供玉米茎秆通过的间隙,另外,所述的锥形导入辊上的螺旋叶片可保证玉米秆被切断时保持立姿,所述的拨禾装置可将切断后的玉米秆呈立姿向后拨送并通过对应两导辊支座之间的间隙将玉米秆送上割台,从而方便对玉米茎秆的后续处理;解决了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无法将玉米茎秆呈立姿送上割台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的实施例1,如图1 2所示,具有沿从左到右依次并排间隔布设的导辊支座1,各导辊支座1用于与高秆作物收获装置的割台固连,相邻两导辊支座之间的距离应满足茎秆通过;导辊支座1上设置有对应的传动箱2并通过传动箱2于前侧转动装配有锥形导入辊3,锥形导入辊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从前向后引导茎秆的螺旋叶片,锥形导入辊3用于将前侧不对行(或对行)的待收获高秆作物扶持引导至收获机割台的对应位置处,其转动轴线与水平面平行,由于受力较小, 锥形导入辊3可采用质量较轻的工程塑料等材料制成,以减少能耗;锥形导入辊3的上方盖设有盖板4,盖板4的形状为与锥形导入辊3的竖向投影的形状适配的三角形,盖板4盖设于对应的锥形导入辊上时,该锥形导入辊的左右侧的螺旋叶片分别于左右侧伸出对应的盖板,在各锥形导入辊3的上方盖设盖板4是为了防止茎秆上的叶子等杂物缠绕至锥形导入辊3上,一方面解决锥形导入辊3因有杂物缠绕而扶持失效的问题,另一方面可避免茎秆由于其叶子缠绕至锥形导入辊而被扯倒,从而避免影响后续的收获工序;相邻两锥形导入辊的转动轴线之间设置有辊间立轴6,辊间立轴6转动装配于其右侧的导辊支座上的传动箱上且其轴线向左偏离同设于该导辊支座上的锥形导入辊的转动轴线,辊间立轴6的上端 (高于锥形导入辊的大径端)止旋装配有辊间拨禾装置5,相邻两辊间拨禾装置5的拨禾范围无交叉且互补干涉,辊间拨禾装置5的外周具有用于将其辊间立轴左右两侧的两锥形导入辊之间的茎秆向后拨送的辊间拨爪7,由于相邻两辊间拨禾装置之间互不干涉,因此各辊间拨禾装置上的辊间拨爪7拨送的范围刚刚延伸至其左侧的锥形导入辊的大径端的母线处为宜,辊间拨爪7呈弧形,具有用于与茎秆接触的接触面8,辊间拨爪7的接触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面,将所述接触面8设为弧面便于其将茎秆拨送至设定位置后与茎秆的分离;位于最左侧的锥形导入辊的转动轴线的左侧设置有辊缘立轴,辊缘立轴转动装配于该锥形导入辊所在的导辊支座上,辊缘立轴的结构与辊间立轴的结构相同且与各辊间立轴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辊缘立轴上端止旋装配于辊缘拨禾装置13,辊缘拨禾装置13与相邻的辊间拨禾装置的拨送范围无交叉且互不干涉,辊缘拨禾装置13的外周具有用于拨送与该(位于最左侧的)锥形导入辊的外侧(即远离相邻锥形导入辊的一侧)接触的茎秆的辊缘拨爪;位于最右侧的锥形导入辊的转动轴线右侧通过一轮座也转动装配有轮缘立轴并通过所述轮缘立轴转动装配有辊缘拨禾装置,(所述轮座及与之对应的辊缘立轴和辊缘拨禾装置图中未显示)其中轮座的结构与导辊支座的结构完全相同,设置于轮座上的辊缘立轴与各辊间立轴在左右方向上并排间隔设置;该辊缘拨禾装置的结构与上述设置于最左侧的导辊支座上的辊缘拨禾装置的结构相同,用于通过其辊缘拨爪拨送与位于最右侧的锥形导入辊的外侧(即远离相邻锥形导入辊的一侧)接触的茎秆;本实施例中,辊缘拨爪的结构与辊间拨爪7 的结构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的设置于最左、最右侧的两辊缘拨禾装置可将位于最左、最右侧的两锥形导入辊外侧只要接触对应锥形导入辊的茎秆拨送于对应位置,克服了传统高干作物收获机的收获死点的同时也解决了现有的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将对应的玉米茎秆呈立姿向后输送至割台上的问题;各辊间拨禾装置5的辊间拨爪远离该辊间拨禾装置的一端(即向外悬伸的一端)及各辊缘拨禾装置远离该拨禾装置的一端(即向外悬伸的一端)均具有用于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传动头,驱动装置可采用横向水平设置的搅龙,使用时各传动头与搅龙对应的螺旋叶片啮合(通过搅龙上螺旋叶片的转动 与传动头接触带动对应的辊间或辊缘拨禾装置转动,类似于换向齿轮的啮合,因此此处说“啮合”);各传动头处均设置有滚轮9,滚轮9用于将传动头与驱动装置的滑动配合转换为滚动配合,从而减少二者的磨损;装配于同一导辊支座上的锥形导入辊和辊间拨禾装置或辊缘拨禾装置通过对应的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传动机构具有竖向装配于传动箱上的一动力中间轴10,动力中间轴10与对应的辊间立轴或辊缘立轴通过一对圆柱齿轮11传动连接并与对应锥形导入辊通过一对锥形换向齿轮12传动连接,最终将各运动部件结合成有机整体。本实施例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在使用时固定于对应收获机的割台上并与对应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在行进状态下将正前方范围内对行或不对行的作物茎秆均引导持至割台对应的切割位置并通过割台上的切割装置割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的导辊支座是从左向右依次并排间隔布设的,因此各导辊支座之间具有供玉米茎秆通过的间隙,另外,所述的锥形导入辊上的螺旋叶片可保证玉米秆被切断时保持立姿,所述的拨禾装置可将切断后的玉米秆呈立姿向后拨送并通过对应两导辊支座之间的间隙将玉米秆送上割台,从而方便对玉米茎秆的后续处理;解决了现有的玉米秆扶持装置无法将玉米茎秆呈立姿送上割台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辊支座及对应的锥形导入辊采用两套以上皆可,还可以在所述的辊间立轴或辊缘立轴上设置链轮或带轮,从而与对应的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滚轮还可以用万向球头替换;各辊间拨禾装置及辊缘拨禾装置的各自对应的拨爪只要具有所述弧形接触面即可,整体形状并无特殊要求;所述两辊缘拨禾装置还可以省略或只留一个; 另外,所述各辊间立轴还可转动装配于其左侧的锥形导入辊所在的导辊支座上,各导辊支座上的辊间立轴的轴线均向右偏离该导辊支座上的锥形导入辊的转动轴线,此种情况下, 位于最左侧的锥形导入辊处对应的辊缘拨禾装置可通过所述轮座及对应的辊间立轴装配, 位于最右侧的锥形导入辊处对应的辊缘拨禾装置可通过对应的辊间立轴装配于该锥形导入辊所在的导辊支座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从左向右依次并排间隔布设的导辊支座及转动装配于所述各导辊支座前侧的锥形导入辊,所述各锥形导入辊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对应的螺旋叶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锥形导入辊的转动轴线之间均设置有辊间立轴并通过对应的辊间立轴转动装配有辊间拨禾装置,相邻两辊间拨禾装置互不干涉,所述各辊间拨禾装置的外周上均具有用于将其两侧的两锥形导入辊之间的茎秆向后拨送的辊间拨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锥形导入辊中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中的至少一个于其各自远离相邻锥形导入辊的一侧处转动设置有轮缘立轴,所述轮缘立轴与所述辊间立轴并排设置并于上端处止旋装配有辊缘拨禾装置,所述辊缘拨禾装置与相邻的辊间拨禾装置互不干涉,辊缘拨禾装置的外周具有用于拨送对应锥形导入辊远离相邻锥形导入辊的一侧的茎秆的辊缘拨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辊间立轴均转动装配于其右侧的锥形导入辊所在的导辊支座上,各导辊支座上的辊间立轴的轴线均向左偏离该导辊支座上的锥形导入辊的转动轴线;位于最左侧的锥形导入辊所在的导辊支座上转动装配有所述辊缘立轴及对应的辊缘拨禾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导辊支座上的锥形导入辊均通过对应的传动机构与装配于该导辊支座上的辊间拨禾装置或辊缘拨禾装置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锥形导入辊中位于最右侧的一个于其右侧处通过对应的轮座转动装配有所述辊缘立轴及对应的辊缘拨禾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辊间拨爪远离对应辊间拨禾装置的一端及辊缘拨爪远离对应辊缘拨禾装置的一端均有用于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传动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头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驱动装置滚动配合的滚轮或万向球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锥形导入辊上方均盖设有对应的盖板,各锥形导入辊左右侧的螺旋叶片均伸出对应的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间拨爪及辊缘拨爪用于拨送茎秆的一侧均具有用于与茎秆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接触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锥形导入辊上方均盖设有对应的盖板,各锥形导入辊左右侧的螺旋叶片均伸出对应的盖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沿横向从左向右依次并排布设的导辊支座及转动装配于所述各导辊支座纵向前侧的锥形导入辊,各锥形导入辊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对应的螺旋叶片,各导辊支座上均通过立轴于其锥形导入辊的上方对应转动装配有拨禾装置,各拨禾装置的转动轴线均沿横向同侧偏离对应锥形导入辊的转动轴线,各拨禾装置的外周向上均设置有用于向后拨送茎秆的拨爪,各拨爪沿对应拨禾装置径向延伸的长度不小于相邻两锥形导入辊的大径端之间的距离长度且相邻两拨禾装置上的拨爪互不干涉;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秆作物不对行收获的引导扶持装置解决了现有玉米机收获机无法将玉米茎秆呈立姿送上割台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D57/22GK202210968SQ2011202251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丁慧玲, 倪长安, 刘师多, 周学建, 姬江涛, 师清翔, 庞靖, 李心平, 王升升, 王国欣, 王显仁, 耿令新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