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的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249688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的养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的养殖方法,包括:水产养殖、池塘清塘、苗种投放、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投喂、牧草的灌溉等步骤,本发明利用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两种不同产业间的相互交叉和循环,把一种产业内的产物和废弃物当作另一种产业的能量来源,实现循环体内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化利用和流动,使循环产业链内做到节支、高效、清洁、环保、增产、增效,并实现整个循环体系的零污染排放,形成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新模式,从而改善渔业的生态环境,提高渔业对城市建设的环保贡献率,为实现天津都市型渔业提供一种良好的生态养殖模式,从而保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利说明】一种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以草食性鱼类混养特优虾类和鱼类为基础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是一套低耗高产高效的综合养鱼良性生态结构。以草食性鱼类为主混养特种水产品的多种池塘养殖模式和鱼一农综合模式,以高产优质天然饲料为主,辅以少量精饲料,不施任何肥料,既保持鱼池优良水质和良性生态循环,又能使鱼类不生病或很少生病,不用药或只采用一些有益无害的防病措施,为确保健康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果。
[0003]采用名特优鱼虾和常规鱼类的最佳放养模式及其配套技术措施,如鱼虾鳖水生植物养殖、种草养鱼、鱼一藕养殖、鱼一蟹藕养殖和藕蟹池黄鳝网箱养殖等;生态综合方法调控水质,保持优良水质;建立生态防病体系,采取生物方法确保鱼虾水产品绿色无公害;确保养鱼与农业种植业的最佳配合、综合利用鱼池废弃营养物,确保鱼池与陆地环境的良性生态循环。
[0004]传统的渔业高产养殖模式是建立在高密度放养、饲料、药品等人工投入品大量投入基础上的,但这种高产养殖模式的建立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表现为池塘底泥的大量堆积、富含营养元素及药品残留的养殖废水向自然水体的排放,形成了水产养殖区域对整个自然环境在气味、土地、水域全方位的污染,同时也使水产品的品质下降,表现为鱼类失去自然的风味,质量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等。
[0005]国务院在2006年5月26日发布了国发【2006】20号文“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滨海新区要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和谐。根据国务院给滨海新区的建设定位,十一五期间,天津渔业的发展应该在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抓渔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传统的高产养殖模式,由于对环境的高污染,这种以牺牲环境而得到经济效益的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新时期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发展了。
[0006]本发明利用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两种不同产业间的相互交叉和循环,把一种产业内的产物和废弃物当作另一种产业的能量来源,实现循环体内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化利用和流动,使循环产业链内做到节支、高效、清洁、环保、增产、增效,并实现整个循环体系的零污染排放,形成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新模式,从而改善渔业的生态环境,提高渔业对城市建设的环保贡献率,为实现天津都市型渔业提供一种良好的生态养殖模式,从而保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0007]在我国,两广、江苏、河南、江西、湖北等素有种草养鱼的养殖模式,养殖的鱼类主要是草鱼,同时搭配其它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这样养殖的草鱼,能保持接近天然的口味,品质较好,但对于这两种不同产业内物质的相互交换、综合利用和废弃物的合理利用、整个循环体系的清洁环保则没有一个科学的模式。本项目的申立,旨在研究并示范种植业和水广养殖业相互交叉利用,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综合利用和最佳配备,在实现闻广、闻效、节支的基础上,实现水产养殖业的零污染排放,创建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新模式。
[0008]草鱼、鲤鱼、鲫鱼、南美白对虾等都是天津地区主要养殖水产品,草鱼成鱼在自然界中以水草为主要食物,同时也能摄食淹没在水中的旱草。鲤鱼、鲫鱼、南美白对虾等杂食性鱼类和甲壳动物也能摄食一定数量的草类碎屑,并能有效地利用植物性蛋白。目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部分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但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草食性鱼类鱼肉的粗脂肪含量高,营养组成失调,影响了草食性鱼类的品质和口感。
[0009]紫花苜猜(MedicagosativaL)等牧草,具有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等特点,同时也是水产养殖业中草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牧草粉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色素,且含异黄酮类物质及多种目前尚未被人们认识的生长和繁殖因子。在养殖区域废弃土地(池埂、路边等)上种植牧草,鲜牧草用于饲喂草食性鱼类,能使草食性鱼类维持天然食性,渔产品保持天然口味。晒干牧草粉碎后添加进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颗粒饵料,能增加颗粒饵料中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强鱼类的抗病力,提高鱼类的品质,同时能降低颗粒饲料的成本。池塘底部淤泥清除发酵后充当种植牧草的天然有机肥料,既充分满足了牧草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增加了牧草的产量,同时又减少使用化肥带来的土壤板结,改善了土壤结构。含有大量营养物的养殖废水用于灌溉苜蓿,既有利于苜蓿的生长,又减少了养殖废水对自然水域的污染,形成了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通体系,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品的投入,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更趋于纯天然。这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既能保证高产,又能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同时能提闻水广品内在和外在的质量,因此,有着广阔的市场如景。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水产养殖池塘清塘:清出池底多余淤泥,在种植牧草土地翻耕前施入,作为种植牧草的基肥池塘底泥,主要成分是磷元素,用量200公斤/每亩;
(2)苗种投放:两种养殖模式:1)全程投喂牧草的养殖模式,主养草食性鱼类,搭配小型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占60%以上,杂食性鱼类和虾占20%,杂食性鱼类和虾摄食草食性鱼类的残饵、腐屑碎片、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他们的粪便培养浮游生物养殖滤食性鱼类;2)利用牧草粉制成颗粒饲料,投喂8-10吨/亩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提闻投喂颗粒词料的鱼类品质;
(3)水质调控:选择枯草芽孢杆菌400-600g/吨利用枯草浸汁自繁,具体是先接种激活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温度为35~38°C、罐压0.02~0.06Mpa、通气比例为1: 0.5~1: 1、搅拌转数为150rpm~200rpm,发酵培养8~14小时,得到种子菌液,再将种子菌液接种培养20~26小时,得到高芽孢率枯草芽孢杆菌液体产品;光合细菌红螺菌1.5-3公斤/亩自行扩繁具体是采用水泥池作为光合细菌的培养容器,配制1200升到6000升液体培养基,按照15%的体积比接种180升到900升光合细菌菌种液后,用透光塑料薄膜将光合细菌液体培养物覆盖密封,使薄膜与液面紧贴保持无气体交换的厌氧状态,在平均温度大于20°C太阳光照射下进行培养,接种培养光合细菌后,每天取样检测培养物的pH,通过添加5%到30%浓度的乙酸溶液并迅速搅拌均匀,使光合细菌培养物pH降低到7.0 ;硝化细菌亚硝酸菌自行扩繁具体是:a、准备好氧发酵器,好氧发酵器底部均匀布置气管,由气泵供气,保证培养液中溶氧不低于6mg/l,装入五分之四体积的蒸馏水,把软性纤维均匀布置于好氧发酵器的水体中,直接泼洒硝化细菌菌种于水体;b、采用含有低分子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促进硝化细菌的附着生长;C、定期补充低分子有机碳源和氮源,定期洗脱软性纤维上的硝化细菌;d、用低溶氧、低pH值、密封条件保存收集液;e、检测后装入包装容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富含营养物的养殖废水灌溉牧草;
(4)病害防治:苗种投放前进行检疫或鱼病检查,养成期每15天进行鱼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用大蒜、食盐、中草药结合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进行鱼病防治;其中大蒜:食盐:中草药的重量分数比1:2:2 ;所述的中草药指的是苦参和银杏叶,比例是1:1.5~2 ;
(5)投喂:刈割孕蕾期或初花期的牧草,按草食性鱼类30%— 50%的投喂率投喂,杂食性鱼类不单独投喂;
(6)牧草的灌溉:池塘藻类大量繁殖时,抽取下风口上层水作为灌溉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因向池塘加入外面富含大量营养物质的水源或因大量施肥、投饵等影响下造成水体中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超标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过度繁殖。这种水体溶解氧量逆差加大,水质恶化,PH出现明显变化,鱼、虾类等养殖水生动物出现不适或死亡现象。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叫做赤潮和红潮,抽取池塘底层水作为灌溉水;
(7)牧草的病虫害防治:发现牧草有病虫害后,采取提前刈割投喂鱼类的方式;
(8)含牧草粉颗粒饲料的制作:富余的牧草晒干后,根据不同食性鱼类颗粒饲料的不同,按5% — 10%的比例加入颗粒饲料。
[0011]本发明更加详细的方法如下:
1、水产养殖池塘清塘:清出池底多余淤泥,在种植牧草土地翻耕前施入,作为种植牧草的基肥。研究水产养殖池塘底泥作为种植牧草肥料的适宜性和数量配备关系。
[0012]2、苗种投放:两种养殖模式。(I)全程投喂牧草的养殖模式,主养草食性鱼类,搭配小型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占60%以上,杂食性鱼类和虾占20%左右,杂食性鱼类和虾摄食草食性鱼类的残饵、腐屑碎片、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他们的粪便培养浮游生物养殖滤食性鱼类。(2)利用牧草粉制成颗粒饲料,投喂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提高投喂颗粒饲料的鱼类品质。
[0013]3、水质调控:针对草食性鱼类摄食量大,排泄量大的特点,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技术研究。富含营养物的养殖废水灌溉牧草,增加牧草产量技术的研究。
[0014]4、病害 防治:苗种投放前进行检疫或鱼病检查,养成期每15天左右进行鱼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用大蒜、食盐、中草药结合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进行鱼病防治技术研究。
[0015]5、投喂:刈割孕蕾期或初花期的牧草,按草食性鱼类30% — 50%的投喂率投喂,杂食性鱼类不单独投喂。研究既满足鱼类正常生长,又不污染水质的投喂量化技术。
[0016]6、牧草的灌溉:池塘藻类大量繁殖时,抽取下风口上层水作为灌溉水;池塘化学营养成分超标时,抽取池塘底层水作为灌溉水。研究水质调节与牧草生长相结合的牧草灌溉技术。
[0017]7、牧草的病虫害防治:发现牧草有病虫害后,采取提前刈割投喂鱼类的方式,少用或不用药物预防和治疗技术。
[0018]8、含牧草粉颗粒饲料的制作:富余的牧草晒干后,根据不同食性鱼类颗粒饲料的不同,按5% — 10%的比例加入颗粒饲料。研究添加牧草的颗粒饲料对鱼类品质的改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自繁、光合细菌红螺菌自行扩繁、硝化细菌亚硝酸菌自行扩繁,均已作了详细的说明。
[0020]实施例1
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水产养殖池塘清塘:清出池底多余淤泥,在种植牧草土地翻耕前施入,作为种植牧草的基肥池塘底泥,主要成分是磷元素,用量200公斤/每亩;
(2)苗种投放:两种养殖模式:1)全程投喂牧草的养殖模式,主养草食性鱼类,搭配小型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占60%以上,杂食性鱼类和虾占20%,杂食性鱼类和虾摄食草食性鱼类的残饵、腐屑碎片、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他们的粪便培养浮游生物养殖滤食性鱼类;2)利用牧草粉制成颗粒饲料,投喂8吨/亩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提高投喂颗粒饲料的鱼类品质;
(3)水质调控:选择枯草芽孢杆菌400g/吨利用枯草浸汁自繁,具体是先接种激活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温度为35°C、罐压0.02Mpa、通气比例为1: 0.5: 1、搅拌转数为150rpmrpm,发酵培养8小时,得到种子菌液,再将种子菌液接种培养20小时,得到高芽孢率枯草芽孢杆菌液体产品;光合细菌红螺菌1.5公斤/亩自行扩繁具体是采用水泥池作为光合细菌的培养容器,配制1200升到6000升液体培养基,按照15%的体积比接种180升到900升光合细菌菌种液后,用透光塑料薄膜将光合细菌液体培养物覆盖密封,使薄膜与液面紧贴保持无气体交换的厌氧状态,在平均温度大于20°C太阳光照射下进行培养,接种培养光合细菌后,每天取样检测培养物的PH,通过添加5 %到30 %浓度的乙酸溶液并迅速搅拌均匀,使光合细菌培养物PH降低到7.0 ;硝化细菌亚硝酸菌自行扩繁具体是:a、准备好氧发酵器,好氧发酵器底部均匀布置气管,由气泵供气,保证培养液中溶氧不低于6mg/l,装入五分之四体积的蒸馏水,把软性纤维均匀布置于好氧发酵器的水体中,直接泼洒硝化细菌菌种于水体;b、采用含有低分子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促进硝化细菌的附着生长;C、定期补充低分子有机碳源和氮源,定期洗脱软性纤维上的硝化细菌;d、用低溶氧、低pH值、密封条件保存收集液;e、检测后装入包装容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富含营养物的养殖废水灌溉牧草;
(4)病害防治:苗种投放前进行检疫或鱼病检查,养成期每15天进行鱼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用大蒜、食盐、中草药结合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进行鱼病防治;其中大蒜:食盐:中草药的重量分数比1:2:2 ;所述的中草药指的是苦参和银杏叶,比例是1:1.5 ;(5)投喂:刈割孕蕾期或初花期的牧草,按草食性鱼类30%的投喂率投喂,杂食性鱼类不单独投喂;
(6)牧草的灌溉:池塘藻类大量繁殖时,抽取下风口上层水作为灌溉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因向池塘加入外面富含大量营养物质的水源或因大量施肥、投饵等影响下造成水体中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超标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过度繁殖。这种水体溶解氧量逆差加大,水质恶化,PH出现明显变化,鱼、虾类等养殖水生动物出现不适或死亡现象。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叫做赤潮和红潮,抽取池塘底层水作为灌溉水;
(7)牧草的病虫害防治:发现牧草有病虫害后,采取提前刈割投喂鱼类的方式;
(8)含牧草粉颗粒饲料的制作:富余的牧草晒干后,根据不同食性鱼类颗粒饲料的不同,按5%的比例加入颗粒饲料。
[0021] 实施例2
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水产养殖池塘清塘:清出池底多余淤泥,在种植牧草土地翻耕前施入,作为种植牧草的基肥池塘底泥,主要成分是磷元素,用量200公斤/每亩;
(2)苗种投放:两种养殖模式:1)全程投喂牧草的养殖模式,主养草食性鱼类,搭配小型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占60%以上,杂食性鱼类和虾占20%,杂食性鱼类和虾摄食草食性鱼类的残饵、腐屑碎片、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他们的粪便培养浮游生物养殖滤食性鱼类;2)利用牧草粉制成颗粒饲料,投喂8-10吨/亩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提闻投喂颗粒词料的鱼类品质;
(3)水质调控:选择枯草芽孢杆菌600g/吨利用枯草浸汁自繁,具体是先接种激活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温度为38°C、罐压0.06Mpa、通气比例为1:1: 1、搅拌转数为200rpm,发酵培养14小时,得到种子菌液,再将种子菌液接种培养26小时,得到高芽孢率枯草芽孢杆菌液体产品;光合细菌红螺菌3公斤/亩自行扩繁具体是采用水泥池作为光合细菌的培养容器,配制1200升到6000升液体培养基,按照15%的体积比接种180升到900升光合细菌菌种液后,用透光塑料薄膜将光合细菌液体培养物覆盖密封,使薄膜与液面紧贴保持无气体交换的厌氧状态,在平均温度大于20°C太阳光照射下进行培养,接种培养光合细菌后,每天取样检测培养物的pH,通过添加5%到30%浓度的乙酸溶液并迅速搅拌均匀,使光合细菌培养物PH降低到7.0 ;硝化细菌亚硝酸菌自行扩繁具体是:a、准备好氧发酵器,好氧发酵器底部均匀布置气管,由气泵供气,保证培养液中溶氧不低于6mg/l,装入五分之四体积的蒸馏水,把软性纤维均匀布置于好氧发酵器的水体中,直接泼洒硝化细菌菌种于水体;b、采用含有低分子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促进硝化细菌的附着生长;C、定期补充低分子有机碳源和氮源,定期洗脱软性纤维上的硝化细菌;d、用低溶氧、低pH值、密封条件保存收集液;e、检测后装入包装容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富含营养物的养殖废水灌溉牧草;
(4)病害防治:苗种投放前进行检疫或鱼病检查,养成期每15天进行鱼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用大蒜、食盐、中草药结合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进行鱼病防治;其中大蒜:食盐:中草药的重量分数比1:2:2 ;所述的中草药指的是苦参和银杏叶,比例是1: 2 ;(5)投喂:刈割孕蕾期或初花期的牧草,按草食性鱼类30%— 50%的投喂率投喂,杂食性鱼类不单独投喂;
(6)牧草的灌溉:池塘藻类大量繁殖时,抽取下风口上层水作为灌溉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因向池塘加入外面富含大量营养物质的水源或因大量施肥、投饵等影响下造成水体中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超标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过度繁殖。这种水体溶解氧量逆差加大,水质恶化,PH出现明显变化,鱼、虾类等养殖水生动物出现不适或死亡现象。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叫做赤潮和红潮,抽取池塘底层水作为灌溉水; (7)牧草的病虫害防治:发现牧草有病虫害后,采取提前刈割投喂鱼类的方式;
(8)含牧草粉颗粒饲料的制作:富余的牧草晒干后,根据不同食性鱼类颗粒饲料的不同,按10%的比例加入颗粒饲料。
【权利要求】
1.一种种植养殖循环高效生态环保渔业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水产养殖池塘清塘:清出池底多余淤泥,在种植牧草土地翻耕前施入,作为种植牧草的基肥池塘底泥,主要成分是磷元素,用量200公斤/每亩; (2)苗种投放:两种养殖模式:1)全程投喂牧草的养殖模式,主养草食性鱼类,搭配小型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占60%以上,杂食性鱼类和虾占20%,杂食性鱼类和虾摄食草食性鱼类的残饵、腐屑碎片、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他们的粪便培养浮游生物养殖滤食性鱼类;2)利用牧草粉制成颗粒饲料,投喂8-10吨/亩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提闻投喂颗粒词料的鱼类品质; (3)水质调控:选择枯草芽孢杆菌400-600g/吨利用枯草浸汁自繁,具体是先接种激活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温度为35~38°C、罐压0.02~0.06Mpa、通气比例为1: 0.5~1: 1、搅拌转数为150rpm~200rpm,发酵培养8~14小时,得到种子菌液,再将种子菌液接种培养20~26小时,得到高芽孢率枯草芽孢杆菌液体产品;光合细菌红螺菌1.5-3公斤/亩自行扩繁具体是采用水泥池作为光合细菌的培养容器,配制1200升到6000升液体培养基,按照15%的体积比接种180升到900升光合细菌菌种液后,用透光塑料薄膜将光合细菌液体培养物覆盖密封,使薄膜与液面紧贴保持无气体交换的厌氧状态,在平均温度大于20°C太阳光照射下进行培养,接种培养光合细菌后,每天取样检测培养物的pH,通过添加5%到30%浓度的乙酸溶液并迅速搅拌均匀,使光合细菌培养物pH降低到7.0 ;硝化细菌亚硝酸菌自行扩繁具体是:a、准备好氧发酵器,好氧发酵器底部均匀布置气管,由气泵供气,保证培养液中溶氧不低于6mg/l,装入五分之四体积的蒸馏水,把软性纤维均匀布置于好氧发酵器的水体中,直接泼洒硝化细菌菌种于水体;b、采用含有低分子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促进硝化细菌的附着生长;C、定期补充低分子有机碳源和氮源,定期洗脱软性纤维上的硝化细菌;d、用低溶氧、低pH值、密封条件保存收集液;e、检测后装入包装容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富含营养物的养殖废水灌溉牧草; (4)病害防治:苗种投放前进行检疫或鱼病检查,养成期每15天进行鱼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用大蒜、食盐、中草药结合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进行鱼病防治;其中大蒜:食盐:中草药的重量分数比1:2:2 ;所述的中草药指的是苦参和银杏叶,比例是1:1.5~2 ; (5)投喂:刈割孕蕾期或初花期的牧草,按草食性鱼类30%— 50%的投喂率投喂,杂食性鱼类不单独投喂; (6)牧草的灌溉:池塘藻类大量繁殖时,抽取下风口上层水作为灌溉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因向池塘加入外面富含大量营养物质的水源或因大量施肥、投饵等影响下造成水体中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超标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过度繁殖,这种水体溶解氧量逆差加大,水质恶化,PH出现明显变化,鱼、虾类等养殖水生动物出现不适或死亡现象,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叫做赤潮和红潮,抽取池塘底层水作为灌溉水; (7)牧草的病虫害防治:发现牧草有病虫害后,采取提前刈割投喂鱼类的方式; (8)含牧草粉颗粒饲料的制作:富余的牧草晒干后,根据不同食性鱼类颗粒饲料的不同,按5% — 10%的比 例加入颗粒饲料。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891643SQ201210588298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9日
【发明者】孙茜 申请人:天津市凯润淡水养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