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20260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耳栽培套袋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背景
现有银耳栽培方法(1)采用耐高温塑料袋装上培养料;( 在袋面上均勻打3-4 个直径为1.7-2. Ocm的圆孔,在圆孔上贴胶布后放入蒸灶中高温灭菌;C3)菌袋冷却至 23-25°C时(经过了消毒),撕开胶布一角接入菌种,将接种后的食用菌培养袋“井”字形堆放于23-25°C的菇房中培养;期间适当喷农药防害虫;(4)经过菌龄4-6天培养后,翻堆检查并去除被污染的菌袋;菌龄8-10天后,排架菇房,在室温23-25°C培养,菌龄15-18天,菌丝绕到袋底对接后进行扩口,扩口直径达4-4. 5cm后盖上报纸,并喷水保湿,每天喷2-3次水、松动报纸一次,并同时通风换气。( 待幼耳长至4-6cm时掀掉报纸,直接喷水保湿、保温,菌龄30-35天停水,菌龄37-42天采收。这种采用胶布和报纸的栽培方法不仅再接种后容易造成封不严实、母种干化、害虫侵入,而且扩口不仅会损伤菌丝体,还需要消费大量的人工成本,每个熟练女工每8个小时只能扩口 2000个菌袋,同样地,盖报纸、松报纸、喷水更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而且,使用过的报纸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食用菌生长、栽培过程人工成本低的银耳栽培套袋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它是一个带空腔的套袋,套袋的开口位于构成袋子的一个壁面上,在开口的边缘设有胶粘圈。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本发明的套袋,有利于在接种过程中省工、省时、简化栽培工序,能有效降低杂菌的感染,杜绝了母钟干化的现象,无须喷打农药,不用括穴,不盖报纸,不用喷水,让幼耳吸收菌袋中干净的水分和空气,有利于菌体的自然生长。采用本发明套袋出耳率高、菌丝生长快,比旧方法和旧的器械提前出耳2-3天,采用本发明胶袋,可以使幼耳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保持恒定的栽培温度和湿度、能加快营养的吸收,提高银耳产量与品质。采用本发明套袋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能节省大量的劳力, 省时省工,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使用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标号说明1上表面、2下表面、3(前或后或左或右的)侧面、4透气微孔、5透气点断线、6折痕线、7开口、8胶粘圈、9菌袋、10培养料、11银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套袋,其特征在于套袋由上表面1、下表面2和前后左右侧面3构成封闭的袋子,在所述的上表面1上设有透气微孔4,在下表面2上设有开口 7,在开口 7的边缘设有胶粘圈8,下表面2通过胶粘圈8与盛放食用菌培养料的、银耳生长袋(简称菌袋)粘合对接,开口 7的边沿位于食用菌生长根基部位周边的菌袋上。在前或后或左或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3上设有透气点断线5,或者在下表面2或上表面上1上设有一圈的透气点断线5,以便于当银耳生长到一定大小时(此时胶粘圈8位于银耳的下方,很难被撕掉)可以将套袋撕掉,有利于银耳对氧气的需求,使银耳上部和周围能够尽可能地裸露在空气中;同时,当套袋在尚未撕开(完整保留)时,透气点断线5还能起到透气的作用。所述的开口 7的直径为3. 8-4. 5cm,所述的胶粘圈的宽度为0. 7-2. 2cm,所述的侧面可以设置为前后侧面为相同结构、左右侧面为相同结构。
前后左右侧面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的前后侧面的结构由上下表面的边沿直接粘合构成的、不具有侧面伸缩段的结构;所述的左右侧面的结构为有可折叠的、具有侧面伸缩段的结构。或者,如图2所示,前后左右侧面均采用具有可折叠的、具有侧面伸缩段的结构。
或者,所述的套袋为筒状,其前后左右侧面为波纹状的可伸缩的筒壁。使得上表面 1与下表面2之间的间距具有可调节性,以适应食用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生长空间的需求。
所述的套袋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所述的套袋可以采用耐高温塑料膜或纳米透气膜制成,所述的胶粘圈的形状不限,只要能够起到粘连作用即可,胶粘圈采用耐高温胶水制成。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1、在耐高温塑料菌袋10中装上培养料;
2、在袋面上均勻打3-4个直径3. 8-4. 5cm的圆孔,在每个圆孔上贴上一个本发明的套袋后放入蒸灶中高温灭菌;
3、菌袋冷却至23-25°C时,经过消毒后,撕开每个套袋一角接入菌种,将接种后的每个菌袋10井字形堆放于23-25°C的菇房中培养;
4、经过菌龄4-6天培养后,翻堆检查并去除被杂菌污染的菌袋10 ;菌龄9-12天菌丝长到8-lOcm时,将本发明套袋的上表面向上提拉,使得幼菌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此时本发明的套袋边缘的透气点断线5处可进入氧气。而后排架于菇房中,室温保持在23-25°C间培养,每天换气2-3次。菌龄25- 天待幼菌长至6-8cm时,由透气点断线5撕开套袋,让菌体充分外露。菇房保持85-90%的湿度。菌龄30-33天后,适当降低湿度,并把室温提高至M-26°C,菌龄38-40天采收。权利要求
1.一种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带空腔的套袋,套袋的开口位于构成袋子的一个壁面上,在开口的边缘设有胶粘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其特征在于套袋由上表面 (1)、下表面0和前后左右侧面C3)构成封闭的袋子,在所述的上表面(1)上设有透气微孔 G),在下表面(2)上设有开口(7),在开口(7)的边缘设有胶粘圈(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其特征在于在前或后或左或右的一个或多个侧面(3)上设有透气点断线(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其特征在于在下表面2或上表面上1上设有一圈的透气点断线(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7的直径为3. 8-4. 5cm,所述的胶粘圈的宽度为0. 7-2. 2cm。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侧面的结构为由上下表面的边沿直接粘合构成的、不具有侧面伸缩段的结构;所述的左右侧面的结构为有可折叠的、具有侧面伸缩段的结构;或者,前后左右侧面均采用具有可折叠的、具有侧面伸缩段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套袋为筒状,其前后左右侧面为波纹状的可伸缩的筒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袋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步骤如下(1)在耐高温塑料菌袋(10)中装上培养料;(2)在袋面上均勻打3-4个直径3.8-4. 5cm的圆孔,在每个圆孔上贴上一个本发明的套袋后放入蒸灶中高温灭菌;(3)菌袋冷却至23-25°C时,经过消毒后,撕开每个套袋一角接入菌种,将接种后的每个菌袋(10)井字形堆放于23-25°C的菇房中培养;(4)经过菌龄4-6天培养后,翻堆检查并去除被杂菌污染的菌袋(10);菌龄9-12天菌丝长到8-lOcm时,将本发明套袋的上表面向上提拉,使得幼菌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此时本发明的套袋边缘的透气点断线(5)处可进入氧气;而后排架于菇房中,室温保持在23-25°C 间培养,每天换气2-3次;菌龄25- 天待幼菌长至6-8cm时,由透气点断线5撕开套袋,让菌体充分外露;菇房保持85-90%的湿度;菌龄30-33天后,适当降低温度,并把室温提高至 24-26 0C,菌龄38-40天采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及其使用方法。它是一个带空腔的套袋,套袋的开口位于构成袋子的一个壁面上,在开口的边缘设有胶粘圈。采用本发明的套袋,有利于在接种过程中省工、省时、简化栽培工序,能有效降低杂菌的感染,杜绝了母钟干化的现象,无须喷打农药,不用括穴,不盖报纸,不用喷水,让幼耳吸收菌袋中干净的水分和空气,有利于菌体的自然生长。采用本发明套袋出耳率高、菌丝生长快,比旧方法和旧的器械提前出耳2-3天,采用本发明胶袋,可以使幼耳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保持恒定的栽培温度和湿度、能加快营养的吸收,提高银耳产量与品质。采用本发明套袋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511316SQ20121000443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6日
发明者程名杨 申请人:程名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