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补水菌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9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易补水菌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具体涉及一种易补水菌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日益改善,食用菌菇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普通食材,它的市场需求量巨大。目前食用菌菇种植主要采用套环和划口种植技术;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菌棒通常采用立体堆放的种植方式,这也为出菇后期的施水管理带来了极大不便,通常使用的补水器补水需先用针管逐个插入菌棒内再通过水泵加压补水;采用套环种植还需要特制的套环和皮圈包扎形成开口以利于后期的接种、出菇,它耗时、耗工、耗材料;套环种植的菌菇因供氧差,所生菌菇菇柄长、食用口感差,影响后期的市场销售。划口出菇因后期补水成本高,菇农往往放弃补水,造成资源浪费。另外一种覆土补水种植虽然菌菇产量高,但对种植技术要求高、后期管理易生病虫害,不适于大范围种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省工、省材料、出菇品质好、产量高、适于大面积种植的易补水菌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通过菌棒袋装袋的培养基,所述菌棒袋的两端上边沿设置有开口,开口下对应的设有通过菌棒袋与培养基间隙形成的蓄水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接种初期,密闭有培养基的菌棒袋高温消毒后,在其两端的上边沿分别用消毒后的木锥打两个接种穴,在两端接种穴内分别植入菌种,抹平后用细石灰消毒封口 ;待发菌结束,菌棒两端分别以接种穴为起点、反向割除相对应的覆在培养基上直径7-8CM的薄膜后外露培养基形成出菇口 ;经过2-3茬出菇,培养基内养料、水份消耗收缩,再人工牵拉菌棒袋两端薄膜扩大间隙形成蓄水囊。后期管理中,水直接浇淋在菌棒两端并通过蓄水囊蓄积后浸润到培养基内部,以维系菌菇生长所需水份,促使培养基剩余养份转化出菇,提高菌菇的产量和品质。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易补水菌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易补水菌棒包括通过菌棒袋I装袋的培养基2,所述菌棒袋I的两端上边沿设置有开口 4,开口 4下对应的设有通过菌棒袋I与培养基2间隙形成的蓄水囊3。本实用新型的菌棒袋I由聚乙烯塑料薄膜制造,经过接种、培养、产生菌丝后,工作人员在密闭的菌棒袋I两端以相应的种植穴为起点反向割除覆在培养基2上直径7-8CM的聚乙烯薄膜,让菌菇由裸露的培养基2处外露生长;菌菇经过2-3茬摘收后,培养基2内相应的养份、水经菌菇吸收收缩后可与聚乙烯菌棒袋I产生间隙,工作人员再左右反向牵扯菌棒袋I两端的聚乙烯薄膜,人工加大菌棒袋I与培养基2的间隙形成蓄水囊3。后期的补水工作只需在堆放的菇堆上直接完成,浇淋的水通过蓄水囊3蓄积再缓慢浸润到培养基2内部,给菌棒内维持一个合适的湿度,以利菌燕的生长。例如,本实用新型补水作业可由一人胜任,工作强度低,相对以往菌菇种植方法节工省时,生产过程中也不需要额外的生产材料,节省费用。经实践、相对于套环和划口种植,易补水菌棒的单位产量可增加50%,另外由于菌菇生长供氧充分,所出菌菇外形好、食用口感佳、市场认可度高。本实用新型节工、省时,同时减少了生产材料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菌菇的外形、 口感俱佳,市场销路好、适于大规模种植,能大幅提高菇农的种植收益。
权利要求1.一种易补水菌棒,包括通过菌棒袋(I)装袋的培养基(2),其特征是所述菌棒袋(I)的两端上边沿设置有开口(4),开口(4)下对应的设有通过菌棒袋(I)与培养基(2)间隙形成的蓄水囊(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补水菌棒,包括通过菌棒袋装袋的培养基,所述菌棒袋的两端上边沿设置有开口、开口下对应的设有通过菌棒袋与培养基间隙形成的蓄水囊,出菇后期的补水管理,只需把水浇淋在菌棒两端并通过蓄水囊蓄积后再浸润到培养基内部以维持菌菇生长所需水份,它大幅降低了菇农劳动强度、节省了生产材料,所出菌菇食用口感好、市场认可度高,适于大范围种植,极大的提高了菇农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G1/04GK202565793SQ201220266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章夏生 申请人:章夏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