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槟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

文档序号:198822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槟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棕榈科植物的资源离体保存方法,尤其是一种槟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
背景技术
槟榔(Areca catechu L.)属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是我国热带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及热带园林绿化树种,也是我国重要的南药资源之一,被列为四大南药之首,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亚州及太平洋地区,槟榔果主要用作当地群众的咀嚼嗜好品,槟榔栽培已逐渐向商品化、规模化发展。槟榔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省,总产量占大陆槟榔产量的99%以 上。目前在海南的种植面积已达103万亩,产量达14. 36万吨,鲜果年产值20亿元以上,力口工产值达50 60亿元,是海南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近200万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组织培养是植物快速繁殖最有效的方法,胚培养作为种质资源保存繁殖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利用胚培养获得的胚培苗不仅运输成本低,还可避免在种质交换过程中的病虫害传播,利用胚或胚培苗作为种质保存可以解决大田保存占地面积大、费用高等问题。槟榔为单杆棕榈科植物,常规的营养繁殖方法如扦插、嫁接、高空压条等不适用于槟榔繁殖,而主要靠种子繁殖,但该方法容易传播病虫害。至目前为止,在国内外槟榔组织培养虽有报道,但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槟榔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槟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通过在保存培养基中提高糖用量可很好地延缓植株的生长速度,有利于国内外种质资源的交换,避免在种质交换过程中发生病虫害传播,同时还可解决大田保存占地面积大、费用高等问题,为离体快繁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对槟榔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以及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一条有效途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槟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其步骤如下I、选取15年树龄以上的种质资源结果树,采集7 8个月的槟榔种果,切除大部分果皮和胚乳,留取包裹着完整胚的胚乳块;将胚乳块洗净后消毒,置于灭菌滤纸上吸干水分,然后取出胚。2、将胚置于预培养基中培养40 50天,待胚萌发形成芽和茎,生根培养形成完整植株,在植株生长至I. 5 2cm高度时即进行离体保存。所述预培养基是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添加AC lg/L、蔗糖50 g/L。3、将槟榔I. 5 2cm高的植株转接入保存培养基中保存培养,即可实现槟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所述保存培养基是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添加BA 2mg/L、NAAO. 5mg/L、鹿糖 120g/L、AC lg/L、琼脂 8g/L。
本发明エ艺简单,通过在保存培养基中提高糖用量可很好地延缓槟榔植株的生长速度,其生长期比未使用保存培养基的转接培养长6 8个月,有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有利于国内外种质资源的交換,避免在种质交换过程中发生病虫害传播,同时还可解决大田保存占地面积大、费用高等问题,为离体快繁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对槟榔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以及种苗的エ厂化生产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ー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一I、胚的获得及预培养选取15年树龄以上的种质资源结果树进行跟踪调查,确定目标株后从雌花受粉 后开始到果实7-8个月时及时采收(槟榔胚的成熟度影响胚的萌发率,胚成熟度高则出苗率也高,槟榔种果一般成熟时间为12个月,但12个月的槟榔种果不利于种胚的获取,由于在成熟时胚乳坚硬如石,不易取胚,一般在7-8个月时种胚容易获取且易培养)。收集后先把种果用流水冲洗,切除果皮后留有包被着胚的胚乳块,大小约为2X2cm,留含胚的胚乳块经自来水洗净后,再用70%的酒精表面消毒30S,再以O. 1%的升汞溶液消毒8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 5次。将洗净的胚乳块置灭菌滤纸上吸干水分,用解剖刀取出嫩种胚置于预培养基中培养40 50天,待胚萌发形成芽和茎,生根培养形成完整植株,在植株生长至I. 5 2cm高度时即进行离体保存,(先消毒再取胚可防止灭菌液直接接触胚对胚体造成伤害,影响后期胚萌发及生长发育)。预培养基是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添加AC lg/L、鹿糖50 g/Lo2、保存培养2. I、保存培养基的设计首先采用三种可能延缓生长的方式降低温度培养、添加矮壮素、提闻糖浓度水平;在初次的实验中,通过对根、芽及莖基部等生长指标的测定,确定其保存期,结果将表I。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糖浓度水平可明显延缓槟榔胚苗的生长。表I不同处理方法对槟榔资源的保存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槟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I )、选取15年树龄以上的种质资源结果树,采集7 8个月的槟榔种果,切除大部分果皮和胚乳,留取包裹着完整胚的胚乳块;将胚乳块洗净后消毒,置于灭菌滤纸上吸干水分,然后取出胚; 2)、将胚置于预培养基中培养40 50天,待胚萌发形成芽和茎,生根培养形成完整植株,在植株生长至I. 5 2cm高度时即进行离体保存;所述预培养基是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添加AC lg/L、蔗糖50 g/L ; 3)、将槟榔1.5 2cm高的植株转接入保存培养基中保存培养,即可实现槟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所述保存培养基是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并添加BA 2mg/L、NAA0.5mg/L、鹿糖 120g/L、AC lg/L、琼脂 8g/L。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槟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是选取15年树龄以上的种质资源结果树的槟榔种果,取出胚置于预培养基中培养,待胚萌发成完整植株,在植株生长至1.5~2cm高度时转接入保存培养基中保存培养,即可实现槟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通过在保存培养基中提高糖用量可很好地延缓槟榔植株的生长速度,有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有利于国内外种质资源的交换,避免在种质交换过程中发生病虫害传播,同时还可解决大田保存占地面积大、费用高等问题,为离体快繁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对槟榔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以及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文档编号A01H4/00GK102726293SQ201210213429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刘立云, 周焕起, 李 杰, 范海阔, 黄丽云 申请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