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茶叶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和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产生了大量茶叶资源废弃物,如茶渣、高档茶及茶产品加工的下脚料、低档茶等,同时茶园在管理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弃采夏秋茶、修剪茶枝叶。这些未利用茶资源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压力,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在这些茶资源中仍存留了大量的营养成分,例如,经过提取的茶渣中仍残留了 17 %-19%的粗蛋白,16%-18%的粗纤维,I %-2%的茶多酚,有较高的潜在 利用价值。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茶资源,变废为宝,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食用菌是一类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全面,特别是赖氨酸含量丰富,这可以弥补谷物类食品缺乏赖氨酸的不足;食用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葡聚糖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等生理功效;同时,食用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是当今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食用菌的培养目前主要利用农作物的废弃物(麦秸,玉米芯等)、木屑等,它充分利用这些废弃物中的碳源和氮源,是一种变废为宝的优良生物。目前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基料主要以麦秸、玉米芯、棉籽壳及木屑等原料为主,存在环境问题及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短缺的现状就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自2008年以来,棉籽壳价格持续走高,2010年年初已达到2000元/吨即I元/市斤,令菇农叫苦不迭。经计算按传统栽培技术,如果平菇的生物学效率达到100%,按批发价格4元/公斤计算,除去原辅材料以及人工费用等一切成本,则无利润可得。如用茶渣这类低成本原料代替棉籽壳进行食用菌种植,若取得与棉籽壳种植相当的产量,则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可观。申请号为专利200410040038. 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以茶渣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料,该培养料的组成及重量百分比包括茶渣50 89%,碱性物质O. 5 2. 5%,调节营养成分5 35%,透气性物质5 20%,该发明将茶渣化废为宝,但对于夏秋茶、茶园修剪叶、低档茶等茶资源未有涉及,并且以往专利中所用茶渣未经任何处理而是直接用于食用菌培养,茶渣中的抗菌因子仅是经过培养基加工过程的简单处理,并未有针对抗菌因子处理的专用技术用于茶渣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培养基成本高,大量茶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解决了茶产业中茶资源利用度低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食用菌培养基的成本。一种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原料组成为茶资源60%-80%;快速营养源 10%-30%;酸碱调节剂功能性锁水剂2 % -8 %。食用菌需要适宜的营养成分来保证其生长需求,碳素、氮素、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都是食用菌营养物质。其中,碳源是最重要的营养来源,若碳源不足,易引起菌体衰老和自溶; 氮素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氮源不足,则菌体繁殖量少,从而影响产量;碳和氮的比例也要恰当,碳氮比不当还会影响菌体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形成。在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中还需要一定的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钠、硫酸锌、氯化锰等。这些无机盐中的金属元素磷、钾、镁最为重要,这些金属元素在普通水中都有,不用额外添加,只需加入适量的锁水剂,减少水分的散失即可。食用菌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保持合适的比例。除了营养物质外,食用菌的生长还需要加入酸碱调节剂来调节适宜的PH值,若pH值偏高,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PH值偏低,则不利于食用菌的生长。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作为优选,所述的原料组成为茶资源70%-80%;快速营养源 15%-25%;酸碱调节剂功能性锁水剂2 % -5 %。茶叶加工过程产生的茶叶资源废弃物中仍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为将其变废为宝,本发明所述的茶资源选自夏秋茶、茶园修剪枝叶、茶叶加工中的粗老叶、茶叶深加工中的下脚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快速营养源为麸皮、米糠、蔗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由于在茶资源基料中缺乏快速营养,而食用菌菌丝在生长初期,菌丝生长势弱,要求有能够快速或直接利用的碳源、氮源以供食用菌菌丝生长,因此选用麸皮、米糠或蔗糖为食用菌的初期生长提供快速营养。所述的酸碱调节剂为石灰、石灰石、磷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来调节pH值在6-8之间,以满足食用菌菌丝生长的需求。所述的功能性锁水剂为糊精或石岩棉中的至少一种。茶资源中的纤维素属于类似于木质纤维,而且茶资源中的纤维晶体结构比较脆弱,不易于与水缔结,即易于失水。而食用菌菌丝或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很大,因此为保障食用菌的正常生长,采用添加功能性锁水剂的方法避免水分散失。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首先进行抗生长因子的灭活,将茶资源中阻碍食用菌生长的物质杀死,留下利于生长的元素;然后进行混料预制,将茶资源与其他原料组分进行均匀混合,最后进行灭菌处理过程,最终得到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一种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抗生长因子的灭活茶资源与水按I : 10-30进行配比,经50 V -70 V 恒温恒热处理 O. 5-2h ;(2)混料预制将处理后的茶资源与其他原料按比例在混合机中混合,混合机转速 500-5000r/min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基料进行灭菌处理。由于经深加工处理的茶资源中基本不存在阻碍食用菌生长的物质,所以茶叶深加工中的下脚料可以不进行步骤(I)的抗生长因子的灭活。所述的灭菌处理采用二级发酵方法或热压方法,所述二级发酵的发酵时间为24h-72h,发酵温度为25°C -50°C ;所述热压方法中热压压力为O. 05MPa-0. 15MPa,热压时间为 lh_4h,热压温度为 105°C _125°C。·二级发酵方法或热压方法的选择则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而定,以便利为主,但双孢蘑菇除外,由于双胞蘑菇喜好腐殖基料,因此双孢蘑菇采用二级发酵方法更适合。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应用,主要用于培养菇类、木耳或灵芝等食用菌,其中菇类主要有金针菇、杏鲍菇、平菇、香菇、凤尾菇、秀珍菇、草菇、灰白平菇、福建平菇、双孢蘑菇等,所得食用菌生长态势良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以抗生长因子的灭活和基料灭菌处理工艺为关键技术,对弃采夏秋茶、废弃茶园修剪枝叶、大量剩余的茶叶深加工的下脚料等茶资源进行处理,用于食用菌栽培,实现了未利用茶资源的高效利用,突破食用菌生产成本升高问题的制约,实现茶产业与食用菌产业的高效绿色结合,一方面延长了茶产业链,提高茶资源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本发明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高茶农、菇农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和谐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茶资源为主料的平菇培养基制备方法,夏秋茶以料水比I : 20进行配比,经70°C恒温恒热处理2h,1000r/min离心留渣,干燥备用。各添加料按干基重量比为夏秋茶处理渣80 %,麸皮18 %,碳酸钙I %,糊精I %。各配料于500r/min混合机中混合均匀。混合料采用热压方法进行灭菌处理,条件为热压压力为O. IMPa,热压时间为4h,热压温度为120°C。所培养的平菇子实体菌丝生长快速,从接种到采收需28天,单潮菇生物利用率达35%。实施例2:茶资源为主料的金针菇培养基制备方法,茶叶深加工中的下脚料可直接使用,不需处理。各添加料按干基重量比为茶叶深加工中的下脚料60%,麸皮30%,碳酸钙2%,糊精8%。各配料于500r/min混合机中混合均匀。混合料采用热压方法进行灭菌处理,条件为热压压力为O. 15MPa,热压时间为3h,热压温度为115°C。所培养的金针菇菌丝生长有力,原基整齐密实,从接种到采收需52天,采收的金针菇单潮生物利用率达35%,金针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体见表I。表I以上述培养基培养金针菇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以干基计)
权利要求
1.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原料组成为 茶资源 60% -80% ; 快速营养源 10% -30% ; 酸碱调节剂 功能性锁水剂2%-8%。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组成为 茶资源 70%-80%; 快速营养源 15% -25% ; 酸碱调节剂 功能性锁水剂2%-5%。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资源选自夏秋茶、茶园修剪枝叶、茶叶加工中的粗老叶、茶叶深加工中的下脚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营养源为麸皮、米糠、蔗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碱调节剂为石灰、石灰石、磷酸氢二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性锁水剂为糊精或石岩棉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I 6任一项所述的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抗生长因子的灭活茶资源与水按I: 10-30进行配比,经 500C -70°C恒温恒热处理O. 5-2h ; (2)混料预制将处理后的茶资源与其他原料按比例在混合机中混合,混合机转速500-5000r/min ;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基料进行灭菌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菌处理采用二级发酵方法或热压方法,所述二级发酵的发酵时间为24h-72h,发酵温度为25°C -50°C;所述热压方法中热压压力为O. 05MPa-0. 15MPa,热压时间为lh_4h,热压温度为 1050C -125。。。
9.如权利要求I 6任一项所述的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来培养燕类。
10.如权利要求I 6任一项所述的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来培养木耳或灵芝。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原料组成为茶资源60%-80%;快速营养源10%-30%;酸碱调节剂1%-8%;功能性锁水剂2%-8%。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以抗生长因子的灭活和基料灭菌处理工艺为关键技术,对弃采夏秋茶、废弃茶园修剪枝叶、大量剩余的茶叶深加工副产物等茶资源进行处理。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食用菌培养基的应用,主要用于菇类、木耳、灵芝等食用菌的栽培,达到不同行业资源的高效整合,既解决了环境压力,又做到低碳化、高效化、实用化。
文档编号C05G3/00GK102875232SQ20121038782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张士康, 张海华, 朱跃进, 李大伟 申请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