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草鱼同池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171115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河蟹、草鱼同池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河蟹、草鱼同池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水产养殖大国,占世界养殖总量的65%以上,而河蟹作为我国特有的名特优水产品,自河蟹人工育苗成功以后,中国的河蟹产量快速上升。从1991年的年产8000余吨增加到2004年的50万吨。2010年河蟹养殖面积1233万亩,产量48. 9万吨,产
值200亿元。而河蟹的产量中池塘养殖的产量占有重要地位。在池塘养殖河蟹的模式中,摸索出许多河蟹与其他水产动物的混养模式如河蟹与草食性的草鱼、鳊鱼混养,河蟹与杂食性的鲤鱼、鲫鱼混养、河蟹与滤食性的鲢鳙鱼的混养,河蟹与刮食性的鲴鱼和鲮鱼混养,河蟹与青虾的混养,河蟹与名贵肉食性鱼类的混养等。对于河蟹与草食性的草鱼、鳊鱼混养模式而言,由于草鱼、鳊鱼能摄食河蟹蜕壳后的软壳蟹,所以目前不再使用这种模式。但河蟹在养殖环节中,需要栽种大量水草如伊乐藻、苦草、金鱼藻等供河蟹躲藏和摄食,而在生产旺季5月 9月因水草、浮萍的大量生长而致池塘缺氧、水草腐坏而致水质变坏,捞除水草又需要大量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水草、改善水质、节省人力的一种河蟹、草鱼同池养
殖方法。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河蟹、草鱼同池养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⑴养殖池的选择选择面积为20亩 100亩的池塘,将池塘用拦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占池塘面积的1/5 1/4,水深I. 5米 2. 5米,为草鱼养殖区域,另一部分为池塘面积的3/4 4/5,为河蟹养殖区域,拦网每隔5米用桩架支撑,拦网的上纲高于水面上方0. 7米 I. 0 米;
⑵投放草鱼养殖区域内的草鱼放养量为600尾/亩 1000尾/亩,规格为50克/尾,河蟹养殖区域,扣蟹放养量600只/亩 1000只/亩,规格为40只/斤 100只/斤;⑶养殖管理在养殖旺季5月 9月,将河蟹养殖区域水面漂浮的水草捞出转移至草鱼养殖区域,保持河蟹养殖区域水体中溶氧含量不低于4 mg /1,草鱼养殖区域养殖管理同草鱼池塘养殖模式。本发明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以及浮游生物、饵料生物等资源,从而能够获得很好地养殖综合效益,所述的河蟹养殖区域内每亩搭配投放规格为100克/尾的白鲢25尾,规格为100克/尾的鳙鱼50尾,规格为6 cm /尾以上鳜鱼15尾,规格为30克/尾 80克/尾细鳞斜颌鲴20尾 50尾。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较好的实现了发明目的,布局搭配合理,有效地控制水草,保证了养殖所需氧量,使得整个池塘养殖生态达到最佳,保护了池塘水环境,提高了养殖总效益28%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河蟹、草鱼同池养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⑴养殖池的选择选择面积为20亩 100亩(本实施例为20亩)的池塘,将池塘用拦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占池塘面积的1/5 1/4,水深I. 5米 2. 5米(本实施例为2. 0米),为草鱼养殖区域(本实施例为5亩),另一部分为池塘面积的3/4 4/5,为河蟹养殖区域(本实施例为15亩),所述的拦网采用聚乙烯网片,拦网每隔5米用桩架支撑,拦网的上纲高于水面上方0. 7米 I. 0米(本实施例为0. 7米);
⑵投放草鱼养殖区域内的草鱼放养量为600尾/亩 1000尾/亩(本实施例为800 尾/亩),规格为50克/尾,河蟹养殖区域,扣蟹放养量600只/亩 1000只/亩(本实施例为800只/亩),规格为40只/斤 100只/斤(本实施例为80只/斤);
⑶养殖管理在养殖旺季5月 9月,由于池塘水草会大量生产,而且由于河蟹螯足的剪夹导致大量水草漂浮池塘水面,这时若不及时捞出,则由于水草遮盖池塘水面,致池底水体透光差,溶氧低,池塘水面漂浮的水草极易腐烂变质而使池水水质恶化,导致河蟹缺氧、引发病害、影响生长甚至大量死亡,因此,将河蟹养殖区域水面漂浮的水草捞出及时转移至草鱼养殖区域。这样,一方面对河蟹养殖区域来说,很好地控制了水草,改善了水质,节省人力,为后续的施肥、投饵、管理提供了条件,为河蟹生长创造了一个优良生长环境;对草鱼养殖区域来说,是很方便地获得草鱼所需的水草,充分利用了饵料资源。同时,通过采取河蟹养殖区域每隔7天 15天投放有益菌制剂和每天利用底增氧设备增氧等措施,降低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浓度,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繁殖和生长,净化水质。保持河蟹养殖区域水体中溶氧含量不低于4 mg /I (本实施例为5 mg/I),草鱼养殖区域养殖管理同草鱼池塘养殖模式。本发明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以及浮游生物、饵料生物等资源,从而能够获得很好地养殖综合效益,所述的河蟹养殖区域内每亩搭配投放规格为100克/尾的白鲢25尾,规格为100克/尾的鳙鱼50尾,规格为6 cm /尾以上鳜鱼15尾,规格为30克/尾 80克/尾细鳞斜颌鲴20尾 50尾。本实施例为白鲢375尾,鳙鱼750尾,鳜鱼225尾,30克/尾 80克/尾的细鳞斜颌鲴525尾。本发明有效地利用草鱼对河蟹池塘水草、浮萍的调控,使河蟹养殖区域水草密度适宜,又可通过适当施肥使水草在整个河蟹养殖期间长势好,不坏水,还能使池塘过多的水草得到充分利用,节约人力,从而减少饵料生物的浪费,保护了池塘水环境,经过一个养殖周期,较单养草鱼池塘效益提高了 25%,较单养河蟹的池塘效益提高了 30%。
权利要求
1.ー种河蟹、草鱼同池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⑴养殖池的选择选择面积为20亩 100亩的池塘,将池塘用拦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占池塘面积的1/5 1/4,水深I. 5米 2. 5米,为草鱼养殖区域,另一部分为池塘面积的3/4 4/5,为河蟹养殖区域,拦网每隔5米用桩架支撑,拦网的上纲高于水面上方O. 7米 I.O米; ⑵投放草鱼养殖区域内的草鱼放养量为600尾/亩 1000尾/亩,规格为50克/尾,河蟹养殖区域,扣蟹放养量600只/亩 1000只/亩,规格为40只/斤 100只/斤; ⑶养殖管理在养殖旺季5月 9月,将河蟹养殖区域水面漂浮的水草捞出转移至草鱼养殖区域,保持河蟹养殖区域水体中溶氧含量不低于4 mg /1,草鱼养殖区域养殖管理同草鱼池塘养殖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河蟹、草鱼同池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河蟹养殖区域内每亩搭配投放规格为100克/尾的白鲢25尾,规格为100克/尾的鳙鱼50尾,规格为6 cm /尾以上鳜鱼15尾,规格为30克/尾 80克/尾细鳞斜颌鲴20尾 50尾。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水草、改善水质、节省人力的一种河蟹、草鱼同池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面积为20亩~100亩的池塘,将池塘用拦网分成草鱼养殖区域和河蟹养殖区域两部分;草鱼养殖区域内的草鱼放养量为600尾/亩~1000尾/亩,规格为50克/尾,河蟹养殖区域内的扣蟹放养量600只/亩~1000只/亩,规格为40只/斤~100只/斤;在养殖旺季5月~9月,将河蟹养殖区域水面漂浮的水草捞出转移至草鱼养殖区域,保持河蟹养殖区域水体中溶氧含量不低于4㎎/l,草鱼养殖区域养殖管理同草鱼池塘养殖模式,本发明布局搭配合理,有效地控制水草,保证了养殖所需氧量,使得整个池塘养殖生态达到最佳,保护了池塘水环境,提高了养殖总效益28%以上。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657107SQ20121006266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李应森, 李德亮, 李祖军, 王红权, 肖调义, 陈开健 申请人:大通湖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