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头菊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49690阅读:2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头菊的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头菊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盆及盆土的消毒,二、母体复壮养梢,三、营养杯扦插育苗,四、离地栽培。本方法栽培出的独头菊规格一般高度为35-40厘米,枝挺叶秀、花色鲜艳、花朵硕大、不脱脚叶。
【专利说明】一种独头菊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独头菊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的文化内涵:梅花独步早春,不染世尘;兰花清心似水,高雅脱俗;青竹挺拔刚健,有节有气;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当之无愧。在人们心目中,菊花又是吉祥、健康和长寿的象征。菊花原产于我国,它经历了由野生到食用栽培又到观赏栽培的漫长岁月。晋代以前的菊花作为记节令、食用、药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菊花的观赏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11世纪初,我国菊花经朝鲜传入日本,12世纪传入英伦三岛,17世纪遍及欧洲,19世纪传到美洲,如今已成为世界名花。

【发明内容】

[0003]一、盆及盆土的消毒:独头菊上盆前,要对盆及栽培介质进行消毒(新盆一般不用消毒)。方法是将旧盆用沸水浸泡1-2分钟。栽培用土一般使用垃圾土和黄泥土等。垃圾土要高温杀菌。可于每年11月间将垃圾堆怄在一容器中,翌年5月取出,摊晾在地面上,盖上塑料薄膜蒸晒,直至使用。黄泥土可放入铁锅内,在70-80°C的温水下薰炒消毒(如黄泥土有限,也可用稻田表层10厘米以下的稻田土代表消毒的黄泥土使用)。
[0004]二、母体复壮养梢:这项工作必须在有塑料大棚防护的条件下进行。将头年11月下霜前开过花的菊株从盆中倒出,按15X20厘米厘米的株行距,栽种在有塑料大棚保护、畦宽为1.80米的畦地上,3月中旬,当菊苗长到30厘米时“打头” 一次,以刺激从叶腑中长出新梢。再将这些新梢留6片叶进行摘心,并经常施以薄肥,促其再抽新梢,供日后扦插使用。
[0005]三、营养杯扦插育苗:6月下旬至7月中旬,剪取经二次打头后的、健壮无病虫害长约4厘米左右的嫩梢作为插穗。不修去基部脚叶,插于用塑料薄膜做成的、下部可透水的营养杯中(营养杯的介质用4/5的黄泥土和1/5的砻糠灰组成),插入介质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左右。插后浇透水一次,用双层苇帘(芦蓠)遮盖20天,并经常进行叶面喷雾,再经5-7天养护,即可成活,再行离地培育。
[0006]四、离地栽培:选四周空旷,阳光充足的地方,搭盖高1.50米,可防雨的拱形竹架棚作离地栽培的场地。把菊苗排放在离地30百米的竹架上,遇雨及时遮盖,雨停后应掀去遮盖物。以后的菊苗套盆,上盆和管理等工作均在此离地栽培的条件下进行。
【权利要求】
1.一种独头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盆及盆土的消毒:将旧盆用沸水浸泡1-2分钟。
2.栽培用土一般使用垃圾土和黄泥土等,垃圾土要高温杀菌,可于每年11月间将垃圾堆怄在一容器中,翌年5月取出,摊晾在地面上,盖上塑料薄膜蒸晒,直至使用。
3.黄泥土可放入铁锅内,在70-80°C的温水下薰炒消毒。
4.二、母体复壮养梢:将头年11月下霜前开过花的菊株从盆中倒出,栽种在有塑料大棚保护、畦宽为1.80米的畦地上,3月中旬,当菊苗长到30厘米时“打头”一次,以刺激从叶腑中长出新梢,再将这些新梢留6片叶进行摘心,并经常施以薄肥,促其再抽新梢,供日后扦插使用。
5.三、营养杯扦插育苗:6月下旬至7月中旬,剪取经二次打头后的、健壮无病虫害长约4厘米左右的嫩梢作为插穗,不修去基部脚叶,插于用塑料薄膜做成的、下部可透水的营养杯中(营养杯的介质用4/5的黄泥土和1/5的砻糠灰组成),插入介质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左右。
6.插后浇透水一次,用双层苇帘(芦蓠)遮盖20天,并经常进行叶面喷雾,再经5-7天养护,即可成活,再行离地培育。
7.四、离地栽培:选四周空旷,阳光充足的地方,搭盖高1.50米,可防雨的拱形竹架棚作离地栽培的场地,把菊苗排放在离地30百米的竹架上,遇雨及时遮盖,雨停后应掀去遮盖物,以后的菊苗套盆, 上盆和管理等工作均在此离地栽培的条件下进行。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891492SQ201210588379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9日
【发明者】姜磊 申请人:姜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