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样品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6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土壤样品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样品粉碎装置,属于土壤的养分分析和测定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仅有全球7%的耕地,但需要养活全球22%的人口,为了获得高产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目前我国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均居世界首位。随着化肥的大量投入,随之带来的是肥料过量的污染问题。首先,高量的肥料投入易造成土壤养分的富集,造成土壤的富营养化。另外,氮磷养分也易随水流失,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此外,设施蔬菜生产中有机肥的过量投入不仅能明显造成氮磷钾养分在土体中的积累,而且有机肥中重金属在设施菜地中不断积累,已成为设施菜地产业环境安全的重大隐患。了解土壤的氮磷养分变化以及重金属的积累情况目前是土壤、植物营养和农业环境保护研究者们的首要任务,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解决土壤的污染和环境安全问题。而土壤养分测定及分析结果是否真实可靠,能否科学地说明相关问题,重点在于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在养分测定和分析前一般需要经过破碎处理,目前,土壤的破碎处理方法有人工研磨和机器研磨。人工研磨的装置包括药碾式的磨样装置以及研钵,机器研磨主要是通过土壤粉碎机。但这些装置都各有明显的缺点,药碾式磨土装置由于材质是铁及其它金属的合金材料,在磨土过程中,难免会有部分损耗而进入土壤样品中,如果样品进行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测定则样品已经被污染,测定的数据没有参考价值;研钵一般体积较小,玻璃材质的研钵易碎,玛瑙材质的造价很高,还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体积小,只适于处理样品量较小的土壤样品;而锤击式土壤粉碎机的原理则是以电为动力,通过带动锤片把土壤打碎,但相对土壤样品打得较为细一些,如果对处理土壤粒径要求较为严格,锤击式土粉碎机处理过的土壤样品过细,影响最后的测定结果。中国专利CN201251530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土壤粉碎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粉碎腔壳体,粉碎腔壳体内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转动的粉碎锤,粉碎腔壳体密封连接有用于接收粉碎后土样的土样接收装置,土样接收装置连接有将粉碎土样产生的风排出的通风过滤装置,但该装置结构复杂,造价高且容易损坏。目前实验室如果有一种方便简易的土壤样品粉碎装置,先对不均的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使其变成粒径为2_以下的样品,然后土样再根据养分测定的需要进一步粉碎处理,可大大提高样品处理的效率和养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样品的粉碎装置,结构简单,制造与安装简单,操作简单易行,对土样无污染,结果可靠。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土壤样品粉碎装置,包括磨土盘、木锤和磨土棒,所述的磨土盘包括磨土板,所述的磨土板分为设置筛孔的区域和不设置筛孔的区域,不设置筛孔的区域用于粉碎土壤样品,所述筛孔的直径为广3_,所述的磨土板为矩形,沿矩形磨土板的四条边设置有与磨土板垂直的围壁,所述的磨土板的下方为样品收集腔,收集腔内设置有抽屉,所述的木锤由锤把手和锤头两部分组成,锤把手与锤头螺纹连接,锤把手上设置有绳索,绳索的另一端连接在磨土盘上;磨土棒包括棒把手和棒体,棒体内轴向设置有一棒内孔,棒把手从棒内孔穿过,磨土盘的侧壁上设置有与侧壁垂直的置棒板,置棒板的上端呈弧形凹陷,凹陷处用于放置磨土棒。不设置筛孔的区域用于粉碎土壤样品,设置筛孔的区域用于分离土壤样品,筛孔供土壤样品进入收集腔内并落到抽屉上,当粉碎的土壤样品的颗粒直径小于筛孔直径时,则可通过筛孔。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磨土板长为4(T70cm,宽为3(T50cm,厚度为l 2cm。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围壁的高度为f2cm。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锤把手长度为(T50cm,所述的锤头呈圆柱状,直径为8 IOcm,长度为10 15cm。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置棒板为两块,两置棒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磨土棒的棒把手长度,磨土棒的棒把手长度为3(T60cm,直径约1.5cm ;棒体呈圆筒状,棒体的外径为8 10cm,长度为2(T40cm,棒体内的棒内孔直径为1.6cm。置棒板用于放置磨土棒,置棒板顶端的凹槽防止磨土棒滑落,使用方便,节省空间。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磨土盘为楠竹材料。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木锤和磨土棒均采用枣木材料。上述土壤样品粉碎装置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I)把要处理的土壤样品倒在磨土板不设置筛孔的区域上,平摊,挑出样品中的石子等异物。(2)用木锤敲打较大的土颗粒,使其破碎成颗粒较小的小土块。(3)手持磨土棒的棒把手,前后推动棒把手,使磨土棒在土样上前后滚动,使小土块变成较细的土壤颗粒。(4)倾斜磨土盘,使粉碎后的土壤样品进入磨土板不设置筛孔的区域内,晃动磨土盘,直径小于筛孔直径的土壤样品颗粒通过筛孔,进入收集腔内落到抽屉上。(5)取出抽屉收集土壤样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于磨土板长为4(T70cm,宽为3(T50cm,一次能粉碎较多量的土壤样品,用于处理粒径在广3_的土壤样品颗粒,对土样无污染,结果可靠。2、本实用新型的土壤样品粉碎装置的磨土板上设置筛孔区域,粒径在f 3_的土壤样品颗粒均可通过该筛孔进入收集腔内,由收集腔直接收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无需二次分离,省时省力。3、本实用新型装置制造与安装简单,所用材料常见,价格低廉,人工处理土壤的成本低。4、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土壤样品粉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木锤和磨土棒后,磨土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木锤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磨土棒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磨土盘;2、木锤;3、磨土棒;4、磨土板;5、围壁;6、锤把手;7、锤头;8、棒把手;9、棒体;10、棒内孔;11、筛孔;12、样品收集腔;13、置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但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土壤样品粉碎装置,结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磨土盘1、木锤2和磨土棒3,磨土盘I包括磨土板4,磨土板4分为设置筛孔的区域和不设置筛孔的区域,不设置筛孔的区域用于粉碎土壤样品,所述筛孔11的直径为2_,磨土板4为矩形,沿矩形磨土板4的四条边设置有与磨土板垂直的围壁5,磨土板4的下方为样品收集腔12,收集腔12内设置有抽屉,木锤2由锤把手6和锤头7两部分组成,锤把手6与锤头7螺纹连接,锤把手6上设置有绳索,绳索的另一端连接在磨土盘I上;磨土棒3包括棒把手8和棒体9,棒体9内轴向设置有一棒内孔10,棒把手8从棒内孔10穿过,磨土盘I的侧壁上设置有与侧壁垂直的置棒板13,置棒板13的上端呈弧形凹陷,凹陷处用于放置磨土棒3。所述的磨土板4长为60cm,宽为40cm,厚度为lcm。围壁的高度为lcm。所述木锤2锤把手长度为50cm,锤头7呈圆柱状,直径为IOcm,长度为15cm。置棒板13为两块,两置棒板13之间的间距小于磨土棒3的棒把手8长度,磨土棒3棒把手8长度为50cm,直径1.5cm ;棒体9呈圆筒状,棒体9的外径为10cm,长度为30cm,棒体9内的棒内孔10直径为1.6cm。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述一种土壤样品粉碎装置,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磨土板4长为40cm,宽为20cm。木锤2锤把手长度为40cm,锤头7呈圆柱状,直径为8cm,长度为10cm。磨土棒3棒把手长度为35cm,直径1.5cm ;棒体9呈圆筒状,棒体9的外径为8cm,长度为20cm。
权利要求1.一种土壤样品粉碎装置,包括磨土盘、木锤和磨土棒,所述的磨土盘包括磨土板,所述的磨土板分为设置筛孔的区域和不设置筛孔的区域,不设置筛孔的区域用于粉碎土壤样品,所述筛孔的直径为广3_,所述的磨土板为矩形,沿矩形磨土板的四条边设置有与磨土板垂直的围壁,所述的磨土板的下方为样品收集腔,收集腔内设置有抽屉,所述的木锤由锤把手和锤头两部分组成,锤把手与锤头螺纹连接,锤把手上设置有绳索,绳索的另一端连接在磨土盘上;磨土棒包括棒把手和棒体,棒体内轴向设置有一棒内孔,棒把手从棒内孔穿过,磨土盘的侧壁上设置有与侧壁垂直的置棒板,置棒板的上端呈弧形凹陷,凹陷处用于放置磨土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样品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土板长为40 70cm,宽为30 50cm,厚度为I 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样品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的高度为f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样品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锤把手长度为(T50cm,所述的锤头呈圆柱状,直径为flOcm,长度为l(Tl5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土壤样品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棒板为两块,两置棒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磨土棒的棒把手长度,磨土棒的棒把手长度为3(T60cm,直径约1.5cm ;棒体呈圆筒状,棒体的外径为8 10cm,长度为2(T40cm,棒体内的棒内孔直径为.1.6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样品粉碎装置,属于土壤的养分分析和测定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磨土盘、木锤和磨土棒,磨土盘包括磨土板,磨土板分为设置筛孔的区域和不设置筛孔的区域,不设置筛孔的区域用于粉碎土壤样品,筛孔的直径为1~3mm,沿磨土板的四条边设置有与磨土板垂直的围壁,所述的磨土板的下方为样品收集腔,收集腔内设置有抽屉,磨土棒包括棒把手和棒体,棒体内轴向设置有一棒内孔,棒把手从棒内孔穿过,磨土盘的侧壁上设置有与侧壁垂直的置棒板,置棒板的上端呈弧形凹陷。本装置所用材料常见,价格低廉,人工处理土壤的成本低,制造与安装简单,使用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且由于该装置的材料为木质和竹质,对土样无污染,结果可靠。
文档编号B02C19/00GK203030355SQ2012207385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张英鹏, 孙明, 仲子文, 李彦, 刘苹, 吴金欣 申请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