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蘑菇的栽培,具体是ー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猪肚菇是ー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又称大杯伞、大漏斗菇、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被产区人民采集食用。因其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因而被称之为“笋菇”和“猪肚菇”。猪肚菇的子实体具清脆、爽嫩、鲜美的ロ感,其蛋白质含量与金针菇等相仿。其菌盖中氨基酸含量为干物质的17%左右,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较一般食用菌要高,其亮氨酸、异亮氨酸含量居一般食用菌之冠;脂肪含量为11%左右;其菌柄转化糖含量高达48%,足知其营养之丰富和全面。此外,大杯伞子实体中还含有若千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钴、钡、铜、锌及磷、铁、钙等,其中多数元素对于调节人体营养平衡、促进代谢、提供机能等方面,有着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上流行的 补铁、补钙、补锌等食品包括ロ服液等,其中有合成性的,实质上很难对人体起到“补”的作用,而食用菌中所含有的上述成分,则由于天然性、植物性的原因,其元素物质分子结构小,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这是其他类型的同种元素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猪肚菇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目前,猪肚菇的栽培是采用传统的栽培场所,如地下菇棚、荫棚、蘑菇房等,这样占用了很多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还需搭棚,増加了栽培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土地、降低栽培成本的玉米地套种猪肚菇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提供的猪肚菇的栽培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1)配制培养料
按以下质量百分比配制杂木屑30%,玉米杆或稻草30%,棉籽壳19%,麦皮19%,微石膏
2% ;
(2)制作菌袋
按常规方法拌料一装袋一接种一培养;培养料按上述比例加水后拌匀,含水量60%-65%,酸碱度调至pH6-7,目测用手捏紧培养料手指缝间不出水或有1_2滴水滴为宜;采用15X55cm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装袋后立即灭菌;冷却后进行接种,移入清洁的培养室发菌,温度15°C -35°C,一般40-60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
(3)种植玉米
和菌代同时下种,种植方法隔40cm每株,每行55cm,隔ー个歩道种植两套,每亩种植玉米 2300-2800 株;
(4)转色管理
播种40-60天左右,菌丝发满菌代,用耙子挖掉玉米距间土 8-lOcm,撕开菌代,把菌棒摆放在中间,上面用泥土盖上,每三行留一行当人行道以便管理和采收;
(5)出菇管理
经过10天-15天,菌丝由营养生长开始向生殖生长转化,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原基膨大形成菇蕾,菇蕾再进行分化出菇盖,菇柄,形成成熟的子实体,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0C -320C .将地膜卷到畦床两侧,盖好遮阳物,及时喷水;如果玉米长高至I米,可把遮阳物去棹;
(6)米收
在子实体长至杯形期后就可以采收,采收可用剪刀在菌柄靠土壌的基部剪下子实体,然后进行分级挑选,采收结束后,停止喷水4-5天,然后转入下ー潮菇管理,经5天后可采收 第二潮菇,一般可采收3-4潮;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20%。上述步骤(2)中,所述培养料装袋后灭菌的条件是在高压120°C,灭菌14小时,在常压97°C _100°C,灭菌36小时以上。上述步骤(2)中,所述菌袋的制作和玉米播种的最佳时间为同时安排在2月份中旬_3月份下旬。上述步骤(4)要选择无雨天的操作,埋菌棒前场地用石灰或茶子饼水进行消毒杀虫。上述步骤(4)中,所述菌棒上面用竹条拱高50cm左右,用地膜盖上,外加一层遮阳网,防治漏油,透气,避免感染杂菌,太阳暴晒。本发明的栽培方法采用玉米地套种猪肚菇的方案,利用了玉米间隔的空间,节约了以往搭棚的土地搭棚的投入,降低了栽培的成本,且猪肚菇是偏高湿型的食用菌,气温230C -32°C出菇,很适宜采用玉米地套种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某企业采用下述方法栽培猪肚菇
(1)配制培养料按以下质量百分比配制杂木屑30%,玉米杆或稻草30%,棉籽壳19%,麦皮19%,微石膏2% ;
(2)制作菌袋在3月份按常规方法拌料一装袋一接种一培养;培养料按上述比例加水后拌匀,含水量60%,酸碱度调至pH6,目测用手捏紧培养料手指缝间不出水或有1-2滴水滴为宜;采用15X55cm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装袋后立即灭菌,所述培养料装袋后灭菌的条件是在高压120°C,灭菌14小时,在常压97°C,灭菌36小时;冷却后进行接种,移入清洁的培养室发菌,温度25°C,50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
(3)种植玉米制作菌袋时同时下种,种植方法隔40cm每株,每行55cm,隔ー个步道种植两套,每亩种植玉米2300-2800株;
(4)转色管理播种50天,菌丝发满菌袋,在无雨天用耙子挖掉玉米距间土8-lOcm,撕开菌袋,把菌棒摆放在中间,上面用泥土盖上,埋菌棒前场地用石灰或茶子饼水进行消毒杀虫,菌棒上面用竹条拱高50cm左右,用地膜盖上,外加一层遮阳网,防治漏油,透气,避免感染杂菌,太阳暴晒;每三行留一行当人行道以便管理和采收;(5)出菇管理经过10天-15天,菌丝由营养生长开始向生殖生长转化,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原基膨大形成菇蕾,菇蕾再进行分化出菇盖,菇柄,形成成熟的子实体,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C -32°C .将地膜卷到畦床两侧,盖好遮阳物,及时喷水;如果玉米长高至I米,可把遮阳物去掉;
(6)采收在子实体长至杯形期后就可以采收,采收可用剪刀在菌柄靠土壌的基部剪下子实体,然后进行分级挑选。采收结束后,停止喷水4天,然后转入下ー潮菇管理,经5天后可采收第二潮菇,采收3-4潮,生物转化率可达100%。·
权利要求
1.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1)配制培养料 按以下质量百分比配制杂木屑30%,玉米杆或稻草30%,棉籽壳19%,麦皮19%,微石膏2% ; (2)制作菌袋 按常规方法拌料一装袋一接种一培养;培养料按上述比例加水后拌匀,含水量60%-65%,酸碱度调至pH6-7,目测用手捏紧培养料手指缝间不出水或有1_2滴水滴为宜;采用15X55cm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装袋后立即灭菌;冷却后进行接种,移入清洁的培养室发菌,温度15°C -35°C,一般40-60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 (3)种植玉米 和菌代同时下种,种植方法隔40cm每株,每行55cm,隔一个步道种植两套,每亩种植玉米 2300-2800 株; (4)转色管理 播种40-60天左右,菌丝发满菌代,用耙子挖掉玉米距间土 8-lOcm,撕开菌代,把菌棒摆放在中间,上面用泥土盖上,每三行留一行当人行道以便管理和采收; (5)出菇管理 经过10天-15天,菌丝由营养生长开始向生殖生长转化,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原基膨大形成菇蕾,菇蕾再进行分化出菇盖,菇柄,形成成熟的子实体,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0C -320C .将地膜卷到畦床两侧,盖好遮阳物,及时喷水;如果玉米长高至I米,可把遮阳物去掉; (6)米收 在子实体长至杯形期后就可以采收,采收可用剪刀在菌柄靠土壤的基部剪下子实体,然后进行分级挑选,采收结束后,停止喷水4-5天,然后转入下一潮菇管理,经5天后可采收第二潮菇,一般可采收3-4潮;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2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猪肚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培养料装袋后灭菌的条件是在高压120°C,灭菌14小时,在常压97°C -100°C,灭菌36小时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猪肚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中,所述菌袋的制作和玉米播种的最佳时间为同时安排在2月份中旬-3月份下旬。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猪肚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要选择无雨天的操作,埋菌棒前场地用石灰或茶子饼水进行消毒杀虫。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猪肚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4)中,所述菌棒上面用竹条拱高50cm左右,用地膜盖上,外加一层遮阳网,防治漏油,透气,避免感染杂菌,太阳暴晒。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肚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1)配制培养料;(2)制作菌袋;(3)种植玉米;(4)转色管理;(5)出菇管理;(6)采收。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不同于现有技术,采用了玉米地套种猪肚菇的方案,利用了玉米间隔的空间,节约了以往搭棚的土地搭棚的投入,降低了栽培的成本,且猪肚菇是偏高湿型的食用菌,气温在23℃-32℃时出菇,很适宜采用玉米地套种的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835252SQ2012103469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王财长 申请人:贵州省丹寨县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