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

文档序号:246108阅读:1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处理的核桃浸渍于液氮中进行冷冻;(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空气中,直至所述核桃的表面出现白霜;(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维生素C的水溶液中进行复水处理;(4)将经复水后的核桃依次进行超声和震荡处理,然后经冲刷即得到脱除内种皮的核桃仁以及脱除的内种皮。本发明提供的脱除方法利用不同结构组成的物质热胀冷缩系数不同的原理,采用液氮对核桃仁进行急冻处理,使得内种皮与果仁表面均发生迅速收缩,但由于两者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而导致界面空隙的产生,从而实现内种皮的迅速自动分离。
【专利说明】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核桃内种皮(Walnut Kernel pellicle)为包裹在核桃仁表面的一层薄膜,鲜核桃内种皮呈黄色或浅黄色,干制后颜色加深并伴随一定程度的褐变现象。内种皮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由于其易发生氧化褐变及易与蛋白质发生沉淀等特性,对核桃仁商品品质的负面作用较为明显,在核桃加工产业中经常被脱除,视为废弃物处理。碱煮法及水泡法是工业上常用的两种脱除方法。其中,碱煮法常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对已除去内果壳的核桃仁进行煮沸浸泡,待内种皮发生显著的褐变及脱落现象后,以高压水流对其进行冲洗以洗去表面依附的残留种皮、碱液以及色素等杂质。水泡法主要是通过将核桃仁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使得内种皮吸水而发生溶胀,与果仁表面发生分离进而脱除。两种方法优缺各异。前者用时短且种皮残留少,但会对核桃仁表面造成腐蚀,使核桃仁质地发绵、香气消失,且废弃液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后者操作简便、污染小,但存在生产周期(浸泡时间)过长以及内种皮脱除不彻底等缺点。同时,两种方法均对内种皮中的酚类物质造成破坏及损失,无法对其进行再利用。
[0003]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核桃内种皮是核桃仁酚类物质的主要富集部位,具有许多有益的生理医学功效。体外实验证实,内种皮多酚抗氧化功能显著,可在极低的浓度下对DPPH、ABTS等自由基起到清除的作用。而针对模式生物的研究又发现,内种皮多酚对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衰老等均具有一定的抗性,具有从中开发针对这些疾病的抑制药剂的潜力。因而有必要在内种皮脱除过程中对其中含有的酚类物质进行最大化保留,并开发相应工艺对其进行再利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以解决现有方法对核桃仁商品品质、环境以及工业生产周期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使得脱除的内种皮中的酚类物质保存良好,满足可再利用的条件。
[0005]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I)将待处理的核桃浸溃于液氮中进行冷冻;
[0007]( 2 )将经步骤(I)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空气中,直至所述核桃的表面出现白霜;
[0008](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维生素C的水溶液中进行复水处理;
[0009](4)将经复水后的核桃依次进行超声和震荡处理,然后经冲刷即得到脱除内种皮的核桃仁以及脱除的内种皮。
[0010]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上述的脱除方法中,步骤(I)中,所述核桃浸溃于所述液氮中的时间可为30s?40s,具体可为30s或40s。[0012]上述的脱除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核桃置于空气中的时间为15iT30S,具体可为 15s 或 30s。
[0013]上述的脱除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维生素C的水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0.5?1%,具体可为0.5%或1%。
[0014]上述的脱除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复水处理的时间可为60iT90S,具体可为60s或90s,温度可为18°C?25Mn 25°C。
[0015]上述的脱除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超声处理可在功率为40W的条件下进行Imin ;所述震荡处理可在震速为300rpm的条件下进行5?lOmin。
[0016]上述的脱除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冲刷可在水流下进行。
[0017]上述的脱除方法中,所述水流的流速可为65?80ml/s,具体可为65ml/s或80ml/s,所述冲刷的时间为l(T20min,具体可为IOmin或20min,收集淋洗后的去皮核桃仁以及淋洗下来的内种皮。去皮核桃仁经进一步清洗后可用于食品加工,所得内种皮经干燥后可对其多酚组分进行分离提取及再利用。
[0018]本发明提供的脱除方法利用不同结构组成的物质热胀冷缩系数不同的原理,采用液氮对核桃仁进行急冻处理,使得内种皮与果仁表面均发生迅速收缩,但由于两者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而导致界面空隙的产生,从而实现内种皮的迅速自动分离。此方法快速高效无污染,且对内种皮中的酚类物质无破坏,即可满足食用型去皮核桃仁的生产,又可为内种皮中酚类物质的再利用提供原料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0]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实施例1、‘三台’核桃内种皮的脱离
[0022]( I)原料预处理
[0023]将‘三台’核桃进行人工破壳以获取核桃仁,从中挑选出色泽金黄、果仁饱满的个体作为试材。
[0024](2)液氮处理
[0025]将挑选出的‘三台’核桃仁置于底端封口的带孔金属制液氮取用筒中,将该取用筒缓缓深入装有液氮的液氮罐中直至完全浸没。30s后将该取用筒移出液氮罐并浙干残余液氮。然后放置于空气中15s至核桃仁表面出现明显的白霜。
[0026](3)复水处理
[0027]将覆霜‘三台’核桃仁投入含有0.5wt%的Vc的水溶液中,复水1.5min。
[0028](4)震荡处理
[0029]将复水后的‘三台’核桃仁连同Vc的水溶液置于塑料容器内,先进行超声(功率为40W)处理Imin,再经震荡(振速为300rpm)处理5min ;
[0030](5)冲刷处理
[0031]将塑料容器内的核桃仁倒入大孔筛盆,高速水流(65ml/s)下冲洗20min。同时收集冲洗后的去皮核桃仁以及淋洗下来的内种皮。
[0032]结果证实,采用此方法可对‘三台’核桃内种皮进行有效脱除,内种皮脱除率接近100%,且脱下的内种皮颜色未发生改变。得到的去皮核桃仁呈乳白色,表面光洁,在整个过程中无质量损失。
[0033]实施例2、‘三台’核桃内种皮的脱离
[0034](I)原料预处理
[0035]将‘三台’核桃进行人工破壳以获取核桃仁,从中挑选出色泽金黄、果仁饱满的个体作为试材。
[0036](2)液氮处理
[0037]将挑选出的‘三台’核桃仁置于底端封口的带孔金属制液氮取用筒中,将该取用筒缓缓深入装有液氮的液氮罐中直至完全浸没。40s后将该取用筒移出液氮罐并浙干残余液氮。然后放置于空气中30s至核桃仁表面出现明显的白霜。
[0038](3)复水处理
[0039]将覆霜‘三台’核桃仁投入含有lwt%的Vc的水溶液中,复水lmin。
[0040](4)震荡处理
[0041]将复水后的‘三台’核桃仁连同Vc的水溶液置于塑料容器内,先进行超声(功率为40W)处理lmin,再经震荡(振速为300rpm)处理5min ;
[0042](5)冲刷处理
[0043]将塑料容器内的核桃仁倒入大孔筛盆,高速水流(80ml/s)下淋洗lOmin。同时收集淋洗后的去皮核桃仁以及淋洗下来的内种皮。
[0044]结果证实,采用此方法可对‘三台’核桃内种皮进行有效脱除,内种皮脱除率接近100%,且脱下的内种皮颜色未发生改变。得到的去皮核桃仁呈乳白色,表面光洁,在整个过程中无质量损失。
[0045]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脱除方法与传统的内种皮脱除方法(碱煮法与水泡法)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优点。其中,传统的脱除方法也均是对‘三台’核桃进行试验的。碱煮法的具体步骤为用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在加热煮沸条件下浸泡核桃仁4min。水泡法的具体步骤为将核桃仁放置在洁净干燥的烧杯中,加水浸泡40min至手可剥下内种皮。
[0046](I)操作时间较短
[0047]碱煮法与本发明在所需用时上相差不多,前者用时9min左右,后者12min左右,均远远小于水泡法的> 40min。由此可得知,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快速的方法,可以缩短工业生产周期。
[0048]表1三种方法操作时间的对比
【权利要求】
1.一种核桃内种皮的脱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处理的核桃浸溃于液氮中进行冷冻; (2)将经步骤(I)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空气中,直至所述核桃的表面出现白霜; (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核桃置于维生素C的水溶液中进行复水处理; (4)将经复水后的核桃依次进行超声和震荡处理,然后经冲刷即得到脱除内种皮的核桃仁以及脱除的内种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核桃浸溃于所述液氮中的时间约为3(T40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核桃置于空气中的时间为15s?30s。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维生素C的水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9Tl%。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复水处理的时间为ImirTl.5min,温度为18°C?2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冲刷在水流下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的流速为65?80ml/s,所述冲刷的时间为10?20min。
【文档编号】A23N5/08GK103859555SQ20121055282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周晔, 王伟, 裴东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