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无性繁育的方法

文档序号:17322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樟子松无性繁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樟子松繁育的方法。
背景技术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 var. mongolicaLitv.),松科(Pinaceae),松属 (Pinus L.)为松属植物欧洲赤松的变种。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北纬50°以北),西起莫尔道嘎、金河、根河,东到新林、呼玛线以北有连续成片分布,以南伊图里河、免渡河、阿尔山等地有呈带状或块状分布的纯林,有与兴安落叶构成以樟子松为主的混交林。 多生长在海拔高300 - 900米的向阳陡坡或阳坡。在呼伦贝尔市草原起伏的沙丘还生长着良好的天然樟子松林。由海拉尔往南从锡尼河开始,沿伊敏河经红花尔基,罕达盖至中蒙边界的哈拉河附近,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樟子松林带,在海拉尔区的西山沙丘上残留有小片松林。天然林通常在沙土和山地石砾土上形成纯林。此外河北,陕西榆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引种栽培,生长尚称良好。棒子松是常绿乔木,树闻15-20米,最闻30米。最大胸径I米左右。树诞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 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5-12个,多为7-9个,20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3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芽圆柱状。樟子松耐寒性强, 能忍受-4(T-50 °C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树冠稀疏,针叶稀少,短小,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着生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干的表皮及下表皮都很厚,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同时在干燥的沙丘上,主根一般深1-2米,最深达4米以下,侧根多分布到距地表10-50厘米沙层内,根系向四周伸展,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1967年是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比较干旱的年份,六月份固定沙地0-125厘米沙层含水量为2-3%,12年生落叶松因干旱大部分死亡,杨树等阔叶树种的叶子黄枯或部分脱落,而樟子松仍然正常生长。樟子松是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长不良。樟子松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在章古台沙地上曾先后栽植针阔叶树种30余种,唯樟子松能适应沙地不同部位环境条件,即使在条件最差的丘顶也能生长。此外,在榆林,伊克昭盟等地区沙地上也生长良好。过度水湿或积水地方,对其生长不利,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樟子松的扦插繁育方法生根率低、苗木细弱,移栽于山上造林,在自然条件下成活率低的问题,而提供樟子松无性繁育的方法。本发明的樟子松无性繁育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I)选穗在第一年的冬季,在樟子松树冠的中上部,剪采2年生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 冰雪埋藏;(2)扦插床制作在第二年的春天,按草炭园土蛭石=1. 25 :1. 8 :2. 2的质量比称取基质材料并混合均勻,消毒后,在温室内制作成宽度为I. lm、厚度为O. 45m的扦插床;
(3)扦穗处理将步骤一采集的条穗剪成长度为12cm,基部直径>O. 3cm的插穗,插穗有I个顶芽,然后用400ppm的IBA处理IOmin ;
(4)扦插用浓度为O.2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扦插床,每平方米喷洒5L,然后将步骤三处理的插穗垂直插入扦插床上,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扦插的行间距离为4cm,每行中的株间距离为3cm,扦插后立即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喷洒,每平方米喷洒2L 3L,然后再用清水洗叶;
(5)苗期管理从扦插完毕至之后的3个月的时间内,在扦插床上覆塑料薄膜,保持樟子松苗的生长空间内的相对湿度为90%以上,温度为30°C,遮光度为85 %,每周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液消毒一次,每15天喷施肥一次,其中微量元素肥施用量为 O. 15g/m2,大量元素肥施用量为12g/m2,然后去掉扦插床上塑料薄膜,保持樟子松苗的生长空间内的相对湿度为85% 88%,遮光度为70% 75% ;
(6)越冬管理在温室内育苗的,当温室内的温度低至4°C 6°C时,灌溉防寒水,然后保持室内温度为_5°C,遮光度为70%,第三年春天,当气温稳定通过4°C时,调整遮光度为 50% ;
(7)移栽第三年春天,按草炭河沙蛭石=1.4 2 :1. 5的质量比称取基质混合均匀, 进行消毒处理后,在露地上制作成宽度为lm、厚度为O. 4m的苗床,然后当气温稳定通过 15°C时,将步骤六培育的樟子松苗按行间距离为15cm、株间距离为8cm移植在苗床上,培育二年,在两年期间,春季、夏季和秋季保持樟子松苗的生长空间内相对湿度为80 %,遮光度为70% %,每周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液消毒一次,每20天喷施肥一次,其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量为O. 16g/m2,大量元素肥的施用量为12g/m2 ;秋季当最低气温低至6°C 时,用塑料膜将樟子松苗覆盖,塑料膜上覆草帘遮光,膜两侧通气,封冻前灌溉防寒水;得到可以上山造林的樟子松苗。本发明在第一年冬季采集扦插条穗,用冰雪埋藏,保持条穗处于不萌动状态,使营养成份不流失,延长作业时间,而且冰雪埋藏可以灭菌。通过对插穗的激素处理,扦插苗的温度、湿度、光照及肥的管理,使樟子松苗营养充分,苗木茁壮,100%木质化,本发明的方法使樟子松扦插生根率达到98%,成苗率达到95%,加快苗木繁育的速度,本方法的光照、温度、湿度条件适合樟子松生长,使人工繁育的樟子松年高生长量达到30cm,而天然樟子松年高生长量约5cm 8cm,使人工培育的樟子松造林3年后即可采集利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樟子松无性繁育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I.樟子松无性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选穗在第一年的冬季,在樟子松树冠的中上部,剪采2年生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 冰雪埋藏;
(2)扦插床制作在第二年的春天,按草炭园土蛭石=1. 25 :1. 8 :2. 2的质量比称取基质材料并混合均勻,消毒后,在温室内制作成宽度为I. lm、厚度为O. 45m的扦插床;
(3)扦穗处理将步骤一采集的条穗剪成长度为12cm,基部直径>O. 3cm的插穗,插穗有I个顶芽,然后用400ppm的IBA处理IOmin ;
(4)扦插用浓度为O.2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扦插床,每平方米喷洒5L,然后将步骤三处理的插穗垂直插入扦插床上,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扦插的行间距离为4cm,每行中的株间距离为3cm,扦插后立即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喷洒,每平方米喷洒2L 3L,然后再用清水洗叶;
(5)苗期管理从扦插完毕至之后的3个月的时间内,在扦插床上覆塑料薄膜,保持樟子松苗的生长空间内的相对湿度为90%以上,温度为30°C,遮光度为85%,每周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液消毒一次,每15天喷施肥一次,其中微量元素肥施用量为
O.15g/m2,大量元素肥施用量为12g/m2,然后去掉扦插床上塑料薄膜,保持樟子松苗的生长空间内的相对湿度为85% 88%,遮光度为70% 75% ;
(6)越冬管理在温室内育苗的,当温室内的温度低至4°C 6°C时,灌溉防寒水,然后保持室内温度为_5°C,遮光度为70 %,第三年春天,当气温稳定通过4°C时,调整遮光度为 50% ;
(7)移栽第三年春天,按草炭河沙蛭石=1.4 2 :1. 5的质量比称取基质混合均匀, 进行消毒处理后,在露地上制作成宽度为lm、厚度为O. 4m的苗床,然后当气温稳定通过 15°C时,将步骤六培育的樟子松苗按行间距离为15cm、株间距离为8cm移植在苗床上,培育二年,在两年期间,春季、夏季和秋季保持樟子松苗的生长空间内相对湿度为80 %,遮光度为70% %,每周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液消毒一次,每20天喷施肥一次,其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量为O. 16g/m2,大量元素肥的施用量为12g/m2 ;秋季当最低气温低至6°C 时,用塑料膜将樟子松苗覆盖,塑料膜上覆草帘遮光,膜两侧通气,封冻前灌溉防寒水;得到可以上山造林的樟子松苗。
权利要求
1.樟子松无性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选穗在第一年的冬季,在樟子松树冠的中上部,剪采2年生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 冰雪埋藏;(2)扦插床制作在第二年的春天,按草炭园土蛭石=1. 25 :1. 8 :2. 2的质量比称取基质材料并混合均勻,消毒后,在温室内制作成宽度为I. lm、厚度为O. 45m的扦插床;(3)扦穗处理将步骤一采集的条穗剪成长度为12cm,基部直径>O. 3cm的插穗,插穗有I个顶芽,然后用400ppm的IBA处理IOmin ;(4)扦插用浓度为O.2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扦插床,每平方米喷洒5L,然后将步骤三处理的插穗垂直插入扦插床上,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扦插的行间距离为4cm,每行中的株间距离为3cm,扦插后立即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的800倍液喷洒,每平方米喷洒2L 3L,然后再用清水洗叶;(5)苗期管理从扦插完毕至之后的3个月的时间内,在扦插床上覆塑料薄膜,保持樟子松苗的生长空间内的相对湿度为90%以上,温度为30°C,遮光度为85%,每周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液消毒一次,每15天喷施肥一次,其中微量元素肥施用量为O.15g/m2,大量元素肥施用量为12g/m2,然后去掉扦插床上塑料薄膜,保持樟子松苗的生长空间内的相对湿度为85% 88%,遮光度为70% 75% ;(6)越冬管理在温室内育苗的,当温室内的温度低至4°C 6°C时,灌溉防寒水,然后保持室内温度为_5°C,遮光度为70%,第三年春天,当气温稳定通过4°C时,调整遮光度为 50% ;(7)移栽第三年春天,按草炭河沙蛭石=1.4 2 :1. 5的质量比称取基质混合均匀, 进行消毒处理后,在露地上制作成宽度为lm、厚度为O. 4m的苗床,然后当气温稳定通过 15°C时,将步骤六培育的樟子松苗按行间距离为15cm、株间距离为8cm移植在苗床上,培育二年,在两年期间,春季、夏季和秋季保持樟子松苗的生长空间内相对湿度为80%,遮光度为70% %,每周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液消毒一次,每20天喷施肥一次,其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量为O. 16g/m2,大量元素肥的施用量为12g/m2 ;秋季当最低气温低至6°C 时,用塑料膜将樟子松苗覆盖,塑料膜上覆草帘遮光,膜两侧通气,封冻前灌溉防寒水;得到可以上山造林的樟子松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樟子松的培育方法,采用扦插技术对樟子松进行快速繁育,在第一年冬季采集扦插条穗,用冰雪埋藏,保持条穗处于不萌动状态,使营养成份不流失,延长作业时间,而且冰雪埋藏可以灭菌。通过对插穗的激素处理,扦插苗的温度、湿度、光照及肥的管理,使樟子松苗营养充分,苗木茁壮,100%木质化,本发明的方法使樟子松扦插生根率达到98%,成苗率达到95%,加快了苗木繁育的速度。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577823SQ20121007036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7日
发明者李玉弟 申请人:常熟市尚湖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