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蓄液调温隔离基质育秧方法

文档序号:230012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蓄液调温隔离基质育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育秧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蓄液调温隔离基质育秧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作为我国主粮农作物其栽培面积巨大,近年来主产区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急剧增加,至2012年已达到5585万亩。随之水稻育秧所需的优质土也日益增多,育秧土的采集越来越困难,同时大量采取优质旱田土或树带土也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无土基质育秧法成为未来水稻育秧的发展方向,也可为实现工厂化育秧奠定基础。目前基质育秧的方法是在做好的置床上先铺一层塑料底膜,再在上面直接铺2. Ocm左右的基质,浇水或营养液,然后进行播种,最后覆盖,覆盖物多为O. 7cm的细沙,上面再覆盖塑料地膜即可;还有就是在铺好的塑料底膜上摆放现有秧盘,在秧盘里再铺基质同上进行育秧,但试验也很少成功。上述方法基质育秧还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制约因素第一基质层只有2cm左右,保水能力十分有限,秧苗经常处于缺水逆境或水分过饱和中,不利于培育壮苗;第二育秧期间浇水次数多,管理不便,同时增加了成本;第三秧苗根系处于2cm左右的基质中,与地下水无交流,根层温度往往过高,根系易老化;第四用细沙覆盖,经常出现烫芽、甚至死苗现象,曾经有过基质育秧对农户造成较大损失的先例,这些因素亟需克服予以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蓄液调温隔离基质育秧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蓄液调温隔离基质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作床,将置床做平;
b、摆盘,在做平的置床上摆放蓄液底盘,蓄液底盘上摆放基质托盘,蓄液底盘和基质托盘间通过支撑物保持一容液空间,二者之间的间距在I 2厘米,将蓄液底盘间靠紧,且蓄液底盘要与盘底土充分接触,然后在置床四周用土将蓄液底盘围好;
C、灌底层水或营养液,在蓄液底盘中灌液高度达到I 2厘米;营养液采用氮含量15%,P2O5含量8%,K2O含量12%及O. 17%微量元素的可溶性肥,按水肥质量比400:1的比例用PH4. 5 5. 5酸水将肥溶解即可;
d、铺育苗基质,在基质托盘中铺颗粒小于2.5毫米的珍珠岩或珍珠岩与蛭石、腐熟牛粪、草炭等的混合物2. O厘米左右,然后刮平;
e、浇营养液,浇营养液至溢水孔有液体溢出即可,注意要浇营养液速度不要太快,以保证基质不被冲出和基质的吸液充分;
f、播种及覆盖,每平方米播撒600至750克芽谷,压实,然后覆盖粒径2 3毫米的珍珠岩或珍珠岩与蛭石、腐熟牛粪、草炭等的混合物5 10毫米的厚度,刮平后盖塑料薄膜;
g、补水,整个育秧期间基质中缺水就要补水,缺水表现为健壮秧苗早晨心叶无吐水或中午心叶卷曲;补营养液,在水稻I叶I心和2叶I心各浇营养液一次,3. I叶 3. 5叶时视苗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浇营养液,营养液采用氮含量15%,P2O5含量8%,K2O含量12%及O. 17%微量元素的可溶肥,按水肥质量比400:1的比例用PH4. 5-5. 5硫酸水将肥溶解好后,在每平方米基质上均匀浇营养液1-1. 5升;补水或补营养液不能超过溢流口 ;
h、棚内温度控制
从播种至出苗期,适宜温度30 32摄氏度,超过35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时应设法增温;
第I完全叶伸长期,适宜温度25 28摄氏度,超过28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时应设法增温;
离乳期2叶露尖 2叶枕抽出,适宜温度22 25摄氏度,超过25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时应设法增温;
离乳期3叶露尖 3叶枕抽出,适宜温度20 22摄氏度,超过22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
4叶伸长期,适宜温度15 20摄氏度,超过20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
度;
i、3叶I心 3.5叶或4叶I心 4. 5叶移栽。移栽前要三带,一带天然芸苔素以增强移植栽后的抗逆性,二带杀虫剂以防潜叶蝇,三带肥,磷酸二胺125 150g/m2。采用本发明育秧方法在基质下有10_20mm的液层作为隔离层,起到了很好的保水减少水分逆境的作用,使根系总是处于饱和水汽下不至于过旱、贴近秧盘的根层不至于经常处在水中,利于壮根;基质层水分变幅小,通透性好,利于根系进行有氧呼吸以增强吸收能力;液层能够阻止早春由地下而上的寒气,即起到保温层的作用,根下温度较直接在地膜上应有所提高,利于培育壮根;减少了浇水次数,省时省力,降低成本;用珍珠岩等覆盖不烫芽,中午时覆盖物表面温度较细沙覆盖低I. 5°C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时采用如下步骤
a、作床,将置床做平;
b、摆盘,在做平的置床上摆放蓄液底盘,蓄液底盘上摆放基质托盘,蓄液底盘和基质托盘间通过支撑物保持一容液空间,二者之间的间距在I 2厘米,将蓄液底盘间靠紧,且蓄液底盘要与盘底土充分接触,然后在置床四周用土将蓄液底盘围好;
C、灌底层水或营养液,在蓄液底盘中灌液高度达到I 2厘米;营养液采用氮含量15%,P2O5含量8%,K2O含量12%及O. 17%微量元素的可溶性肥,按水肥质量比400:1的比例用PH4. 5 5. 5酸水将肥溶解即可;
d、铺育苗基质,在基质托盘中铺颗粒小于2.5毫米的珍珠岩或珍珠岩与蛭石、腐熟牛粪、草炭等的混合物2. O厘米左右,然后刮平; e、浇营养液,浇营养液至溢水孔有液体溢出即可,注意要浇营养液速度不要太快,以保证基质不被冲出和基质的吸液充分;
f、播种及覆盖,每平方米播撒600至750克芽谷,压实,然后覆盖粒径2 3毫米的珍珠岩或珍珠岩与蛭石、腐熟牛粪、草炭等的混合物5 10毫米的厚度,刮平后盖塑料薄膜;g、补水,整个育秧期间基质中缺水就要补水,缺水表现为健壮秧苗早晨心叶无吐水或中午心叶卷曲;补营养液,在水稻I叶I心和2叶I心各浇营养液一次,3. I叶 3. 5叶时视苗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浇营养液,营养液采用氮含量15%,P2O5含量8%,K2O含量12%及O. 17%微量元素的可溶肥,按水肥质量比400:1的比例用PH4. 5-5. 5硫酸水将肥溶解好后,在每平方米基质上均匀浇营养液1-1. 5升;补水或补营养液不能超过溢流口 ;
h、棚内温度控制
从播种至出苗期,适宜温度30 32摄氏度,超过35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时应设法增温;
第I完全叶伸长期,适宜温度25 28摄氏度,超过28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时应设法增温;
离乳期2叶露尖 2叶枕抽出,适宜温度22 25摄氏度,超过25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时应设法增温;
离乳期3叶露尖 3叶枕抽出,适宜温度20 22摄氏度,超过22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
4叶伸长期,适宜温度15 20摄氏度,超过20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
度; i、3叶I心 3.5叶或4叶I心 4. 5叶移栽。移栽前要三带,一带天然芸苔素以增强移植栽后的抗逆性,二带杀虫剂以防潜叶蝇,三带肥,磷酸二胺125 150g/m2。采用本发明育秧方法在基质下有10_20mm的液层作为隔离层,起到了很好的保水减少水分逆境的作用,使根系总是处于饱和水汽下不至于过旱、贴近秧盘的根层不至于经常处在水中,利于壮根;基质层水分变幅小,通透性好,利于根系进行有氧呼吸以增强吸收能力;液层能够阻止早春由地下而上的寒气,即起到保温层的作用,根下温度较直接在地膜上应有所提高,利于培育壮根;减少了浇水次数,省时省力,降低成本;用珍珠岩等覆盖不烫芽,中午时覆盖物表面温度较细沙覆盖低I. 5°C以上。
权利要求
1. 一种水稻蓄液调温隔离基质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作床,将置床做平; b、摆盘,在做平的置床上摆放蓄液底盘,蓄液底盘上摆放基质托盘,蓄液底盘和基质托盘间通过支撑物保持一容液空间,二者之间 的间距在I 2厘米,将蓄液底盘间靠紧,且蓄液底盘要与盘底土充分接触,然后在置床四周用土将蓄液底盘围好; C、灌底层水或营养液,在蓄液底盘中灌液高度达到I 2厘米;营养液采用氮含量15%,P2O5含量8%,K2O含量12%及O. 17%微量元素的可溶性肥,按水肥质量比400:1的比例用PH4. 5 5. 5酸水将肥溶解即可; d、铺育苗基质,在基质托盘中铺颗粒小于2.5毫米的珍珠岩或珍珠岩与蛭石、腐熟牛粪、草炭等的混合物2. O厘米左右,然后刮平; e、浇营养液,浇营养液至溢水孔有液体溢出即可,注意要浇营养液速度不要太快,以保证基质不被冲出和基质的吸液充分; f、播种及覆盖,每平方米播撒600至750克芽谷,压实,然后覆盖粒径2 3毫米的珍珠岩或珍珠岩与蛭石、腐熟牛粪、草炭等的混合物5 10毫米的厚度,刮平后盖塑料薄膜; g、补水,整个育秧期间基质中缺水就要补水,缺水表现为健壮秧苗早晨心叶无吐水或中午心叶卷曲;补营养液,在水稻I叶I心和2叶I心各浇营养液一次,3. I叶 3. 5叶时视苗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浇营养液,营养液采用氮含量15%,P2O5含量8%,K2O含量12%及O. 17%微量元素的可溶肥,按水肥质量比400:1的比例用PH4. 5-5. 5硫酸水将肥溶解好后,在每平方米基质上均匀浇营养液1-1. 5升;补水或补营养液不能超过溢流口 ; h、棚内温度控制 从播种至出苗期,适宜温度30 32摄氏度,超过35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时应设法增温; 第I完全叶伸长期,适宜温度25 28摄氏度,超过28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时应设法增温; 离乳期2叶露尖 2叶枕抽出,适宜温度22 25摄氏度,超过25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时应设法增温; 离乳期3叶露尖 3叶枕抽出,适宜温度20 22摄氏度,超过22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 4叶伸长期,适宜温度15 20摄氏度,超过20度需要通风,最低温度不小于10摄氏度; i、3叶I心 3.5叶或4叶I心 4. 5叶移栽;移栽前要三带,一带天然芸苔素以增强移植栽后的抗逆性,二带杀虫剂以防潜叶蝇,三带肥,磷酸二胺125 150g/m2。
全文摘要
一种水稻蓄液调温隔离基质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作床;b、摆盘;c、灌底层液;d、铺育苗基质;e、浇营养液;f、播种及覆盖,刮平后盖塑料薄膜;g、补水、补营养液;h、棚内温度管理;i、3叶1心~3.5叶或4叶1心~4.5叶移栽;采用本发明育秧方法在基质下有10-20mm的液层作为隔离层,起到了很好的保水减少水分逆境的作用,使根系总是处于饱和水汽下不至于过旱、贴近秧盘的根层不至于经常处在水中,利于壮根;基质层水分变幅小,通透性好,利于根系进行有氧呼吸以增强吸收能力;液层能够阻止早春由地下而上的寒气,即起到保温层的作用,根下温度较直接在地膜上应有所提高,十分有利于培育壮秧。
文档编号A01G16/00GK102870638SQ2012104022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郑桂萍, 汪秀志, 刘梦红, 吕艳东, 刘丽华, 王海泽 申请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