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双版纳印奇果的大面积种植攀爬架规范搭架方法

文档序号:14320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西双版纳印奇果的大面积种植攀爬架规范搭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苗的搭架方法,特别是一种西双版纳印奇果(南美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的大面积种植攀爬架规范搭架方法。
背景技术
西双版纳印奇果(南美油藤)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秘鲁引进的木质藤本油料新作物。林投公司根据南美油藤(印加语称Sacha Inchi)适宜生长区域,把Sacha Inchi更名为西双版纳印奇果(南美油藤)。西双版纳印奇果(南美油藤)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原生长在海拔80 -1700 m的南美洲安第斯(Andes)山脉地区热带雨林。其种子富含油脂、蛋白质、氨基酸,还有多种维生素和生育酚。油脂部分主要由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所有油料植物(见附件I)。其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以Omega脂肪酸为主,ω-3、ω-6、ω-9三种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以上,其中ω-3含量高达48-54%。从种子中榨取的Sacha Inchi油,可用于食品、保健、制药、化妆品等方面,对调整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保养肌肤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且提取方法简单,只需要冷压(低于50°C),而不需要精炼。由于较高的种子产量、高含油率和简易的工业加工程序,使得西双版纳印奇果(南美油藤)比其它油料植物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目前,西双版纳印奇果开展了规模化的种植工作,而缺少一种提高产量及果子品质的西双版纳印奇果大面积种植基地的规范化搭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产量、提高果子品质的西双版纳印奇果大面积种植攀爬架规范搭架方法。本发明的西双 版纳印奇果(南美油藤)规范搭架方法,包括栽桩、拉铁丝和插攀引杆等步骤。I)架材准备:架材选择黄竹桩作为搭架桩材料,黄竹桩选择竹龄3年以上的根筒部位及中间部分,桩长度以2.1 2.4米,
2)搭架桩搭设:先挖40-50厘米深的栽桩洞,栽入后充分固定,栽桩时按种植行进行排列,栽桩间距为5 6米/棵(根据地势栽桩行弯曲程度可进行适当调整);
3)拉铁丝:架材桩柱栽植固定后,于桩上下拉两股10#铁丝联接,第一股位于桩顶部,第二股于距地面约0.8 1.2米;
4)拉线桩固定:搭架桩栽植及安装铁丝工作完成后,靠边的搭架桩上部用铁丝与拉线桩连接固定,以确保整体的稳固性、平衡性,保证支架结构整体不松动,完成攀爬架的搭建;拉线桩的制作是选择3年以上的黄竹桩根筒部位,锯成60-65cm长,再破开成竹片,竹片宽5-8cm, —端进行削尖。栽桩时离竹桩1-1.5m,朝远离竹桩方向与地面成45度角斜插入土内,地上部分保留10-15cm。5)插攀引杆:攀爬架搭建完成后,插引导苗木攀爬上架的攀引杆,攀引杆制作及插入固定:攀引杆采用宽度1.5 2厘米、长度2 2.2米的竹片或小竹枝制作,攀引杆插入固定时靠近西双版纳印奇果根茎部10 15厘米;插入攀引杆的高度不高于最顶端铁线10 15cm,插完攀引杆后,将攀引杆绑扎在攀爬架顶端铁丝上。本发明的攀爬架搭建方法有助于西双版纳印奇果的良好生长,可以提高西双版纳印奇果的单位面积产量,能提高果实的品质。本发明为印奇果单排篱架式搭架方式,采用该发明的栽植深度、密度及拉铁丝的设置能保证印奇果植株大量爬藤后,架材的稳固性,且投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而采用攀沿杆的规格及摆放位置,有利于印奇果幼苗的爬藤,上架,植株生长加快,能提前投产。实践证明,印奇果植株对直径大于5cm的牵引杆,攀爬效果较差,而攀沿杆过高,导致印奇果幼苗顶端易受风害。采用本发明的搭架结构,能满足印奇果植株枝蔓萌发能力强,挂果节位靠前(结果蔓前10节内挂果率较高,10节以上挂果能力较弱)的生长习性,植株藤蔓在上、下两条攀爬铁丝上,能快速生长,闭合形成结果面,由于结果面垂直于地块,植株上下光照条件均较好,植株能形成立体结果,能避免国外通常使用的“T”形架式,种植过密后,下部光照不足,结果面上移的缺陷。且能保证缩小行距,提高有效株数后,乃能满足植株生长及管护需要。有效株数的提高及立体结果面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果实单位面积产量。采用该架式,与·“T”形搭架方式相比,产量提高20%以上,果实成熟更快。且由于下部光照较好,行距之间通透性好,植株不易受细菌、真菌等病害危害。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推动西双版纳印奇果(南美油藤)产业的大力发展和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图1是本发明的西双版纳印奇果大面积种植攀爬架规范搭架示意图。图中:1-搭架桩,2-拉线桩,3-铁丝。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1、架材准备:架材选择黄竹桩作为搭架I桩材料,黄竹桩选择竹龄3年以上的根筒部位及中间部分,桩长度以2.1 2.4米。2、搭架桩搭设:先挖40-50厘米深的栽桩洞,栽入后充分固定,栽桩时按种植行进行排列,栽桩间距为5 6米/棵(根据地势栽桩行弯曲程度可进行适当调整)。3、拉铁丝:架材桩柱栽植固定后,于桩上下拉两股10#铁丝3联接,第一股位于桩顶部,第二股于距地面约0.8 1.2米左右;安装铁丝时先安装底部铁丝,安装好后固定左右两端的铁丝拉线桩2 (固定桩),然后安装顶部的铁丝,上下铁丝安装好同时进行固定左右拉线桩(固定桩)。4、拉线桩固定:搭架桩栽植及安装铁丝工作完成后,靠边的搭架桩上部用铁丝与拉线桩连接固定,以确保整体的稳固性、平衡性,保证支架结构整体不松动,完成攀爬架的搭建;拉线桩的制作是选择3年以上的黄竹桩根筒部位,锯成60-65cm长,再破开成竹片,竹片宽5-8cm, —端进行削尖。栽桩时离竹桩1-1.5m,朝远离竹桩方向与地面成45度角斜插入土内,地上部分保留10-15cm。5、插攀引杆:攀爬架搭建完成后,插引导苗木攀爬上架的攀引杆,攀引杆制作及插入固定:攀引杆采用宽度约1.5 2厘米、长度约2 2.2米的竹片或小竹枝制作,攀引杆 插入固定时靠近西双版纳印奇果根茎部10 15厘米;插入攀引杆的高度不高于最顶端铁线10 15cm(高于15cm以后苗木在管护人员没有及时进行理藤,爬到攀引杆点头风吹容易把苗木的主枝折断影响苗木的生长),插完攀引杆后,将攀引杆绑扎在攀爬架顶端铁丝上。
权利要求
1.一种西双版纳印奇果的大面积种植攀爬架规范搭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栽桩、拉铁丝和插攀引杆步骤: 1)架材准备:架材选择黄竹桩作为搭架桩材料,黄竹桩选择竹龄3年以上的根筒部位及中间部分,桩长度以2.1 2.4米; 2)搭架桩搭设:先挖40-50厘米深的栽桩洞,栽入后充分固定,栽桩时按种植行进行排列,栽桩间距为5 6米/棵; 3)拉铁丝:架材桩柱栽植固定后,于桩上下拉两股铁丝联接,第一股位于桩顶部,第二股于距地面0.8 1.2米; 4)拉线桩固定:搭架桩栽植及安装铁丝工作完成后,靠边的搭架桩上部用铁丝与拉线桩连接固定,以确保整体的稳固性、平衡性,保证支架结构整体不松动,完成攀爬架的搭建; 5)插攀引杆:攀爬架搭建完成 后,插引导苗木攀爬上架的攀引杆,攀引杆采用宽度1.5 2厘米、长度2 2.2米的竹片或小竹枝制作,攀引杆插入固定时靠近西双版纳印奇果根茎部10 15厘米;插入攀引杆的高度低于最顶端铁线10 15cm,插完攀引杆后,将攀引杆绑扎在攀爬架顶端铁丝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西双版纳印奇果的大面积种植攀爬架规范搭架方法,其特征在于拉线桩的制作选择3年以上的黄竹桩根筒部位,锯成60-65cm长,再破开成竹片,竹片宽5-8cm,—端进行削尖,栽桩时离竹桩1-1.5m,朝远离竹桩方向与地面成45度角斜插入土内,地上部分保留10-15c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西双版纳印奇果的大面积种植攀爬架规范搭架方法。包括栽桩、拉铁丝和插攀引杆等步骤。选择竹龄3年以上的黄竹桩根筒部位及中间部分作为搭架桩材料,桩长度以2.1~2.4米;栽桩时按种植行进行排列,栽桩间距为5~6米/棵;于桩上下拉两股铁丝联接,第一股位于桩顶部,第二股于距地面0.8~1.2米;靠边的搭架桩上部用铁丝与拉线桩连接固定,完成攀爬架的搭建;插引导苗木攀爬上架的攀引杆,将攀引杆绑扎在攀爬架顶端铁丝上。本发明的攀爬架搭建方法有助于西双版纳印奇果的良好生长,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果实的品质。
文档编号A01G9/12GK103070046SQ20131003545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王国光, 李文广, 向明欢, 董玉杰, 彭涛, 李杨 申请人:西双版纳印奇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