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调节型一体式水貂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7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间调节型一体式水貂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间调节型一体式水貂笼。
背景技术
目前,养殖户普遍使用的水貂笼包括笼舍与育仔室,育仔室设置在笼舍的一侧并与笼舍相连通。在水貂的饲养过程中,笼舍作为成年水貂活动与饮食的场所,育仔室作为幼仔水貂的主要活动场所。然而由于育仔室空间不可调,因此随着幼仔水貂的不断长大,育仔室就逐渐显得过于拥挤,不利于水貂的生长。而如果将稍长大后的水貂从育仔室中转移至别的水貂笼与其他水貂一同饲养,则水貂之间又会相互攻击,同样不利于水貂的生长。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另外,饲养人员在喂养水貂时,常常将食槽放置于笼舍的底部,其存在的问题是 水貂在饮食的过程中容易将食槽打翻,即浪费饲料又污染笼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调节型一体式水貂笼。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空间调节型一体式水貂笼,包括笼舍,在笼舍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育仔室,所述育仔室由侧面板层、底面笼壁以及顶面笼壁围拢而成,底面笼壁与顶面笼壁均由金属丝编织而成,顶面笼壁与一侧面板层铰接,在顶面笼壁上连接有由金属丝弯曲而成的固定件,在另一侧面板层上设置有盲孔,固定件的端部插入或钩入盲孔中。上述盲孔的个数设置为2 4个,且竖向开设在侧面板层的内侧。在笼舍的一侧面笼壁上固定有食槽,所述食槽的至少一侧面设置为与侧面笼壁贴合的平面形,在笼舍的上部横向布置水管,在水管上开设有滴水孔,部分滴水孔位于食槽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一方面可根据水貂的生长周期或体积大小调控育仔室的内部饲养空间,为水貂提供生长的最佳环境;另一方面将食槽固定在笼舍的侧面笼壁上,布局科学合理,减少饲料浪费和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笼舍的一侧面笼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视图,主要示出育仔室部分;图4为
图1的纵向截面图,主要示出连接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空间调节型一体式水貂笼,包括笼舍1,笼舍1为长方体形,在笼舍 1的右侧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育仔室2。育仔室2由侧面板层、底面笼壁与顶面笼壁201围拢而成,底面笼壁与顶面笼壁均由金属丝编织而成,侧面板层包括前侧面板层202、后侧面板层203、左侧面板层204以及右侧面板层205。顶面笼壁201的左侧边与左侧面板层204 的上部铰接,顶面笼壁201的右侧连接有由金属丝弯曲而成的固定件3。在右侧面板层205 的上部竖向开设有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盲孔4。固定件3的一端与顶面笼壁201为一体式设计,当然也可将固定件3缠绕固定或活动钩接在顶面笼壁201上;固定件3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且弯曲设置为钩形并钩入盲孔4中,实现顶面笼壁201的固定,防止水貂将顶面笼壁顶开。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固定件3的活动端也可直接插入盲孔4中,实现顶面笼壁201 的固定。当随着水貂的长大需要扩展育仔室2的空间时,只需根据需要将固定件3的活动端在不同高度处的盲孔中固定即可,方便快捷。进一步的,在笼舍的前侧面笼壁101的中间位置内侧固定有食槽5,食槽5设置为四周封闭的四分之一圆柱形,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半碗形或其他形状,只要是确保食槽5的至少一侧面为平面形并方便与前侧面笼壁101贴合固定即可。上述设置科学合理,可有效减少饲料浪费和污染,减轻笼舍的清洁负担。另外,在笼舍的上部横向布置水管6,水管6设置多个滴水孔,其中部分滴水孔位于食槽5的上方。水管的设置一方面可为食槽5内注水, 另一方面可在夏季起到防暑降温的效果。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空间调节型一体式水貂笼,包括笼舍,在笼舍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育仔室,所述育仔室由侧面板层、底面笼壁以及顶面笼壁围拢而成,底面笼壁与顶面笼壁均由金属丝编织而成,顶面笼壁与一侧面板层铰接,其特征在于在顶面笼壁上连接有由金属丝弯曲而成的固定件,在另一侧面板层上设置有盲孔,固定件的端部插入或钩入盲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调节型一体式水貂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个数设置为2 4个,且竖向开设在侧面板层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空间调节型一体式水貂笼,其特征在于在笼舍的一侧面笼壁上固定有食槽,所述食槽的至少一侧面设置为与侧面笼壁贴合的平面形,在笼舍的上部横向布置水管,在水管上开设有滴水孔,部分滴水孔位于食槽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间调节型一体式水貂笼,包括笼舍,在笼舍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育仔室,所述育仔室由侧面板层、底面笼壁以及顶面笼壁围拢而成,底面笼壁与顶面笼壁均由金属丝编织而成,顶面笼壁与一侧面板层铰接,其特征在于在顶面笼壁上连接有由金属丝弯曲而成的固定件,在另一侧面板层上设置有盲孔,固定件的活动端部插入或钩入盲孔中。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根据水貂的生长周期或体积大小调控育仔室的内部饲养空间,为水貂提供生长的最佳环境;另一方面将食槽固定在笼舍的侧面笼壁上,布局科学合理,减少饲料浪费和污染。
文档编号A01K1/03GK202222245SQ201120288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0日
发明者于彦辉, 刘国庆, 庄桂玉 申请人:刘国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