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三维立体网格化点阵蟑螂防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虫害防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蟑螂的防制方法,根据蟑螂的习性,以网格化点阵的方式在其爬经的物体表面施药,以避免药物滥用和提高防制效果。
背景技术:
蟑螂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蟑螂可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真菌以及寄生蠕虫的卵,并且可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主。已被证明的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有40多种,如麻风分支杆菌、鼠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志贺氏副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乙型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粪链球菌等。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等是蟑螂孳生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但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因此,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被我国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为有效防制蟑螂,技术人员找到了多种化合物或组合物,如烯虫乙酯(S) +⑴对映异构体(CN86103267)、1-苯基吡唑衍生物(CN1183708)、1-甲基_2_硝基_3_[ (3-四氢呋喃基)甲基]胍和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菊酸酯的组合物(CN1271522)和炔丙基含氟拟除虫菊酯化合物(CN10203064)等,通过向居室中喷洒或涂布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剂实现对蟑螂的杀灭。也有采用高浓度致病微生物感染并杀死蟑螂的方式(CN1047608)。此外,各种灭蟑螂工具也应运而生。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4221548.6公开了一种无痕迹灭虫笔,其由与笔体相联的杯形阀体、旋转阀、毛刷、外盖组成,旋转阀由旋柄及杯形阀芯构成,旋转阀顶部装有毛刷、刷柄有通孔下通阀芯中。该灭虫笔能将药液涂于蟑螂蚁类等昆虫必经路线上,可有效地触杀、防制有害昆虫。中国发明专利申请00117202. 6公开了一种彻底防制蚊、蝇、老鼠、蟑螂、白蚁等的环保钢丝网,以一幅幅不锈钢丝制成的窗纱为屏幕、以铝合金槽等为固定框架而组装成的与需要保护的面积(如阳台窗户等)同样大小的“环保钢丝网”,其安装后对外的空隙不大于I. 5毫米。该技术虽能起到防制蟑螂的作用,但对于商务楼宇、厂房和办公场所等地则难以发挥作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820013382. I公开了一种蟑螂药贴,包括基板,基板的一面设有覆有药物的粘层,另一面设有双面胶。该技术虽能通过粘层黏住蟑螂,但是并未记载在居室中如何设置,从而难以发挥其防制作用。现有的蟑螂防制技术,主要是采用药物喷洒、灭蟑饵剂、粉剂和粘蟑纸等技术,蟑螂出现在哪里,就在哪里施药,技术滞后,只能进行蟑螂杀灭,无法做到“事先预防”。大规模的喷洒和使用灭蟑饵剂或粉剂也造成药物的滥用严重,导致二次污染,甚至容易出现误食等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网格化点阵蟑螂的防制方法,根据蟑螂的习性,在其爬经的物体表面进行网格化划分,再在交叉点上施药的方式,以提高蟑螂防制的效果,并有效减低药物的用量,避免药物滥用。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维网格化点阵蟑螂的防制方法,首先以15-50cm的间距在物体表面设置若干横向基线,然后再以15-50cm的间距在物体表面设置若干纵向基线,即对物体表面进行网格化,使得纵向基线与横向基线交错,形成若干交叉点,最后将药物分别置于各个交叉点形成点阵。药物如粘性饵剂、非粘性饵剂、粉状饵剂或爬虫粉剂等。本发明中,横向基线或纵向基线是为了获得若干交叉点的需要而进行网格划分,这些基线其是否真实存在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加以决定。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横向基线的间距和纵向基线的间距相等。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技术方案运用三维立体的物体表面,如建筑物的墙面、地面和顶面,物体的侧面、底面和顶面。本发明提供的各种技术方案,依据蟑螂的习性和物体的结构,通过网格化点阵的技术处理,能够实现蟑螂的有效防制。这些技术操作简单,易于规范,容易推广并形成标准化作业,能从三维立体空间全面实现对蟑螂防制与消灭。由于本发明放弃了喷洒的作业方式,改由区分不同平面的三维立体网格化施药,有效增强药剂的利用率,减低药物的用量,避免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以若干物体为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居室建筑物一般由四周墙体、楼层地面和楼层顶面组成。楼层顶面依据蟑螂爬行的习性,首先以50cm的间距在楼层顶面设置若干横向基线,然后再以50cm的间距在楼层顶面设置若干纵向基线,即对楼层顶面进行网格化,使得纵向基线与横向基线交错,形成若干交叉点,最后将粘性蟑螂饵剂分别置于各个交叉点,使药物在楼层顶面呈点阵分布。墙面依据蟑螂爬行的习性,首先以50cm的间距在墙面设置若干横向基线,然后再以50cm的间距在墙面设置若干纵向基线,即对墙面进行网格化,使得纵向基线与横向基线交错,形成若干交叉点,最后将粘性饵剂分别置于各个交叉点或将爬虫粉剂喷洒于各个交叉点,使药物在墙面呈点阵分布。楼层地面依据蟑螂爬行的习性,首先以20cm的间距在楼层地面设置若干横向基线,然后再以20cm的间距在楼层地面设置若干纵向基线,即对楼层地面进行网格化,使得纵向基线与横向基线交错,形成若干交叉点,最后将粘性、非粘性饵剂分别置于各个交叉点或将爬虫粉剂喷洒于各个交叉点,使药物在楼层地面呈点阵分布。柜子、电箱、强弱电盒和桌椅等物体,由若干平面围成。柜子底面依据蟑螂爬行的习性,首先以15cm的间距在柜子底面设置若干横向基线,然后再以15cm的间距在柜子底面设置若干纵向基线,即对柜子底面进行网格化,使得纵向基线与横向基线交错,形成若干交叉点,最后将粘性、非粘性或粉状蟑螂饵剂分别置于各个交叉点,使药物在柜子底面呈点阵分布。电箱或强弱电盒依据蟑螂爬行的习性,首先以15cm的间距在电箱或强弱电盒内表面设置若干横向虚拟基线,然后再以15cm的间距在电箱或强弱电盒表面设置若干纵向虚拟基线,即对电箱或强弱电盒内表面进行网格化,使得纵向基线与横向基线交错,形成若干交叉点,最后将将爬虫粉剂喷洒于各个交叉点,使药物在电箱或强弱电盒表面呈点阵分布。桌子桌面和椅子座面的相反面依据蟑螂爬行的习性,首先以15cm的间距在相反面设置若干横向基线,然后再以15cm的间距在相反面设置若干纵向基线,即对相反面进行网格化,使得纵向基线与横向基线交错,形成若干交叉点,最后将粘性、非粘性或粉状蟑螂饵剂分别置于各个交叉点,使药物在相反面呈点阵分布。本实施例采用三维立体网格化点阵施药完全是依据蟑螂的活动习性与建筑物结 构和器物结构的特点而进行的有效预防和杀灭蟑螂的技术。蟑螂在建筑物内以及在器物内爬行是在封闭的三维空间结构内爬行,特别集中于三维网格线集中的点和线,依据三维网格化点阵的施药处理,可以科学、规范的无错漏的彻底预防和杀灭蟑螂。
权利要求
1.一种三维网格化点阵蟑螂的防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 首先以15-50cm的间距在物体表面设置若干横向基线,然后再以15-50cm的间距在物体表面设置若干纵向基线,使得所述的纵向基线与所述的横向基线交错,形成若干交叉点,最后将药物分别置于各个所述的交叉点形成点阵。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维网格化点阵蟑螂的防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粘性饵剂、非粘性饵剂、粉状饵剂或爬虫粉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维网格化点阵蟑螂的防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基线的间距和所述的纵向基线的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维网格化点阵蟑螂的防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体呈三维立体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三维网格化点阵蟑螂的防制方法,首先以15-50cm的间距在物体表面设置若干横向基线,然后再以15-50cm的间距在物体表面设置若干纵向基线,即对物体表面进行网格化,使得纵向基线与横向基线交错,形成若干交叉点,最后将药物分别置于各个交叉点形成点阵。本发明采用的三维立体网格化施药技术方案完全是依据蟑螂的活动习性与建筑物结构和器物结构的特点而进行的有效预防和杀灭蟑螂的技术,可以科学、规范的无错漏的彻底预防和杀灭蟑螂。
文档编号A01M1/20GK102860295SQ201210388580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陈志烽 申请人:上海蒂锦特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