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21323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虾类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脊尾白虫下(Palaemon(Exopalamon) carincauda Holthuis),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真虾族,长臂虾科,白虾属。中国沿海均产之,尤以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脊尾白虾为近岸广盐广温广布种,一般生活在近岸的浅海中,盐度不超过29%。的海域或近岸河口及半咸淡水域中,经过驯化也能生活在淡水中。脊尾白虾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水温在2 35°C范 围内均能成活,在冬天低温时,有钻洞冬眠的习性。脊尾白虾是对虾养殖池和海水鱼类养殖池中的重要副产品,产量可观。除供鲜食夕卜,还可干制成质量很好的虾米,卵可干制成虾子。当今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直接投喂小麦和鲜杂鱼或者使用高蛋白含量的配合饲料会引起对环境中氮和磷排放的污染,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降低了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的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包括(I)池塘选择池塘底质为泥沙质,池塘面积为5 20亩,池塘设进排水系统,池塘
底安装增氧设备;(2)将水排到5-lOcm的高度,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除害;(3)消毒后进海水至水深80_90cm,进水前先过滤;应用海水光合细菌(每亩1kg,市售)进行水质维护,并施用生物有机肥进行初期肥水;(4)选择活力好、体重3. 5g/尾以上的海捕脊尾白虾亲虾,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检测,选择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亲虾在池中投放,投放密度为
I.5-2. Okg/亩;注意观察亲虾的繁殖以及糠虾、仔虾生长情况;(5)前期(养殖前期为开始投苗养殖开始30天)每3天加水2 3%,中后期(开始投苗养殖30天后的时间)每10 20天换水I次,日换水量为10 20% ;亲虾投放后每10天泼洒微生态水质改良剂(市售),浓度为3 4ml/立方水体,保持标准水质;(6)亲虾投放后的第40 50天,按照3飞尾/亩的数量投放体长为3(T40cm的半滑舌鳎于池中进行混养;(7)亲虾投放后每天5 8时和16 19时沿池边浅水区投喂饲料,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5% ;(8)定期观察脊尾白虾的脱壳和生长情况,定期检查池塘和养殖设施,定期检测水质指标。所述步骤(I)中的池塘底质的泥沙比为4 :6。一定量的泥质底质可以保证底部适合水质净化细菌的生长,保持池塘自身的水质净化能力。所述步骤(I)中的增氧设备为微孔底部增氧设备。微孔底部增氧可以使氧气从水底部以较小的气泡释放出来,更多的氧被溶解到水体中,改善脊尾白虾生存的环境。微孔底部增氧设备可以直接从市场上采购得到。所述步骤(2)中的生石灰的添加量为100_200kg/亩。所述步骤(3)中所进海水盐度为15 30。所述步骤(3)中的过滤采用60目滤网过滤。所述步骤(5)中的水质的标准为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2(T30cm,溶解氧大于5mg/L, pH8. 0^8. 8,氨态氮小于I. Omg/L,亚硝基态氮和硫化物不能检出。 所述步骤(7)中的饲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组分包括鱼粉10-12%,发酵豆柏12-15%,花生柏3-5%,精氨酸O. 05-0. 3%,甘氨酸O. 05-0. 3%,谷朊粉1-4%,小麦5-15%,高筋面粉8-20%,脱脂米糠0-8%,啤酒酵母5-10%,虾壳粉3-5%,蛤蜊发酵粉O. 05%,鱼油1_2%,植物油1_2%,脱壳素O. 1%,复合酶制剂O. 1-0. 5%,复合多维O. 2-0. 3%,复合有机微量元素
O.5-1. 5%,氯化胆碱O. 2-0. 5%和饲用磷酸二氢钙0-1% ;此外,所述饲料组分还包括植酸酶500-800U/kg。所用的植物性蛋白中以发酵豆柏为主,其中含有大量的小肽,可以使饲料中的蛋白进入脊尾白虾消化系统后消化率显著提高,没有被消化的蛋白质显著降低,被排放到水体中的废氮和废磷也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外,高含量的小肽还可以增强脊尾白虾的机体抵抗力,减少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减少渔药使用的同时减少了对水产品和水质环境的药物残留。饲料中添加了 500-800U/kg植酸酶,植酸酶可以提高饲料中的磷的利用率,减少脊尾白虾排泄物中的磷对环境的污染。所述复合酶制剂具体组分为酸性蛋白酶(酶活)6000 7500u/g,中性蛋白酶(酶活)5000 6000u/g,甘露聚糖酶(酶活)2500 3000u/g,木聚糖酶(酶活)3500 4500u/g,纤维素酶(酶活)2500 3500u/g。所述复合多维具体组分为每1000克复合维生素中含维生素A6000000IU、维生素D324 0 0 0 00IU、维生素 E75000IU、维生素 K312000mg、维生素 B1UOOOmg'维生素 B220000mg、维生素 B624000mg、维生素 B1220mg、烟酸 30000mg、泛酸钙 15000mg、叶酸 2200mg、生物素 240mg、维生素C180000mg和肌醇120000mg。所述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具体组分为每1000克复合有机微量元素中含甘氨酸螯合铁6000mg、甘氨酸猛2000mg、甘氨酸铜2500mg、蛋氨酸锌6000mg、钴300mg、碘500mg、硒lOOmg、镁 40000mg、钾 30000mg。所述氯化胆碱的纯度为50wt%。所述步骤(4)中的对脊尾白虾亲虾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检测,选择确认为阴性的个体作为亲虾投放。所选的亲虾为不带病毒的个体,可以确保苗种没有亲本的垂直传播的机会。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可以采用由国际动物卫生组织颁布的标准方法。光合细菌是水中的一类常见细菌,对改善水质有较好的作用,其本身分淡水型和海水型。脊尾白虾是在海水中养殖的,所以本步骤中采用的是海水光合细菌。该海水光合细菌可以从市场上采购得到。本发明按照3飞尾/亩的数量投放体长为3(T40cm的半滑舌鳎于池中进行混养,脊尾白虾养殖到该时段时容易发生一些病毒性疾病而死于池底部,被正常脊尾白虾捕食后,会导致疾病的大规模流行。在池中按照3飞尾/亩的数量投放体长为3(T40cm的半滑舌鳎,可以让半滑舌鳎在池底部吃掉死亡虾体,减少或避免因死虾被食而导致的虾病流行。有益效果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降低了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因残饵或排泄物过多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因预防和控制鱼病而大量使用渔药后在水产品和水质环境中产生的药物残留现象,具有良好的应用如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I①池塘选择。池塘底质为泥沙质,泥沙比为4 :6,池塘面积为20亩,池塘设进排水系统(进水滤网、排水围网),池塘安装微孔底部增氧设备;②池塘预处理。将水排到IOcm高,用生石灰150kg/亩全池泼洒,消毒除害;③进水。所进海水的盐度为15,进水用60目滤网过滤,水深为80cm。应用海水光合细菌(每亩Ikg)进行水质维护,并施用生物有机肥进行初期肥水;④亲虾检疫与投放。选择活力好、体重3. 5g/尾以上的海捕脊尾白虾亲虾,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检测,选择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亲虾在池中投放,投放密度为I. 5kg/亩;⑤水质调控。前期每3天加水2%,中后期每10天换水I次,日换水量为10%。视天气情况适当开启增氧机。亲虾投放后每10天泼洒微生态水质改良剂,浓度为3ml/立方水体;保持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20 30cm,溶解氧大于5mg/L, pH8. O 8. 8,氨态氮小于I. Omg/L,亚硝基态氮和硫化物不能检出;⑥鱼类混养。在脊尾白虾亲虾投放后的第40天,按照3尾/亩的数量投放体长为30cm的半滑舌鳎于池中进行混养。⑦饲料投喂。选择小肽含量高的脊尾白虾配合饲料,每天5 8时和16 19时沿池边浅水区直接投喂,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⑧养殖管理。每天在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脊尾白虾的体表、活动和摄食情况,检查池塘和养殖设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适时测定池水的水温、PH值、透明度、盐度、氨氮、亚硝基态、硫化物等水质指标。定期观察脊尾白虾的脱壳和生长情况,并做好日常记录。实施例2①池塘选择。池塘底质为泥沙质,泥沙比为4 :6,池塘面积为5亩,池塘设进排水系统(进水滤网、排水围网),池塘安装微孔底部增氧设备;②池塘预处理。将水排到5cm高,用生石灰IOOkg/亩全池泼洒,消毒除害;③进水。所进海水的盐度为30,进水用60目滤网过滤,水深为90cm。应用海水光合细菌(每亩Ikg)进行水质维护,并施用生物有机肥进行初期肥水;
④亲虾检疫与投放。选择活力好、体重3. 5g/尾以上的海捕脊尾白虾亲虾,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检测,选择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亲虾在池中投放,投放密度为2kg/亩;⑤水质调控。前期每3天加水3%,中后期每20天换水I次,日换水量为20%。视天气情况适当开启增氧机。亲虾投放后每10天泼洒微生态水质改良剂,浓度为3ml/立方水体;保持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20 30cm,溶解氧大于5mg/L, pH8. O 8. 8,氨态氮小于I. Omg/L,亚硝基态氮和硫化物不能检出;⑥鱼类混养。在脊尾白虾亲虾投放后的第50天,按照5尾/亩的数量投放体长为40cm的半滑舌鳎于池中进行混养。⑦饲料投喂。选择小肽含量高的脊尾白虾配合饲料,每天5 8时和16 19时沿池边浅水区直接投喂,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
⑧养殖管理。每天在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脊尾白虾的体表、活动和摄食情况,检查池塘和养殖设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适时测定池水的水温、PH值、透明度、盐度、氨氮、亚硝基态、硫化物等水质指标。定期观察脊尾白虾的脱壳和生长情况,并做好日常记录。
权利要求
1.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包括 (1)池塘底质为泥沙质,池塘面积为5 20亩,池塘设进排水系统,池塘底安装增氧设备; (2)将水排到5-lOcm的高度,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除害; (3)消毒后进海水至水深80-90cm,进水前先过滤;每亩应用海水光合细菌Ikg进行水质维护,并施用生物有机肥进行初期肥水; (4)选择活力好、体重3.5g/尾以上的海捕脊尾白虾亲虾,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检测,选择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亲虾在池中投放,投放密度为I. 5-2. Okg/亩; (5)前期每3天加水2 3%,中后期每1(Γ20天换水I次,日换水量为10 20%;亲虾投放后每10天泼洒微生态水质改良剂,浓度为3 4ml/立方水体,保持标准水质; (6)亲虾投放后的第4(Γ50天,按照3飞尾/亩的数量投放体长为3(T40cm的半滑舌鳎于池中进行混养; (7)亲虾投放后每天5 8时和16 19时沿池边浅水区投喂饲料,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5% ; (8)定期观察脊尾白虾的脱壳和生长情况,定期检查池塘和养殖设施,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的池塘底质的泥沙比为4 :6。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的增氧设备为微孔底部增氧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生石灰的添加量为100-200kg/亩。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进海水盐度为15 30。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过滤采用60目滤网过滤。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水质的标准为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2(T30cm,溶解氧大于5mg/L,pH8. 0^8. 8,氨态氮小于I. Omg/L,亚硝基态氮和硫化物不能检出。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的饲料为按重量百分比计,组分包括鱼粉10-12%,发酵豆柏12-15%,花生柏3-5%,精氨酸O.05-0. 3%,甘氨酸O. 05-0. 3%,谷朊粉1_4%,小麦5_15%,高筋面粉8_20%,脱脂米糠0_8%,啤酒酵母5-10%,虾壳粉3-5%,蛤蜊发酵粉O. 05%,鱼油1-2%,植物油1_2%,脱壳素O. 1%,复合酶制剂O. 1-0. 5%,复合多维O. 2-0. 3%,复合有机微量元素O. 5-1. 5%,氯化胆碱O. 2-0. 5%和饲用磷酸二氢钙0-1% ;此外,所述饲料组分还包括植酸酶500-800U/k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尾白虾生态健康养殖方法,包括(1)池塘选择;(2)池塘预处理;(3)进水;(4)亲虾检疫与投放;(5)水质调控;(6)鱼类混养;(7)饲料投喂;(8)养殖管理。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降低了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因残饵或排泄物过多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因预防和控制鱼病而大量使用渔药后在水产品和水质环境中产生的药物残留现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23K1/14GK102823525SQ20121029798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
发明者万夕和, 沈辉, 王李宝, 袁华, 周俊芳, 凌云, 黎慧, 钟非 申请人: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